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开展品管圈对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7月~2016年3月我科小儿静脉输液外渗情况及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于2016年4月~2016年12月实施以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品管圈开展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后,我科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率为1.99%、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8.86%、家属满意度为97.44%,均显著优于活动前(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品管圈可显著减少小儿静脉输液外渗事件,减轻患儿痛苦,同时还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普外科护理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的影响。方法本院普外二科的护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综合使用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岗位培训等手段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知晓度和实施能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本院普外二科的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有了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知晓度,更好的开展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者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现代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6年4月至6月成立圈名为“和谐圈”的品管圈小组,以“提高精神科门诊护理管理质量”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未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护理管理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和实施相应措施,对比观察活动开展前后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指标合格情况.结果 活动后患者护理满意度(98.0%)显著高于活动前(90.0%),P< 0.05;活动后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护理质量、岗位履职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活动前,P< 0.05;活动后护患沟通合格率、操作合格率、护士对病情掌握合格率、疾病知识掌握合格率均显著高于活动前,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精神科门诊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能力,构建和谐的就诊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肿瘤内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工作的1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视为对照组,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实施了品管圈活动视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后、清洁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液体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分别为47.41%、57.50%、52.21%、41.67%;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后、清洁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液体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分别为76.65%、79.13%、90.20%、7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卫生知识、手部卫生、消毒隔离、操作技术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方面,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要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可以提高肿瘤内科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病房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提升优质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实施品管圈活动,选取本科室的20名护士作为考核对象,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护理质量。随机抽取在神经内科实施品管圈前后的6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神经内科病房护士的服务意识、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预见性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交接班时间长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住院时间时间短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增强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预见性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01~2013-12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80例,对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实施活动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实施评品管圈活动前(75.0%);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自理能力合格率为83.75%,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自理能力,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QCC)对于儿科输液服务流程改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建立“输液服务流程改进品管圈”,通过对2012年6至7月间,即品管圈成立前2个月间于我院儿科就诊的患儿家长80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输液服务流程的现状并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后,观察2012年8至9月间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评价24例品管圈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能力改变状况,已评价品管圈活动对儿科输液服务流程改进中的临床效果。结果随着“输液服务流程改进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患儿家长对输液各环节的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输液服务流程改进后,患儿等待输液的时间与输液服务流程改进前相比,输液等待时间显著减少(t=11.479,P=0.014);通过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评测发现,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能力均较改进前显著提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建立,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技能,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烧伤科开展品管圈的方法和实践效果。方法烧伤科护理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开展品管圈活动,调查烧伤科护理工作现状,分析原因、制定解决举措并贯彻实施,评价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科室医护人员责任心、自信心、工作热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品管方式得到改善,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临床医疗工作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6月我院产科实施品管圈活动期间收治的孕产妇16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孕产妇对分娩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新生儿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孕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应用后孕产妇对分娩健康知识掌握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应用前,且新生儿护理风险发生率3.8%低于应用前24.4%,品管圈活动应用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孕产妇对分娩健康知识的掌握率,降低新生儿护理风险,提高孕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预防术中俯卧位患者压疮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2日~2013年11月30日未实施品管圈前的84例Waterlow评分≥10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2月30日~2014年2月10日实施品管圈期间的84例Waterlow评分≥10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内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幸福感、品管手法等8项内容的评价分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形成果方面,实施品管圈后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幸福感、品管手法等8项内容的评价分值均高于未实施品管圈前。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术中俯卧位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圈内成员自身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品管圈在糖尿病护理中应用的经验进行分享。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0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进行护理的糖尿病患者420例,同时回顾2015年6~12月开展品管圈前的300例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作为对照组。共经过确立圈名圈徽、成员,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执行,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善等11个步骤来完成。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显著提高,技能考核成绩提升;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水平提升。相比较于活动前,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医疗行为质量,也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和治疗依从性。品管圈活动明显提高了圈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圈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综上所述,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效降低了医疗风险,此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临床护理中,有效地调动临床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2013年3月起制定"品管圈"计划,4月开展的临床护理品管圈活动,对全体护士进行分批相关知识培训,科室的护士长、圈长和骨干采取单独小圈培训,各科室开展组织圈会,护理部对品管圈的护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统计护理人员工作主动积极,工作的效率提高,工作中相互配合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护患关系和谐,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以及护士的职业满意度都显著提高,全年护理无重大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品管圈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应用于临床,能充分调动护士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增加护士的责任心和发挥其创造力,促进护士间的协作交流,护士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现护理服务过程中护患零距离交流,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200例,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00例实验组患者则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让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有效降低,同时还能让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有效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住院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以此来调查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此次品管圈由7名护理人员组成,采用头脑风暴等方式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以凸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并且能够及时的发现和解决。相较于品管圈活动开展以前,活动开展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满意度由82.3%上升到95.7%。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是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于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实施品管圈活动,选择9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16年1月-12月期间未实施品管圈活动阶段本院收治的9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11%显著低于对照组7.78%,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落实品管圈活动可进一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24):122-124
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对儿科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效果及质量管理能力的影响效果,以期探索最佳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126例患者,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偶数者为观察组,予以品管圈活动的护理模式,奇数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每组各63例,观察护理满意度,以及对品管圈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83%,对照组87.30%,两组比较,观察组压疮发生率降低明显,护理满意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的品管圈圈员的各项质量管理能力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护士对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正确率中的作用,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8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活动内容,定期举行会议和活动,探讨并落实有效的提高护士ADL量表首次评估正确率的方法。对比分析QCC活动实施前后护士ADL量表首次评估正确率及护理能力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QCC活动实施后护理人员ADL量表首次评估正确率为别为94.89%,显著高于QCC活动实施前的8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QCC活动实施后护理人员综合护理素质评分均显著高于QCC活动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QCC活动的开展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ADL量表首次评估正确率及护理综合能力,确保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品管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妇产科成立品管圈小组,并以"爱心圈"为品管圈圈名,并从近期到妇产科就诊的60例患者依照PDCA循环法,开展优质护理,对开展前后患者各方面情况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患者增强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升了疾病知晓度,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内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让护理人员更加积极的参与护理管理,值得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黄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71-372
目的促进整体护理在精神科查房中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精神科护理安全。方法通过对15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查房,观察整体护理查房前后的变化效果。结果通过整体护理查房,提高了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专科知识水平,我院是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以来逐步推行的整体护理查房。通过开展此活动,我们的工作水平得到显著了提高,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实施前。结论整体护理查房提升了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护士长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祝丹 《北方药学》2013,(6):166-16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定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很大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自理能力和改善护患关系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