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徽  盖玉叶  范荣菊 《内江科技》2010,31(4):98-98,36
飞雁滩于2010年11月注聚,2006年9月进入后续水驱:目前平面矛盾突出,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动用程度低,且地层能量水平坻,单井液量低:通过合理注采比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综合应用热油藏工程方法,采取了局部完善注采井网、调剖、增注、分注等综合治理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取得明显效果,有效控制产量递减,改善了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南区沙二下油藏已经进入高含水水驱开发阶段。由于油藏井况损坏严重,注采井网薄弱,油藏水驱控制程度降低,加之长井段多砂组合采合注,层间矛盾突出,水驱动用程度低,呈现出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大的被动局面:通过开展细分配套工艺技术在低渗油藏的综合应用,油藏开发状况取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袁梅  刘龙涛  信德发 《内江科技》2009,30(5):108-108
渤南三区1973年试采,1987年全面开发,1990年最高年产油量达到34.6×10^4t,2001年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1995年后由于开发时间长、注水压力高,部分水井转大修停注造成井网二次不完善,注采矛盾不断加剧,导致含水上升快,产量大幅下滑,自然递减由7%逐步加大到20%以上,年产油量年均减少1.33×10^4t,开发效果变差。2005年以后针对这些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了注采井网二次完善,配套实施油井挖潜工作,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崔红红 《内江科技》2010,31(3):68-69
目前,胜坨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综合含水越来越高,针对老油田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油田的开发矛盾日益突出,注水已成为油田开发补充地层的主要开发方式。为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和注水开发的效果,势必要细分层系完善注采井网,改善水驱动用状况,只有通过配套分层注水工艺来实现。而注水井注采调整工作已成为老油田高效稳产开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东区聚驱在开采过程中,以其非均衡性为主线,不断优化注聚方案,提高聚驱阶段的采收率。本文通过分析东区聚驱后续水驱阶段仍存在的不均衡矛盾:即高含水井逐渐增多、井区间压力差异较大、油井利用率较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及时调整开发思路,以提高区块的经济效益,必须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对高压井区采取控水措施,挖掘聚驱后剩余油,延长后续水驱经济有效期,达到"五控",即控液,控水,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控制产量递减,控制成本增加,减少无效循环,进一步提高聚驱采收率。二是通过低效井治理,提高油井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晶等 《内江科技》2014,(4):54+38-54,38
<正>埕东油田辖区内共有六个水驱单元,水驱产量占年产油量的70%。水驱单元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面对新井、措施选择难度大、管网腐蚀严重等诸多困难,如何挖潜增效降低自然递减率实现水驱产量硬稳产,成为水驱单元开发面临的重要难题。为此,我们积极探索紧紧围绕"注精细水,采效益油"的开采目标,结合目前开发实际,精细注水井管理,大力开展水井各项工作,最终实现了个单元注水井在各层系上的"动态合理配注"。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高含水后期的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满足油田稳产和"稳油控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黄松林 《内江科技》2006,27(4):155-155
针对飞雁滩油田含水上升快导致产量递减大的问题,经过提液可行性论证,在完善地面、地下注采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选井适时提液。实施后,油田的含水上升率由7.4%下降至2.3%,综合递减率由14.0%降至3.3%,开发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杏南开发已开展的二类油层注聚试验区和工业化区块的动态反映特征分析,指出二类油层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注入能力差、产液能力低、见效含水低值期短、聚驱平面矛盾突出等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总结了改善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主要途径。二类油层聚合物驱通过严格控制注聚对象,可以减少层间差异;通过采取细分层系、缩小井距、完善注采系统以及优化注聚方案等技术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素梅 《内江科技》2006,27(9):134-134
孤东油田七区西54-6注聚区于2002年11月转入后续水驱,综合应用注聚剖面和吸水剖面资料,通过分析注水井各层2的吸水状况、油水井连通关系、油井受效和油层水淹状况,指导了油水井配产配注、调剖、补孔等调整措施,保证了区块转水驱期间产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隋小兵 《内江科技》2006,27(9):131-131,99
孤东油田聚合物驱单元后续水驱阶段是注聚增油的重要阶段在后续水驱阶段实施分流线补孔挖潜.结合调剖堵水强化低效井提液.均衡注采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增油效果。本文以七区西5^2+3北部工业扩大注聚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1.
苏丹1,2,4区层状边水油藏经过10年的高速高效开发,已经进入高含水开采期,逐渐暴漏出层间矛盾大、地层能量下降、含水上升快等问题,油田产量递减趋势明显,稳产难度增大。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研究、层系井网研究及注采压力系统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调整对策。在此基础上,利用加密井、水平井、堵水、侧钻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胜三区非主力层系进行细化砂体分类,通过实施油井转注和水井重分层等措施,重点以完善注采井网和精细注水工作为主,提高了水驱控制程度,改善单元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澄圣  钱安华  蒋莉 《内江科技》2007,28(11):116-116,146
YJB油田1998年10月投入开发,1991年投入全面注水开发,通过细分层开发及整体压裂改造,油田开发得到改善。2004年油田根据开发中动静态矛盾突出,进行了陀螺测斜,落实了构造及井网状况,此后进行了综合调整,平面上完善了注采井网,纵向上进一步细分层注水,油田开发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代鹤伟  李淑平 《内江科技》2008,29(5):99-100
在对东风港油田车40块、车44块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的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块的开发效果并指出了研究区注水井数少、注采系统极不完善;天然能量弱、自然递减大;低产、低效井多,单井产量较低;油层非常分散、储量不集中,给注水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等问题,并进一步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孤东油田三区是孤东油田整装多层砂岩油藏的典型代表,单元自1985年8月投入开发,先后经历了注水、二元复合驱开发,2013年1月转入后续水驱。针对单元层间矛盾突出、储量控制和动用不均衡、常规手段调整效果差等问题,结合油藏特点,在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对单元实施了层系井网矢量重组,重建开发体系,取得显著效果,使整装老油田保持了较高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是针对高含水、高产液、高液面井治理难度大的现状,通过以采定注的方式,在7口注水井上(其井组连通油井的综合含水较高)采取了水井单层与分层调整的方法,合理调整井组注水量的实验。通过措施跟踪,我们从受效油井的能耗、产量、负荷变化等情况作出对比,得出通过以采定注对三高井的治理,可以实现降液不降油,稳油控水及减少无效水循环、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也使油水井的注采关系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深入研究了新滩油田KD18块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的水淹状况、地层能量及注采井网现状,剖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步开发的应对策略,部署了该块下步注采井网调整、注水层系挖潜、注水开发蒸汽吞吐引效开采,为油藏良性开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季敏  郭文学  刘斌 《内江科技》2013,34(1):145-146
针对埕东西区Ng331水驱开采后期高含水的现状,在室内研究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实施预交联体+聚合物的二元复合驱注入方案。为提高二元复合驱的注入效果,首先优化了注采井网,同时及时调整,提高注聚质量,运用配套工艺技术,扩大二元区见效规模,加强动态监测工作,加强矿场注入管理工作,目前区块内油压上升,阻力系数增大,含水下降,日油稳步上升,初步见到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江红 《内江科技》2011,32(2):17+24-17,24
针对现河庄油田东部河100断块区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由于井况问题复杂,注采井网不完善,层间非均质性强,地层物性差异大等突出矛盾,开展了“单元目标化”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河100断块采收率,加强水淹治理及控制自燃递战探索了一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孙振勇 《内江科技》2010,31(3):91-92
黄沙坨油田是裂缝性边底水火山粗面岩油藏,储层属于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裂缝、孔隙等发育的程度、状况控制着油井的生产状态。本文介绍了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并从油藏裂缝发育状况、驱油效率、采出程度、注采井空间位置等方面分析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并对火山岩油藏水驱规律、油藏动态变化取得了全新的阶段性认识,进一步完善了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评价体系。针对注水开发中存在的矛盾,通过控制注水强度、完善注采井网,延缓底水锥进造成水淹,调整和缓解油田开发矛盾,对指导油田下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同类型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