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后正中入路是胸腰椎手术最常用方法之一,传统的胸腰椎后路需要剥离双侧椎旁软组织,造成椎旁肌缺血和失神经支配,损害了脊柱正常的生理特性,影响躯干肌肉的强度,术后易残留腰背疼痛[1],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如何减少椎旁软组织医源性损伤造成的上述并发症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自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24例,近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3年8月63例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取出椎弓根螺钉系统的患者,随机分为后正中入路组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其中行后正中入路取出患者30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患者3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数字法评分(VAS)及住院时间,并行组间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椎弓根螺钉系统均完整拆除,无明显并发症。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38.1±5.8)min,术中出血量(52.4±7.8)mL,术后24 h及72 h患者腰背部VAS评分为(2.5±0.3)分和(0.6±0.1)分,住院时间(4.0±0.5)d。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76.0±8.8)min,手术出血量(186.1±25.4)mL,术后24 h及72 h患者腰背部VAS评分为(7.4±0.4)分和(2.4±0.2)分,住院时间(9.1±1.8)d。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腰背部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后正中入路组。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有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和损伤较小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正>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传统后正中入路,剥离椎旁肌,对肌肉创伤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脊神经后内侧支及腰动脉后支的肌支,造成肌肉失神经支配及肌肉缺血,从而造成肌肉萎缩[1,2]。而椎旁肌间隙入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棘突-棘上-棘间韧带的完整性,保留对脊柱节段间的旋转运动和剪切力起控制作用的多裂肌,大大减少了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且存在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无需放置引流管等特点[3]。2012年01月至04月笔者所在科收治无神经压迫症状胸腰段骨折患者30例,现将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干预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腰椎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显著高于术前,且干预组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腰椎功能优良率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椎旁间隙入路治疗,相对于传统入路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59例后路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31例,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28例。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并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40.2±10.8)min,术中出血量(80.3±29.3)ml,手术后负压球引流总量(64.2±20.1)ml,无脑脊液漏和神经硬脊膜损伤。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3.6±14.3)min,术中出血量(182±61.7)ml,术后负压球引流总量(210.1±70.5)ml,脑脊液漏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优于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损伤较小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X线检查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患者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神经损伤加重、感染等并发症,且无一例患者发生钉棒弯曲、松动、断裂等现象,同时患者伤椎高度恢复均无显著丢失现象发生,42例患者神经功能均获得1~2级恢复。结论给予胸腰段脊柱骨折脱患者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比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将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31例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28例进行比较,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传统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5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按显露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28例与传统入路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及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VAS疼痛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传统入路组;在Cobb角矫正、伤椎高度恢复、远期疗效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效果肯定,椎旁肌间隙入路具有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不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讨论。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邓州市人民医院骨外科于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4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奇偶数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2例)。在研究过程中,两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对照组选择传统后正中入路的方式,观察组选择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方式。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期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活动时的脊椎疼痛程度、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并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持续时间为(107.10±9.86)min、术中出血量为(44.48±7.26)mL、术后引流量为(82.40±9.24)mL、住院时间为(11.69±3.08)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为(2.07±0.68)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85.24±6.41)%、(83....  相似文献   

11.
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后期容易引起驼背畸形,腰背部顽固性疼痛,部分患者需要二次手术截骨矫正畸形和椎管减压。本科自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46例,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例,研究组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分别测定2组患者末次复查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于术前及末次复查 X 线比较椎体后凸角度及高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复查后 ODI 为(4,99±2,03)%,对照组 ODI 为(9,67±3,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患者末次复查 X 线显示椎体后凸角度及高度明显矫正,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后凸角度及椎体高度矫正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法相比植骨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郑登权  黄光龙 《淮海医药》2001,19(4):314-315
目的 观察 AF椎弓根固定系统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析 6 7例应用 AF系统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体征、X线片和 CT。结果  6 7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 5 2 %恢复至术后 98% ,椎体后缘由术前 72 %恢复至术后 98.8% ,cobb’s角由术前 19.5°恢复至术后 1.7°。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 92 %以上。平均随访 19个月 ,瘫痪恢复按 ASIA分级 ,除 A级 5例无变化外 ,余均有 1~ 2级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固定系统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能达到精确的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的效果 ,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行后路椎管减压骨折复位、合并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伤椎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较治疗前均有极明显下降(P<0.01)。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具有较好的脊柱稳定作用,应注意患者是否存在神经损伤以决定是否行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方法在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法进行治疗,分别以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治疗效果、脊柱后凸Cobb's角度及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VAS评分为(2.69±1.05)分,治疗前为(7.98±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状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的Cobb’s角度为(5.1±0.1)°,明显优于治疗前的(27.3±0.5)°,同时患者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法可有效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应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为一期愈合,2例患者椎弓根螺钉断钉,3例患者螺钉松动。Frankel分级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运动功能获得明显改善,2例患者轻度疼痛,4例患者中度疼痛,其他44例患者疼痛感不明显。术后37个月4例患者出现脓肿以及螺钉周围感染等不良反应,对全部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最终全部康复。随访期间没有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经椎旁肌间隙人路置入椎弓根螺钉复位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32例,对比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内骨块占位情况与术后相比差异。结果32个患者手术结果优良,对比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内骨块占位情况,术前与术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钉复位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矫正和预防脊柱的后凸畸形,而且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但手术范围暴露有限,适应症局限是其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