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检查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8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生化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生化指标异常。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易出现心肌、肝功能损害,早期联合治疗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加深认识,及早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的损害,及早诊治。方法对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伴肝功能损害30例(62.5%),经用更昔洛韦、病毒唑、护肝等治疗,治愈40例(83.3%),好转7例(14.6%),自动出院1例(2%)。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提示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常规及时行肝功能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一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报告邹传萍西昌铁路医院儿科6150311993年西昌铁路小学某班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流行,首例IM患儿起病时间为1993年4月13日,根据其临床表现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诊为IM。继此之后至5月12日止,该班37...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4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误诊原因,以总结早期确诊本病的经验。方法:对1990年至2000年间收治的4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虽临床症状各异,但掌握其特点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掌握影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的四大特点,才能减少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5.
冉亚林 《重庆医学》2012,41(13):1330-1331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于该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9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6例患儿治愈出院,16例患儿好转出院。误诊率为30.43%。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多数预后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BV-DNA检查在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取16例急性扁桃体炎,14例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标本,用PCR法检测EBV-DNA。结果:2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DNA阳性17例,其中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阳性率达78.5%,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阳性率高达100%,而急性扁桃体炎16例,阳性率仅25%。结论:PCR法检测EBV-DNA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起确诊作用,且可帮助医生更好认识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利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该病在基层医院误诊率极高,我院内科于2004年10月收治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肾脏损害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疱疹病毒群的EB病毒 (EBV)引起的小儿常见病 ,临床上可表现为多脏器损害。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月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6例 ,其中伴有肾脏损害11例 ,现分析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1例中男性6例 ,女性5例。年龄14个月~9岁 ,其中<2岁1例 ,~3岁3例 ,~7岁4例 ,>7岁3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1]。2.临床表现发热11例 ,其中体温37.9~38.5℃4例、38.6~39.5℃4例、>39.5℃3例 ,热程5~15天 ;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详细了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减少误诊率。方法:对本院2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既有相对集中,也有多样性。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漏诊、误诊,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易误诊。现将我院近3年来误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建明 《嘉兴医学》2001,17(3):173-174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后均获得满意疗效,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特效治疗,只能一般对症治疗,做好精心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新蝶呤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及6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新蝶呤水平。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组血清新蝶呤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其血清新蝶呤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新蝶呤水平升高,提示免疫激活参与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检测血清新蝶呤,对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芝敏  陈春花 《吉林医学》2005,26(2):218-21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发病率较高,但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有较多的并发症,易引起误诊、误治,导致严重后果。现将本院2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检查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7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生化和免疫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生化指标异常,患儿组IgG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容易发生免疫功能紊乱,出现心肌﹑肝功能损害,早期联合治疗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罗涛  曹云勤 《四川医学》1998,19(3):263-264
集体儿童机构流行性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5例报告大邑县人民医院(611330)罗涛曹云勤1996年5~9月,本县城两所小学和3所幼儿园先后发生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25例,现将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年龄:<...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中医证治邓先军,邓德英,秦镜(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单核细胞增多症/中医药疗法;传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以及周围血中出现大量异常淋巴细胞为...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文章分析了一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为急性颈部淋巴结炎的病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小儿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见于多种小儿疾病。最常见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次部份病毒感染性疾病,另外还可见于小儿淋巴细胞增多症,细菌、支原体、原虫,以及某些药物反应均可引起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支原体肺炎外,其他几种小儿疾病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但大约在3%8%范围内波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初期部分还达不到>10%的标准,而支原体肺炎部分超过10%的标准。因此,对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加深认识,以便及早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心肌损害的情况,及早治疗。方法对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伴心肌损害32例,其中20例行心电图检查,正常8例(40%),异常12例(60%),经用更昔洛韦、病毒唑、营养心肌等治疗,治愈38例(79%),好转7例(14.6%),自动出院1例(2%)。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提示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常规及时行心酶谱及心电图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可有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等咽部的临床表现,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现报告1例并文献复习,就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以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病例简介患儿女,8岁。因咽痛、发热1d于1998年5月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