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 观察PKCot在大鼠失血性休克血管平滑肌中mRNA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对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PCR技术测定大鼠肠系膜上动脉不同休克时间点(休克即时、30 min、1 h、2 h、4 h)的PKCct mRNA表达;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不同休克时间点的肠系膜上动脉一级分支的血管环反应性和钙敏感性变化,以及PKCa激动剂和抑制剂对休克2 h血管反应性、钙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①失血性休克后大鼠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早期增高、晚期降低,PKCot mRNA表达逐渐增高,于1 h达到峰值(P<0.01),4 h时仍处于较高水平(P<0.01).②PKCa激动剂和抑制剂可分别增高和降低休克2 h大鼠的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结论 PKCct在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休克血管功能的重要保护性分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蛋白激酶G(PKG)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方法经股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40mmHg(1mmHg=0.133kPa)2h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测定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血管环去极化状态下(120mmol/LK+)对梯度浓度Ca2+的收缩反应性(钙敏感性)变化;同时观察PKC、PKG活性调节剂对钙敏感性的影响。测定大鼠SMA的PKC、PKG活性变化,分析PKC、PKG活性变化与血管钙敏感性变化间的关系。结果休克2hSMA血管环对钙敏感性明显降低,其量-效曲线明显右移,最大收缩力(Emax)明显降低(P均<0.01)。PKC激动剂PMA1×10-7mol/L可明显提高休克血管环对钙敏感性,PKC拮抗剂staurosporine1×10-7mol/L可降低休克血管环对钙敏感性(P<0.05或P<0.01);PKG激动剂8Br-cGMP1×10-4mol/L可使休克血管钙敏感性降低,其拮抗剂KT-58231×10-6mol/L可提高休克血管钙敏感性(P均<0.05)。休克2hSMA的PKC活性明显降低,PKG活性明显升高(P<0.05和P<0.01),分别与休克血管钙敏感性变化呈正相关和负相关(P均<0.01)。结论PKC和PKG参与了失血性休克血管平滑肌细胞钙敏感性的调控,PKC可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敏感性,PKG可下调其钙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恢复作用与蛋白激酶C(PKC)亚型的关系.方法 取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并去除内皮,利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了AVP(5×10-11、5×10-10和5×10-9 mol/L)调节对休克SMA对去甲肾上腺素(NE)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作用及其与PKCα、δ亚型的关系.结果 AVP(5×10-11、5×10-10和5×10-9 mol/L)可明显恢复休克后的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使SMA对NE和Ca2+的量一效曲线明显左移,血管环产生的最大收缩张力(Emax)升高(P均<0.01),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特异性的PKCα、δ亚型抑制剂G66976(5×10-6 mol/L)和Rottlerin(10-5 mol/L)均可拮抗AVP(5×10-10 mol/L)诱导的休克后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升高,抵消了AVP诱导的NE和Ca2+的量一效曲线左移,使NE的Emax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AVP能剂量依赖性地升高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管反应性和血管平滑肌钙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PKCα、δ亚型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后血管平滑肌钙敏感性是否存在双相变化,以及钙敏感性的双相变化与血管反应性双相变化的关系。方法取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在失血性休克后不同时间点(休克即刻、休克30min、休克1h、休克2h)大鼠SMA血管环对梯度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E)的收缩反应性,以及在去极化状态下(120mmol/LK+)血管环对梯度浓度钙的收缩反应性变化(钙敏感性),分析血管反应性变化与钙敏感性变化的关系;同时观察钙敏感性增强剂血管紧张素(Ang)和钙敏感性抑制剂胰岛素对血管反应性的影响。结果休克早期(即休克即刻和休克30min时)SMA对NE和钙的反应性明显升高,量效曲线明显左移,最大收缩力(Emax)明显升高(P均<0.05);随着休克时间的延长,血管环对NE和钙的反应性均逐渐下降,到休克2h均已明显降低,其量效曲线明显右移,E-max明显降低(P<0.05或P<0.01);休克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反应性变化与钙敏感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9624,P<0.05)。具有钙敏感性增强作用的Ang(1×10-9mol/L)可明显升高休克2h血管环对NE和钙的反应性(P<0.05或P<0.01),而有钙敏感性抑制作用的胰岛素则可降低休克早期(休克即刻)血管环对NE和钙的反应性(P<0.05或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血管平滑肌细胞存在钙敏感性的双相变化,血管平滑肌细胞钙敏感性双相变化在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的双相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型钙增敏剂MCI-15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平滑肌钙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 的机制。方法取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利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用去极化状态下 (120 mmol/L K+)血管环对梯度浓度Ca2+的反应来反映钙敏感性。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MCI-154 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平滑肌钙敏感性的影响,第二部分观察MCI-154影响失血性休克血管平滑肌钙敏感 性与Rho-激酶、蛋白激酶C(PKC)、蛋白激酶G(PKG)的关系。结果 失血性休克后SMA血管环对Ca2+的 量-效曲线明显右移,最大收缩力(Emax)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MCI-154可使休克SMA血管环对 Caz+的量-效曲线进一步右移,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提示休克后SMA存在钙失敏,MCI-154进一步降 低休克后SMA血管环的钙敏感性。MCI-154可使具有Rho-激酶激动作用的血管紧张紊Ⅱ(Ang Ⅱ)和 PKC激动剂佛波醇-12-豆蔻酸-13-乙酸酯(PMA)作用下Ca2+的量-效曲线明显右移,Emax显著降低 (P<0.01);PKG的拮抗剂KT-5823可使MCI-154对Ca2+的量-效曲线明显左移,Emax显著升高 (P<0.01),提示MCI-154降低休克后血管平滑肌钙敏感性可能与Rho-激酶、PKC、PKG有关。结论 失血 性休克可使血管平滑肌钙敏感性降低,MCI-154可进一步降低这种钙敏感性。其机制可能通  相似文献   

6.
钙失敏在大鼠失血性休克血管低反应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平滑肌钙失敏在大鼠失血性休克(HS)血管低反应性中的作用。方法 取失血 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利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以血管环对梯度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E) 的收缩力反映血管反应性,用去极化状态下(120 mmol/L K+)血管环对梯度浓度Ca2+的收缩力反映血管的 钙敏感性,观察失血性休克低反应血管是否存在钙敏感性降低以及钙敏感性调节剂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胰岛素以及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Fasudil是否可以通过调节钙敏感性来调节血管反应性。结果 失血性 休克后SMA对NE的反应性和钙敏感性均显著下降,表现为NE的量-效曲线明显右移,NE的最大收缩力 (Emax)和-lg[EC50](pD2)降低(P<0.05或P<0.01);Ca2+的量一效曲线明显右移,Ca2+的Emax和pD2降低 (P<0.05或P<0.01)。具有钙敏感性增强作用的Ang Ⅱ(10-9mol/L)可使NE和Ca2+的量-效曲线左移,使 NE和Ca2+的Emax增高(P<0.05或P<0.01)。而具有钙敏感性抑制作用的胰岛素(100 nmol/L)可使NE 和Ca2+的量-效曲线右移,NE和Ca2+的Emax降低(P<0.05或P<0.01).Fasudil预处理可消除Ang Ⅱ对 NE诱导的血管收缩反应的增强效果,降低钙敏感性。结论 失血性休克血管平滑肌细胞存在钙敏感性降低. 血管平滑肌细胞钙敏感性降低在失血性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PARP)在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休克组、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预处理+休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采用股动脉放血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在体观察给予3 μg/kg去甲肾上腺素(NE)升高血压的幅度;离体测定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对NE的反应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 休克模型完成后即刻静脉给NE,休克组血压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回输血1 h后再次静脉给NE,休克组血压显著低于3-AB预处理+休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0.05和P<0.01).假手术对照组最大收缩张力[(0.367 1±0.221 3)g/mm]>3-AB预处理+休克组C(0.286 4±0.153 2)g/mm]>休克组C(0.185 6±0.11 3)g/mm,P<0.05或P<0.01];与休克组比较,3-AB预处理+休克组量一效曲线左移,在NE终浓度为10-7、10-6和10-5 mol/L时其收缩力显著增加(P均<0.05).3组间血浆NO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AB预处理+休克组血浆和肠系膜上动脉组织匀浆中NO含量虽较休克组稍有降低,但两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ARP参与了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双相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失血性休克后不同时间点肠系膜上动脉(SMA)中p38MAPK蛋白表达和磷酸化变化,p38MAPK抑制剂对Ang-1和Ang-2调节缺氧早期和晚期血管反应性作用的影响,以及给予Ang-1、Ang-2和Tie-1抑制剂后缺氧血管内皮细胞(VEC)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混合细胞中p38MAPK蛋白表达和磷酸化变化.结果 失血性休克后p38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p38MAPK抑制剂可显著改善缺氧4 h血管低反应性并拮抗Ang-2进一步降低缺氧4 h血管低反应性的作用;Ang-1和Tie-2抑制剂可显著抑制缺氧4 h的p38MAPK磷酸化增高(P<0.01).结论 p38MAPK参与了Ang-1和Ang-2对休克晚期血管低反应性的调节,但不是休克早期血管高反应性的主要调节分子.  相似文献   

9.
肠淋巴途径在大鼠休克致肝脏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重症失血性休克不同时期大鼠肝脏炎症介质、自由基的变化,探讨阻断肠淋巴途径对休克大鼠肝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78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休克组(n=42)和结扎组(n=30).休克组与结扎组复制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结扎组于休克复苏后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于休克90 min、输液复苏后0、1、3、6、12和24 h各处死6只大鼠,制备肝组织匀浆,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结果 休克组大鼠输液复苏后不同时间点肝组织TNF-α、IL-6、NO、NOS、MDA、MPO以及iNOS 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12 h持续在较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肝组织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结扎组输液复苏后3、6、12和24 h肝组织TNF-α、IL-6、NO、NOS、MDA、MPO以及iNOS mRNA均显著低于休克组相应时间点.SOD活性高于休克组相应时间点(P<0.05或P<0.01).结论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减少肝脏中性粒细胞扣押,降低TNF-α、IL-6释放,抑制iNOS mRNA表达及NO生成,减少自由基损伤与SOD消耗,从而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条件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不同条件预处理(失血预处理及吡哪地尔预处理)对由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在体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收缩反应性的影响。结果5%~10%失血预处理对休克大鼠存活率无显著改善,而吡哪地尔可明显改善休克后120min的大鼠存活率。5%失血预处理30min可上调大鼠休克后0min使用NE前后的股动脉压变化,而预处理24h可降低大鼠休克前股动脉压变化,但对休克后使用NE前后的股动脉压变化无明显影响;吡哪地尔预处理1h可降低大鼠休克前使用NE前后的股动脉压变化,而预处理24h对大鼠休克后的股动脉压变化均无影响。5%失血预处理24h可改善休克后120min大鼠SMA对NE的收缩反应性,使用NE后的管径变化显著增加(P〈0.01);吡哪地尔预处理1h和24h可明显降低大鼠休克前SMA对NE的收缩反应性,使用NE后的管径变化显著降低(P均〈0.05),但吡哪地尔预处理(1h和24h)均可改善休克后120min大鼠SMA对NE的收缩反应性,使用NE后的管径变化显著增加(P均〈0.05);而格列苯脲可部分取消吡哪地尔的这一作用。结论吡哪地尔预处理24h可降低休克前大鼠SMA对NE的收缩反应性,并可改善休克后120min大鼠SMA对NE的收缩反应性,且使休克大鼠存活率明显提高。吡哪地尔预处理24h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necrostatin-1,Nec-1)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HMGB-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创伤失血性大鼠休克模型,将9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DMSO组、Nec-1组,每组32只.假手术组仅进行麻醉、分离血管、结扎血管,并不进行创伤失血和再灌注.DMSO组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再灌注前5min前股静脉给予DMSO溶剂.Nec-1组于再灌注5 min股静脉给予Nec-1(1 mg/kg).于再灌注后分别在2、8、16、24 h各处死动物8只,取动物血清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再灌注后24h后细胞器水平的细胞坏死;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分析血清中HMGB-1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胞质和总蛋白的HMGB-1含量.结果 Nec-1组与DMSO组比较,血清ALT在8 h(P<0.05)、16 h(P<0.01)、24 h(P<0.01)表达较低,Nec-1组血清AST在8 h(P<0.01)、16h (P <0.01)、24h(P<0.01)表达较DMSO组低;与DMSO组比较,Nec-1组血清HMGB-1在8 h(P<0.05)、16 h(P<0.01)、24h (P<0.01)有明显下降.光镜及电镜下DMSO组及Nec-1组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淤血,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器损伤,Nec-1组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与DMSO组比较,Nec-1组肝细胞中胞质蛋白HMGB-1在8h (P<0.01)、16h (P<0.01)、24 h(P<0.01)有明显下降,Nec-1组总蛋白HMGB-1在8h (P<0.05)、24 h(P<0.05)有明显下降.结论 Nec-1可以有效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对肝脏的损伤,减少HMGB-1的释放,有效保护肝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肝、肺组织细胞因子表达以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被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失血性休克+肠系膜淋巴管结扎组.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肠、肝、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表达;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失血性休克大鼠肠、肝、肺组织TNF-α mRNA和IL-6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NF-α mRNA:肠0.54±0.07比0.37±0.05,肝1.014-0.06比0.56±0.07,肺0.94±0.07比0.62±0.06;IL-6 mRNA:肠0.89±0.12比0.50±0.09,肝1.07±0.10比0.57±0.12,肺1.09±0.09比0.67±0.06,P均<0.01);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明显降低肠、肝、肺组织TNF-αmRNA和IL-6 mRNA表达(TNF-α mRNA:肠0.47±0.05比0.54±0.07,肝0.81±0.07比1.01±0.06,肺0.80±0.05比0.94±0.07;IL-6 mRNA:肠0.66±0.07比0.89±0.12,肝0.83±0.13比1.07±0.10,肺0.73±0.11比1.09±0.09,P<0.05或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明显减轻失血性休克引起的肠黏膜绒毛坏死、脱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肺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降低失血性休克大鼠肠、肝、肺组织细胞因子TNF-α、IL-6的表达及病理损伤程度,对器官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鼠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时全身和局部血管反应性变化及δ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IC1174,86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56只Wistar大鼠,戊巴比妥钠麻醉(30mg/kg)。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实验用32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1h低血压组,2h低血压组和3h低血压组,每组8只动物;动物经股动脉插管放血至血压40mmHg(1mmHg=0.133kPa)分别维持1、2和3h,然后回输全部残余失血,观察回输血后1、2和3h血压和肠系膜上动脉(SMA)对去甲肾上腺素(NE,3pg,/kg)的反应性变化。第二部分实验用24只大鼠,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对照组、IC1174,864 0.5mg/kg干预组和1.0mg/kg干预组,每组8只动物;动物经股动脉插管放血至血压40mmHg,维持2h,回输残余失血,观察给予IC1174,864后1、2和4h血压和SMA对NE(3μg/kg)的升压和收缩反应。结果 失血性休克后全身(血压对NE的升压反应)和局部(SMA对NE的收缩反应)血管反应性显著降低,且呈一定的程度和时间依赖性,即休克程度越重,时间越长,血管反应性降低越多。单纯回输失血不能纠正血管的低反应性,IC1174,864对休克血管的低反应性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作用,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失血性休克可诱导全身和局部血管反应性降低,并与休克程度和时间密切相关,全身和局部血管反应性的降低呈现一定的平行关系。δ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IC1174,86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管低反应性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失血性休克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48只TLR4基因突变型小鼠C3H/HeJ和野生型小鼠C3H/HeN随机分为2组:①假手术组;②失血休克复苏组.分别于失血性休克复苏后6 h、24 h和48 h取颈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测肺组织HO-1蛋白和mRNA的表达、肺组织IL-6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失血休克复苏后24 h C3H/HeN和C3HL/HeJ的肺组织中HO-1 mRNA和蛋白含量的表达、IL-6含量、MPO活性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或P<0.05);与C3H/HeN鼠比较,休克复苏后24 h C3H/HeJ鼠的HO-1mRNA和蛋白含量、IL-6含量和MPO活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C3HL/HeN鼠休克复苏后24 h并发ALI并且PaO2/FiO2<300 mmHg.结论 TLR4受体激活在失血性休克致ALI肺组织HO-1的表达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不同时期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一氧化氮(NO)及其表达的影响,探讨肠淋巴途径在休克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7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6)、休克组(n=42)和结扎组(n=30)。休克组与结扎组复制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结扎组于休克复苏后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休克组于休克后90min、输液复苏后0h,休克组及结扎组于输液复苏后1、3、6、12和24h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制备肺组织匀浆,检测NO及其合酶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结果 休克组大鼠复苏后3h肺组织NO含量、NOS活性及iNOSmRNA表达开始升高,复苏后6~12h持续在较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休克后90min及复苏后0h(P〈0.05或P〈0.01);结扎组仅于3h和6h增高,且结扎组复苏后6、12和24h肺组织NO含量、NOS活性以及iNOS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休克组相同时间点(P〈0.05或P〈0.01)。结论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降低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NO生成及iNOSmRNA表达,从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6.
参附注射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肾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肾组织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血栓调节蛋白(TM)的mRNA表达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休克组、林格液组、参附液组,每组10只.采用放血法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林格液组和参附液组于制模后分别用林格液或参附注射液(10 ml/kg)加林格液复苏.制模各组于复苏后2 h、对照组于置管后3 h取肾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F、TM的mRNA表达.结果 休克组TF、TM的mRNA表达较其他组均显著升高(P均<0.01);而对照组则较其他组均显著降低(P均<0.01).参附液组TF mRNA表达较休克组和林格液组均显著下降(P<0.01和P<0.05),而TM mRNA表达则显著高于林格液组(P<0.05).结论 失血性休克后存在肾组织及内皮细胞损伤;参附注射液从促凝与抗凝两个方面保护肾组织,从而对机体凝血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背景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能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损害,但其毒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明显抑制PKC活性,对缺血性脑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的研究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PKC抑制剂灯盏花素缺血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主要观察指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5 h再灌注4,24,72 h观察PKC同工酶γ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规律.结果再灌注4h PKCγ及神经元凋亡明显升高,PKCγ在24h达高峰,72h开始下降(P<0.05);神经元凋亡的变化规律同PKCy(P<0.01);灯盏花素组再灌注24 h前能明显抑制PKCγ及神经元凋亡的表达(P>0.05).结论灯盏花素的缺血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PKC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位脊髓横切(SCT)慢性期大鼠腹主动脉离体血管环对α-肾上腺紊受体(α—AR)激动剂的反应性及腹主动脉α1-AR、α2-AR各亚型mRNA的表达量,探讨其与腹主动脉高反应性的关系。方法取SCT4周后大鼠的腹主动脉,利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以血管环对梯度浓度去氧肾上腺素(Phe)和可乐定的收缩力,反映血管环对α1-AR、α2-AR激动剂的反应性;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腹主动脉α1A—AR、α1B-AR、α1D—AR、α2A—AR、α2B—AR和α2c—AR的mRNA表达量改变,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CT4周组大鼠腹主动脉对可乐定反应性上升(P〈0.05或P〈0.01),对Phe反应性无明显改变;SCT组腹主动脉α1A—AR和α1D—AR的mRNA表达上调(P〈0.05或P〈0.01),而α1B—AR mRNA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α2A—AR、α2B—AR和α2c—AR的mRNA表达均上调(P〈0.05或P〈0.01)。结论在SCT慢性期,腹主动脉高反应性的机制可能为血管对α2-AR激动剂敏感性上升,α2-AR mRNA表达上调。虽然α1-AR RNA表达上调,但离体血管对Phe收缩力无明显改变,α1—AR可能并不是引起SCT慢性期血管高反应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肌内皮缝隙连接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收缩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肌内皮缝隙连接(MEGJ)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血管收缩反应的影响。方法 5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甲肾上腺素(NE)组和杨梅黄酮组;NE组分为正常对照以及休克0、0.5、1和2h5个亚组;杨梅黄酮组分为正常对照以及休克0、0.5、1、2、3和4h7个亚组。各组取其肠系膜上动脉(SMA)制成血管环,分别测量在18α-甘草次酸(18α-GA)作用前后血管环对NE和杨梅黄酮反应性的变化。结果 SMA血管环对NE的反应性表现为:休克0h和0.5h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休克时间点组,休克1h和2h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休克0h和0.5h组;18α-GA对NE诱导的SMA血管环收缩反应性无明显影响。SMA血管环对杨梅黄酮的反应主要表现为:休克0、0.5、1和2h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于休克2h达最高点;休克3h和4h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运用18α-GA阻断MEGJ后,各组血管环的收缩反应性较18α-GA作用前明显下降,其中以休克1、2和3h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其他组。结论 失血性休克后早期,内皮依赖和非依赖性的血管收缩反应均有不同程度代偿性增加,休克1h和2h表现为非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反应下降,休克3h和4h表现为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反应明显降低;MEGJ在休克后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反应的变化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糖萼作为血管内皮的“保护层”具有维持其通透性的作用,本研究期望证实创伤失血性休克能够导致肠道微循环内皮糖萼层的破坏,同时氢化可的松具有糖萼及肠道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研究以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为基础,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法观察小肠血流灌注,通过电镜直接观察及肠系膜上静脉内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和多配体聚糖-1(syndecan-1)质量浓度检测评估内皮糖萼的破坏程度,分别采用ELISA及Western-blot法检测肠系膜上静脉TNF-α质量浓度及小肠内皮细胞NF-κB的表达,以探讨可能参与的分子机制,同时以氢化可的松治疗作为对照,评估其对创伤休克后小肠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 大鼠在发生休克后早期(3 h)即已出现肠道血流灌注显著下降(P<0.05),小肠血管内皮糖萼的组成成分硫酸乙酰肝素和多配体聚糖-1在创伤休克早期发生大量降解(P<0.01),同时电镜亦发现小肠微血管内皮糖萼层发生破坏变薄,氢化可的松的干预不仅缓解了糖萼的破坏,同时改善了创伤休克后小肠血流的灌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肠系膜上静脉血中TNF-α质量浓度较外周血显著升高,同时小肠内皮细胞NF-κB亦出现高表达,而氢化可的松的干预明显遏制了小肠内皮NF-κB的表达及TNF-α的产生.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可能导致了糖萼的破坏以及由此造成的小肠微循环障碍,内皮细胞NF-κB/TNF-α系统可能参与了糖萼的破坏的机制.以糖萼作为治疗靶点,氢化可的松可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