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相关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18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实施首次剖宫产的15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析引起瘢痕子宫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率、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的主要因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切口撕裂及盆腹腔粘连,两组出血因素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率及出血量较首次剖宫产明显增加,出血原因与宫缩、胎盘情况、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及盆腹腔粘连密切相关,降低首次剖宫产的发生率是减少瘢痕子宫的关键,而瘢痕子宫再次手术前需全面评估产妇情况,术中谨慎操作,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初次剖宫产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两组产妇术中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比较术中出血量,分析出血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出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原因主要为胎盘因素,对照组出血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结论再次剖宫产手术发生术中出血的风险性较大,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胎盘位于子宫瘢痕处者可增加剖宫产术中出血率,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总结导致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已经确诊为瘢痕子宫并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3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于我院产科就诊的130名进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后出血例数、平均每例的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及手术时间与产后出血量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后出血例数和平均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瘢痕子宫的产妇行剖宫产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和胎盘植入主要危险因素。观察组瘢痕子宫的产妇进行剖宫产后出血量和剖宫产手术时间呈递增的关系。结论我们应当重视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达到减少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的目的,最大程度的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观察二次剖宫产术与首次剖宫产术术中出血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研究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2 年5 月~ 2013年12 月接诊的二次剖宫产术产妇436 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首次剖宫产术产妇1 284 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产妇术中出血情况,分析其出血原因并研究护理对策.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率与平均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出现术中出血的原因中,胎盘因素、宫缩乏力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二次剖宫产比首次剖宫产更容易出现术中出血,其主要原因为胎盘因素、其次为切口撕裂、宫缩乏力等;与首次剖宫产相比,胎盘因素所导致的二次剖宫产术中出血尤为突出,临床上应当针对这一原因加强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150例,记为研究组,另选取初次行剖宫产的产妇150例,记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在产后的出血量,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出血例数、平均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再行剖宫产更易引发并发症状况,导致术后出血概率随之增高,且其出血量比初次剖宫产产妇出血量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成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68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及180例首次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瘢痕子宫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5%,显著高于首次剖宫产组出血发生率6.1%,且瘢痕子宫组产妇出血量为160~800 m L,显著高于首次剖宫产组出血量60~540 m 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瘢痕子宫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为胎盘因素(66.7%)、宫缩乏力(4.7%)及子宫破裂因素(14.3%)等。结论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首次剖宫产医疗技术,加强瘢痕子宫孕妇围生期保健等工作能有效降低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98例,其中49例产妇常规使用缩宫素进行产后出血防治干预,作为对照组,49例产妇使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进行产后出血防治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术中、产后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产后2 h和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可有效降低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和产后出血量,对于提高产妇产后身体恢复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且临床应用产妇无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者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者手术情况的差异。方法23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且行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拟行剖宫产术的11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破裂及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行剖宫产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增多,因此,临床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以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情况。方法对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疤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粘连率为40%,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64%,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进腹到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孕妇再次行剖宫产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采取改良剖宫产手术能够有效的降低出血量和术中粘连度,提高剖宫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汤冠莉 《首都医药》2014,(24):46-47
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原因以及止血操作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一2014年2月间实施剖宫产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育234例患者与同期在本院实施剖宫产423例患者进行术中出血情况对比。回顾性分析引起瘢痕子宫术中出血因素以及止血操作方法。结果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主要的出血因素有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子宫切口撕裂等,其中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发生率以及出血量数据对比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数据统计中得出,在瘢痕子宫患者行剖宫产易出现出血情况,需在术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术中止血措施以及术后加强观察,从而有效的提升手术治疗,降低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良子宫B-Lynch缝合术在防治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在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产妇共计3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子宫B-Lynch缝合术,对照组采用按摩子宫、缩宫素、宫腔纱条填塞等传统方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病例能得到有效地止血,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例的产褥病率发生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良子宫B-Lynch缝合术能有效地防治剖宫产术中发生的宫缩乏力性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进行阴道分娩可行性研究,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取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8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妊娠分娩结局及其母婴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中,行阴道试产23例,成功12例,占52.17%;行剖宫产手术77例,占77.0%。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与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应尽量鼓励产妇进行阴道试产,同时加强其孕期管理,合理评估后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行剖宫产术加子宫肌瘤切除术的30例产妇(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剖宫产术的105例产妇(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血率、术后感染率、产后42 d子宫复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8.2±9.7 min,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7.9±8.2 min,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251 8,P<0.05)。但2组产妇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血率、术后感染率、产后42 d子宫复旧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病情精准判断、灵活处理应激事件基础之上,于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能有效地控制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感染率,避免产妇行再次手术的痛苦,缩短疗程,减少治疗费用,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子宫按摩对减少高危因素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危因素剖宫产术后子宫按摩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后有子宫收缩乏力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4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200例.两组产妇均静脉滴注缩宫素,观察组产后2小时内每隔15分钟间歇按摩子宫1次,每次按压时间均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护收缩状态,阴道流血减少为止.对照组按剖宫产术后2小时内每30分钟巡视检查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情况.观察两组术后24h内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h出血量为(320±25)ml,对照组为(465±23)ml;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占产后出血的77.78%,其次为胎盘因素为22.22%.结论 子宫按摩加静脉滴注催产素对于控制高危妊娠产后出血以及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安全,能有效促进产妇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6例瘢痕子宫剖宫产孕妇,按照孕妇入院时间编号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在剖宫产术后使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孕妇在剖宫产术后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持续出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经治疗后45min出血量、2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产妇的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应时间,两组产妇的临床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整体有效率为96.55%,而对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7.59%,组间临床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抑制产妇术后出血,降低出血量与持续时间,同时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危因素剖宫产术后子宫按摩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后有子宫收缩乏力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4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200例.两组产妇均静脉滴注缩宫素,观察组产后2小时内每隔15分钟间歇按摩子宫1次,每次按压时间均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护收缩状态,阴道流血减少为止.对照组按剖宫产术后2小时内每30分钟巡视检查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情况.观察两组术后24h内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h出血量为(320±25)ml,对照组为(465±23)ml;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占产后出血的77.78%,其次为胎盘因素为22.22%.结论 子官按摩加静脉滴注催产素对于控制高危妊娠产后出血以及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安全,能有效促进产妇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70例,其中有35例产妇首次剖宫产采取的是子宫下段纵切口手术方式,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另外35例产妇首次剖宫产采取的是腹部横切口手术方式,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对比2种不同的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及腹腔粘连率低于对照组产妇,且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的程度低于对照组产妇。结论首次剖宫产采取腹部横切口手术方式能够降低再次剖宫产的风险,能够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产妇腹腔粘连率,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首次剖宫产中,应首选腹部横切口手术方式,该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安列克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与产后出血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因产科医学指征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对产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安列克注射液对产妇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与产后二十四小时总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安列克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与产后出血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与分析马来酸麦角新碱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后出血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的9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不同时间的出血量、宫底高度、宫缩情况、宫缩强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不同时间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宫底高度、宫缩情况及宫缩强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马来酸麦角新碱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后出血预防中的效果较好,对宫缩及子宫恢复情况的改善作用显著,因此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陈青香 《上海医药》2015,(1):52-53,68
目的 :探讨肝针缝合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且术中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产妇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对照A组46例和对照B组50例,分别给予肝针缝合、宫腔填塞和盆腔血管结扎止血治疗,比较3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子宫率、术后感染率、二次手术率以及输血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中这些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A、B两组(P<0.05);术后随访9个月,3组产妇均未再出血,B超复查未见异常,无明显并发症,月经均在5~9个月内恢复。结论 :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时采取肝针缝合止血能够有效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切除子宫率、术后感染率、二次手术率以及输血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