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美操对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体脂分布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80名肥胖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健美操组(90名)和对照组(90名),健美操组锻炼达15周,每周4次,对照组不予以干预。分别比较两组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体脂分布及心肺功能。结果健美操组学生经训练后的体重、人体质量指数(BMI)、皮褶厚度、体脂百分比、体脂重量、去脂体重、安静心率、定量负荷运动后第1min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训练前明显降低(P<0.001);而且训练后的上述指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美操组学生经训练后的肺活量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01),与对照组相比,肺活量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健美操对于改善在校肥胖大学生的身体成分、体脂分布及心肺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0年云南大学生超重/肥胖与身体活动/身体素质的关系,为提高学生运动素质、预防肥胖提供依据.方法以体质量指数(BM)I为工具,利用云南省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资料,对1 599名19~22岁大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引体向上、耐力跑和坐位体前屈的测量,分析大学生肥胖与身体活动、体能水平的关系.结果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男>女(P<0.01),过轻、超重和肥胖组的大学生不喜欢体育(16.72%、19.44%、13.64%)、身体感觉差(23.21%、35.19%、50%),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10.37%)和(21.17%),P<0.01.男生BMI与肺活量、握力和耐力跑呈正相关,而与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两项呈负相关;女生BMI与肺活量、握力和耐力跑呈正相关,而与立定跳远的指标呈负相关.结论大学生肥胖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对大学生的超重和肥胖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身高标准体质量对大学生部分身体机能、素质指标的影响。方法用频数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大学生身高标准体质量与身体机能及素质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学生身高标准体质量在总体上集中分布在较低体质量组和正常体质量组,身体形态对肺活量体质量指数、立定跳远和握力体质量指数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主要是肥胖组,其他组别受的影响不大),其中对肺活量体质量指数的影响最大,而对台阶试验和坐位体前屈无显著影响。结论身高标准体质量对部分身体机能、素质指标会产生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分析体质指数对肥胖患者心脏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共102例,按体质指数(BMI)数值大小分为3组:对照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对3组病例术前基本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超重和肥胖组左室收缩功能增强和舒张功能受损与体质指数有显著相关性( P<0.05).BMI超标者除4-20分(Gensini积分系统)组的发生率低于BMI正常者,在21-32分,及大于32分的高分段发生率明显高于BMI正常者( P<0.05);BMI超标者三支病变发生率亦明显高于BMI正常者( P<0.05),肥胖组术后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低心排、切口感染或延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 结论肥胖导致患者左心室肥大、舒张功能下降,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更加严重.肥胖可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肥胖不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禁忌症,但应全面综合评价肥胖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代谢手术对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体质指数(BMI)及代谢指标的总体效果差异.方法 以体质指数28为切点,分为肥胖糖尿病组(BMI≥28 kg/m2,n=10)及非肥胖糖尿病组(BMI< 28 kg/m2,n=10),术前配比各项基础资料,术后3~6个月随访体质指数、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各组手术前后的差异以及两组术后效果的差异.结果 相关分析发现非肥胖患者(BMI< 28 kg/m2)术后BMI下降程度与术前BMI无相关(r=0.416,P=0.232),而肥胖患者(BMI≥28 kg/m2)术后BMI下降程度则与术前BMI高低明显相关(r =0.932,P<0.001).非肥胖患者与肥胖患者手术前后胰岛素抵抗程度、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而尿酸代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术后在体质指数的下降程度差异明显,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下降更明显,而两组患者术后在胰岛素抵抗、总胆固醇水平的改善程度上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代谢手术能明显改善肥胖与非肥胖糖尿病患者术后体质量、胰岛素抵抗及血脂,且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改善获益相当,肥胖与否不能作为是否手术的绝对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济宁市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规律和不同胖瘦程度人群的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身体质量指数与身体机能、素质指标的关系.方法 于2006年6月至9月在济宁市随机整群抽取20~59岁成年人共1200人.使用体能测试系统采集身高、体重和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济宁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现象严重,而偏瘦的人群特别少.(2)体重正常人群在各年龄段所占的比例基本上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超重和肥胖两类人群在各年龄段所占的比例基本上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3)男子体重偏低和正常的比例均低于女子,而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均高于女子.(4)除个别指标外,济宁市成年人BMI指数同大部分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均有显著性相关,其中血压与BMI存在较大的正相关性.结论 (1)BMI作为评价体质与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2)BMI超出正常范围对某些相关体质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体重的过度增长,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以900例具有完整产科资料的妊娠女性作为受试对象,依据孕前的体质量指数(BMI)的不同将孕妇分为消瘦组(BMI<20 kg/m2)、正常组(20 kg/m2≤BMI<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依据孕期体质量增加的不同,将孕妇分为:<15 kg组、15~20 kg组和>20 kg组.观察孕前不同BMI和体质量增加的不同程度对产妇最终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3组孕妇顺产率依次降低,剖宫产率依次升高(P<0.01).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升高,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均呈升高趋势(P<0.01).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检出率依次升高(P<0.01);肥胖组孕妇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逐渐升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后出血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结论:孕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多可提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发病风险,亦可显著增加剖宫产率、巨大胎儿率、不良妊娠结局如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成人体质指数、腰围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市城市成年居民体质指数(BMI)、腰围(WC)对于预测和诊断高血压的实用价值和建议值,为确定肥胖和腹部肥胖的诊断指标及其界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多阶段随机抽取广州市越秀区1 265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血压的测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成年人体质指数、腰围分布存在明显的性别、年龄差异;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随着体质指数和腰围的增加而呈逐渐上升趋势,多元线形回归分析表明体质指数、腰围和血压值有明显的线形相关关系;控制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随着体质指数和腰围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建议以BMI为肥胖指标,BMI≥23诊断为超重、BMI≥29诊断为肥胖;以腰围为腹部肥胖指标,WC≥80为诊断界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超重/肥胖患者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治疗对不同部位的脂 肪分布及肌肉含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2月~2015年9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诊断为T2DM 且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的76例患者,按BMI分为超重组(BMI 24~27.9 kg/m2)14例、肥胖组(BMI 28~31.9 kg/m2)35例 及严重肥胖组(BMI≥32 kg/m2)27例,予GLP-1RA治疗3.0~29.0周(平均8.9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MI、腰臀比、内脏 脂肪指数、身体脂肪率及四肢肌肉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的性别、年龄、身高、糖脂代谢指标、其他降糖药使用等均无显 著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各组体质量均明显降低,但仅超重组和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BMI和内脏脂肪指数 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超重组腰臀比较前明显降低(P<0.05);肥胖组与严重肥胖组的身体脂肪率及各部位脂肪率均明显下 降且肌肉率明显增加(P<0.05)。与超重组相比,肥胖组身体脂肪率和内脏脂肪指数下降更明显(P<0.05),肥胖组与严重肥胖组 的肢体皮下脂肪率降低及肌肉率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GLP-1RAs可显著改善T2DM合并超重/肥胖患者各部位的脂肪 沉积,且BMI指数越高的患者体质构成的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肥胖男大学生的减肥效果。[方法]从天津中医药大学招募68名符合标准的肥胖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8周八段锦运动干预,对照组无任何规律运动干预,观测受试者干预前后体质量、BMI指数(身体生理健康指数)、体脂百分比、腰围、臀围和大腿围指标,并用SPSS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试验前后,对照组各项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组除大腿围以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BMI指数均值、体脂百分比均值、腰围均值、臀围均值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呈现显著性差异;体质量均值下降明显,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大腿围均值下降不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八段锦对改善肥胖男大学生的体成分和身体围度效果明显,对减肥塑形、优化身体形态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有氧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与功能的影响,从而为改善女大学生身体外形结构和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方法 100名女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名持续参加18周有氧操训练,对照组自由活动.结果 实验组有氧操锻炼后的身体形态指标(体质量、上臂围、腰围、大腿围、小腿围、三头肌位皮脂厚度)、身体功能指标(肺活量、800 m跑时间、仰卧起坐、体前屈)、体脂百分比、腰臀比、体脂质量与对照组及实验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t=-6.71~31.13,P<0.05);实验后实验组体型三因子与对照组的体型三因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56~3.64,P<0.05).结论 有氧操锻炼可消除体内多余脂肪,降低体脂,增强体力,使身体外型更加健美和谐;同时,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人体的有氧耐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体育锻炼水平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青岛市60-69岁老年人586例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分析不同体育锻炼水平对老年人体质水平的影响。结果青岛市老年人群中不锻炼者占52.0%,明显高于经常锻炼者(31.6%)和偶尔锻炼者(16.4%),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0.24、45.18,P〈0.05);男性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的人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和体脂率均低于经常锻炼组,差异有显著性(F=3.25-15.36,q=3.40-17.12,P〈0.05);女性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的BMI和体脂率均低于经常锻炼组,差异有显著性(F=4.96、14.18,q=4.45-10.94,P〈0.05)。男性和女性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的脉搏、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高于经常锻炼组,差异有显著性(F=4.26-48.56,q=4.26-31.24,P〈0.05);经常锻炼组的肺活量明显高于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差异有显著性(F=9.62,q=7.47、8.69,P〈0.05);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的握力、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均低于经常锻炼组,差异有显著性(F=4.09-7.15,q=4.04-5.89,P〈0.05);经常锻炼组的选择反应时间明显低于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差异有显著性(F=5.71,q=2.24、12.61,P〈0.05)。结论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的身体形态、功能和素质水平均好于偶尔锻炼和不锻炼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次妊娠妇女待孕前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群组研究方法,对2000—2006年间,在牡丹江中医院产前门诊就诊并在其院部分娩单胎的839名初次妊娠的育龄妇女进行了研究。这些妇女按体重指数分成五组:偏轻组(BMI〈18.5kg/m^2)、正常组(BMI=18.5—23.9kg/m^2)、超重组(BMI=24~27.9kg/m^2)、肥胖组(BMI=28~31.9kg/m^2)、和病态肥胖组(BMI≥32kg/m^2)。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对比各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和正常组妇女相比,病态肥胖组妇女患妊娠高血压疾病{0114.37(95%CI1.32,14.41)}和妊娠期糖尿病{OR6.01(95%CI1.95,18.52)}的风险极高,而体重偏轻组妇女的患病风险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引产几率最高{OR2.94(95%CI1.02,8.48)},体重偏轻组妇女引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高{OR3.22(95%CI1.13,9.22)},体重偏轻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更容易患产后出血症{OR4.05(95%CI1.08,15.20)}和早产{OR5.55(95%CI1.14,27.15)}。病态肥胖组妇女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最高{OR5.55(95%CI1.14,27.15)},而体重偏轻组妇女风险最低。体重偏轻组妇女分娩低体重儿的风险最高{OR5.14(95%CI1.26,20.92)}。结论:孕妇体重指数的增加相应带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起儿、引产、剖腹产发生率的增加。与拥有正常体重指数的妇女相比,体重偏轻的妇女有比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体质量指数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 (BMI)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预后的关系。②方法 按照BMI把病人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体质量组、肥胖体质量组、严重肥胖体质量组。每组病人记录住ICU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和病死率。③结果 低体质量组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 (P =0 .0 36 ) ;各组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与正常体质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1 .6 1 0~ 1 .91 9,P >0 .0 5 ) ;严重肥胖体质量组院内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 (P =0 .0 0 3)。④结论 BMI高低与病人预后有关 ,低BMI病人预后不良 ,高BMI病人应注意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5.
处在生长期,特别是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体成分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体成分的变化正是生理机能变化的物质基础。为探讨体成分与生理机能变化间的相互关系及内在联系,我们采用“典型相关”分析了两者整体及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0岁~15岁男生体成分与生理机能整体间呈高度显著正相关。瘦体重与各机能指标均呈正相关,其中,与肺活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中青年人血脂水平和体质量指数与脂肪肝发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血脂水平和体质量指数与脂肪肝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4~5月在我院体检的年龄在20~55岁人员的体检资料,根据体质量指数和血脂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各组脂肪肝的检出情况。结果762例体检人员中,高脂血症者237例,脂肪肝检出率43.36%,而血脂正常组脂肪肝检出率为16.76%;并且随着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增加脂肪肝检出率显著上升。结论中青年人血脂水平和体质量指数与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的脂代谢与体脂构成和消脂素(leptin)的关系。方法 观测了76例脂肪肝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leptin、血脂、血糖、胰岛素(INS)、C-肽(C-P)水平,并进行了比较。同时将血清leptin与体脂含量评估指标(BMI,WHR,%Fat)等做了相关分析。结果 脂肪肝组leptin水平及TC、T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eptin及血脂的增高与体脂含量成正比。空腹INS,C-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口服葡萄糖(75g)2h后增高更加显著(P<0.001)。结论 脂肪肝患者多存在有leptin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且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体脂的含量和分布是血浆leptin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肥胖与年龄、性别、民族、脂代谢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555例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的资料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体重指数(BMI)与性别、民族、年龄、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肪肝、心电图异常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病史等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BMI与脂肪肝、收缩压、甘油三酯及高血压病史密切相关;与民族密切相关,非广西壮、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BMI最高,广西汉族次之,广西壮族最小;与性别密切相关,男性:BMI高于女性。结论:对容易出现肥胖的人群及男性应注意监控体重,肥胖的人群除了控制体重外,还应治疗伴随的脂肪肝、高血压及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与血压、血糖、血脂、脂肪肝、心电图异常、性别、民族及其他心脑血管病史等因素的相关性,并比较这些因素在壮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差异。方法:对在本院及田阳县、田东县参加体检的1105例壮族与汉族人群询问病史并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脏B超、心电图等。结果:在按制其他因素后,汉族人群BMI与脂肪肝、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病史呈密切正相关关系,男性BMI高于女性;壮族人群BMI与脂肪肝、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及收缩压水平有密切正相关关系,汉族人群的年龄、BMI、血清甘油三酯浓度、胆固醇浓度、收缩压水平、脂肪肝检出率及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均较壮族人群高。结论:肥胖与脂肪肝、血压、血脂密切相关,且广西汉族人群肥胖、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及心电图异常较壮族人群更常见。  相似文献   

20.
肾脏原则区别于肾器官,它在结构上不等于肾器官的结构,在功能上也不等于肾器官的功能。它与多个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有关,但又不是其结构与功能或其相加和。它具有涉及多器官某些功能项的更高级的组织形态——功能性结构,是人体功能的一个子系统。它反映了人体更深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病理内容。探讨并阐明肾脏是人体功能子系统,有助于自党发扬中医肾脏病证治的特色,深化中医肾脏本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