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说明文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其特点之一就是“言之有序”,理清了“序”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以《说“屏”》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关键词句阅读法”在说明性小品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前提下.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正因为如此.“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成了近几年中考语文阅读题中不可或缺的“嘉宾”.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可见,在阅读中必须把握文章的重要语句并了解其作用,因为它对理解文章能带来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讲述活动中,提问是引导幼儿观察与获得讲述信息,理清讲述思路,运用恰当的词句进行有序、连贯、完整、创造性讲述的关键。文章基于课题研究,从预设提问、有效追问、规范提问三方面对幼儿讲述活动的提问策略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5.
《种子的力》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夏衍1940年写的一篇哲理散文。作品托物寓理,由表及里,由物到人,构思精巧,蕴意深藉。教学时,要抓住“文章里的思想感情”这一训练重点,缘文悟道,理解内容,把握中心,体会情感。要掌握文章线索,弄清作者思路;要扣住关键词句,分析重点段落,让学生认识《种子的力》借物比喻之“理”。 一、掌握线索,弄清思路 课文文字含蓄,立意深刻,学生理解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均有困难。因此,先要帮助学生依据线索,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探出文章的基本线索。结合课后练习题,通过分析,看出其线  相似文献   

6.
[考点内容解说]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说明对象本质特征. 2.分析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特别是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松海 《初中生》2008,(12):25-27
【考点内容解说】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说明对象本质特征。 2.分析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特别是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4.理解文章结构特点,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相似文献   

8.
理清文章思路,对于阅读理解极有用处:它有助于理解文章中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识别文章的偏误;也大有利于文章的背诵  相似文献   

9.
高一册 阅 读第二单元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新概念】这是篇传统的课文 ,编者将其列在“理清思路”的学习要点中 ,并且将其置于本单元学习的开山之位 ,可见编者的匠心和该课的特殊地位了。以往的教学 ,多数教师将着眼点放在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挖掘主题上 ,对于文章的思路则简略带过或忽略不提。新的教材 ,新的要求 ,教师如何做到旧教材新处理 ?这是摆在试教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而又崭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首先将学习的重点确定为“理清思路” ,并将课时安排为 :第一课时理清整体思路和局部思路(小层次之间的思路 ) ,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和培养一代新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这块阵地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担负着崇高的任务。我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抓了以下四点。探索思路明确中心每篇文章都有写作目的和意图,作者通过字词句篇,按一定的逻辑法则组织起来,这就是思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思路,就能加深学生对中心的理解,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我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层次结构理清思路。从夺取“三九一”高地的意义和必须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斗方式认识“隐蔽”是取胜的关键;接着从潜伏部队所处的恶劣环境认识必须严格遵守纪律,潜伏才  相似文献   

11.
板示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教材内容结构图”是板示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教材结构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思考问题和加强记忆。虽然只是寥寥几行词句,却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学生把握文章重点,理清文章脉胳,弄清作者思路,比较结构特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份结构  相似文献   

12.
关键词句的学习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抓住关键词句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纵观全文、理清思路,让学生在边读边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达成与文本的心灵对话,在边读边记录感受中,获得思想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教学达到高效。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阅读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 ,中考现代文阅读为加强对学生的能力测试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体 ,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考查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阅读现代文通常有这样一些要求 :理清文章思路、线索 ,划分层次 ,概括层意或中心思想 ,分析关键词句 ,理解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掌握修辞手法与文体知识等  相似文献   

15.
《晏子使楚》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是历史故事。它以晏子“出使”楚国为线索,把晏子“初到楚国”、“见到楚王”、“在酒席上”同楚王三次斗争事件串联起来,构成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文章重点刻画晏子的非凡才智,突出他机智勇敢、能言善辩,于强者面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文章首尾照应十分严密。教学中应注意理清线索,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突破文章重点;加强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6.
朱木华 《文教资料》2010,(33):61-63
文章认为,现代文阅读,可以先从理清段落层次入手。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表达方式,进而领会写作意图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的思路,表达了作者的思路,作者的思路又是为表达中心思想而铺设的。文中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无一不是为中心服务,尢一不是点缀在思路上的明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要能抓住文章的思路,就能带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各项工作的全面实施。那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呢?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重视思路教学法,何为思路呢?思路就是作者在构思过程中经过反复思考后形成并表现在文章中的指向表达目的的思维轨迹。理清文章思路对阅读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呢?理清思路是理解文章的枢纽,是形成阅读能力的一项根本性技能,要想提高文章的阅读能力,思路教学是提高文章的阅读能力的一把金钥匙,而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理清思路。在采用思路教学法时,要注意其与文章结构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9.
语文阅读理解题考察的是学生语言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考察的内容一般是:理清文章思路、线索,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词句,理解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掌握文体知识等。它既考察读,又考察写。从中考语文改革发展的趋势看,阅读理解题的比重在逐渐加大,其中主观测试题的题量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的最大特点,是变重语文知识教学为重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第一次将读写听说能力列入了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栏中都突出了读写听说这四种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又将阅读能力作为重点,反映出新大纲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在“教学要求”中,新大纲对阅读能力的阐述较原大纲增加了“理清文章思路”、“阅读方法”、“阅读速度”、“普通话阅读”等要求,并将原“领会词句的含义”改成“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加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