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从进境邮件截获的美国甜豆中分离到两株可疑菌株,通过菌落特征、分生孢子形态比较、ITS和G3PD基因扩增、核酸序列比对、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确定截获的两株菌分别为豌豆脚腐病菌(Phoma pinodella)和豌豆球腔病菌(Ascochyta pinodes),这是我国首次从同一样品中同时检出两种壳二孢属真菌。  相似文献   

2.
天津检验检疫局从智利进口的腐病苹果中分离了一株真菌,通过菌落、分生孢子形态特征比较,ITS序列比对分析,并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确定该菌株为牛眼果腐病菌(Neofabraea alba),该病菌是导致苹果牛眼果腐病的4种病原真菌之一,该有害生物为我国首次截获。  相似文献   

3.
Monilinia fructicola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真菌有害生物。广州白云机场口岸从美国输华樱桃中截获可疑病果,病果表面有微小的圆形褐色病斑。保湿培养4d后,病斑迅速扩展至全果,并簇生绒状灰白至灰黄色菌落,导致果实腐烂。经对分离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将病菌鉴定为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Winter)Honey),从进境美国樱桃大宗货物中截获该病菌在我国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4.
从阿根廷进境的一批大豆中分离到一株疑似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菌株。该菌株在燕麦琼脂培养基(OA)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继续培养3 d后变褐色,产生1隔膜,个别2隔膜;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扩增和测序,该菌株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16个菌株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均为99%;菌株接种梨、苹果和大豆幼苗不同部位后,均发病。经形态特征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及致病性测定,该菌株鉴定为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  相似文献   

5.
葡萄茎枯病菌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口岸对葡萄茎枯病菌的检疫鉴定主要依靠形态学观察,然而单纯利用形态学难以对其进行准确鉴定,需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为找出有效分子标记,本研究以宁波口岸截获鉴定的41株葡萄茎枯病菌分离株和收集自ATCC和CBS的2株葡萄茎枯病菌为研究对象,对上述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ITS、actin和β-tubulin基因序列测定,同时采用序列分析手段考察上述基因片段在葡萄茎枯病菌鉴定区分上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葡萄茎枯病菌形态变异较大,ITS无法有效区分葡萄茎枯病菌,actin和β-tubulin基因片段能够将葡萄茎枯病菌从近似种中准确划分出来,利用3个基因片段联合建树区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辽宁检验检疫局从智利进口的蓝莓中分离到一株真菌,通过菌落、分生孢子形态特征比较,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并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该菌株为蓝莓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australafricana),该病菌为我国首次截获。  相似文献   

7.
植物内生菌是重要的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表面灭菌、稀释涂布法分离燕麦内生菌,并对得到的内生细菌进行生物测定。从来自52个燕麦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了512株微生物,其中9株细菌对燕麦叶斑病菌和炭疽病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YN-J3菌株抑菌效果最强,离体和田间条件下,对燕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分别为75.27%、74.53%和63.57%;菌株YN-J3能够产生IAA,同时具有解磷、解钾功能,对于燕麦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经鉴定,菌株YN-J3为解淀粉芽胞杆菌。以上结果表明,内生菌YN-J3能够有效防治燕麦炭疽病,并对燕麦有促生效果,是具有应用潜力的生物防治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油料作物安全和绿色农业发展,从西藏自治区4个市收集5种甘蓝型油菜种子样品,通过平板分离获得种子可培养内生菌,对获得的菌株进行溶磷、解钾、固氮和产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促生特性测定,筛选具有多种促生特性的菌株,测定其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三种病原菌的拮抗性能及对油菜幼苗的促生效果,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西藏油菜种子可培养内生菌丰富,优势菌为芽胞杆菌,共分离到110株内生菌,其中具有多种促生特性的菌株为12株,有4株菌株对禾谷镰孢菌、油菜菌核病菌和燕麦镰刀菌中2种以上菌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49.50%~66.83%之间,分别为DJ-T-6、NM-8-10、DJ-L-4和BL-T-15菌株,经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其分别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萎缩芽胞杆菌Ba. atrophaeus和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且均对油菜幼苗有显著的促生作用。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东盟水果进入我国,丰富了国内热带水果消费市场,也带来了水果病害的入侵风险。本文分析了2011~2015年我国从东盟输华水果中截获的真菌与细菌有害生物疫情,结果表明:截获的病菌中真菌有害生物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中检疫性真菌偶有截获。就全国口岸而言,截获病菌77 822种次,其中病原真菌占99.04%,病原细菌占0.96%;真菌截获种次排前三位的水果依次来自泰国、越南、菲律宾。就广东口岸(不含深圳、珠海)而言,尚未截获病原细菌,截获病原真菌共计15 136种次(其中检疫性真菌截获1种次);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水果占据截获病原真菌次数的前三位;泰国香蕉、龙眼、莲雾和番荔枝和越南火龙果携带病原真菌的风险较高;截获次数较多的病原真菌依次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匍枝根霉菌(Rhizopus stolonifer)、黏头孢属(Gliocephalis sp.)、小煤怠菌属(Meliola sp.)、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等。根据上述结果,提出相应的检疫监管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口岸检疫提供参考,降低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10.
张乐  石秀丽 《植物检疫》1997,11(1):11-14
利用8株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噬菌体专化性的差异,结合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对不同致病力细菌显色反应的不同,组成了一种新的细菌快速鉴定技术,称为噬菌体株系鉴别法,可鉴定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直至株系。用这个方法鉴定了从美国、日本、南斯拉夫、西德和罗马尼亚进口的玉米种子中截获的许多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菌株,结果准确快速,并和血清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鉴定的方法,对分离自青海感病野燕麦Avena fatuaL.植株、患病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 Hemslon根际土壤以及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植株的3株镰刀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株镰刀菌分别为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和厚垣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离体和活体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3株镰刀菌对野燕麦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温室接种试验中3菌株对野燕麦表现出较强的致病作用,鲜重抑制率高。盆栽生测法评价其对青海省主栽作物的安全性,发现3株菌对禾本科作物小麦和青稞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对蚕豆、豌豆及油菜相对安全。3菌株有望成为阔叶田作物(蚕豆、豌豆、油菜等)微生物除草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云南省燕麦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分析,并测定了该病原菌对21个燕麦品种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燕麦白粉病病原菌孢子梗不分支、无色、基部呈球形膨大,顶端生有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呈长卵圆形、单胞,大小为18.84~29.12μm×6.53~10.71μm,初步鉴定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DC.)Speer;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rDNA-ITS区序列与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燕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avenae的同源性为100%,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最终将云南燕麦白粉病菌鉴定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燕麦白粉病菌专化型。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21个供试燕麦品种发病株率为100.00%,病情指数为91.73~100.00,发病初期平均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4.56%和1.75,35 d后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增长了85.44%和95.74%,表明云南省燕麦白粉病菌的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13.
从进境美国大豆茎秆上分离到一株真菌分离物5321,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分生孢子形态特征、ITS序列、ACT序列以及致病性测试结果,将其鉴定为楸子茎点霉(Didymella pomorum),这是该真菌感染大豆的首次报道,也是中国口岸首次截获该真菌。  相似文献   

14.
对来自新西兰的猕猴桃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在果实中分离到2株疑似猕猴桃果腐病菌的菌株Na-3419和Na-4756。对其进行了病原菌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菌株Na-3419和Na-4756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经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扩增和测序,菌株Na-3419与Gen Bank中登录号EU482221.1和EU482220.1的菌株序列同源性达到100%,菌株Na-4756与Gen Bank中登录号AY359230.1、AY359226.1和KR859079.1的菌株序列同源性达到100%;病菌接种猕猴桃3 d后开始发病。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将分离获得的菌株Na-3419和Na-4756鉴定为猕猴桃果腐病菌(Neofabraea actinidiae)。这是上海口岸首次在进境的猕猴桃果实上截获该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昆山口岸检疫人员在对来自意大利装载PE薄膜的集装箱实施检疫时,截获数颗燕麦属小穗.标本经送江苏局植检室鉴定为不实野燕麦(Avena sterilis L.),这是昆山口岸首次截获该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6.
苹果树皮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对腐烂病的生物防治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苹果树皮中内生真菌的种类及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对25年生富士苹果健康树皮中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并通过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保护作用试验测定其内生真菌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分离到的126株内生真菌分属于13个属,主枝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对峙试验中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菌率在40%以上的有24株,其中87.5%的菌株为链格孢属真菌。Al 6的培养滤液对腐烂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为83.76%;Al 58对其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大,抑制率为82.42%;Al 67产生的挥发物质对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大,为24.41%。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用拮抗性内生真菌预先占位接种苹果树枝干,能有效抑制腐烂病菌的侵入和病斑的扩展,Al 107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
对来自美国的苹果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结果在果实中分离到1株疑似苹果牛眼果腐病菌的菌株Nk-2968。对其进行了病原菌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菌株Nk-2968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经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及β-tubulin引物(Bt-T2m-Up/Bt-LVL-Lo)分别扩增和测序,菌株Nk-2968与Gen Bank中登录号AF281462.1、HG793110.1和HG793112.1的菌株序列同源性达到100%;病菌接种苹果8 d后开始发病。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将分离获得的菌株Nk-2968鉴定为苹果牛眼果腐病菌(Neofabraea kienholzii)。这是我国口岸首次在进境的苹果果实上截获该危险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8.
自进境澳大利亚大麦样品上,采用常规平板分离法获得1株疑似葡萄茎枯病菌菌株74919。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β-tubulin和actin序列比对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对该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菌株74919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器和厚垣孢子;基于β-tubulin和actin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74919和其他葡萄茎枯病菌相关序列划分在同一分支;菌株74919接种大麦叶片,在接种部位引起叶斑症状。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将菌株74919鉴定为葡萄茎枯病菌(Didymella glomerata),这是我国口岸首次从进境澳大利亚大麦中截获葡萄茎枯病菌。  相似文献   

19.
在对来自泰国的榴莲检验中分离到1株引起榴莲果皮和果肉变色、软腐的病原真菌。通过形态鉴定和核糖体ITS区DNA序列测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最终将该病菌鉴定为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  相似文献   

20.
佛山口岸首次截获毒莴苣种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4月19日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从美国入境的小麦中截获杂草种子若干,经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鉴定及复核为毒莴苣(Lactuca serriola L.),这是佛山口岸首次从小麦中截获该检疫性杂草种子,该批小麦共545t,经熏蒸处理后允许企业使用并焚烧下脚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