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Ⅳ度混合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Ⅳ度混合痔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PPH治疗,观察组予以STAR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记录并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3年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VEGF、HIF-1a、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VEGF、HIF-1a、MMP-9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干预后VEGF、HIF-1a、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与STARR治疗Ⅳ度混合痔均有很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但STARR治疗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结肠癌肿瘤转移风险、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结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6例。开放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腔镜组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手术情况、并发症、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及手术前后肿瘤转移潜能、E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01),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开放组(P0.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P0.001),并发症率低于开放组(P=0.015),但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0.280)。术前两组TK1,EGF,SAA,IL-8,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腔镜组TK1,EGF,SAA,IL-8,IL-17水平低于开放组(均P0.05)。术前,两组外周血GCC-mRNA表达阳性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术后,腔镜组外周血GCC-mRNA表达阳性率高于开放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康复时间,降低患者血清中TK1,EGF,SAA,IL-8的表达水平,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但肿瘤转移风险与开腹组相当。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72-2273
目的探究开放性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各48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开放组行开放性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创伤程度相关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开放组,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24h PCT、CRP、IL-6水平均有所升高,但腹腔镜组低于开放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7%(2/48)低于开放组18.75%(9/48)(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创伤小,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干预后冠状动脉血流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46例择期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作为PCI组,选取22例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CA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标本中以及PCI患者术中病变局部血标本中的MMP-9、IL-6水平和术后冠状动脉的校正的TIMI计帧数(c TFC)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PCI组患者使用造影剂量和术后c TFC均显著高于CA组(P0.05);PCI组患者术后外周血标本IL-6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CA组(P0.05),PCI组患者术中病变局部血标本IL-6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或术后的外周血标本(P0.05);PCI组患者的术中病变局部血标本的IL-6水平(r=0.589)、术中局部血标本与术前外周血标本MMP-9水平的差值(r=0.372)和术中局部血标本与术前外周血标本IL-6水平的差值(r=0.628)与患者的c TFC呈正相关(P0.05)。结论 PCI术可显著改善ACS患者的冠脉血流,局部PCI操作、血流再灌注等因素可引起病变局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上升,其变化幅度较外周血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11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及残余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1 d和术后1 d外周血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两组结石清除及残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 d,两组外周血TNF-α、CRP和IL-6较术前1 d升高,观察组外周血TNF-α、CRP和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8%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良好,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王贤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6):2328-2331
目的探讨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该院共62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治疗,试验组采用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MMP-9和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5,P0.05)。结论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疗效显著,能减少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LUAO)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对女性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LUAO治疗组(实验组,65例)和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对照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外周血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子宫动脉阻力系数、子宫动脉搏动系数、卵巢动脉阻力指数、卵巢动脉搏动指数的变化水平及术后月经量、肌瘤复发率、妊娠及生育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1、3月E2水平较术前下降,FSH水平升高(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12月各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3、6、12月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和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卵巢动脉阻力指数、卵巢动脉搏动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2月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术后12月肌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术后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LUAO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改善月经过多等症状,避免肌瘤复发,对患者卵巢功能和生育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对老年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白细胞介素(I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腹腔镜手术,观察组给予结肠镜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血清IL-1、VEGF及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清扫淋巴结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手术前血清IL-1、VEGF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架置入应用于老年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IL-1、VEGF及TNF-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管状胃与次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血清学标志物、并发症等差异。方法前瞻性将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食管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B组40例,术前均行2周的辅助化疗,化疗1个月后择期行手术,A组进行管状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B组进行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血清学指标(测定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肿瘤恶性生物学标志物含量、Survivin蛋白含量),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5)。术后1周两组血清可溶型MHC-Ⅰ类链相关蛋白A(sMICA)和转录因子YYl(YY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urvivin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5)。两组术前和术后sMICA、YYl、MMP-9、VEGF、Survivin蛋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 0%,明显高于B组(7. 5%),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5)。A组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结论次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出现的并发症较管状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少,相对安全,两者均可下调血清学肿瘤相关因子及Survivin蛋白表达,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开腹式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切除术后的早期创伤反应及治疗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30例小儿阑尾炎患者(≤14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LA组) 116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式手术方式,OA组) 114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和术后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等创伤反应的炎性指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LA组患儿术后IL-6、CRP值低于OA组(P0.05),手术时间和术后进食时间短于OA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O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时间短、创伤反应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因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的患者60例分为2组,即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和开腹子宫切除术组各30例.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 d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术前1 d和术后1、4 d外周血Th1细胞因子(IL-2)、Th2细胞因子(IL-10)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等情况.结果①开腹子宫切除术组术后1 d 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P<0.05),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升高不明显(P>0.05).②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术后IL-10较术前无明显升高(P>0.05),而开腹子宫切除术组术后明显升高(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 d IL 2均明显降低,但术后4 d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组逐渐恢复,而开腹子宫切除术组仍明显低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相比,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病率低.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相比,创伤轻,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固定补片与生物补片对成人腹股沟疝(IH)腹腔镜术后炎症因子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IH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补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自固定补片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与术后第1天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6(IL-6)]、术前与术后第1、7和15天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6个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IL-6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第1、7和15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复发。结论与生物补片相比,腹腔镜术中使用自固定补片治疗成人IH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有效缓解疼痛,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EM)对患者血清炎症应激指标、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T细胞水平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胃肠外科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实施CEM的9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腹腔镜下CEM 53例(腹腔镜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44例(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血清炎症应激指标、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T细胞水平差异。结果术后1 d腹腔镜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刺激激素(TSH)水平显著的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1 d腹腔镜组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 ICAM-1)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1 d腹腔镜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显著的高于开腹组(P0.05),术后1 d腹腔镜组的CD8+水平显著的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CEM手术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减少肿瘤标志物释放入血,对患者的免疫抑制作用较开腹手术轻,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在小儿高位隐睾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高位隐睾患儿30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放手术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疼痛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高位隐睾患者接受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在降低患儿疼痛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的基础上,达到了与传统开放手术同等的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网片固定术对患者慢性疼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进行治疗的189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94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疝修补术,试验组患者实施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网片固定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行对比;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5、10d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进行对比;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1)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10d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MMP-2及MMP-9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MMP-2及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网片固定术能够显著缓解腹股沟疝患者疼痛程度,同时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B超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择期行剖宫产术的6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3例。试验组行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行异体血输血。对比两组输血前、中、后的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手术中的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前和术后24h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两组输血前血压显著低于术前,输血中血压显著低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组间及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出血量、总输血量及术后出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b、RBC、HCT、PLT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RBC、HCT、PLT术前、术后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血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行回收式自体输血疗效显著,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无不良影响,可节约血源并有效避免异体血存在的潜在危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经皮组与开放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数字评分(NRS)、脊柱椎体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经皮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周,经皮组VAS、NRS评分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皮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开放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相近,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腹腔镜和开腹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2年9月~ 2010年12月在余姚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以腹腔镜术者710例和开腹术者653例.测定术前24h、术后24、72 h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GR)、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IL)-2、白细胞介素(IL)-4和白细胞介素(IL)-6,并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病率.结果 开腹组术后24、72 h WBC计数、NGR、CRP、IL-4、IL-6均高于术前(P<0.05),腹腔镜组术后WBC、IL-4升高不明显(P>0.05),NGR、CRP在术后24 h有增高,幅度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IL-6在术后24、72 h均升高,幅度低于开腹组(P <0.05);IL-2在开腹组术后24、72h均下降,腹腔镜组在术后24h有下降,幅度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早,镇痛用药少,术后病率低.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开腹手术小,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更适合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随机分为A、B两组(A=48,B=48),A组接受常规入路LC治疗,B组接受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L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胃恢复时间,统计两组患者中转开腹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d和3d时的疼痛程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A组(P0.05);A组中转开腹率(6.25%)略高于B组(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d时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3d时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CRP、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且B组术后CRP、IL-6、IL-8、TNF-α水平低于A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略高于B组(2.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效果更佳,患者术后恢复快,且术后炎症反应较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187-2188
目的探讨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程对围术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择期行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按手术时间分为D1(手术时间30min)、D2(手术时间30~60min)、D3组(手术时间60min),各组均40例,记录三组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体温情况,并分析术前与术后24h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术前三组出血量、体温大小为D3组D2组D1组,术后三组出血量均降低,体温均升高,且D3组出血量36.17±0.39ml、体温38.02±0.43℃高于D1、D2组(P0.05);术后24h内D3组CRP、IL-6、WBC水平明显低于D1、D2组(P0.05);D3组并发症发生率20.0%较D1组5.0%高,D1、D2组及D2、D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程延长,机体应激反应有升高趋势,且患者出血量、体温发生变化,因而临床需控制好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