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感染小鼠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肉类旋毛虫感染的快速免疫学检测方法.方法 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对不同剂量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的血清及肉汁抗体进行检测,并与ELISA、镜检法及消化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用100、300、50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后6周,3组小鼠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达100%;试纸条法对血清与肉汁的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 P>0.05).试纸条法和ELISA检测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肉汁的阳性率分别为91.3%和100%(χ2=2.09, P>0.05),检测3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肉汁的阳性率均为100%;试纸条法和镜检法对3组小鼠感染后5~7周的肉汁和膈肌检测的阳性率均为98.6%.消化法检查每克肌肉虫荷<33条幼虫的6份标本,试纸条5份阳性,每克肌肉中含有6条幼虫时可被试纸条法检出.感染旋毛虫小鼠肌肉4 ℃保存1~7 d及-20 ℃保存1~7个月的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结论 免疫层析试纸条可用于新鲜肉、冷藏肉及冷冻肉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免疫层析试纸条对轻度感染小鼠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效果。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将7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经口感染30、25、20、15、10、5、3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后6周用试纸条进行血清及肉汁抗体检测,并与ELISA、镜检法及消化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25、20、15、1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的小鼠,试纸条与ELISA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10/10),镜检法与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均为100%(10/10)。5条旋毛虫感染的10只小鼠,镜检法和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分别为70%(7/10)和100%(10/10),消化法检查时10只小鼠的每克肌肉虫荷为0.88~3.14条幼虫(平均为1.58条),试纸条与ELISA检测时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10/10)。3条旋毛虫感染的10只小鼠,4种方法检测时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试纸条检验肉类中旋毛虫的敏感性与ELISA和消化法相同,且明显高于镜检法(P<0.05)。低剂量旋毛虫感染小鼠后6周的肉汁抗体水平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P<0.05),肉汁与血清抗体水平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每克小鼠肌肉仅含0.88条旋毛虫幼虫时也可被试纸条检出,试纸条可用于轻度感染肉类中旋毛虫检疫的初筛。  相似文献   

3.
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实验感染猪肉汁抗旋毛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免疫层析试纸条对实验感染猪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效果。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了免疫层析试纸条。将30头家猪随机分为2组:实验感染组20头,每头经口感染5000条旋毛虫幼虫,正常对照组10头。感染后10w用试纸条进行血清及肉汁抗体检测,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试纸条检测旋毛虫幼虫感染的家猪血清及肉汁的抗体阳性率均为100%(20/20),肌肉压片镜检法的幼虫检出率亦为100%(20/20),每克腿肌虫荷为111~400条幼虫(平均为231.36条)。应用试纸条和镜检法对正常对照组肉汁及膈肌时均为阴性。感染猪肌肉-20℃保存8个月的肉汁抗体阳性率亦为100%(20/20)。结论试纸条检测肉汁中旋毛虫抗体可用于新鲜肉及冷冻猪肉中旋毛虫检疫的初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镜检法(trichinelloscopy)与贝氏法(Baermann’s technique)对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幼虫(pre-encap-sulated larvae,PEL)检验的效果。方法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每只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0条,感染后14~21d每天剖杀1组,应用贝氏法检查小鼠肌肉中的PEL(9~16日龄),用镜检法检查膈肌中的PEL,用ELISA检测鼠血清抗旋毛虫抗体。另取12只小鼠,用于观察消化法对旋毛虫感染后17~19d(12~14日龄)PEL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4和15d镜检法幼虫检出率分别为50.0%和89.0%,感染后16~21d检出率均为100%。感染后14~21d贝氏法的检出率均为100%;ELISA检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1.1%~40.0%。感染后14d贝氏法的PEL检出率与镜检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观察期间ELISA检测的抗体阳性率均显著低于镜检法和贝氏法的幼虫检出率(χ^2=18.9,P〈0.05)。感染后17~19d,小鼠肌肉消化4h的幼虫存活率均明显低于消化1h的存活率(χ^217=117.56,χ^218=37.48,χ^219=96.73,P均〈0.05)。结论旋毛虫感染后17~19d的成囊前幼虫不能完全抵抗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对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幼虫的检疫效果,贝氏法优于镜检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能诊断人体旋毛虫病及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方法。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对旋毛虫病及其它寄生虫病患者血清、旋毛虫及其它寄生虫感染的动物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试纸条检测旋毛虫病患者与旋毛虫感染的小鼠、大鼠、兔、猪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97.87%(92/94)、100%(5/5)、100%(5/5)及100%(25/25),15min内肉眼可观察结果;其它寄生虫病(并殖吸虫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囊虫病及包虫病等)患者及正常人血清、其它寄生虫感染动物及正常动物血清均为阴性。试纸条和ELISA对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1.3%(21/23)和95.7%(22/23)(χ2=0.36,P>0.05),两种方法对2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71/71)。试纸条对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亦均为100%。试纸条在4℃可保存13个月,检测结果在室温可保存3个月。结论该试纸条可用于人体旋毛虫病和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诊断,也可用于其它种旋毛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感染小鼠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小鼠膈肌虫荷(larvae per gram diaphragm,lpgd)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将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每只分别感染50(A组)、100(B组)、300(C组)、500条(D组)旋毛虫幼虫,感染后42d剖杀,收集血清及肉汁,观察膈肌虫荷并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及肉汁抗体。另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感染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每只感染500条幼虫,感染后42d剖杀,观察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结果感染旋毛虫的A、B、C、D4组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P<0.05),每组小鼠的血清与肉汁抗体水平也均具有相关性(P<0.05)。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相比均无相关性(P>0.05),但血清与肉汁抗体水平相比均具有相关性(P<0.05)。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和肉汁抗体水平(P<0.05)。结论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可用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及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实验感染小鼠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旋毛虫后不同时间肉汁中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抗体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将28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96只): 轻度(A组)、 中度(B组)及重度(C组)感染组,每鼠分别经口感染100、300、50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后各组每周或隔周随机剖杀8只小鼠,收集血清和肉汁,用旋毛虫肌幼虫排泄物分泌抗原(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及肉汁中抗体水平;另取30只小鼠,每鼠感染50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后6周剖杀,制备肉样,用ELISA检测4 ℃及-20 ℃保存不同时间后的肉汁中抗体动态水平。 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组小鼠分别在感染后4、3和3周开始从肉汁中检出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5%、50%和87.5%;3组小鼠的肉汁抗体阳性率均随感染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分别在感染后6、4和4周达100%,抗体水平均在感染后8周达高峰,吸光度(A490值)分别为0.43、0.49及0.52,之后肉汁中抗体水平稍有下降,但感染后第18周抗体阳性率仍均为100%,A490值分别为0.35、0.41及0.46。3组小鼠感染后不同时间肉汁与血清抗体水平均具有相关性(r100=0.940,r300=0.970,r500=0.983,P<0.05)。感染旋毛虫小鼠肉样在4 ℃保存7 d和1 d的抗体水平A490值均为0.53(F=0.250,P>0.05)。在-20 ℃保存8周和1周的肉汁抗体水平A490值分别是0.46和0.50,保存8周的肉汁抗体水平与1周的相比无明显下降(F=2.273, P>0.05);虽然保存10周的肉汁A490值已降至0.43,与保存1周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75, P<0.05),但抗体阳性率仍为100%并持续至实验结束时(保存20周)。 结论 动物死亡或屠宰后不能采集血清时,可从新鲜、冷藏及冷冻胴体采集肉汁代替血清进行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SAg)与ES抗原(ESAg)检测抗旋毛虫抗体的效果。方法应用SAg-ELISA和ESAg-ELISA对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感染旋毛虫的小鼠血清及肉汁、其他寄生虫感染人及动物血清进行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结果SAg-ELISA和ESAg-ELISA对10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检测时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但对10份正常人血清检测时SAg-ELISA的背景较深,两种抗原的A值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两种抗原对旋毛虫感染小鼠和正常小鼠血清及肉汁的检测结果与对人血清的检测结果相似。SAg与肝吸虫、肺吸虫、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人及动物血清均有交叉反应,而ESAg仅与1例肺吸虫病患者血清有交叉反应。结论旋毛虫肌幼虫SAg和ESAg检测抗旋毛虫抗体的敏感性相同,但ESAg的特异性优于SAg;肉汁也可作为样本进行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旋毛虫感染昆明小鼠的最小剂量, 将7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7组, 每只鼠分别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 25、 20、 15、 10、 5及3条, 感染后6周剖杀。取完整膈肌, 压片、 镜检、 计数虫荷。小鼠全身肌肉经人工胃液消化后计数肌肉虫荷。结果, 压片镜检法和人工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 感染30、 25、 20、 15及10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均为100% (10/10); 感染5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 两种方法幼虫检出率分别为70% (7/10) 和100% (10/10); 感染3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 两种方法均未检出幼虫。感染旋毛虫的小鼠膈肌和肌肉虫荷与感染剂量均呈正相关(r=0.759, P<0.05; r=0.638, P<0.05)。旋毛虫经口成功感染昆明小鼠的最小剂量为5条幼虫。  相似文献   

10.
ELISA检测小鼠肉汁中旋毛虫抗体实验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检测小鼠肉汁中旋毛虫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方法应用棋盘滴定方法,选择适宜的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S)抗原的包被浓度、酶结合物的种类及肉汁稀释液的种类。结果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的包被浓度为5.0μg/m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小鼠IgG对感染旋毛虫小鼠血清及肉汁的抗体检出率均为100%(10/10),HRP标记的葡萄球菌A蛋白(HRP-SPA)的检出率均为0(0/10),两者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感染旋毛虫的小鼠肉汁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PBS)、磷酸盐缓冲液-Tween20(PBS-T)、生理盐水及含3%脱脂奶粉的PBS-T稀释后进行检测,发现含3%脱脂奶粉的PBS-T在各稀释度的P/N值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稀释液(P<0.05)。结论建立了检测小鼠肉汁中旋毛虫抗体的ELISA方法,合适的酶结合物为HRP标记的羊抗小鼠IgG,肉样的最佳稀释液为含3%脱脂奶粉的PBS-T,而HRP-SPA不适合于ELISA检测小鼠抗体IgG。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鼠实验感染曼氏裂头蚴后不同时间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1-5组小鼠采集尾静脉血后分别经口感染裂头蚴1、2、4、6及8条。感染后1周开始每周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至感染后18周。应用裂头蚴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中抗裂头蚴IgG抗体水平。结果 2条裂头蚴感染小鼠感染后2周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7.5%(7/8),感染后3周升至100%(8/8);1、4、6及8条裂头蚴感染小鼠感染后2周抗体阳性率即达100%(8/8)。5组小鼠均是在感染2~4周后血清抗体水平快速升高,感染后5~7周达峰值,之后抗体水平稍有下降,至感染后第18周抗体阳性率仍均为100%。5组小鼠感染裂头蚴后1~18周血清抗体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296,P<0.05),且抗体水平随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小鼠感染不同剂量裂头蚴后2周即可检出血清抗裂头蚴抗体,ES抗原ELISA对不同感染度小鼠均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鼠实验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感染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每只感染300条幼虫,感染后1~6周每周尾部静脉采血,6周后每2周尾部静脉采血,至感染后20周,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中抗旋毛虫IgG抗体水平。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后3~5周,血清IgG抗体水平快速升高,至感染后第8周达高峰,此后旋毛虫和乡土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缓慢下降,布氏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迅速下降;小鼠感染伪旋毛虫后3~5周血清IgG抗体水平快速升高,至第16周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和动态变化不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可用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旋毛虫Ts21重组蛋白的免疫诊断价值及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应用旋毛虫Ts21重组蛋白ELISA(Ts21-LISA)与肌幼虫ES抗原ELISA(ES-LISA)对旋毛虫病与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及5种旋毛虫(T1、T2、T3、T4和T7)感染小鼠血清进行检测,并观察不同剂量旋毛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抗体水平。将Ts21重组蛋白皮下注射免疫小鼠(20 μg/只,免疫3次,每次间隔10 d),末次免疫后10 d,每只小鼠用300条旋毛虫肌幼虫经口攻击感染,3.5 d和42 d 后剖杀,观察肠道成虫与肌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 结果 Ts21-LISA检测旋毛虫病、并殖吸虫病、囊尾蚴病及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7%(18/19)、15.8%(3/19)、9.1%(1/11)和7.7%(1/13),与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无交叉反应;Ts21重组蛋白与ES抗原ELISA检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χ2=0.358,P>0.05)。Ts21重组蛋白与ES抗原检测T1感染小鼠血清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4,P>0.05),与T2、T3、T4、T7感染小鼠血清的交叉反应率明显低于ES抗原(χ2=17.069,P<0.05)。小鼠感染300条旋毛虫后4 周,应用Ts21-LISA检测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10/10);小鼠感染5条旋毛虫后6周,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10/10)。Ts21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用旋毛虫攻击感染后3.5 d和42 d,肠道成虫与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42.71%和49.8%。 结论 Ts21重组蛋白可用于旋毛虫病的血清学检测,但不能忽视与并殖吸虫病、囊尾蚴病及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