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甲苯作溶剂,乙醇作沉淀剂,用沉淀分级法对无规立构聚苯乙烯(PSt)进行了分级。用粘度法测定了PSt在甲苯及四氢呋喃(THF)中的[η]以及在甲苯-甲醇,THF-甲醇0溶剂中的[η]_0,用小角激光光散射光度计测定了(?)_w。确定了PSt在25℃甲苯及THF中[η]与(?)_w之间的关系分别为[η]=1.38×10~(-2)(?)_w~(0.72),[η]=3.98×10~(-2)(?)_w~(?)。PSt-THF的第二维利系数A_2与(?)_w之间的关系为A_2=8.91×10~(-2)(?)_w~(?)。通过汁算得到了PSt在溶液中的分子链尺寸。对PSt在甲苯及THF中的溶解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耿同谋 《精细化工》2007,24(9):914-918
采取前加碱二元胶束共聚-后水解法合成了三元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双烯丙基十六胺)[P(AM/NaAA/DiAC16)],研究了其水溶液的黏度行为。当x(DiAC16)=0.10%~0.40%时,在30℃、1 mol/LNaCl水溶液中,P(AM/NaAA/DiAC16)的特性黏数[η]、Huggins常数KH、黏均相对分子质量Mη分别为22.59~19.62 dL/g、0.144~0.294和12.49×106~10.47×106g/mol;KH小于0.8,表明其分子内缔合作用较弱。P(AM/NaAA/DiAC16)在矿化度为19 334μg/g盐水溶液中的表观黏度随疏水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在NaCl、CaCl2的离子强度分别为1.26×10-3~4.88×10-3mol/kg、1.07×10-4~5.28×10-4mol/kg的水溶液中,P(AM/NaAA/DiAC16)出现盐增黏现象,疏水单体用量越高,盐增黏效应越显著。当ρ(SDS)=0~0.07 g/dL时,P(AM/NaAA/DiAC16)水溶液的表观黏度有明显增加,表明P(AM/NaAA/DiAC16)/SDS分子缔合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3.
邓清月  段明  张健  方申文 《应用化工》2011,40(5):745-747,753
以旅大10-1油田产出含聚污水为研究对象、浮选后除油率和水体浊度降低率为考核指标,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和浓度残余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对聚铝(PAC)、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P(DMDAAC-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P(DAC-AM)]等3种不同阳离子型浮选剂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PAM分子量和浓度的增加,PAC处理效果变化不大,但处理效果差,除油率和浊度降低率均约72%;P(DMDAAC-AM)的处理效果逐渐变差,除油率和浊度降低率均低于85%;而对于P(DAC-AM)除油率和浊度降低率均维持在90%以上。进一步优化P(DAC-AM)的浮选条件,发现其浮选时间可缩短至5 m in,用量可降低至30×10-6。  相似文献   

4.
<正> 1959年Bamford等人用端基滴定法求得未分级聚丙烯腈的[η]~M关系式: [η]=4.72×10~(-1)M_n~(0.755) 1978年Misra等人报导了用渗透压法测得未分级聚丙烯腈  相似文献   

5.
以丙酮-乙二醇(acetone-EG)作为新型引发剂,紫外激发引发单体共聚制备高分子量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并研究聚合物对原生煤泥水的絮凝效果。将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阴离子功能单体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DAC)阳离子功能单体分别或同时与丙烯酰胺(AM)共聚合成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以及两性型聚丙烯酰胺(APAM)。以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特性黏数[η]作为指标,获取了该引发体系下每种类型聚丙烯酰胺的最优合成工艺参数,所制备的各类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特性黏数可分别达到:[η]_(HPAM)=1760m L/g;[η]_(CPAM)=980m L/g;[η]_(APAM)=1120m L/g。用所制备的聚合物对煤泥水进行絮凝,结果表明HPAM用量3~4mg/L时,煤泥水浊度最低降到0.9FTU,絮凝沉降最大速度为61.6cm/min,APAM和CPAM用量4~5mg/L时有较好的絮凝效果,CPAM使煤泥水浊度最低降到1.3FTU,絮凝沉降最大为51.8cm/min,APAM使煤泥水浊度最低降到0.9FTU,絮凝沉降速度最大为58.2cm/min。  相似文献   

6.
耿同谋  刘颜 《精细化工》2006,23(8):747-751
采取前加碱二元胶束共聚-共水解法合成了三元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双烯丙基十四胺)〔P(AM/NaAA/D iAC14)〕,研究了其水溶液的黏度行为。当x(D iAC14)=0.10%~0.40%时,在30℃、c(NaC l)=1 mo.lL-1水溶液中,P(AM/NaAA/D iAC14)的特性黏数[η]、黏均相对分子质量Mη、Huggins常数KH、平均线团密度ρequ分别为18.88~22.22 dL.g-1、9.98×106~12.24×106g.mol-1、0.117~0.299和0.112~0.132 g.dL-1;KH小于0.8,表明其分子内缔合作用较弱。P(AM/NaAA/D iAC14)在矿化度为19 334μg.g-1盐水溶液中的表观黏度随疏水单体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在NaC、lCaC l2的离子强度分别为1.26×10-3~4.88×10-3mol.kg-1、1.073×10-4~5.28×10-4mol.kg-1的水溶液中,P(AM/NaAA/D iAC14)出现盐增黏现象,疏水单体摩尔分数越大,盐增黏效应越显著。随疏水单体摩尔分数的增加,临界缔合质量浓度(CAC)降低;与后加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ρ(SDS)=0~0.07 g.dL-1〕的疏水缔合作用增强,黏度增加的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7.
公斤级聚苯乙烯标样的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荣  黄家贤 《化学试剂》1990,12(4):193-195
以阴离子活性聚合法合成了分子量窄分布的聚苯乙烯,并通过粘度测量、GPC 测量和光散射测量确定了线型聚苯乙烯于25℃甲苯中的 Mark-Houwink 方程[η]=8.41×10~(-3)×M~(0.74)。  相似文献   

8.
耿同谋  吴文辉 《精细化工》2005,22(9):671-674
研究了胶束共聚法制备的孪尾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P(AM/NaAA/D iC8AM)的水溶液的黏度行为。当疏水单元摩尔分数为0.05%~0.40%时,P(AM/NaAA/D iC8AM)在30℃、c(NaC l)=1.000 mol/L水溶液中的特性黏数[η]为2 149~367 mL/g、Huggins常数KH为0.220~3.90;随疏水单元摩尔分数增加,特性黏数[η]减少、KH增加。在矿化度为19 334μg/g的盐水溶液中,P(AM/NaAA/D iC8AM)的表观黏度随疏水单元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随疏水单元摩尔分数的增加,临界缔合质量浓度降低;与后加的SDS[ρ(SDS)=0~6.0 g/mL]的疏水缔合作用增强,黏度增加的幅度增大。表观黏度随温度的变化也与疏水单元摩尔分数有关,当x(H)=0.3%、温度升至45℃左右时,出现最大值。在NaC l、CaC l2的离子强度分别为1.26×10-3~4.88×10-3mol/kg、1.07×10-4~5.28×10-4mol/kg的水溶液中,出现盐增黏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用膜渗透压法测得1,2-1,4-1,2立体结构三嵌段聚丁二烯的绝对分子量,同时得到了聚合物的第二维利系数A_2、溶解度参数δ_2、Flory相互作用参数x_1;研究了立构嵌段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_n、嵌段比和溶解性能的关系,在特性粘数[η]相近时,1,2结构含量愈高的聚合物,其分子量愈大;聚合物分子量愈大,其溶解性能愈差。用GPC测得该嵌段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为M_w/M_n≈1.10。通过[η]~M_n的关系和多分散性改正后,得到了1,2/1,4/1,2嵌段比为29/42/29的立体结构三嵌段聚丁二烯的单分散特性粘数[η]~分子量M关系式: [η]=1.102×10~(-2)M~(0.807)以及该嵌段比的立体结构三嵌段聚丁二烯的第二维利系数A_2和数均分子量M_n的关系式: A_2=2.483×10~(-2)M_n~(-0.274)  相似文献   

10.
新型超高相对分子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由过硫酸铵、甲醛次硫酸氢钠、功能性单体 DA及其它助剂组成的低温复合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AETMAC)与丙烯酰胺 (AM)水溶液绝热聚合。考察了影响共聚物特性黏数[η]的因素 :单体浓度 1 8%~ 3 2 % ,引发剂浓度 (9~ 3 0 ) mg/L ,功能单体浓度 (2 .9~ 2 3 .2 )× 1 0 - 3mol/L。由该低温复合引发体系在适宜条件下引发 AETMAC/AM共聚合 ,可得到溶解性能很好、阳离子度为 1 0 %~70 % ,分子量 (1~ 2 )× 1 0 7的 P(AETMAC-AM)干粉。  相似文献   

11.
对影响聚乙烯醇缩丁醛产品质量稳定性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述了聚乙烯醇缩丁醛生产的工艺流程。探讨了聚乙烯缩丁醛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原因。提出了水洗工序是PVB产品质量稳定的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12.
宋兴梅 《聚酯工业》2003,16(2):36-37
以实验为基础,对用己二酸与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合成的用于氨纶的聚酯二醇进行有关计算。诸如根据产物官能度为2.33,羟值为35~37mgKOH/g的要求,计算丙三醇的加入量,产物的聚合度,产物中1,2 乙基与1,2 亚丙基的比例等。  相似文献   

13.
乙酐/吡啶混合溶剂加入均苯四羧酸二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型聚酰胺酸溶液中,发生化学酰亚胺化,得到酰胺酸-酰亚胺共聚物(PA–I)。通过旋转黏度计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的系统研究,当酰亚胺化程度达到26%左右时,溶液发生相分离。选择合适的溶液浓度、乙酐含量、反应时间,能够对PA–I均相溶液的酰亚胺化程度实施控制。用不同酰亚胺化程度的PA–I溶液进行热酰亚胺化,获得聚酰亚胺薄膜。研究结果表明,酰亚胺化程度较高的PA–I溶液,所制聚酰亚胺薄膜呈现出较高有序程度的聚集态结构,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14.
环氧树脂基体固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采用DSC方法对环氧树脂基体进行预固化度及固化度的研究,通过动力学参数计算树脂胶液室温存放的预固化度、固化度、,并考察不同固化制度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丙醇脲醛树脂的合成,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采用本法制备的产品,效果好、贮存稳定。  相似文献   

16.
纤维素三(4-甲基苯甲酸酯)的合成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丽娟  张丽华 《化学世界》1999,40(11):589-592
以不同聚合度的微晶纤维素和4-甲基苯甲酰氯为原料,采用加热回流的合成方法,在不同的回流温度、回流时间、回流介质条件下,得到了不同酯化度的4-甲基苯甲酸纤维素酯衍生物。  相似文献   

17.
冯阳  张继成 《当代化工》2016,(6):1240-1243
通过室内水驱油实验测定真实岩心,可得到某油田含水从0到99.99%不同注水倍数下的洗油程度。根据线性插值理论,运用注水倍数下洗油程度的现场测试岩心资料,对实际注水倍数进行插值求其对应的洗油程度。研究洗油程度与波及程度对采出程度贡献值的大小,剖析这两个参数对提高采出程度的潜力(x)。基于室内实验及矿场实际测试资料,相同采出程度下,当x≤-15%时,后续调整方向为扩大波及程度;当-15%x15%时,后续调整方向为扩大波及程度和提高洗油程度兼顾;当x≥15%时,后续调整方向为提高洗油程度。某油田14口井分别对应射开5个层位在后续调整中,潜力在于提高洗油程度的比例为36.67%,潜力在于扩大波及程度的比例为26.67%,潜力在于扩大波及程度和提高洗油程度兼顾的比例为36.66%。该研究成果为油田后续调整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的表面性能及分子量与脱乙酰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红外光谱法对四种壳聚糖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估算了其脱乙酰度,并用粘度法测定了分子量。根据Washburn的浸渍理论和van Oss-Chaudhury-Good的组合理论,应用柱状灯芯技术,对壳聚糖的表面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壳聚糖的分子量和脱乙酰度都影响其表面性能。当脱乙酰度相同时,分子量与表面能γS及表面能分量γSLW、酸碱比值γS+/γS-成正比,而与其酸性力γS+和碱性力γS-以及极性率γAB/γs成反比;而分子量相近时,表面性能可能主要受脱乙酰度的影响。随着脱乙酰度的增加,壳聚糖的表面能γS及其分量γSLW、酸碱比值γS+/γS-都增大。实验所测得的壳聚糖的表面能数据得到文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解决了空气中用甲烷、乙烷、异丁烷正丁烷(后面简称总烃)准确定量的分析。从精密度、准确度、随机不确定度三方面进行了试验论证。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相对误差、随机不确定度均小于3%。  相似文献   

20.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的共混改性及加工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内外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的共混改性和加工应用情况,对软质材料、硬质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改性的发展方向及加工过程的凝胶化行为进行了系统阐述,展望了HPVC制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