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紫草素及其衍生物抗妇科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侯尧  伍春莲 《中草药》2020,51(14):3814-3820
紫草素是从传统中药紫草中提取的萘醌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近年来,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得到广泛研究。多项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可有效抑制乳腺癌、宫颈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从阻滞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转移和侵袭、诱导自噬和坏死等方面综述近几年紫草素及衍生物在抗妇科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为紫草素类化合物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紫草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阳  陈忠坚  高赟  吴永江 《中草药》2019,50(14):3503-3509
紫草素是从草本植物紫草Arnebiae Radix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促伤口愈合等生物活性的萘醌类化合物。近年来,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被广泛研究。从构效关系、抗肿瘤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近5年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紫草素类化合物的研究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毛晨梅  郁丹红  桂环 《中草药》2017,48(4):714-721
目的探究橙皮素对P-选择素介导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计算机虚拟对接技术体外评价橙皮素与P-选择素的结合能力;采用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为模型,MTS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橙皮素/P-选择素对MDA-MB-231生长能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橙皮素对活化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分泌的影响;黏附实验考察橙皮素对P-选择素介导的MDA-MB-231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分析橙皮素对P-选择素促进MDA-MB-231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考察橙皮素对MDA-MB-231细胞表面糖蛋白(Mucin-1)、整合素(Integrinβ3、β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橙皮素对MDA-MB-231细胞Integrin-MMP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橙皮素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结果计算机虚拟对接技术证实橙皮素与P-选择素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在体外橙皮素能剂量依赖性抑制MDA-MB-231增殖及其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橙皮素能降低活化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分泌;迁移实验中橙皮素能显著抑制P-选择素介导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迁移;降低P-选择素诱导的细胞表面糖蛋白Mucin-1、Integrinβ3、Integrinβ1及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论橙皮素具有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生长能力,阻断P-选择素诱导的乳腺癌MDA-MB-231肿瘤细胞迁移以及其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其机制为橙皮素通过竞争性结合P-选择素,阻断其与Mucin-1的结合,抑制PI3K-AKT-Paxillin-FAK-Src信号通路,下调P-选择素调控的Integrins及MMP-2、MMP-9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肝癌作用。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体内外实验结果,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抗肝癌方面的作用及应用进行了综述。结果: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无论在体内、外实验,还是临床应用上能有效地抑制肝癌生长,其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血管生成和自由基的产生发挥抗肿瘤作用。结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明显的抗肝癌作用,有望成为新的高效、低毒的抗肝癌药物。  相似文献   

5.
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抗结肠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琛  苏光悦  赵余庆 《中草药》2015,46(16):2477-2483
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已被证明具有显著的抗结肠癌作用。它们可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减少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癌细胞自噬并促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抑癌功效。近年来研究发现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能协同增强抗结肠癌药物的疗效。对近10余年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和综述,为从人参皂苷及衍生物中发现和研发靶向抗结肠癌新药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橙皮素是一种从柑橘类水果中提取的生物类黄酮,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醇类,但难溶于水,氯仿和苯。橙皮素有很多药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其中报道较多的主要功能包括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强免疫,抗肿瘤等。文章主要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总结,阐述了橙皮素的抗肿瘤效果和机制。以期橙皮素能够成为抗肿瘤方面的重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天然木脂素的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津  于思礼  马雅婷  张铁军  赵广荣 《中草药》2016,47(14):2556-2562
天然木脂素是一类由2分子苯丙素衍生物氧化聚合而成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和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木脂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正逐步被解析,应用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合成木脂素及其衍生物已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木脂素生物合成及其工程改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含木脂素类中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柚皮素、橙皮素和桑色素硫酸酯的合成及其HPLC-MS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柚皮素、橙皮素、桑色素硫酸酯.方法:柚皮素、橙皮素、桑色素在冰浴中与浓硫酸反应2 h,用6 mol/LNaOH终止反应.衍生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质谱(MS)联用鉴定.结果:有柚皮素、橙皮素和桑色素硫酸酯的生成.结论:此方法可以用于柚皮素、橙皮素和桑色素硫酸酯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贯叶金丝桃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贯叶金丝桃素是抗抑郁植物药贯叶连翘及其制剂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独特的acylphlorogluciol结构,但其遇光、氧气、热极易发生化学氧化降解。贯叶金丝桃素除具有抗抑郁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抗菌、抗阿尔茨海默病、促进学习记忆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天然药物之一。综述近年来贯叶金丝桃素的结构修饰与改造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贯叶金丝桃素及其衍生物在抗抑郁、抗阿尔茨海默病等方面的神经药理活性,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以贯叶金丝桃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新药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姜亚玲  李文渊  冯爽  刘金海  翟广玉 《中草药》2023,54(20):6889-6902
木犀草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是天然抗氧化剂,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可调节众多与疾病进展有关的细胞内和细胞外信号通路,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糖尿病、抗癌等作用。由于低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等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然而,木犀草素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和易修饰的化学基团,使其具有药物开发的吸引力。通过对木犀草素的结构修饰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为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冯思同  张毅 《中草药》2020,51(2):542-548
知母宁是一种具有C-糖苷和氧杂蒽酮成分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性损伤、提高线粒体生物能量和改善认知缺陷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对知母宁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探究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首乌熟地饮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该实验将小鼠分为4组:正常组、首乌熟地饮组(对照组)、MPTP组(模型组)、MPTP+首乌熟地饮组(干预组),分别给予首乌熟地饮(对照组和干预组)和去离子水(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30d;随后模型组和干预组腹腔注射MPTP,正常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 d后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各组TH m RN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m 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腹腔注射MPTP的模型组和干预组的TH阳性神经元数和TH m RNA表达量均明显少于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但模型组与干预组之间黑质的TH阳性神经元数和TH m 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相比,首乌熟地饮使干预组黑质区4种亚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m 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首乌熟地饮对MPTP诱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不具有预防保护作用,但其或许通过增加GPX表达从而增强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肖玉焕  韩丽  李浩然  杜静  保红坤 《中草药》2020,51(24):6391-6395
灵芝是民间常用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对维持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灵芝多糖是灵芝的主要生物活性组分之一,具有抗癌、免疫调节、抗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多种药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对治疗的反应性个体差异较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阿尔茨海默病、抗癫痫、调节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等方面对灵芝多糖中枢神经保护作用的特点及机制进行了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开心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成分-靶点-疾病"相互关系。方法:利用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V1. 0收集开心散所含4味中药的相关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并搜索阿尔茨海默病疾病靶标,对其节点(hubs)进行基因本体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富集分析。结果:开心散的250个化合物中有2 877个靶点与阿尔茨海默病相互关联。其中线粒体三功能酶α亚基(HADHA),羟基酰基辅酶A脱氢酶(HADH),甾醇-4-α-羧酸盐3-脱氢酶(NSDHL)等关键靶标主要通过调控嘌呤代谢、核苷酸代谢、亨廷顿氏病、阿尔茨海默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氧化磷酸化以及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等生物过程,在细胞质、线粒体、三磷酸腺苷结合、线粒体基质等分子反应中发挥其药理作用。结论:通过该平台能够预测出开心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靶标及其参与的相关通路,可为深入揭示该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为深入挖掘和开发经典名方开心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且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AD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和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BPS),并可能伴有日常功能活动障碍等症状。目前,西药疗法为AD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此法只可延缓患者病情,且副作用较多。最新研究认为,针刺疗法对于AD患者CI和BPS等症状具有改善作用。因此,本文对近二十五年针刺对比西药改善AD患者CI和BPS的文献进行梳理,将从针刺方法、针刺选穴、治疗时间以及针刺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针刺对轻中度AD患者的CI和BPS治疗效果显著,并探讨分析了相应的治疗方案,为针刺治疗AD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介绍宣桂琪教授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临床辨证突出风邪,兼夹食积、痰滞、血瘀;认为"食积"既为致病因素之一,又是抽动症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治疗注重熄风通络、平肝止痉、调补心脾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100例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在原有治疗方案上,治疗组加服止颤汤颗粒剂,对照组加服止颤汤颗粒安慰剂,疗程12周,每4周随访1次,比较两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IV(UPDRS IV)、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评价患者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评分随时间改善,UPDRSIV、UPDRSIV-A、中医证候评分从第8周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AIMS肢体部分评分在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明显改善(P < 0.01)。结论 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有效。  相似文献   

18.
郑氏针法学术流派创始于郑云祥、郑老勋先生,形成于郑毓琳先生,成熟于郑魁山教授。郑氏针法起源于《内经》《难经》,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针灸流派学术体系。郑氏针法包含了郑氏家传针法、热补凉泻针法、温通针法,其手法灵活、适应症广、疗效确切。郑氏针法要求针刺基本功的训练,重视双手的配合,要求心手合一,注重针刺补泻效应与气至病所。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郑氏针法的手法、选穴、主治疾病以及近年来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作一综述,并将其治疗手法进行总结,旨在为其针法进一步实验、临床研究与传播推广提供参考,拓宽临床工作者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吕仁和教授强调临床实践应与经典学习相结合,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面提倡"源于《黄帝内经》,本于临床"。糖尿病肾脏病病机复杂,病情多变,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脏病时,吕仁和教授注重常症与变症的分辨,主张在病情稳定时,应整体把握病情,治疗应标本兼顾、虚实结合;而在病情变化时,应着眼于变症,治疗应标重治标,本重治本。这种根据标本缓急灵活确定治则治法的临证经验颇合《黄帝内经》"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之意。文章试对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经验加以阐述,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由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所致,该病多归属于中医学“神志病”的范畴,是临床中的难治病,其发病有逐渐增多之势。“孙思邈十三鬼穴”是一套治疗神志疾病的经验效穴,具有协调阴阳、醒脑开窍、宁心安神、行气活血的功效,对治疗神志病疗效甚佳,其作用机制符合儿童多动症的论治规律。今拓展思路,探讨孙思邈十三鬼穴在治疗儿童多动症中的运用,发挥中医诊疗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