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与尿路造影(IVP)和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35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种尿路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35例中,输尿管结石26例,输尿管癌3例,肾输尿管结核1例,肾输尿管畸形3例,输尿管良性狭窄2例。MSCTU及IVP、MRU显示尿路疾病敏感性分别为96.7%、65.5%、83.3%,显示结石敏感性分别为100%、60.9%、66.7%。结论MSCTU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敏感性高于IVP和MRU,对泌尿系肿瘤、结石或其他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动态静脉尿路造影(DIVU)后螺旋CT泌尿系成像(SCTU)对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患者DIVU示单侧尿路显影不良及输尿管梗阻原因不明,行螺旋CT平扫、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三维重建成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5例患者DIVU后行SCTU,诊断输尿管结石18例,炎性狭窄4例,外压性狭窄4例,肿瘤3例,先天性狭窄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双侧肾盂及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不能确诊1例。结论:DIVU后SCTU是一种无创、可靠、有效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准确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疾病28例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5):476-477,I000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multi-slice CT urography, MSCTU)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临床疑及泌尿系病变者使用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CT机进行平扫、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和层距为10 mm.图像后处理技术采用回顾性薄层三维重建,分别使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28例均良好显示输尿管扩张的整体形态、梗阻部位的局部形态及周围组织结构情况,MSCTU诊断为泌尿系肿瘤8例,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症各6例,因骨质增生或外源性肿块压迫导致肾盂及输尿管积水者5例,肾脏及输尿管先天畸形3例.2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结论 MSCTU对泌尿系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64排螺旋CT尿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尿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泌尿系统病变的52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尿路三维重建。结果:52例中输尿管瘘1例,输尿管结石12例,输尿管癌5例,双肾盂2例,肾盂癌5例,膀胱癌2例,其他3例,正常22例。CT图像不仅能清晰地显示输尿管走行、腔内改变、梗阻部位及原因,还可以同时显示管壁及腔外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可多方位动态观察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的正常解剖形态及各种病理改变,并从三维立体图像上获得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是全面立体动态诊断泌尿系统病变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UPJO)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UPJO患者行多层螺旋CT重建尿路成像(MSCTU)不同增强延时时间点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将CT所见与术中所见进行比对,并与静脉尿路造影(IVP)和B型超声(BUS)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7例UPJO,术前均经CT确诊,所有患者行微创或开放性手术,CT所见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64排螺旋CT多时相扫描并后处理重建可显示梗阻端形态、输尿管壁及腔内外情况及肾脏功能状况,MSCTU技术可作为泌尿系UPJO疾病术前常规影像学一站式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7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SCTU检查结果,并与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GP)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47例中,输尿管结石2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4例,膀胱癌累及输尿管开口4例,输尿管肿瘤4例,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腹腔内病变累及输尿管3例,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2例,肾输尿管结核2例,前列腺癌1例。结果:MSCTU对于输尿管梗阻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0%,B超的诊断准确率为78.7%,IVU诊断准确率为75%,RGP诊断准确率为66.7%。MSCTU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诊断方法。结论:MSCTU可以多角度三维重建尿路,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1日-2013年7月1日150例输尿管疾病患者行16排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期四期扫描,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处理所获容积数据,对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病理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轴位像、轴位像+CTU 对各种输尿管疾病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7%(109/150)和70.7%(106/150)、94.7%(142/150)和93.3%(140/150)。结论16排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更多的疾病信息,可以对输尿管病变作出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 AW4.5工作站三维重建中的加血管法及两点法成像技术在泌尿系造影(CTU)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6例尿路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知请同意书,先行CT平扫,然后注射对比剂,行排泄期CT扫描,并进行图像处理。结果:本组46例患者,泌尿系正常13例,泌尿系结石16例,肾脏肿瘤2例,膀胱肿瘤4例,肾脏及盂旁囊肿10例,肾盂畸形1例;泌尿系结石中,输尿管结石8例,肾盂及肾盏结石6例,膀胱结石2例;单一部位结石12例,多部位结石4例。结论:CTU三维重建可以清楚显示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的病变,ADW4.5工作站的加血管法及两点法可以简单快速重建出全泌尿系VR、MIP、CPR图像,去除了不必要的伪影,为诊断取得了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急性肾绞痛患者螺旋CT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检出率,花费等。材料和方法对50例临床所见急性肾绞痛伴有镜下血尿患者,均行B超、螺旋CT、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包括有无结石,结石大小和位置,输尿管扩张以及输尿管梗阻继发症状。结果所有患者中16例无结石,余患者经自行排石,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或手术均证实有结石。螺旋CT显示了34例结石,静脉尿路造影仅显示22例结石。而结石所致输尿管梗阻螺旋CT和静脉尿路造影有同样的临床意义。结论螺旋CT平扫是急诊诊断输尿管结石准确,安全快捷的方法,明显优于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可将其作为急诊情况下诊断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MPR)、曲面重建(CPR)与低场磁共振胆管胰管成像(MRCP)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胆道梗阻,并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薄层平扫及多期薄层增强扫描,同时用MRCP技术检查,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6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CP检查对胆道梗阻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在定位诊断方面,多层螺旋CT薄层平扫+多期薄层增强扫描结合三维胆系重建,与MRCP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定位诊断准确率均为100%;在定性诊断方面,对良性病变尤其是对阴性结石MRCP有更多的检出和确诊率。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率高,CT造影增强提高了胆管癌及小的胰腺肿瘤分辨率,是诊断胆道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而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也更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能为胆道梗阻的诊治及术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泌尿系梗阻的64排CT泌尿系成像技术(MSCTU)中的影像学表现、诊断价值及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湘雅萍矿合作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泌尿系梗阻病例87例,均行了GE 64排CT扫描系统泌尿系平扫、多期增强扫描(皮质期、髓质期、排泄期及延时期扫描),采集原始影像数据进行后处理,诸如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冠状位曲面重建(CPR)、指定夹角多平面重建(Parallel Ranges)、容积再现技术(VRT)等.结果 87例泌尿系梗阻病例中结石54例,肿瘤16例,感染7例,先天畸形3例,外压性梗阻7例.MSCTU均能良好显示泌尿系二维和三维解剖结构,尿路梗阻的部位和程度,能准确判断绝大部分病变性质和范围.结论 MSCTU检查方便、快捷、无创,泌尿系的三维立体解剖结构及梗阻的位置和梗阻程度显示良好,能明确绝大多数梗阻 ‘病因及病变范围,同时又能观察肾脏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耿志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946-2947
目的:探讨螺旋CT尿路造影(SCTU)与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分析42例输尿管梗阻病例,其中22例接受MRU检查,20例接受SCTU检查。结果:输尿管结石16例,肿瘤12例,非特异性输尿管炎5例,结核2例,先天畸形4例,恶性肿瘤累及输尿管3例。结论: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SCTU、MRU各有其优点,应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平扫输尿管曲面重建(水成像)技术与应用价值。方法扫描前均饮水、憋尿,利尿,解痉;用美国GE Bright Speed Edge8层螺旋CT做肾上极至耻骨联合平面平扫,薄建后做输尿管曲面重建。结果17例成像良好、2例欠佳、1例失败。诊断输尿管结石15例、肿瘤1例、变异1例、正常3例。结论输尿管水成像技术适用于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检查,定位准确,对输尿管结石能做出定位定性,作为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首选,既经济、有效又可减少射线的损伤。扫描前的充分准备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64排128层螺旋CT及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检查的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86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64排128层螺旋CT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57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病变;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动脉狭窄准确度为92.79%、特异性93.46%、敏感性91.55%、阴性预测值95.29%、阳性预测值88.44%。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可有效作为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源CT尿路成像(CTU)在上尿路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拟诊断为上尿路肿瘤的患者行双源螺旋CT尿路成像重建,三维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T)、曲面重建(CPR)等。结果 21例患者经双源CT尿路成像诊断为尿路肿瘤(17例输尿管癌、4例肾盂移行上皮癌),17例输尿管癌患者肿瘤位于右侧输尿管8例,左侧输尿管的9例;输尿管上段6例,中段5例,下段6例。21例患者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弥漫性狭窄5例,管腔偏心性肿块2例,输尿管呈软组织密度影、管腔消失14例。全部病例均行肾、输尿管加袖套状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上尿路上皮肿瘤。双源CT尿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双源CT上尿路成像能多平面、多方位地显示肿瘤,再结合轴位动态增强图像,对于原发性输尿管癌及肾盂移行上皮癌的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胰胆管曲面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81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行64排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检查,同时行MRCP、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或ERCP检查获得病理结果。利用曲面重建技术对所得CT增强图像进行胰胆管曲面重建,与MRCP、MRI检查结果对比,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对于胆道梗阻:在定位诊断方面,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胰胆管曲面成像与MRCP+MRI无明显差异;在定性诊断方面,对于良性病变尤其是对结石的诊断,前者高于后者。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胰胆管曲面成像对于胆道梗阻性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64排螺旋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7例临床确诊的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都包含了常规的平扫以及肾皮质期、肾实质期和排泄期三期的增强扫描资料,并利用AW4.5工作站进行各种后处理。结果术前通过64排CT扫描对25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患者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2.6%。64排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肿瘤侵犯的位置、范围、数目及输尿管壁的增厚和向外侵犯的情况。结论 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于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输尿管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双排螺旋CT机,对36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患者进行轴位扫描,将原始资料导入到工作站,并应用多种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36例三维重建图像均能清楚显示输尿管梗阻的部位、形态、周围情况以及病变上方输尿管、肾盂扩张程度,并均作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全面直观地跟踪显示尿路全程,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输尿管梗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螺旋CT造影和静脉尿路造影技术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优越性。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确诊为泌尿系统梗阻疾病的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和静脉尿路造影(IVP),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尿路狭窄(外压性、术后及感染等)患者7例,肿瘤4例,泌尿系统结石23例,输尿管畸形4例,MSCTU检查无论从定位、定性及周边情况均能全部直接或间接做出诊断。IVP技术仅能部分和(或)间接显示。结论:MSCTU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上较IVP具有显著优势,应用效果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对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47例有泌尿系结石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平扫、增强、延迟扫描,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得泌尿系立体图像。【结果】47例64排多层面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立体显示尿路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术中根据重建泌尿系图像取石,手术成功率提高,损伤小。【结论】64排螺旋CT对泌尿系统结石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更为明确,对手术方式有指导性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