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心梗)后左室功能哀竭的目的在改善心室功能、气体交换、全身氧输送和保证心肌氧合。深入理解心室衰竭时的压力—容积关系紊乱是正确治疗的基础。急性心梗后的压力—容积关系正常心动周期的左室压力—容积关系为:舒张期间,随左室充盈,扩张性降低,呈曲线性关系;收缩期间,左室射出血液,直至收缩末容积,后者的大小取决于心肌收缩力和后负荷。后负荷愈高,收缩末容积愈大,二者呈直线关系,其斜率反映心室收缩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MSCT探讨主动脉瓣环(AA)在心动周期中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瓣环钙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接受MSCT扫描的69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AS组)及69名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于收缩期和舒张期测量AA长径、短径、面积及周长,分析各瓣环径变化特点及其与钙化积分的相关性,对比不同钙化级别瓣环的运动差异。结果 2组收缩期各瓣环径均大于舒张期(P均0.001),椭圆指数小于舒张期(P0.001),AS组与正常对照组收缩期各瓣环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组AA周长衍生直径(DP)在收缩期及舒张期均大于面积衍生直径(DA,P均0.001),AA面积相对变化率显著高于周长相对变化率(P0.001)。AA钙化积分与心动周期中DA、Dp变化量呈负相关(r=-0.264、-0.302,P均0.05)。瓣环不同级别钙化的各参数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A形态与结构在心动周期中变化显著,重度钙化AA动态变化显著降低。测量收缩期参数可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提供准确的解剖学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前、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各心动周期血流量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IABP增加CABG术后旁路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302例CABG中22例术前或术中置入IABP,置人者均有明显应用IABP指征,共做旁路血管52支,其中动脉旁路血管24支,静脉旁路血管28支.52支旁路血管均在鱼精蛋白中合肝素后应用瞬时血流测量技术(TTFM)记录IABP起搏前、后各心动周期即心脏收缩期、舒张期、全心动周期血流变化指标:血流波形、平均血流量(Vmean)、每分钟速度时间积分(VTI)、弹力指数(PI值),同时记录桡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结果 52支旁路血管均通畅,与不用IABP相比舒张期平均血流量[(58.05±29.10)ml/min对(46.14±40.48)ml/min,P<0.05]、每分钟速度时间积分[(34.54±14.25)ml对(27.44±14.25)ml,P<0.05]均明显增加;收缩期平均血流量[(31.58±18.94)ml/min到(23.52±19.9)ml/min,P<0.05],收缩期每分钟速度时间积分[(12.09±6.71)ml到(8.25±5.44)ml,P<0.05]下降;整个心动周期的平均血流量[(40.85±4.17)ml/min对(39.36±4.00)ml/min,P>0.05]、每分钟速度时间积分[(42.77±22.25)ml对(39.65±20.03)ml,P>0.05]没有明显变化;PI值没有明显变化(2.78±1.37对3.21±2.82,P>0.05).IABP应用前后心率[(83±13)次/min对(86±11)次/min,P>0.05]、桡动脉收缩压[(91.12±11.73)mmHg(1 mm Hg=0.133 kPa)对(88.23±15.47)mmHg,P>0.05]、桡动脉舒张压[(56.33±9.25)mmHg对(52.81±10.11)mmHg,P>0.05]无明显变化.结论 IABP不能明显增加旁路血管总的血流量,但心动周期各时期血流分布有较大变化,IABP增加旁路血管血流量主要是心脏舒张期,而心脏收缩期旁路血管血流量有一定下降.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窦瘤破裂致急性肺栓塞肺梗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男 ,2 7岁。活动后心悸、气短伴反复间歇发热 6个月。查体 :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胸骨左缘 3、4肋间可闻及 3/VI级收缩期粗糙杂音 ,P2 增强。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 33 8mm× 7 8mm强回声光团 ,有蒂附于三尖瓣隔瓣根部心房侧 ,一端呈游离状 ,活动度较大 ,舒张期向三尖瓣口靠近。三尖瓣隔瓣根部上方有分流入右心房的血流 ,三尖瓣口见大量反流。初诊为右心房异物 ,左室右房通道 ?病人入院当天发热 39 5℃ ,白细胞 9 6× 10 9/L ,中性粒细胞 78%。X线胸片示两肺中心动脉增粗 ,两肺血多 ,肺动脉段凸 ,右心房及双心室增大。经静脉…  相似文献   

5.
病人女,56岁。高血压5年,6个月来多次晕厥,加重1个月;晕厥发生与体位有关。查体:三尖瓣区可闻收缩期3/VI级杂音。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56mm×25mm大小等回声团,其边界不规则,舒张期时进入右心室,收缩期返回右心房内。1997年11月在常规...  相似文献   

6.
97例心脏粘液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粘液瘤具有低度恶性倾向、存在栓塞和猝死的危险 ,故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摘除〔1〕。 1995年 7月至 2 0 0 2年 5月我们共手术治疗心脏粘液瘤心 97例 ,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97例中男 36例 ,女 6 1例 ;年龄 2 2~ 6 9岁 ,平均 ( 46 32± 14 37)岁。病史 3d~ 15年。有心悸、气促 41例 ,脑栓塞 5例 ,肢体栓塞 4例。心尖区闻及杂音 73例。X线胸片 5 1例示双肺瘀血。 6 1例心电图不正常 ,主要表现为心房肥大、心房纤颤、束支传导阻滞、心室高电压或肥厚等。 97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心腔内有占位肿块 ,并可随心动周期活动。左…  相似文献   

7.
病人 女,43岁.发热、咳嗽、胸闷、气促1月余.查体:体温38.5℃,呼吸22次/min,血压125/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0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肿瘤扑落音.超声心动示左心房明显增大,其内可见一57 mm×33 mm大小中强回声团块(图1),占据左心房大部分空间,随心动周期摆动,舒张期突入二尖瓣口,收缩期退回左心房.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 ,2岁 ,自幼因感冒身体检查发现心脏杂音 ,无紫绀 ,于 2 0 0 0年 4月入院。身体检查 :心脏扩大 ,胸骨左缘第 3、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 ,有收缩期震颤。X线胸片显示肺血多 ,超声心动图 :心房位置正常 ,心室右襻 ,主动脉位于左前 ,与解剖左心室相连 ,肺动脉右后 ,与解剖右心室相连。室间隔缺损 7mm ,房间隔缺损 2 3mm ,主动脉瓣下狭窄 ,直径 8mm。心室造影显示 :解剖矫正性大动脉左异位 (SDL)、主动脉瓣下狭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患儿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中发现为单心房 ,经主动脉切口无法疏通左心室流出道 ,…  相似文献   

9.
心脏舒张功能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大多数心脏病人的舒张功能异常早于收缩功能异常。心脏舒张功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通过侵入性(测量心房,心室压力和容积变化以及室壁厚度和心室结构)和非侵入性的方法(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血池造影)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别于收缩性心力衰竭,钙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均对舒张功能有利。本文就心脏舒张功能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心脏舒张功能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大多数心脏病人的舒张功能异常早于收缩功能异常。心脏舒张功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通过侵入性(测量心房、心室压力和容积变化以及室壁厚度和心室结构)和非侵入性的方法(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血池造影)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别于收缩性心力衰竭,钙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均对舒张功能有利。本文就心脏舒张功能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6 5岁。因胸闷、气促 1个月 ,双下肢水肿、尿少3天入院。否认既往有出血史。查体 :气促 ,不能平卧 ,双肺底闻及湿口罗音 ,心尖区闻及 级收缩期杂音 ,主动脉瓣区闻及 级舒张期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 :升主动脉至降主动脉明显增宽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合并  相似文献   

12.
病人 女,47岁。劳累性心悸、气促、胸闷2个多月。查体:心脏稍大,三尖瓣区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及2/VI级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轻度电轴右偏,ST-T波改变。X线胸片示右心房室增大,心胸比率0.55。超声心动图示右房扩大,其内可见一范围约6.0cm×5.0cm稍偏高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舒张期经三尖瓣进入右室,收缩期返回右房,瘤蒂附着于右房游离壁。临床诊断:右房粘液瘤,心功能Ⅲ级。  1998年4月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术中见右房内肿瘤7.5cm×5.5cm×4.0cm,质实,表面光滑,包…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23岁。13岁时出现心悸、气促、轻度紫绀。胸骨左缘第2、第3肋间闻及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肝脏位于右上腹,心脏在右胸腔内,心房正位,房室连接关系正常。心血管造影示主动脉位于左前方并与右心室连接,同时左心室显影,肺动脉位于右后方并与左心室连接,肺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4.
病儿 女,16岁.13年前因“单心房、室缺、右室双出口、永存左上腔、肺动脉高压”在我院行矫治术,术后出现发绀,超声示左上腔静脉入左房,当时未再手术.查体:心前区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心胸比率0.6.超声心动图示左上腔静脉引入左房.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肥厚.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单心房,右室双出口矫治术后,左上腔入左房.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患者,女,80岁,身高156 cm,体重65 kg。因反复胸闷由当地医院转入。体格检查:体温36.5°、心率65次/分、血压109/67 mm Hg、呼吸频率22次/分、外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6%。慢性病容,半卧位呼吸,颈静脉轻度怒张,胸部正中可见陈旧性手术疤痕,双肺少量湿罗音,心房纤颤,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及轻度舒张期杂音,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重度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余瓣膜未及明确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16.
病人 女,26岁.胸闷、憋气、心悸20余日,活动后加重.查体:右肺少许湿罗音,心前区可闻及4/Ⅵ级收缩期杂音,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粗,右上肺野可见渗出影,心胸比率0.58.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可见3~4枚中强回声团块附着,最大直径约1.9 cm(图1),随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期活动,二尖瓣叶增厚,回声增强,瓣叶开放受限,闭合欠佳,测得二尖瓣口面积为1.7 cm2,三尖瓣重度反流.心电图未见异常.术前诊断为二尖瓣病变,左心房内赘生物,不除外感染性心内膜.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43岁。活动后心悸、气促、胸闷7年,曾有急性肺水肿发作史。心尖部可闻及级收缩期杂音和级舒张期杂音,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多、紊乱,肺动脉段突出,心影呈梨形,心胸比率0.5;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重度狭窄,瓣口面积0.76cm2,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反流量为8.1ml,左心房容积247ml,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44.2ml,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30.5%,射血分数(EF)58.6%。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心房颤动,心功能级。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环缩和左…  相似文献   

18.
例1 男,38岁。心慌、气短9年,间断咯血。心尖部可闻及2/Ⅵ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增厚,开放受限,有两个瓣口,直径分别为6mm和4mm。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双孔二尖瓣。1989年12月行二尖瓣替换术,切除二尖瓣后发现内交界处有一直径6mm瓣膜口,一并切除。病人痊愈出院。例2 男,9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胸骨左缘第2~3肋间和心尖部均可闻及3~4/Ⅵ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I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前下部及二尖瓣前叶中下部均有回声中断。诊断:先天性…  相似文献   

19.
三尖瓣副瓣组织引起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平时活动后有胸闷、心悸,易患呼吸道感染。体检:发育尚可,无紫绀和蹲踞史,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心室肥大,左心室高电压。胸部X线片示:两肺充血,肺动脉段突出,心胸比率0.61。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膜周部大段回声缺失约1.5cm,伴左向右分流,舒张期少量右向左分流,三尖瓣前叶及腱索冗长包绕于室间隔缺损周围,并于收缩期造成右心室流出道梗阻。流入道与流出道的压力阶差为87mmHg(1kPa=7.5mmHg),术前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叶畸形、右心室…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心脏瓣膜病人安全渡过麻醉和手术关,麻醉者应做到两点:(1)必须了解病人心瓣膜的解剖病变,和由此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损害。了解心功能代偿引起的异常,如心室和心房负荷的变化,心室肥厚和(或)扩张,以及心室顺应性、肺血流量和分布的变化等;(2)根据这些病理生理变化,尽可能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在选用主要麻醉药、肌松药和辅助药时,都应根据它们药代动力学和对心血管的影响,目的是在创造良好麻醉和手术条件的同时,又能保证循环的稳定。二者都需得兼。二尖瓣狭窄(MS)MS 的病因几乎都来自风湿,发展较快者从发病到丧失劳动一般约7年。左房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