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以费氏粒度为4.1μm的WC粉末和CoCl_2·6H_2O、(NH_4)_2C_2O_4·H_2O为原料,将钴粉制备过程与粉末混合过程相结合,一步还原制备WC-Co包裹粉,并以包裹粉为原料成功制备了WC-8%Co(质量分数)超粗硬质合金。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化学元素分析仪、力学试验机等分别对WC-Co复合粉末及硬质合金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一步还原法制备的WC-Co包裹粉末中,Co为fcc和hcp双相结构,Co相呈树枝状包裹在WC粉末表面。由该包裹粉制备的硬质合金组织结构均匀,综合性能优异,合金平均晶粒尺寸为8.9μm,密度14.63g·cm~(-3),硬度87.6HRA,抗弯强度2438 MPa,断裂韧性20.92 MPa·m~(1/2)。一步还原包裹粉工艺克服了传统湿磨工艺混料过程中WC粒度显著减小的问题,晶粒度可控性好,且工艺流程简单,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硬质合金》2019,(6):460-471
从氧化钨原料、钨粉还原、碳化及评价方法等四个方面对超细WC制备关键技术进行综合评述。氧化钨原料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改善氧化钨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超细钨粉的分散性和晶粒均匀性;在粒度可控的条件下提高钨粉晶粒生长的完整性,是超细钨粉还原过程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改善钨粉的分散性,提高钨粉与炭黑混合的均匀性及接触面积,提高超细碳化钨的结晶完整性并避免形成烧结团聚体是碳化阶段研究的重点;超细碳化钨团聚体微观缺陷分析、EBSD测量超细碳化钨真实晶粒度、合金晶粒度表征超细碳化钨粉末粒度均匀性等是目前超细碳化钨评价方法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汪祚敬  陆华邦 《硬质合金》1994,11(4):205-209
本文提出了一种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减少制备活化原料麻烦的制取粗晶粒钨粉的新方法,即“焖氢”还原法.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使钨粉粒度增粗1倍,其生产成本比高温还原工艺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沸蒸馏法结合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氧化钇稳定立方晶型氧化锆增强钨基合金(W-3.0 mass%YSCZ)。利用XRD、SEM、EDS、TEM等检测手段对合金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材料组织、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测定了复合钨粉的粒度、钨合金的密度、显微硬度、磨损性能及动态压缩性能。结果表明:p H值对前驱体粉体的粒度有显著影响,p H=2的初始溶液制得的前驱体粉体粒径细小,随着初始溶液的p H值增大,复合粉末粒径逐渐增加;p H=2的初始溶液制得的前驱体粉经550℃×4 h煅烧后得到粒径为40~60 nm煅烧粉体,再经750℃×2 h+900℃×4 h氢气还原后得到尺寸为35~50 nm的钨与ZrO_2-Y2O3构成的近球形纳米级复合粉末;制得的钨合金中的ZrO_2为立方晶型,表明常温下Y2O3对ZrO_2晶型起到了稳定作用;ZrO_2-Y_2O_3颗粒对钨晶粒具有明显的细化作用,获得的钨晶粒粒径为3~6μm;钨基合金相对密度达90.9%,抗压强度达到1009 MPa,耐磨性较纯钨提高了约18.7%。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沸蒸馏法结合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氧化钇稳定立方晶型氧化锆增强钨基合金(W-3.0 mass%YSCZ)。利用XRD、SEM、EDS、TEM等检测手段对合金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材料组织、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测定了复合钨粉的粒度、钨合金的密度、显微硬度、磨损性能及动态压缩性能。结果表明:p H值对前驱体粉体的粒度有显著影响,p H=2的初始溶液制得的前驱体粉体粒径细小,随着初始溶液的p H值增大,复合粉末粒径逐渐增加;p H=2的初始溶液制得的前驱体粉经550℃×4 h煅烧后得到粒径为40~60 nm煅烧粉体,再经750℃×2 h+900℃×4 h氢气还原后得到尺寸为35~50 nm的钨与ZrO_2-Y2O3构成的近球形纳米级复合粉末;制得的钨合金中的ZrO_2为立方晶型,表明常温下Y2O3对ZrO_2晶型起到了稳定作用;ZrO_2-Y_2O_3颗粒对钨晶粒具有明显的细化作用,获得的钨晶粒粒径为3~6μm;钨基合金相对密度达90.9%,抗压强度达到1009 MPa,耐磨性较纯钨提高了约18.7%。  相似文献   

6.
蓝钨在回转还原炉中的氢还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阳冬元 《硬质合金》2003,20(1):16-19
在工业回转还原炉上 ,研究了其还原工艺参数与钨粉粒度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了钨粉结团的成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 ,还原时间的延长 ,或 H2 /WO3 -x比值的减小 ,钨粉的粒度增大。当炉管转动时 ,飞扬的粉末被快速排出的水蒸气氧化 ,重新被还原 ,并沉积在粉末表面 ,导致钨晶粒之间的粘结使钨粉结团  相似文献   

7.
《硬质合金》2016,(6):381-391
将同一批超细钨粉,分成两组进行配炭,一组不添加抑制剂,另一组添加一定量Cr_3C_2和VC,分别将两组样品分成若干小样,在真空和氢气气氛中,采用不同温度进行碳化,分析不同WC样品粉末性能,并将1 200℃碳化的WC样品制备成钴含量为8%的硬质合金,比较合金性能及金相组织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氢气气氛下,钨粉更易于碳化,碳化速度更快,WC的结晶更完整;碳化阶段添加抑制剂会抑制WC晶粒的长粗,但也抑制了WC晶粒生长的完整性;提高碳化温度可以改善WC的结晶完整性,WC的粒度也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气气氛碳化的WC制备成合金后晶粒度比真空碳化的WC粗,合金晶粒的均匀性更好,异常长粗的晶粒少;在碳化阶段添加抑制剂可以更好的抑制合金晶粒的长粗,同时也抑制了WC粉末晶粒结晶的完整性,从而导致合金在液相烧结阶段晶粒的异常长粗。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两步碳化工艺对氢还原/碳化制备的纳米WC粉末及其WC-Co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C粉末的晶粒聚集和异常粗大颗粒主要是由于碳化初期钨颗粒因烧结合并增粗,而钨粉碳化不完全主要是由于碳化后期的温度偏低,利用先低温碳化后高温碳化的两步碳化工艺不仅能够有效抑制纳米颗粒烧结合并增粗,而且可以使钨粉充分碳化,得到颗粒细小、均匀,W2C含量极少的WC粉末;采用1120℃碳化加1180℃碳化的两步碳化工艺制备出的138 nm的WC粉末,W2C含量少于0.5%(质量分数),以其为原料制备的WC-Co烧结体显微组织结构均匀,为超细晶硬质合金,综合性能优良,洛氏硬度HRA高达93.7,抗弯强度高达4380 MPa。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沸蒸馏法结合粉末冶金法制备了ZrO_2增强钨合金(W-ZrO_2)。利用XRD、SEM、EDS、TEM等研究了初始溶液的p H值、还原工艺及ZrO_2掺杂量对W-ZrO_2复合粉末粒径及形貌的影响,观察了钨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物相组成,测定了复合钨粉的粒度、钨合金的密度、显微硬度及其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初始溶液的p H值对掺杂钨粉的形貌和尺寸有着显著影响,随着初始溶液的p H值增大,复合粉末颗粒尺寸逐渐增加;经750℃×2 h+850℃×4 h两段还原工艺后所得的复合粉末粒径细小;ZrO_2对复合钨粉颗粒及钨合金晶粒细化作用明显,进而对钨合金密度及硬度产生显著影响,随着ZrO_2含量的增加,钨合金密度与显微硬度降低,耐磨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W-3%ZrO_2钨合金的耐磨性较纯钨提高了20%~40%。  相似文献   

10.
《硬质合金》2017,(4):233-242
选取两批超细钨粉,其中一批粒度分布均匀性较差,团粒较多;另一批粉末粒度分布均匀,团粒少。将两批钨粉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碳化,制备成超细碳化钨,并分别配制成相同牌号的超细硬质合金,研究碳化钨团粒与钨粉团粒的关联性及碳化钨团粒对合金晶粒异常长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化钨的团粒继承了钨粉团粒的基本特征,碳化过程会使团粒烧结致密化,钨粉、碳化钨粉团粒内部晶粒极细、结晶不完整、缺陷多。湿磨过程可以将碳化钨的团粒完全破碎分散,但是会生成大量活性高、结晶不完整、缺陷较为严重的纳米粒子,降低了粉末的均匀性。超细硬质合金晶粒异常长大与碳化钨的团粒有直接关系,碳化钨团粒中结晶不完整的碳化钨粒子是导致合金晶粒异常长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单片机与CPLD的运动控制器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PC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放式数控系统是当前数控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各种具有高速、高精度伺服控制器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但价格比较昂贵.为此,开发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CPLD实现数字电路硬件功能的运动控制器,替换了传统的译码电路、倍频鉴向电路和计数电路,使系统PCB面积大大减小、成本降低,同时提高了运动控制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nducting and superconducting salts based on bis(ethylenedithio) tetrathiafulvalene and on some unsymmetrical tetrathiafulvalenes (containing ethylenedithio-,ethylenedioxy-,vinylenedithio-,dimethylethylenedithio and pyrazinoas additional heterogroups) are reportd. (β-, κ,-,and τ-phases are foun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制造专用网(MVPN)的概念,然后以上海大学快速制造工程中心为例,建立了工感动CPC和MVPN的快速设计和制造一体化系统。该系统以CPC为产品数据和信息的集成平台,以MVPN为网络的安全保障,有效地解决了快速设计和快速制造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拓展了其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可以使运动体在短距离内达到高速度的气液压加速系统.该加速系统主要由气液压能源系统﹑滑轮增速系统﹑滑行小车系统和导轨这几个子系统组成.在分析了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由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气液压能源系统的气压参数,对于不同重量和末速度要求的运动体,该气液压加速系统都是适用的.该加速系统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5.
周勇 《物理测试》2009,27(2):45-50
调质钢管的缺陷分为:材质缺陷、轧制缺陷和热处理缺陷。其中材质缺陷与热处理缺陷中的淬火裂纹易于混淆。通过对油套管常用钢种模拟试验和生产数据分析认为:低合金碳锰钢管水淬不产生淬火裂纹。要提高调质钢管的合格率,主要应提高钢水纯净度、减少钢管的轧制缺陷。  相似文献   

16.
加减速控制是数控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多程序段连续加工是高速数控系统发展的方向和要求。通过对传统的直线加减速规划算法进行改进,并结合前瞻技术和滤波技术,提出了一种简单、光滑、平稳、高速、连续的新型的加减速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多程序段连续加工,提高加工效率;而且,单程序段直线加减速规划方法中因存在加速度突变的现象而造成的机床振动问题也可得到有效缓解。文中给出了该方法的仿真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针对高速加工的目标,该方法切实可行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XML Web Services和ASP的分布式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系统以ASP平台为载体,Web Services为纽带,实现了企业动态联盟产品数据的分布存储和集中管理。住对系统模型重新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Internet的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并阐述了模型的技术特点。最后给出了一个开发实例。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轴承在数控车间生产中易发生故障且对轴承故障预警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XGBoost算法和AR(I)MA自回归模型的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和预警方法。首先使用XGBoost算法将轴承的历史数据划分为正常、滚珠故障、外圈故障和内圈故障4种状态,然后使用AR(I)MA模型来预测轴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振动信号变化,再将预测出的振动信号进行降噪和特征提取后输入到训练好的XGBoost中进行故障诊断。使用PRONOSTIA平台采集的轴承工作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方法可以准确预测出轴承短期内的振动信号并诊断出可能发生的故障,证明了该方法在轴承的故障诊断和预警中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基于XML把模具报价单进行结构化的方法 ,详细论述了采用XML来实现半分散网络制造过程中处于异地的模具企业和模具客户的报价单的传递过程 ,并且简单介绍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编程的方法 ,以及模具客户利用WEB浏览器浏览、打印报价单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某铝厂强夯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对回填碎块石土进行强夯振动时所产生的地面振动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强夯振动的特征及振动速度衰减规律,评价隔震沟的减震作用及效果,根据设计的强夯参数进行强夯施工,使强夯振动对周围建构筑物造成的危害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