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组(44例)和B组(44例),A组进行前入路手术,B组进行后入路手术,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而B组植骨融合时间明显高于A组(P 0.05);B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和Cobb角与A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 :前后入路手术治疗急性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均较好,临床需严格根据手术适应症合理选取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45例单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另41例多节段脊柱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受伤原因、受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以及治疗情况.对两组患者随访1-3年,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脊髓损伤程度.除D级和E级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脊柱骨折一般病情较重,多伴有脊髓损伤症状,合并伤也较多,因此要采取积极手术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学习脊柱各节段后路手术的内固定装置技术治疗因多种原因所致的伴不同部位脊髓损伤的多节段脊柱不稳,并观察其疗效。方法特性化各个不同节段脊柱后路的开窗减压、内固定和融合技术治疗69例此类病例,包括暴力性急性多节段脊柱骨折、慢性多节段椎管狭窄和外伤后的先天性颈椎和颅底凹陷畸形等三种情况。术后随访1-3年,术前和术后随访的脊髓损伤情况按ASIA的标准作分级和疗效分析。结果52例病人完全恢复。9例绝大部分恢复。4例需扶杖行走。2例全瘫病人恢复不理想。1例仍全瘫。1例半年死亡。其治愈率和基本治愈率分别是75%和13%,总有效率88%。结论该技术对多节段脊柱不稳治疗有效,特别对伴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磁共振成像与CT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40例。分别对40例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和CT检查进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磁共振成像对脊髓损伤和韧带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脊柱曲度的改变和椎管容积改变的检出率,两种检测方法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检出率高于CT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无创伤,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柱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指导急诊脊柱创伤患者的接收准备和救治水平.方法:采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急诊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间收治的1274例脊柱创伤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91例,女性383例;年龄5-87岁,平均43.6岁,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274例患者中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0-59岁,占68.4%(871/1274).脊柱创伤患者神经损伤比率较高的致伤因素主要为砸伤(36.8%)、跌落伤(35.6%)、意外事故(26.5%)、摔伤(26.2%)及交通伤(21.4%).在脊柱损伤部位上,颈椎损伤占32.5%(414/1274),胸椎损伤占19.5%(248/1274),腰椎损伤占52.8%(673/1274),主要表现为椎体骨折、脊髓损伤、椎体脱位以及椎间盘脱出.结论:通过对急诊科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看出,中青年是脊柱创伤患者的主要人群,砸伤、跌落伤容易造成脊柱创伤,颈椎和腰椎创伤比较多见.脊髓损伤在颈椎和胸椎损伤患者较易发生.了解这些脊柱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对于脊柱创伤的防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磁共振成像与CT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40例。分别对40例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和CT检查进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磁共振成像对脊髓损伤和韧带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脊柱曲度的改变和椎管容积改变的检出率,两种检测方法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检出率高于CT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无创伤,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接受骨科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46例,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骨科康复护理干预.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3.04%(3/23),低于对照组发生几率(43.48%),P<0.05.结论: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接受骨科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情况的发生,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影像学检查对儿童脊柱脊髓发育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6月20日至2014年4月20日来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柱脊髓畸形患儿30例,均进行MRI检查,分析MR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能够准确诊断29例(96.67%),其中脊柱发育畸形者15例,脊柱脊髓均发育畸形者7例,骶管囊肿者5例,脊髓发育畸形者2例。1例脊柱脊髓均发育畸形者由于病变较轻而误诊为单纯的脊柱发育畸形,后经多位医师重复诊断后确诊。结论对脊柱脊髓发育畸形的患儿实施MRI检查是可行的,一般能够准确、迅速地诊断病因,适合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并发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对10例脊柱手术后并发不完全损伤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患者术后均出现了脊髓不完全损伤症状,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并且使用肢体功能锻炼,术前、术后3个月为患者提供了JOA评分以及ASIA等级对比。结果全部患者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ASIA评分比术前低,为患者提供3个月治疗,其脊髓功能ASIA分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术前状态比较接近。结论脊柱手术合并脊髓不完全损伤的程度比较轻,及时的采取术后治疗以及功能锻炼,患者的脊髓功能能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与分析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方法总结2002年7月~200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24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资料并随诊,统计分析致伤原因、损伤部位、院内死亡率及出院后恢复情况.结果损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损伤为下颈椎及胸腰椎为主,院内死亡率为29.2%,出院后大部分病人仍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状况.结论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还应通过交通环境改造,恢复训练等手段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石清碧 《现代保健》2009,(14):114-115
脊柱损伤指脊柱受到直接暴力所致的脊柱骨折、关节脱位及相关韧带损伤。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障碍^[1]。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容易合并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正确的护理对脊髓损伤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及预后效果探讨.方法:将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以椎次全切除术,比较本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状况、神经功能改善状况,伤椎椎体前缘及后缘压缩高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3天患者的VAS评分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前患者伤椎椎体前缘及后缘压缩高度明显大于术后1月(P<0.05);术后1月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并可促进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泸州市脊柱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居家照顾生活质量现状,探讨患者健康改善策略。方法 2018-09-01/2018-12-01对在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门诊进行复诊的脊柱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进行居家照顾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调查结果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居家照顾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改良式Fugl-Meyer量表(FMA)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结果研究期间共调查单独的225例脊柱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无重复计数。患者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54.61±7.85)分,病程越长、家庭月收入越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越严重的患者居家照顾生活质量评分越低(P0.05),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患者居家照顾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未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患者(P0.05),基本医疗保健或缺乏健康保险患者居家照顾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免费医疗或其他商业健康保险患者(P0.05)。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中心理领域得分最低,为(12.15±2.90)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长、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家庭月收入低、健康保险缺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脊柱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泸州市脊柱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居家照顾生活质量较差,与病程、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家庭月收入、健康保险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92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6例。其中观察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生活质量中的躯体功能(88.62±4.69)分、心理功能(95.33±6.11)分、社会功能(88.22±4.33)分、物质生活(92.25±4.11)分以及满意度(91.56±5.77)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郭景景  朱正传 《职业与健康》2000,16(11):109-110
本人对1994~1999年6年间我科收治的191例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及总结。1 临床资料 191例中,男160例,女31例,男女之比约为49:1,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67岁,18~25岁多见,共72例(37.6%)交通事故最多,共63例(32.9%),其次为跌伤50例(26.2%),火器伤和爆炸伤3例,其他伤共75例。单纯软组织伤131例(68.6%),以唇颊部多见(73例),其次为额部、颊部等,有软组织缺损者3例,面神经损伤1例,腮腺损伤1例,颌面部骨折60例(31.4%),骨折多为单发性,单纯性下颌骨骨折35例,骨折以体部多见(20例),其中单纯髁状突骨折8例,单纯上颌骨骨折7例,单纯颧弓骨骨折18例,未发现颌面部联合骨折,本期有13例合并颅脑损伤,8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伴有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肾功能衰竭及合并相关的其他泌尿系统疾病,而最近研究认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乃为呼吸系统的合并症。特别是肺炎等,却超过了泌尿系统的合并症。作者于1973~1984年间,调查了13个地区9135例脊髓损伤后12年间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与普通人群的年龄、性别、民族及特殊原因的预期死亡率(标准死亡率,SMR)作对比分析。全部病人损伤后存活≥24小时,从出院小结、死亡证明和/或尸检报告中,判定死亡原因,其中37%进行了尸检。结果:原发死亡854例(9.3%),死于呼吸系统171例(肺炎和流感141例),心脏病145例(非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常见部位,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年10月-2010年10月,骨科107例脊髓损伤患者中的49例医院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泌尿道、下呼吸道、泌尿道合并下呼吸道以及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8.98%、26.53%、14.29%、10.20%。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常见部位为泌尿道及下呼吸道。应加强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尤其要重视泌尿道和呼吸道的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减少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的CT和MRI影像的表现以及特点,并研究两者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脊柱外伤患者的CT、MRl资料110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两者对损伤脊柱的附件骨折、椎体骨折,碎骨片位移、脊髓损伤、脊柱曲度改变、椎管容积改变、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神经根损伤、椎间盘损伤的诊断效果。结果(1)CT对发脱单纯无变形椎体裂纹骨折与特殊部位的骨折效果明显,对显示椎体、椎弓骨折线和骨折片的移位优于MRI;(2)MRI则对显示脊髓损伤(P〈0.05)、韧带损伤(P〈0.01)、神经根损伤(P〈0.05)、软组织损伤(P〈0.05)比CT更敏感、更清晰,与CT比较显示损伤范围更大、更明确。结论CT、MRI对显示脊柱外伤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但MRI对脊柱外伤空间定位比较准确,并可检查出外伤导致的脊髓病变和损伤,因此,联合两种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假阴性和似阳性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对20例脊髓损伤手术患者全麻下实施,气管插管时应注意减少脊髓损伤。结果 20例全麻后30 min内无血压波动超过3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波动稳定,术中没有发生缺氧症状。结论全麻适用于所有脊柱创伤手术治疗,一般全麻诱导药均可用于脊柱创伤患者,无神经损伤和禁忌证时,可用琥珀酰胆碱辅助气管内插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8月~2018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统计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并且进行治愈率以及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治愈率为20例(86.96%),治疗前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触觉评分、伤椎高度恢复情况以及运动评分等均高于治疗前,P 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采取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功能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