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确立至今,学科处于深化发展阶段,在开展"校园生态实践教育论坛"的契机下,以华中科技大学景观学系校园生态实践相关课程组成与教育内容为例,对景观场地设计、校园"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工作营、风景园林设计studio课程: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实践、校园空间改造等课程进行描述与评价,揭示现阶段校园生态实践教学面临知识体系破碎化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价值取向三个层面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并以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教学内容,以课程教学、综合实践、研讨和独立研究的教学形式开展校园生态实践教学,构建风景园林专业校园生态实践教学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6)
网络工程专业是以"工程"为导向的,因此有很强的实践要求。可以针对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给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引入工程项目案例,开辟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使学生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该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美术与设计专业人才是当今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学的核心点之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应用性、实践性取向要求美术与设计专业教育的重点要落在实践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本文以美术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探索综合性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影响因素,在职业化背景下,思考美术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架构,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搭建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8)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出发点,是针对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实施策略和方案。基于产学合作的,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块化、层次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具有创新型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2)
结合当前高校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实践环节薄弱以及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基于此从构建合适的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建立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理论教学模式;加强应用能力培养,建立与其他实践环节相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科发展及时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以提升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9)
微机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强、学生反映相对难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探索微机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模块化、系统化的教学实践体系,探究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7.
工业4.0背景下,建筑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智能建造的发展。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针对现阶段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现状,总结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路径,探讨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建立了农林特色智能建造专业。以土木专业为主体,联合城乡规划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进行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形成以乡村民居为主体的智能测绘、智能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监测与运维等创新课程体系。专业分为4个课程群模块,包含14门课程和10个实训项目,在课程和实训项目中,均包含乡村民居特色模块。通过对组成智能建造专业主课程群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阐述,从组建教学团队、丰富理论教学和拓宽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农林院校智能建造专业培养体系。依据院校培养定位,提出基于农林院校的智能建造专业培养体系模式,突出农林特色,开展理论与实践创新设计。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智能建造专业达到了较好培养效果,可为农林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
计算思维理念可以助推文科类"多维"知识体系课程的建设。可以以构建主义教学中的协作学习思想融合计算思维理念,探索培养文科类学生信息综合应用人才的"多维开放"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结合高校文科类专业特点与教学实践,提出多维度的"知识"理论教学体系和开放性的教学环节设计,着力提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5)
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是环艺景观设计专业中一门既基础又重要的课程,它是学习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建筑设计、建筑及园林制图、景观材料与施工、城市广场及街区设计等多数景观设计后续课程的基础,在景观设计专业的学习中起到入门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效率与积极性,上好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极为关键。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整合课程理论部分,加大课程的实践比重与趣味性,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课程考评方式的弊端,结合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实践思考,确立与主干设计类课程的融合导向,深度解析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特征。通过调整传统设计类课程考评方法,改进课程对学生考核评价弊端问题,构建符合目前课程教学特征的综合考评体系,以考评课程实践为途径探索多元能力培养新模式。首先,从哲学和城乡规划层面的系统性,梳理了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区别于设计类课程的教学重点,确立了培养城乡规划专业设计实践生态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注重多阶段理性思维的教学过程关联和强调体现空间设计“被约束性”的教学思路;其次,紧扣课程教学特征,以促进考评过程清晰化和评价结果科学化为方向,全面筛选多个考评因子搭建综合考评体系;最后,从教学资源结构、教学环节组织、课程成果要求和教学进度控制四个方面,提出保障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考评体系实施的教学路径。研究内容遵循“课程教学特征—考评体系研究—考评有效实施”的逻辑主线,对优化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推动课程教学空间系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期为城乡规划专业相近课程的教学和考评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化和艺术是风景园林学科的3个重要平台,生态特征是风景园林空间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多样性是将生态特征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连接起来的重要桥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规划设计成为风景园林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领域。在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中,风景园林师已经为生物多样性规划设计业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立足风景园林空间的尺度及其嵌套特点,结合风景园林空间具有的景观构成、景观格局、景观过程和景观感知的动态体系,从城市——区域、城市公园、城市花园、微小绿地与群落4个空间尺度,建立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的“C-3P”(构成——格局、过程与感知)体系和框架,旨在构建全面和系统的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认知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对日本现代园林设计风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章俊华 《中国园林》2007,23(4):69-74
通过对日本代表性园林作品的分析,从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生态建设3个角度对日本现代园林设计风格进行探讨。从传统园林中的现代设计、传统与现代共存的设计、现代设计的传统回归3种园林实例中,指出强调设计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是其设计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分析园林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性,指出园林在形式和功能上与城市发展同步是其设计风格的第2个特征。最后通过分析重视植物多样性的生态设计方法在园林中的运用,提出立足生态设计,重视园林对环境的贡献是其设计风格的第3个特征。  相似文献   

13.
Most of the pressing challenges in the Anthropocene era are ecological, such as 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ll with profound impacts on socio-economics and equity. While ecology and resilience are among the most salient topics in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ir inherent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s have deep implications on practice. The authors argue that ecology is all-encompassing and has a strong focus on system complexity without biasing or favoring any specific species or parts of the ecosystem. Resilience, when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planning and design, however, embodies a strong human-centric element. Ecocentric vs. anthropocentric perspectives provoke further discussion around an evolv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aesthetic forms that have been heavily informed by cultural and societal contexts. By translating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social preferences, landscape architects command tremendous power to connect with the primary user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 the general public. Collaboration and integrated research are required to make significant progress on the complex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he world faces today.  相似文献   

14.
论景观水系整治中的护岸规划设计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刘滨谊  周江 《中国园林》2004,20(3):49-52
从生态、河流动力学、景观及游憩等4个角度对护岸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提升、结构安全稳定、视觉景观美化和亲水可游4大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和探索,提出护岸规划设计对策,并结合作者自身具体工程项目的实践,阐述了两类较合理的护岸做法,最后针对我国的国情,在结论中提出了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态型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型乡村景观规划与传统型乡村景观规划相比突出体现在节地、节能、治污、保护等方面,规划设计融入了人居环境学、景观生态学、生态农业学、乡村旅游学和可持续原则的思想。针对目前乡村景观规划现状的分析和对国外生态型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景观规划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北京护城河内侧绿化带(崇文段)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联瑛 《中国园林》2005,21(4):28-31
按照景观生态学和城市大园林理论,规划北京东南二环护城河内侧长约4.7km的绿化带.对其原有生态、已建成景观、特别是水体资源进行有益的发掘和积极的组织利用.按照可持续发展和人的休憩规律进行生态恢复性设计,建立科学的人工植物群落,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合理共生;强调生态种植的多样性、观赏性、经济性的综合平衡;避免盲目追求新潮和时髦.将其建设成为富有诗情画意、具有北京城区特色和独特水系风光的生态景观走廊.  相似文献   

17.
水生植物造景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1  
柳骅  夏宜平 《中国园林》2003,19(3):59-62
水生植物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阐述了水生植物的景观意义和生态意义,并从种植和景观生态学两方面的要求出发,探讨了水生植物的景观设计要点,提出对水生植物造景的再认识,应重视引入景观生态学理论,营造符合生态学要求的水生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8.
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手法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高黑  倪琪 《华中建筑》2005,23(4):127-130
分析了贯穿于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恢复与促进、生态补偿与适应等两大生态设计理念,探讨了运用两种理念设计时常用的五种手法:保留与再利用、生态优先、变废为宝、借助科技、利用自然。认为生态设计应遵循4R原则、自然优先原则、最小干预最大促进原则,生态的景观设计是使人居环境走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Landscape Urbanism has been, to date, a theory emerging primarily from the Western world. This paper counters the Western focus by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Landscape Urbanism theory in Dubai. In a previous article published by the auth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Dubai has been identified as diverging from the tenets of the various chart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IFLA), having apparently scant regard for pressing ecolog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design issues. Landscape Urbanism in this paper is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its ability to bolster the practic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Dubai in relation to these issues. The paper argues that a number of key facets of Landscape Urbanism appear difficult to reconcile with the ecolog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of Dubai. Further to this, it tends to lack the tools by which landscape urbanists in Dubai could link theory with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周进 《风景园林》2011,(4):83-85
风景园林学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通过分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四大困境及风景园林学核心技术域模糊等问题,建议加快学科建设,完善技术、专业资质标准等,通过园林植物与生态、规划设计两大核心技术相互交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艺术的风景园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