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本文就官厅水库泥沙淤积过程和流域水沙综合治理进行了研究,指出入库水少沙多、蓄水拦沙运用等是造成官厅水库严重淤积(包括拦门沙淤堵及坝前淤积)的主要原因,三角洲淤积形态与淤积分布不均衡是官厅水库泥沙淤积的主要特征;泥沙严重淤积导致官厅水库防洪标准降低、供水无保证、库周淹没损失扩大,以及影响泄洪建筑物的安全和发电供水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从官厅水库流域水沙配置的角度,提出了上游拦沙(水土保持和水库拦沙)、中游用沙(水沙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库区治沙(挖泥疏浚)和下游排沙用沙等内容的流域水沙综合治理措施,给出了官厅水库泥沙淤积治理的应急、近期及中长期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青铜峡水库泥沙淤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黄河青铜峡水电站流域水文泥沙特征与规律、水库运行方式与泥沙淤积的关系,分析了该水库泥沙淤积的原因及淤积状态,总结了运行中采取的防淤减淤的排沙措施和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水库泥沙治理提出了探索意见.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对嘉陵江朝天门至井口河段的影响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建立水沙运动二维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水面线、流速分布及其泥沙冲淤变化过程与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其值吻合较好。运用该数模计算了嘉陵江朝天门至井口河段在三峡工程运行八十年内的泥沙淤积情况并提出治理工程方案,预测了方案前后河段的河床演变以及港口、航道的泥沙淤积,选择出合理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官厅水库泥沙淤积过程和流域水沙综合治理进行了研究,指出入库水少沙多、蓄水拦沙运用等是造成官厅水库严重淤积(包括拦门沙淤堵及坝前淤积)的主要原因,三角洲淤积形态与淤积分布不均衡是官厅水库泥沙淤积的主要特征;泥沙严重淤积导致官厅水库防洪标准降低、供水无保证、库周淹没损失扩大,以及影响泄洪建筑物的安全和发电供水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从官厅水库流域水沙配置的角度,提出了上游拦沙(水土保持和水库拦沙)、中游用沙(水沙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库区治沙(挖泥疏浚)和下游排沙用沙等内容的流域水沙综合治理措施,给出了官厅水库泥沙淤积治理的应急、近期及中长期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潮汐水流对漳卫新河泥沙淤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漳卫新河河道淤积现状,根据历年河口的潮汐观测资料和泥沙的基本特性,对河道泥沙淤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漳卫新河河道治理,应以清淤为主,河口段治理以工程措施为宜。  相似文献   

6.
三峡回水变动区重庆主城区河段泥沙冲淤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回水变动区重庆城区河段的港口与航道变化是自三峡建库论证以来就被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此文根据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三峡水库不同蓄水期重庆河段的演化趋势和泥沙淤积对重庆港口与航道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按156 m方案运行期,河段不受坝前水位影响,基本处于天然状况。随着水库175 m方案运行期的增长,河段产生累积性淤积,逐渐向着单一、规顺、微弯和高滩深槽方向发展。此文给出了不同时段的泥沙淤积量、淤积分布、泥沙淤积的滩槽分配和淤积泥沙的粒径分布。研究表明,泥沙淤积使得航道和港口需要整治才能保持正常运行。最后,把试验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二者基本吻合。结果对重庆航道治理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治理措施对泥沙输移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小流域为对象,探讨了1953年以来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侵蚀、泥沙输移和沉积与治理措施有着极为密切的相关性。在天然下垫面条件下,韭园沟小流域的泥沙输移比接近1.00。经过50多年来规模性水土流失治理,泥沙输移比下降到0.27。该流域的泥沙侵蚀量减少、沉积和输移比的改变,在水土保持措施达到一定程度时才逐步显现出来,小流域泥沙输移比变化的影响因素中,流域内人为沉积汇(淤积)的作用明显大于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因此,现行生态环境建设中,在注重坡面治理措施合理配置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小流域沟道泥沙拦截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江河泥沙淤积情况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主要江河多年平均输沙量约27亿t,大量的泥沙淤积带来严重的防洪问题,突出表现在共河下游河道,长江洞庭湖和海河流域诸河口等处。所提出的黄河下游河道的泥沙治理措施有:1.加强以黄土高原多少粗沙来源区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2.修建中游干流骨干工程;3.疏浚河道,淤背固堤;4.利用泥沙资源,填海造陆。洞庭湖的泥沙治理措施有:1.控制泥沙来源,包括大力开展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区治理,建成以三峡工程为核心的湖  相似文献   

9.
回顾官厅水库泥沙淤积和永定河行洪河势模型试验等研究项目,在官厅水库泥水淤积研究中,开展了全库区浑水模型试验,重点研究分支型水库拦门沙,用统计方法得出流域产水产沙与人类活动影响,永定河下游行洪河势,分4个河段开展模型试验,为开发治理工程和左堤加固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黏性泥沙絮凝机理研究对河口、水库、航道淤积治理及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泥沙絮凝研究中数值模拟、现场观测、室内试验等手段的试验装置和方法,阐述了紊动剪切率、盐度、悬沙浓度、有机质等因素作用下的泥沙絮凝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在三维絮团结构观测、高浓度水体絮凝试验装置、多因素影响的泥沙絮凝,以及水流紊动与絮团特性对应关...  相似文献   

11.
太平水道悬移质输运数学模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基于环境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太平水道悬移质输运进行了计算,计算中用水平方向上的曲线正交坐标与垂直方向上的Sigma坐标相结合以及三维数学模型二维化的方法。并且在模型中嵌入悬移质输运模块,从而建立了一个针对太平水道的水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模型较好地重演太平水道潮流场以及悬移质输运过程,可以用于工程实际中的沿岸及受潮汐影响的水道潮流场及悬移质输运问题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崖门出海航道骤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崖门航道位于黄茅海海域,针对该水域风浪、水流、地形及泥沙特点,从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出发,导出估算挖槽回淤的计算公式;根据实测资料和潮流数值计算决定其中主要参数;根据1990年崖门试挖槽回淤资料确定公式中待定的综合系数.在此基础上估算极端水文条件下不同方案的回淤强度与回淤量,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崖门出海航道及其所在水域目前基本处于平衡微淤状态;台风、大潮、大汛同时作用下航道有较大淤积;西航道在大风浪作用下的回淤比东航道要大得多,这在航道选线时应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3.
长江宜昌至安庆段航道为长江黄金水道的瓶颈,急需通过河势控制与航道整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来提高航道标准。结合国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对宜昌至安庆河段水沙变化、河道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古代优秀治水理念与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归纳了因势利导、全面系统、辩证施治、动态完善等治理思路,提出了"攻、守、导、堵、疏"多法并举的工程措施和水库调度、实时监测、智慧航道、预测预报的非工程措施,以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黄河下游河道的中、较粗泥沙冲淤效率与细泥沙含量和全沙含沙量的定量关系,据此得到不同细泥沙含量条件下,中、较粗泥沙在黄河下游河道不发生淤积的临界含沙量。同时,结合黄河干流水库的分组排沙比与全沙排沙比的关系,给出小浪底水库不同入库含沙量条件下,中、较粗泥沙在下游河道不发生淤积的水库排沙比。  相似文献   

15.
挖槽回淤物粒度变化对航道回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吕四海域地形、水文、泥沙和浅层柱状样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航道浚深后回淤物的粒度变化过程及其对航道回淤的影响。研究表明,航道浚深后,航槽内底质呈明显粗化现象,底质中值粒径由浚前的0.045~0.071 mm增加至浚后的0.128~0.135 mm,0.005~0.062 mm的细颗粒组分由36.0%减小至8.9%,0.075~0.250 mm粗颗粒组分由37.9%增加至78.2%,疏浚船舶的水力分选是泥沙组分变化的主要因素。吕四海域航道泥沙回淤形式为悬沙沉降和底沙推移共同作用的结果,夏季7—8月试挖槽内回淤强度较大,回淤泥沙颗粒较细,冬季10—12月回淤强度较小,回淤泥沙颗粒较粗。根据粒度谱计算结果,正常天条件下悬沙沉降对航道回淤的贡献率约为15%,夏季贡献率高于冬季,大风天可增至30%~40%。回淤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回淤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内淤积泥沙均属细颗粒泥沙范畴,运动规律较为复杂。依靠传统泥沙理论即以挟沙力为判断标准,所得冲淤情况与实际观测情况有所出入,需进行进一步研究。在三峡库区典型淤沙河段——皇华城河段现场观测的基础上,通过水槽试验研究库区细颗粒泥沙的运动特点,对不同水深流速下细颗粒泥沙的运动状态进行归类整理,发现其淤积过程可根据水深与流速的不同划分为3个区域,即冲刷区、相对平衡输送区及淤积区,并指出用流速作为判断细沙输移状态的标准更符合库区实际冲淤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中游典型放宽型浅滩碍航水道—牯牛沙水道为背景,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峡水库对牯牛沙水道水文泥沙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牯牛沙边滩宽度及面积与汛后退水期天数的关系。在深入分析牯牛沙水道碍航特性的基础上制定了航道整治方案,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牯牛沙水道治理前后的汛后蓄水冲刷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整体方案实施后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文条件下通州沙河段沿程分流分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州沙河段受径流与潮流双重作用,江中沙洲、暗滩交替分布,江心洲滩冲淤演变剧烈,航道边界条件不稳定。通过三维水沙数学模型对天然河段洪、枯季水流条件的沿程分流、分沙比及滩槽过渡断面的水沙交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州沙东水道是主要的涨落潮通道,落潮时上游分流比约90%,往下游分流比逐渐减小至75%左右;涨潮时东水道下游分流比约70%,上游段受西水道漫滩流影响东水道分流比增至85%~90%。洪、枯季落潮期间通州沙东水道的分沙比较对应的分流比有所增加,洪季涨潮期间通州沙东水道的分沙比较对应的分流比有所减小,枯季时变化相对不明显。通州沙下段左缘水流交换和悬沙交换的格局相同,均以槽向滩为主,狼山沙右缘水沙交换通量较小。  相似文献   

19.
渠道不同粒径组泥沙的输移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以灌区实测水沙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悬沙垂线分布,提出泥沙输送的条件,进一步分析不同粒径组泥沙的输移特性及对渠道泥沙淤积的影响。指出粗沙是造成泥沙淤积的关键.阐述不同粒径组泥沙都具有多来多排的特性.但其变化规律有所差异。通过比较多十挟沙能力公式.最后给出适应簸箕李灌区挟沙能力的具体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立项对黑龙江航道电子调度系统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处理和数据通信技术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在Internet内部网的基础上建立业务调度系统,实现全省航道系统内部的船舶调度、每日水位、水深信息统计和发布等功能,将大大加强调度工作的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并实现资源共享;将电子航道图系统、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船舶动态监控系统等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体系中,为“十二五黑龙江数字化航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