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日本化纤协会《行业新闻》2012年报道,中国恒天嘉华非制造布有限公司,新建了纺粘熔喷非织造布的新生产线,该公司现在运行纺粘熔喷非织造布2条生产线,由于新生产线的投产,其设备规模将扩大到50 kt/a。该公司还成功地进行了SSMMS非织造布设备试制。  相似文献   

2.
赵博 《合成纤维》2008,37(4):25-30
介绍了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的起源、发展和设备的主要机型等,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纺粘生产线和产品的特点,讨论了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德国Hydrospun非织造布公司于近期成功地推出全球第一条商业化的SPUNjet非织造布生产线,生产线结合了纺粘和水刺的技术,所产非织造布织物的特点是蓬松、柔软、强度高(较纺粘非织造布织物的抗拉强度提高16%~25%,撕裂强度提高50%~75%),仍可保留纺粘过程高效率的特点。以Hy-drospun现在运行的SPUNjet生产线为例,  相似文献   

4.
《合成纤维》2007,36(2):53-53
<正>建立在第一条纽马格意大利非织造布生产线成功的基础上,ALBIS公司决定扩大其纺粘生产能力,于是定了第二条纽马格纺粘线。这条生产线包含了一个3箱体SMS配置(纺粘/熔喷/纺粘)和双组分设备。  相似文献   

5.
赵博 《合成纤维》2006,35(10):20-23
简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纺粘法非织造布制造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并就纺粘法非织造布原料开发和纺粘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见解,指出新型纺粘设备应具有效率高、能耗少、灵活性好、适应性强、保养方便和产品质量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山田 《合成纤维》2005,34(11):55-56
中国台湾Freudenberg Far Eastern Spunweb引进第二条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2007年末开始生产,计划生产能力12kt/a。该公司的生产能力将扩大到22kt/a。增加设备的原因是亚洲对地毯基布的需求扩大,同时也特别期望向大陆扩大。  相似文献   

7.
《聚酯工业》2005,18(1):27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9家生产涤纶纺粘非织造布企业,10条涤纶纺粘生产线,生产能力近3.5万t/a。2004~2005年,根据已经签订的合同和正在建设的,我国还将有6条涤纶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投人生产,新增38000t/a的生产能力,其中大部分产量将在今年年底实现。新增产能主要为热轧薄型产品,产品主要应用在包装布、人造革基布和电缆包布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沈文杰 《合成纤维》2008,37(4):31-35
简单介绍了纺粘非织造布的发展历程,就新开发的国产PP/PE双组分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设备状况、主要关键设备及产品指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德国和意大利引进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进入90年代后期出现了发展高潮。至2000年底,广东、浙江、山东、辽宁、江西、湖南、上海等地分别引进了30余条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目前尚有多条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估计,到2004年底全国纺粘法无纺布生产能力将达到20万t/a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从产品品质、生产效率、复合技术及工程聚合物应用方面简要论述了目前纺粘非织造布技术现状,着重谈及寻求技术合作在纺粘非织造布技术研发中的重要性,并就国内纺粘非织造技术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巴西资本的非织造布企业巴拉圭石油公司PETROPARS.A.的子公司FITESA在北美地区进行1.2亿美元的新投资项目。已经订购2条生产线,设置在美国的新生产基地。预计使用细旦材料,生产轻质高品质的PP纺粘非织造布。2009年下半年投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80年代开始从德国和意大利引进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进入90年代后期变化了发展高潮。至2000年底,广东、浙江、山东、辽宁、江西、湖南、上海等地分别引进了30余条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目前,尚有多条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估计,到2004年底全国纺粘法无纺布生产能力将达到20万t/a以上。  相似文献   

13.
双组分超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生产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成枫  黄有佩 《合成纤维》2009,38(8):41-42
介绍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条双组分超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流程及特点,将复合纺丝技术与纺粘非织造布技术结合在一起,直接采取水刺剥离技术,将中空桔瓣型涤锦复合超细长丝开纤、固结、成布。展望了此种新型非织造材料在人工革基布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化纤文摘》2013,(2):2
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自主开发的双模头PE/PP(PE/PET)双组分复合纺粘法生产线是国际上先进的纺粘法生产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它是以双组分复合纤维代替单组分纤维通过直接纺丝成网、热轧成布技术制成分双组分复合非织造布,产品平滑柔爽  相似文献   

15.
薛敏敏 《合成纤维》2007,36(1):48-50
在过去几十年里,非织造布不仅替代了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制成的织物,还开发了性能更好的新产品。立达公司通过集成射流非织造织物的设备来应对这一变化,并且推出了生产纺粘非织造织物和熔喷织物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广泛涵盖了原材料和非织造织物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合成纤维》2005,34(4):14-14
德国的Fleissner公司利用其水刺设备组成了多工艺组合的生产线,如梳理成网/木浆/梳理成网-水刺固结工艺;纺粘/木浆/纺粘-水刺固结工艺;梳理/木浆/纺粘成网-水刺固结工艺等。该公司认为,非织造布市场取决于以较低成本和较高生产率生产新产品,利用木浆或木浆纸卷与其他纤网复合,可生产出成本较低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丛奎春 《合成纤维》2012,41(11):37-39
从干切片含水率、纺丝温度、熔体过滤、牵伸工艺、生产速度、侧吹风冷却、成网排风吸附调整、热轧机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探讨了在国产管式气流牵伸涤纶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上生产10 gm2超薄型涤纶纺粘非织造布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工艺调整措施,最终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双组分纺粘法非织造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纺粘法非织布的现状、生产特点及技术,对目前最新的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双组分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工艺及用途。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在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工艺中 ,为保证纺丝产品的高品质 ,熔体丝束的骤冷成形是生产的关键工序 ,该工序对侧吹送风的温度、湿度、压力、洁净度有稳定的控制精度要求。侧吹骤冷风机组送风品质的优劣 ,直接影响非织造布产品质量 ,是生产中的重要设备之一。侧吹骤冷风机组属非定型设备 ,影响其定型的因素有 :送风量、送风温度、送风压力等参数 ,以及占地面积、出风方式、接管方式、操作面方位等。非织造布侧吹骤冷风机组 ,有别于涤纶长丝侧吹风机组 ,根据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及产品的不同 ,分为两种类型机组 :一类是侧吹骤冷送风机组 …  相似文献   

20.
谢明 《广东化纤》2000,(2):38-42
简述了国纺粘法非织造布工业的现状,提出了其未来的发展思路,包括各种化纤技术,各种其它非织造布技术及其它一些相关的边缘技术在纺粘法非织造布上的应用;展望了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