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儿科陪护的心理状态及语言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科护士的工作对象一是患儿 ,二是患儿的家属或陪护。目前 ,我国的 95 %以上的住院患儿是独生子女 ,几乎所有的病人至少是留一位陪护 ,由于家长与护士接触较多 ,易产生矛盾 ,这些矛盾势必会影响护患关系 ,甚至影响治疗和护理。近几年来 ,我们注意了陪护人员的心理状态 ,加强与陪护人员交流与沟通 ,减少了护患纠纷和不必要的误会 ,从而使每一位陪护人员理解护士的工作 ,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1 陪护人员的心理状态  恐惧和焦虑感 由于现今家庭 ,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当孩子患病住院时 ,家庭成员心情异常的紧张和焦虑 ,父母的担心就更…  相似文献   

2.
加强儿科日间病房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各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中 ,尽量满足病人的一切需要已落到实处。我院儿科为了方便患病儿童住院 ,增设了日间病房服务白天在医院住院接受正规护理治疗 ,晚上离开病房回家享受家庭温暖。实行日间病房制 ,有利于患儿疾病诊断、病情观察。但要重视日间病房的护理管理。为此在开展日间病房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及预防医院感染方面 ,浅谈几点看法。1 重点介绍日间病房特色管理由责任护士向家长介绍日间病房护理特点及有关须知 ,说明病情状况、卫生常识、注意事项等 ,以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合作。如 :患儿在日间病房住院接受治疗期间 ,一…  相似文献   

3.
王丽娜  王晓湘 《西南军医》2006,8(5):113-114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比例将大幅度增长,住院的老年人也随之增加,我院干部病房患者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因年龄偏大、反应迟钝、痴呆、耳聋、语言障碍等原因。与医务人员不能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医务人员不能及时了解病因,掌握病情,从而延误治疗。为了正确的引导病人配合治疗、配合护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对陪护加强了健康教育,受到了患者陪护的普遍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新生儿游泳安全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妇幼保健系统在新生儿游泳室工作的78名护理工作者开展调查,对新生儿游泳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统计,并探讨应对措施。结果新生儿游泳安全影响因素有:环境及设施因素;新生儿游泳者的因素;游泳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游泳中看护不到位;游泳结束后护理不及时;消毒隔离措施未落实;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结论新生儿游泳室护理工作者首先要树立安全意识,针对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做到爱心领先,用心学习,细心操作,耐心解答,确保新生儿游泳安全,家长满意。  相似文献   

5.
张光琼  唐家燕 《西南军医》2012,14(2):372-373
目的探讨对母乳性黄疸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母乳性黄疸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给与常规的针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护理;观察组1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抚触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黄疸指数低于第3d、第5d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3.80±1.64)d,明显少于对照组(5.92±2.67)d。以上比较差别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非常满意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可比性(P〈0.05);但是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儿科所有住院患儿几乎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提高其穿刺成功率,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并为抢救和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机。小儿头皮静脉具有分支多,互相沟通、交替成网,顺行或逆行针均不影响回流,而且浅表固定不易滑动等特点,是2岁以下婴幼儿(包括新生儿)首选的静脉输液穿刺部位。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现象,误认为穿刺失败,无形中影响了护理质量。现将其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场所,文献报道NICU中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40%。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直接死因的30%由感染引起。医院感染将延长住院时间、危及患儿生命,对患儿、家属、社会都造成危害。因此,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管理非常重要。为了研究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本组资料对2010年1月~12月与2011年1月。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NICU住院的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上的应用效果,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方法240例产科分娩的新生儿,按家长意愿均分为实验(母婴同室)组和对照(常规护理组各120例,观察比较两周后的新生儿喂养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喂养情况和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母婴同室的护理模式降低了院内感染率,提高了新生儿喂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提倡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蕊  周智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8):1003-1004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以及新时期患儿家属心理需求的多样性,护患关系日趋紧张,冲突不断出现。尽管孩子是病患,但介于其在交流与沟通上存在很大的障碍,所以家长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要既要照顾儿童又要兼顾家长,因此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要求儿科护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儿科护士的角色不仅仅是直接护理者,还是患儿的代言人、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康复与预防的指导者、工作协调者本文通过评估不同年龄段的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能使患儿及家长顺利配合治疗,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人文护理在母婴同室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黎 《西南军医》2011,13(4):730-731
目的 探讨人文护理在母婴同室病房中的护理效果,为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母婴同室病房实行人性化护理的具体措施进行护理效果分析.结果 护患关系明显改善,患者满意率提高.结论 实行人文护理,能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母婴同室病房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3年3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新生儿人数48例,经过数字排号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和实验组24人,给予对照组的患儿普通护理与常规药物的使用,实验组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加强保暖,喂养支持,抗惊厥药物等护理干预的方式。结果经对患儿的有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在疗效上明显比对照组优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辅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及陪人的满意度,针对当前孕产妇安全育儿知识缺乏状况,加强病房健康教育,减少新生儿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是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肺出血的急救护理对策研究。方法选取了2012年5月~2015年5月治疗的120例新生儿肺出血作为研究对象,对120例患有新生儿疾病的患儿实施抢救、保温、给氧、心肺复苏以及观察病情等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120例高危新生儿经护理后的疾病好转情况。结果经治疗后120例患儿治愈率为69%、好转率为27%、无效率为4%。结论新生儿科疾病是因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各种因素导致,对新生儿疾病患儿实施抢救生命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可将新生儿病情有效改善,对及时恢复患儿生命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母爱护理是指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每一个患儿,用一颗慈母之心对待患儿。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儿科病房中实施母爱护理,不仅可以融洽护患关系,提高病陪人满意度,更可以减轻疾病过程对患儿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促进患病儿童的身心健全发展。现将我们实施母爱护理的方法和心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科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方法:对本院2007-05~2009-05收住的患儿,按年龄段分别评估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患儿的治愈率提高,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评估不同年龄段的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能使患儿及家长顺利配合治疗,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血糖异常症是危重症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提示原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目前已阐明危重患儿容易发生糖代谢紊乱,血糖异常对新生儿神经系统会造成损伤。危重患儿在应激状态下,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和高血糖,低血糖对患儿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高血糖是危重症应激代谢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已受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09例危重患儿血糖变化监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压力的机械效应及高气压环境对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高压氧治疗的医疗护理工作与在常压下有所区别,尤其是应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婴儿适应证患者时,因为不能用语言互相交流沟通,医务人员就难以了解治疗中患儿的主诉,对治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依靠氧舱从业人员的细心去获得,如果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高压氧治疗的顺利实施、安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前后护理的临床表现效果。方法:对2010-05~2012-08收治的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用药过程前、用药过程中以及用药过程后的护理工作。结果: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应用前后护理后,28例患儿均呼吸顺畅成功存活,1例并发感染性肺炎,1例肺出血,无死亡病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4.6±0.5)d,平均住院所用时间为(22.6±5.8)d。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前后护理治疗,能够确保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很好地发挥药效、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发现早期新生儿肺出血尽早使用机械通气与相应护理,对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2例肺出血患儿,通过早期临床症状的观察,尽早使用机械通气.结果:新生儿肺出血的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对肺出血的患儿做出早期诊断,立即予机械通气及相应护理,是提高肺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