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将长期规律性血透尿毒症患者80例分为血液透析应用rHuEpo者(HDepo组,n=43例),血液透析不应用rHuEpo者(HD组,n=37),根据血压情况两组再分为HDepo高血压亚组(HDepo-1组,n=23)、HDepo血压正常亚组(HDepo-2组,n=20)和HD高血压亚组(HD-1组,n=19)、HD血压正常亚组(HD-2组,n=18).另选尿毒症未透析患者20例(NHD组)、健康对照组20例(CON组,n=20).HDepo组患者均接受rHuEpo治疗3个月以上,用比色法测定血NO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ET-1、AngⅡ水平.结果:(1)尿毒症透析患者血清NO、ET-1、AngⅡ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与尿毒症未透析者比较,血清NO水平较未透析者低,血清ET-1、AngⅡ水平较未透析者高(P<0.05).(2)HDepo组经rHuEpo治疗3月后,血NO水平降低,血清ET-1、AngⅡ水平增高,与用药前及对照组比较(P<0.05).(3)用rHuEpo治疗后,HDepo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HD组高(P<0.001),血压增高与血NO浓度的降低,血清ET-1、AngⅡ浓度的增高有相关性.结论:rHuEpo可使尿毒症透析患者血清NO水平降低、血ET-1、AngⅡ水平增高,rHuEpo所致高血压与血NO浓度的降低,血清ET-1、AngⅡ浓度的增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例,治疗组采取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序的运动康复治疗6个月,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运动能力和脑浆脑钠肽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6mi n步行距离提高(P<0.05),血浆脑钠肽水平下降(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心衰患者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悬吊运动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颈源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的疗效及对血浆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8例CV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悬吊运动治疗,观察组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颈性眩晕症状、功能ESCV评分以及基底及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检测血浆ET-1、CGRP水平,评价综合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以及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上升,ESCV评分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流速度、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ET-1水平显著降低,CGRP水平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82.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运动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CV,能显著改善眩晕症状,提升椎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浆CGRP水平,降低ET-1水平,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牛磺酸对严重烧伤大鼠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牛磺酸(Tau)对严重烧伤大鼠心肌损害的作用。 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不致伤)、烧伤组(60只)和Tau治疗组(60只)。后两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烧伤组伤后常规补液,Tau治疗组伤后腹腔注射Tau400mg/kg.于两组烧伤大鼠伤后1、3、6、12、24、48h检测其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血浆、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心肌钙离子水平,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并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将烧伤组大鼠血浆TNF- α、AngⅡ检测结果分别与cTnT检测结果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烧伤组大鼠伤后3h起血浆cTnT水平较对照组(0.16±0. 03)μg/L显著升高(P<0. 01), 12h达峰值(6. 32±0. 41)μg/L, 48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烧伤组伤后3—48h血浆MDA含量及心肌钙离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 );伤后6—48h血浆和心肌组织TNF- 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Ⅱ水平分别于伤后1—24h、3—24h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Tau治疗组上述指标在伤后多数时相点明显低于烧伤组(P<0. 01). 烧伤组大鼠伤后早期心肌肌丝断裂溶解、线粒体肿胀、嵴减少,Tau治疗组心肌组织接近正常。烧伤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择CRF住院病例,治疗组加用川芎嗪,对照组不用川芎嗪,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浆ET-1和CGRP含量以及血肌酐(Scr)浓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浆ET-1下降、CGRP上升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而且治疗组Scr浓度下降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MP可通过减少内皮细胞ET-1的产生和促进CGRP的生成,改善肾脏血循环,对肾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TEB)对急性心肌梗塞(AMI)伴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AMI伴急性左心衰患者60例,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2)给予常规治疗;TEB组(n= 28)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T3,4行硬膜外阻滞,头向置管固定,阻滞成功后硬膜外腔注射0.5%利多卡因5ml,1次/2h(夜间睡眠期间除外),持续治疗1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6h和1周时测定血浆AngⅡ、IL-10和TNF-α浓度,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射血时间(LVET)和短轴缩短率(F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B组血浆AngⅡ和TNF-α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LVEF、LVET和FS均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TEB组血浆AngⅡ和TNF-α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LVEF、LVET和FS升高(P〈0.05)。结论AMI伴急性左心衰患者早期应用TEB治疗可降低血浆AngⅡ和TNF-α浓度,升高血浆IL-10浓度,从而迅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NO/ET-1比例失衡的作用。方法:择期行肝叶切除术的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于肝门阻断前20min恒速静脉滴入5%葡萄糖盐水100mL,实验组在5%葡萄糖盐水100mL中加入UTI1.2万U/kg。两组患者分别在肝门阻断前(T1)、肝门阻断末(T2)及肝门再开放60min(T3)时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10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NO和ET-1含量。结果:(1)肝门阻断前两组患者血浆NO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门阻断末两组患者血浆NO含量均下降(P<0.05),但实验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肝门再开放60min后NO含量己升高到术前水平。(2)肝门阻断前两组患者血浆ET-1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门阻断末两组血浆ET-1含量增加(P<0.05),但实验组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肝门再开放60min后ET-1含量己降到术前水平。结论: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NO/ET-1比例失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8.
心衰患者尿酸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别嘌呤醇的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尿酸(UA)升高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别嘌呤醇干预对尿酸升高的慢性心衰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用常规药物治疗2周;别嘌呤醇组1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浆UA和内皮素(ET-1)。结果(1)用药前,二者比较UA水平及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别嘌呤醇组UA水平及ET-1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用药后UA水平及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2)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无明显差异(P〉0.05),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变化别嘌呤醇组明显增加(P〈0.01)。含服硝酸甘油后两组肱动脉内径均明显扩张,但两组肱动脉内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衰患者经药物干预后,UA水平降低,ET-1水平随之下降,尤以别嘌呤醇组降低明显。别嘌呤醇治疗后UA水平明显降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别嘌呤醇是慢性心衰的一种便宜而有效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TC、hs-CRP水平变化.方法: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伐他汀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氟伐他汀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氟伐他汀40mg睡前服,共服6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TC、BNP、hs-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TC、BNP、hs-CRP水平下降,LVEF提高(P<0.05).结论:应用氟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浆BNP、TC、hs-CRP水平,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衰的作用将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通过血浆B-型刺钠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实验综合评价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心力衰竭诊断仪测定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左心功能,记录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CHF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CHF组各亚组的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HF组组间两两比较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和心功能的恶化,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708,P<0.01).2.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992),与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呈负相关(r=-0.756),左室射血分数与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呈正相关(r=0.989).结论:测定血浆BNP水平,结合NYHA心功能分级、起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有助于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1.
针刺舌下神经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针刺舌下神经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行针刺舌下神经治疗,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恢复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38.0%,对照组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8.24,P<0.01).结论针刺舌下神经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管收缩因素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和血管舒张因素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的各自变化特点.方法:将40例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设为Ⅰ组,50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设为Ⅱ组,30例正常对照设为Ⅲ组.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ET-1、NO、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结果:(1)病变各组的ET-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0.05);Ⅰ组高于Ⅱ组,并差异有显著性(P<0.01).(2)病变各组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0.05),病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病变各组TXB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Ⅰ组高于Ⅱ组,并差异有显著性(P<0.05).(4)病变各组6-keto-PGF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均存在血管张力因素的变化,血管收缩因素明显增强,血管舒张因素明显降低.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血管收缩因素和血栓形成因素明显高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而血管舒张因素的受损程度二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86例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ACEI、利尿剂、地高辛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卡维地洛、曲美他嗪,对照组加用美托洛尔、淀粉片.两组年龄、性别、心功能及病因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治疗半年,观察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对患者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脑钠肽(BNP)、6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MWT)的影响. 结果: 治疗组的心功能改善、LVEF明显增加、LVEDD减小、BNP降低、6min步行试验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ACEI、地高辛、利尿剂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和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动锻炼在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例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力衰竭(心功能Ⅱ~Ⅲ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运动锻炼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运动锻炼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运动锻炼,并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运动耐量、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运动锻炼12周后,运动锻炼组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心功能得到改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显著降低,运动耐量显著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对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锻炼,能改善其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40例感染性体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微泵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雄持应用7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乌司他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乌司他丁能显著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血宁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髓质素(ADM)、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60例无肾病糖尿病患者、74例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AngⅡ、ADM、NO水平,探讨血浆ET、AngⅡ、ADM、NO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将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舒血宁治疗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ADM、AngⅡ、NO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较无肾病糖尿病患者血浆ET、AngⅡ、ADM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应用舒血宁治疗可使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AngⅡ、ADM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1),UAER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ET、AngⅡ、ADM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舒血宁治疗可纠正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AngⅡ、ADM、NO平衡失调,减少UAER,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精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精液常规指标的影响及其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 方法 :通过固相提取 高效液相分离 放免法 (SPE HPLC RIA)测定 4 3例不育男性 (无精子症 13例 ,少弱精子症 8例 ,弱精子症17例 ,精液常规正常 5例 )和 10例正常生育男性对照组的血浆和精浆AngⅡ 。 结果 :精浆AngⅡ 水平明显高于血浆AngⅡ 水平 ,为血浆值的 3倍多 (P <0 .0 1) ;无精子症组精浆AngⅡ 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生育与不育男性 (P <0 .0 5 ) ;血浆、精浆AngⅡ与精子密度、活力、存活率、畸形率和精子顶体反应率等均无相关性。 结论 :精浆AngⅡ很可能由男性生殖道局部产生 ,除睾丸、附睾外 ,前列腺和 (或 )精囊也可能是其来源 ;无精子症病人精浆高AngⅡ 水平的原因及精浆AngⅡ在男性生育调节中可能发挥的具体作用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并探讨重组入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内毒素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主动脉阻断前5 min匀速静脉注射rhBNP负荷量1.5μg·kg-1·min-1,随后以0.0075 μg·kg-1·min-1维持量静脉注射24h;对照组则用同样方法输入等容量0.9%氯化钠.分别于术前(T1)、CPB结束时(T2)、结束后4h(T3)、8 h(T4)、24 h(T5)测定血浆内皮素( endothelin,ET)-1、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T1时两组患者血浆ET-1、DAO、LPS、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T5各时点两组患者血浆DAO、LPS、TNF-α水平显著高于T1时水平(P<0.01),治疗组患者在T5时血浆ET-1水平与T1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CPB结束后治疗组ET-1、DAO、LPS、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水平(P<0.01).血浆ET-1与DAO水平呈正相关(r=0.51,P<0.01),血浆DAO与LPS水平呈正相关(r=0.77,P<0.01),血浆LPS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48,P<0.01).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可能通过抑制体外循环过程中ET-1的释放,减轻胃肠道血管收缩,改善胃肠黏膜灌注和氧合,保护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阻止肠源性内毒素移位,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诱导后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经口气管插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32例ASA Ⅱ或Ⅲ级,高血压Ⅱ级,年龄≥60岁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FOB组与直接喉镜组(LS组).静脉诱导后分别行气管插管,并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成功即刻(T<,2>)及成功后5 min(T<,3>)监测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变化.结果 T<,2>、T<,3>时FOB组血浆ET、Ang Ⅱ浓度明显低于LS组(P<0.05),而各时点两组CGRP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OB经口气管插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的影响较直接喉镜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滋阴壮阳胶囊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ED)大鼠血清中NO和ET-1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DE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60只以STZ诱导建立糖尿病(DM)模型后,通过阿朴吗啡(APO)进行阴茎勃起实验筛选DED模型,余10只为空白对照组.造模后的DED大鼠随机分成滋阴壮阳胶囊治疗组、六味地黄软胶囊对照组和模型组,在灌胃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NO和ET-1.结果各组间ET-1和N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T-1水平显著升高、NO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降低ET-1水平,升高NO水平(P<0.01、P<0.05),且在降低ET-1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壮阳胶囊可通过升高NO的浓度,降低ET-1的水平,重新调整ET-1与NO之间的平衡,这可能是该药治DED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