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方法 收集MPP住院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43例)、雾化组(40例)及支气管镜组(37例)。其中,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单以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的患儿纳入雾化组,单以支气管镜灌洗的患儿纳入支气管镜组,联合以上两种治疗方案的患儿纳入联合治疗组,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影像学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雾化组和支气管镜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均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三组肺部影像学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最高,支气管镜组高于雾化组;联合治疗组与支气管镜组患儿发热、肺部啰音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雾化组(P<0.05);雾化组和支气管镜组咳嗽持续时间、气促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长于联合治疗组(P<0.05);三组治疗后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支气管镜灌洗对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较单一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92-9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住泉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诊断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的患儿83例。在有效抗感染、化痰、抗炎等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行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的体温正常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疗效及后遗症发病率。结果治疗组体温正常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病率少(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支气管镜下均表现为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管腔内黏稠分泌物增多,甚至塑形性痰栓阻塞支气管开口,部分病例可见滤泡样增生,纵行皱褶,管壁增厚,部分患儿气道黏膜可见溃疡、糜烂面,甚至管腔狭窄。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可较早改善SMPP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肺功能及纤维支气管镜改变,研究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其中135例胸部X线片表现为肺部大片浸润或肺不张的急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随访研究,其中61例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变局部介入治疗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内科治疗(治疗组),74例仅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内科治疗(对照组),随访比较治疗组、对照组肺部病变吸收情况。结果20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207例(100%),发热185例(89.4%),气促49例(23.7%),喘息29例(14.0%),胸痛28例(13.5%),皮疹13例(6.3%);肺部有阳性体征73例(35.3%),外周血白细胞正常93例(44.9%),轻度增高97例(46.9%),血清CRP多有升高;支原体肺炎胸片最常见表现为肺实质阴影(57%,118/207),其中大片浸润阴影98例(47.3%);肺不张37例(17.9%)。139例肺通气功能(75.1%,139/185)有不同程度异常,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改变;纤维支气管镜下均可见黏膜粗糙、肿胀、分泌物附着,管腔分泌物多数呈半透明或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早期介入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按照患儿发病至接受纤支镜介入治疗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发病至介入时间3 d)和观察组(发病至介入时间≤3 d),各4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症状改善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支镜早期介入治疗可促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40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组)患儿和40例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轻症组)患儿的年龄、发热情况、住院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对两组患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年龄分布、热程、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重症组患儿X线下肺部病变以大片状阴影为主,轻症组患儿以点片状阴影为主;重症组患儿肺部感染以单纯右肺为主,共21例(P<0.05);重症组患儿合并胸腔积液14例(P<0.05),肺不张3例,轻症组无合并症。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呈现典型肺部病变,影像学结合实验室检查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准确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21例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 《河北医学》2004,10(11):1013-1015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分析21例重症MPP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在219例MPP患儿中,X线胸片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叶肺实变,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5例;起病急,高热,咳嗽剧烈,X线胸片表现为大叶肺实变,对阿奇霉素治疗无明显反应6例。21例MPP中出现闭塞性支气管炎。结论:肺炎支原体(MP)可引起重症肺炎,对于临床上有上述表现的重症肺炎应考虑到MPP的可能性。根据发病机制,对MPP患儿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可并用利福平、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1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结果 在1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多数有咳嗽.伴肺不张7例,胸腔积液8例,气促5例,喘息10例,胸痛6例,肺部有阳性体征42例,所有患儿均有肺部х线平片和CT改变,红细胞沉降率增高及C反应蛋白增高,支原体抗体IgH阳性.结论 肺炎支原体所导致肺炎大部分为轻症、普通易治病例,少部分为重症及复杂难治病例.根据发病机制,普通病例正规足疗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重症病例可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等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11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胸部X线片特征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重症患儿29例加用激素。结果:发病年龄5岁76例,≤5岁35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均阳性。111例患儿中,咳嗽90例,发热83例,肺部无阳性体征78例。胸部X线片异常105例。肺内合并症15例,其中肺不张5例,胸腔积液10例;肺外合并症90例,其中肝功能损害36例,心肌损害35例,皮肤损害12例,过敏性紫癜2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0例,血液系统损害60例。治愈76例,显效20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5%。结论:儿童MPP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肺外合并症多见,胸部X线片异常较肺部阳性体征更为多见,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可作为确诊依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和血液高凝状态。方法 随机选择50例在2017年6月1日~12月31日笔者医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非MPP组为同期笔者医院儿童外科行斜疝手术的患儿30例,搜集临床资料和血液高凝状态相关指标。结果 50例MPP患儿男性23例,女性27例,男性与女性之比为0.85∶1,平均年龄5.22±2.65岁(最大14岁,最小1岁)。所有患儿均有咳嗽,发热48例.头痛1例.胸痛2例.胸腔积液5例.大叶性肺炎15例.肺不张3例。MPP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非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主要发生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咳嗽,血液存在高凝状态,是否引起血栓性疾病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锦州市妇婴医院临床诊断为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住院患儿36例。结果:36例患儿均以发热咳嗽起病,病程≥5天,CRP升高,MP—Ab滴度≥1:160,影象学显示大叶性肺炎或并发肺不张和胸腔积液,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症状,所有患儿均予三代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抗感染治疗,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21例治愈出院,11例好转后签字出院,4例转往上级医院行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结论: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病情重、病程长,肺外并发症多,胸片改变明显,吸收慢。早期正确的联合抗感染、静注免疫球蛋白等抗炎症反应治疗和适时予以支气管镜灌洗有助于改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儿童大叶性肺炎15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变迁及治疗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2009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住院的15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50例患儿占同期肺炎住院患儿2.68%,男女比例为1.46:1;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2.0%)和咳嗽(94.7%),实变体征少见;病原体检查以肺炎支原体(34.0%)、肺炎衣原体(16.7%)或两者混合感染(9.30%)最常见,真菌感染5例占3.3%,病原学培养阳性3例;胸部 X 线检查显示单侧病变123例(82.0%),双侧病变27例(18.0%),右肺85例(56.7%),左肺38例(25.3%),其中以右上肺32例(21.3%)比例最高。38例患儿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肺泡灌洗,肺泡灌洗能缩短入院后发热时间。结论:儿童大叶性肺炎以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为主要病原,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有助儿童大叶性肺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常见并发症,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收治的40例儿童MPP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0例患儿均有发热、咳嗽表现,合并胸腔积液15例,肺不张12例;2例出现肺出血;21例合并肺外并发症。结论:儿童MPP常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肺外症状多见心肌、肝功能受损、神经系统受损。阿奇霉素抗炎疗效不佳者常需利福平、甲基泼尼松龙、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4例,其中合并EB病毒感染组(观察组)4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53例。分析比较2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肺外并发症、治疗与转归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2组患儿年龄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肺部啰音持续时间、重症肺炎发生率、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白细胞升高率(36.6%、13.2%)、胸腔积液发生率(9.8%、0.0%)、肺实变发生率(2.4%、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9.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热时间、C反应蛋白、血沉和降钙素原升高率、肺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更容易合并EB病毒感染;与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相比,合并EB病毒感染者肺部啰音持续时间更长,更易合并胸腔积液、肺实变、肝功能损害和淋巴结肿大,易发展为重症肺炎,住院时间更长,必要时可加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治疗。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间接血凝集法对132例住院的婴幼儿肺炎进行特异性肺炎支原体IgM(MP—IgM)检测,并对其主要症状与非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2例患儿中MP—IgM阳性51例,阳性率为38.6%,其中21.4%(6/28)混有细菌和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与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热、咳嗽、喘憋、肺部干、湿性罗音的发生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损伤7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损伤2例,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婴幼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其临床表现与典型的年长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所不同,而与婴幼儿非肺炎支原体肺炎相似,肺外损伤不少见,部分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病原学分布及药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病房送检70例BALF培养和药敏特点,分析疗效与BALF培养关系及组间年龄分布。结果难治性肺炎BALF培养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居多。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1岁以内的小婴儿占76.9%(10/13),且占1岁以内感染细菌的43.5%,BALF培养阳性者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难治性肺炎显效4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其中显效组BALF阳性32例,阴性24例,年龄(1.76±0.83)岁;有效组BALF阳性4例,阴性18例,年龄(1.33±0.97)岁;无效组BALF阳性0例,阴性2例,年龄(1.29±0.78)岁;疗效与BALF培养阳性率显著相关(P<0.01),而与年龄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难治性肺炎应及早行BALF培养,明确病原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术对老年人脑梗塞合并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老年脑梗塞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或者病原学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分别进行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咳嗽好转的时间、肺部啰音基本消失的时间、感染后抗菌药物使用的天数以及患者胸部影像学肺部炎症影基本吸收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是92.3%,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6.6%,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咳嗽好转的时间、肺部啰音基本消失的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的天数及患者胸部影像学肺部炎症影基本吸收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于老年患者出现脑梗塞后合并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效果确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并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探讨促炎因子TNF-α、IL-6和抑炎因子IL-10的临床意义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22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CBP联合肺泡灌洗,用放免法检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组和无感染患者组(对照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液(BALF)中TNF-α、IL-6和IL-10水平,并检测血气分析。结果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血清及BALF中的TNF-α、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BALF中的TNF-α、IL-6明显高于血清中水平(P〈0.05);血清及BALF中治疗前TNF-α、IL-6明显高于治疗后24 h(P〈0.01);治疗前BALF和血清中的IL-10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 BALF和血清中的IL-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BALF中IL-10明显高于血清(P〈0.01);治疗后24 h 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CBP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并机械通气,可降低炎性介质对肺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早日脱离机械通气,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80例小儿难治性肺炎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难治性肺炎病因及可行诊疗方法。方法: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80例难治性肺炎进行临床常规实验室检查和纤支镜检查,同时局部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标本进行培养,并与入院时痰培养结果比较。结果:纤支镜检查合并肺不张24例,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者5例(6.25%),原发性纤毛不动症4例(5%);气管、支气管内膜充血39例,苍白14例,糜烂3例,内膜增厚4例,支气管受压4例,不规则新生物1例,赘生物1例,炎性狭窄4例,气管软化2例,可疑结核1例,纤维条索延伸(塑性)2例;灌洗液培养阳性31例(38.9%)。大肠埃希氏菌10例,肺炎克雷伯菌5例,铜绿假单胞4例,真菌4例等。入院时痰培养阳性23例,阳性率28.9%。大肠埃希氏菌5例,白色念珠菌3例,白假丝酵母菌2例,铜绿假单胞4例,肺炎链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格高菲肠杆菌、卡他布兰汉菌、黏质沙雷菌、鲍氏不动杆菌各1例等。药敏结果: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泰能、美平敏感性高,对阿莫西林、常规使用的头孢二代(头孢夫辛)、三代敏感性下降(头孢噻肟)。临床上不经常使用的相对耐药低,如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吡喹酮类和氨基糖甙抗生素。结论:本文28例患者根据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盥洗液结果调整用药,均取得很好的效果。必要时尽早进行纤支镜检查和灌洗液培养,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痰液肺炎支原体核酸及耐药突变点,分析儿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支原体(MRMP)肺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 选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病房自2015年10月-2016年8月住院的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共182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检测痰液样本中肺炎支原体核酸及耐药突变位点,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作统计学分析,比较MRMP肺炎和大环内酯抗生素敏感肺炎支原体(MSMP)肺炎的临床特点。 结果 182例MP肺炎患儿中,检测到MRMP共113例,阳性率为62.1%,MSMP 69例,阳性率为37.9%。其中A2063G突变99例,A2063T突变10例,A2064G突变4例,主要为A2063G突变。113例MRMP肺炎中,发热(体温>38℃)时间≥ 7 d的85例,占75.2%;住院时间≥ 7 d的病例共78例,占69.0%;有肺外并发症的69例,占61.1%,肺部病变≥ 2个肺叶的病例58例,占51.3%;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例55例,占48.7%;CRP>40 mg/L共47例,占41.6%;行支气管肺泡灌洗68例,占60.2%;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病例45例,占39.8%,LDH>400 U/L共46例,占40.7%。MRM肺炎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延长,合并肺外并发症、2个以上肺叶的病变、CRP高于40 mg/L的比例较高,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镜肺泡灌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的比例增高,但LDH增高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MRMP发病率高于MSMP,对于发热持续时间长、合并肺外并发症、病变范围广、CRP中度以上增高的MP肺炎要考虑MRMP的可能,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纤支镜肺泡灌洗、IVIG是可选用治疗MRMP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86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x线特征及治疗经过。结果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弛张高热或中等度热)、顽固性咳嗽,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胸部X线片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叶性实变或絮状渗出影,可伴有胸腔积液及肺外多系统损害。大环内酯类及头孢曲松、激素联合治疗效果好。结论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存在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或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免疫反应过度的可能,病情重,病程迁延,但经规范合理的综合治疗多能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