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原文第146条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曰:"《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本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而成,仲景用此方治疗太阳外证未罢,邪已入少阳之证,柯韵伯谓之"为双解两阳之轻剂".本方既能调和营卫气血,又能和解表里,疏利肝胆,临证治疗范围颇广,应用机会亦甚多.  相似文献   

2.
柴胡桂枝汤最早见于《伤寒论》,该方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之合方,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营卫之功效.方中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畅达枢机,治少阳半表半里,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治太阳之表,适用于太阳少阳并病.导师赵瑞华教授对柴胡桂枝汤临证具有独到的思路及见解,随证加减用于治疗多种妇科杂病见枢机不利,营卫不和者,文中例举经断...  相似文献   

3.
总结王庆国教授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郁病的临证经验。认为郁病之发,起于气郁,郁久及枢,终至营卫淤滞。郁病之治,当和畅枢机,理气活血,主旨在"和",包括和枢机、和气血、和营卫。临证应用柴胡桂枝汤和枢机、调理气血阴阳,和营卫、调畅三焦脾胃,并强调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总结王庆国教授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郁病的临证经验。认为郁病之发,起于气郁,郁久及枢,终至营卫淤滞。郁病之治,当和畅枢机,理气活血,主旨在"和",包括和枢机、和气血、和营卫。临证应用柴胡桂枝汤和枢机、调理气血阴阳,和营卫、调畅三焦脾胃,并强调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柴胡桂枝汤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为临床常用的张仲景方。《伤寒论》中“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然该方的临床应用并不仅止于外感病,因其具有疏利少阳、和调营卫、协调阴阳之功,导师袁红霞教授临证多年常用之有效治疗多类病证。笔者有幸侍诊见其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乳腺癌等多种杂病性汗出疗效显著,故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提示太阳少阳并病的证治。笔者临证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尤多体会,兹择其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学习运用经方中,体会到经方理法明确,组方精炼,在临证中具有提纲挈领,以方统证的作用。笔者以柴胡桂枝汤治疗体虚感冒证、麻杏甘石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咳喘证、桂枝茯苓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病血脉瘀滞证,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1柴胡桂枝汤女,67岁,2003年10月21日初诊。1  相似文献   

8.
先圣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取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之意,列柴胡桂枝汤,为治太阳外证未去而见少阳经证之太少合病之经典方。今医家已将其博施于杂病之疗。通过研究经案文献,试从脏腑辨证解析柴胡桂枝汤广用之妙。  相似文献   

9.
柴胡桂枝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仲景曰 :“伤寒六、七日 ,发热微恶风寒 ,肢节烦疼 ,微呕 ,心下支结 ,外证未去者 ,柴胡桂枝汤主之”。柯琴注曰“:此条言伤寒六、七日 ,寒热当退之时 ,反见发热恶寒诸表证 ,更见心下支结诸里证 ,表里不解 ,法当表里双解之矣。故取桂枝之半以散太阳未尽之邪 ,取柴胡之半以解少阳微结之证”。笔者受上述理论启迪 ,从原方治疗外感病后期太阳、少阳合病引伸到治疗内伤杂病中肝郁气滞、阳气不通的症候群 ,在临床上将柴胡桂枝汤广泛地加减应用于不同病症具有以上类似病机者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支气管哮喘胡某 ,男性 …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名中医刘方柏教授临证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本文介绍刘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合达原饮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案例。临床上,无论少阳证还是邪伏膜原,病位均在半表半里,其热型及证候特点亦多相似之处,而治疗则各有侧重。临床发热既久,病常相兼。柴胡桂枝汤重在调达枢机、和解少阳,达原饮则侧重透达膜原、疏利化浊。  相似文献   

11.
正柴胡桂枝汤源于《伤寒杂病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柴胡桂枝汤由小柴胡汤加桂枝汤化裁而来,原方含桂枝、芍药、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柴胡,共9味,方中桂枝汤善解肌祛风,调和机体之营卫,多用于解太阳之表证;小柴胡汤功于和解少阳,以利枢机,尤擅治半表半里之证。该方适用于"太阳表证未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柴胡桂枝汤治疗验案3则。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之轻证的方剂,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该方治疗一些疑难病症,收到奇效。本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用半量,合剂而成。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以柴胡汤和解少阳,宣散枢机,以治半表半里。文中"双手掌胀痛"一则,证属枢机不利,经络气血营卫失和;"感冒后低热缠绵不愈"一则,证属太阳少阳并病;"三叉神经痛"一则,证属外邪侵袭,经络营卫气血失和,均采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收到满意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该3则病案再一次证明:只有抓住了疾病的本质—病机,才能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13.
"少阳为枢"滥觞于《黄帝内经》,其作用原理表现为少阳为经脉之枢、少阳为脏腑之枢、少阳为气血津液之枢。邱明义教授以"少阳为枢"为理论基础,在临床上辨证论治疑难杂病,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不寐证;以柴胡桂枝汤治疗感冒忽冷忽热证;以加味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在临床应用广泛。通过温习《伤寒杂病论》中有关桂枝汤的条文并研究相关临证医案,挖掘此方的理论与功用。将此方功效归纳为化气益阴、调和营卫、燮理阴阳三方面,拓展了"调和营卫"功效的外延。通过分析比较桂枝汤与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的异同,强调桂枝汤在治疗"中气虚寒兼有血弱邪滞"证候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古今医家著述探析柴胡桂枝汤病因病机,谨守病机,分析王庆国教授临证运用柴胡桂枝汤经验。列举腰椎间盘突出——腰酸案、游走性头痛案、中风后遗症—肢体不对称麻木案、关节肌肉疼痛案、产后焦虑失眠案5个医案,从表里、气血、脏腑等多角度探讨柴胡桂枝汤的适用范围,以期为拓展运用柴胡桂枝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海洲 《陕西中医》2009,30(10):1406-1406
柴胡桂枝汤源自《伤寒论》:“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临床上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取得好的疗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晓玉 《天津中医药》2005,22(3):224-225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取半量而成,临证运用其治疗外感病,多遵“但见一证”且“外证未去”之旨,守“有是证,用是方”之训,每取良效。  相似文献   

18.
熊秀萍 《江西中医药》2005,36(12):54-54
笔者临证期间,运用桂枝汤治疗内科杂病,获得良效,今举3个病案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19.
介绍陈学忠教授运用桂枝汤治疗外感病的经验。陈教授认为诸多外感病多因误用或滥用苦寒制剂或抗生素,导致伤阳耗气,加重病情,变证丛生。其主张临证辨证论治,内外兼调。同时本文对桂枝汤治疗外感病的机制进行了阐述,举例说明了柴胡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运用,扩大了桂枝汤加减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柴胡桂枝汤治疗心身疾病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原文是:“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传统认为是一首治疗太阳少阳并病的专方。笔者“精究其意,推广其义”,应用柴胡桂枝汤作为疗心的方剂,用于多种心身疾病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对其临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