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锁骨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是常见的创伤性骨折,占全身骨折的6%,多见于青少年。锁骨中外1/3交界处是常见的骨折之一。主要是上肢或肩部的间接或直接暴力造成锁骨骨折。如明显移位、手法闭合复位难以达到解剖对位,而且极易畸形愈合影响美观。我科对100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早、  相似文献   

2.
欧伦  米琨 《中医正骨》2006,18(9):47-48
NeerⅡ型锁骨骨折为不稳定骨折,压之有琴键感,骨折近端向上分离移位,骨折端不愈合率较高。近年来,为解决锁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复位及早期关节功能康复锻炼问题,人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内固定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克氏针张力带、锁骨钩钢板及重建钢板等,我院自2000年1月以来,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46例有移位的锁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现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的锁骨骨折(中段)120例。结果:采用克氏针固定发生退针18例,其中1例出现骨端分离不愈合,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愈合。采用1/3管型钢板固定有2例发生钢板断裂,经再次手术用锁骨解剖钢板固定植骨而痊愈。锁骨解剖钢板及锁定钢板固定无钢板松动及断裂,无骨折延期愈合。结论:锁骨骨折(中段)患者手术尽量选用解剖型钢板或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也需尽早对患肢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Ⅱ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骨折,其中锁骨远端骨折约占总数的10%,常因摔倒或坠落时肩部着地引起,如无移位,闭合治疗可获满意效果.移位的Ⅱ型锁骨远端骨折,除骨折外,还常伴喙锁韧带的损伤,骨折不愈合的机率大大增加,出现疼痛影响功能.作者通过跟随熊昌源教授学习,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治疗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现复习总结老师自2001年3月至2003年9月收治的16例完整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锁骨骨折绝大多数可用非手术治疗。但对有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单纯手法复位很难达到骨折良好的复位,而外固定亦不能维持骨折的良好对位,仅能达到解除骨断端过度的异常活动,维持骨折端在一定的畸形位置愈合,局部可遗留明显畸形。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膏夹板加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48例均获全愈,其中达解剖对位者10例,接近解剖对位者29例,对位稍差者9例。临床愈合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5个月。优点:两种夹板配合使用,能比较有效的。克服此类骨折发生再移位,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单肩绷带结合锁骨带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采用单肩绷带结合锁骨带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2~ 73岁,中位数42.5岁;左侧18例,右侧12例;锁骨肩峰端骨折10例,锁骨中段骨折14例,锁骨中外1/3处骨折6例;横形骨折10例,斜形骨折13例,粉碎性骨折7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及惠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1周,中位数9.5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7周,中位数6.5周.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锁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好转9例.结论:手法整复单肩绷带结合锁骨带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解剖型多轴锁定钢板螺钉系统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解剖型多轴锁定钢板螺钉系统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35例,男28例,女7例;年龄23 ~ 64岁,中位数36岁;左侧16例,右侧19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合并颅脑损伤2例、肋骨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1例.术后观察骨折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5~70 min,中位数45 min;取髂骨植骨2例;切口均甲级愈合.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5个月,中位数11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 24周,中位数16周.采用Neer肩关节评分法对患侧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29例、良6例.无感染、内固定物断裂、骨折再移位及神经、血管、胸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解剖型多轴锁定钢板螺钉系统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钳持下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青少年锁骨中段完全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0月至2021年7月,采用经皮钳持下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青少年锁骨中段完全性骨折患者35例。男30例,女5例。年龄11~16岁,中位数12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锁骨中段完全性骨折,其中横断形骨折18例、斜形或螺旋形骨折17例。左侧26例,右侧9例。均为AllmanⅠ型锁骨骨折,锁骨髓腔最窄处均大于2.5 mm。受伤至手术时间2 h至5 d,中位数5 h。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6个月,中位数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8周,中位数7周。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为(94.0±1.2)分。3例出现皮肤激惹症状,取出克氏针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无感染、退针、骨折再移位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钳持下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青少年锁骨中段完全性骨折,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11月我科共收治66例急性锁骨中外1/3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采用S形锁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5~17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2~3.5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66例肩关节功能优良率100%.结论:锁骨解剖钢板治疗锁骨S形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安全性高,能早期活动肩关节,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罗氏肩锁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后罗氏肩锁固定法维持固定,随访6月后运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系统评价疗效,并观察锁骨外观恢复情况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患者均无疼痛,患侧肩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侧肩运动范围较正常下降,与健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孝性意义(P〈0.01);解剖对位、Neer总分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患侧骨折达解剖对位者3例,近解剖对位者30例,功能对位者9例。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22例,良18例,中2例,优良率为95.24%,且安全性高。结论:罗氏肩锁固定法是治疗各型锁骨骨折有效的外固定方法.其安全、牢靠,简便、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闭合性锁骨骨折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0~72岁,中位数39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横断或斜形骨折9例,粉碎性骨折15例。合并肩胛骨骨折1例,肋骨骨折3例,股骨骨折1例,气胸l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至7d,中位数3d。治疗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6个月。术后2~3个月去除钢板,中位数2.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3个月,中位数2个月。均无神经血管损伤、螺钉断裂及钢板移位发生。2例患者患侧肩关节活动后轻微疼痛,指导其合理进行功能锻炼后症状消失。2例患者切口渗出物较多,加强局部换药至骨折完全愈合后去除钢板。参照孙新宏等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18例、良6例。结论:手法复位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具有组织创伤小、固定强度高、骨折愈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临床上较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青少年占多数,由于前臂解剖功能复杂,骨干完全骨折后,骨折稳定性差,随着上下关节活动及肌肉牵拉较容易发生侧方、重叠、成角及旋转移位,因尺桡骨具有使上肢保持长度其旋转功能对手部灵巧功能发挥的重要性、临床愈合标准要求高。因此保持骨折端的对位固定,对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轴位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内侧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5月至2011年4月,采用轴位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内侧端骨折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37 ~ 61岁,中位数47岁.4例合并同侧肋骨骨折,3例合并同侧肩胛骨体部骨折.按照锁骨骨折的Robinson分型,Ⅰ A1型6例、ⅠB1型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7d,中位数3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 ~27个月,中位数21个月.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均获得骨性愈合.均无克氏针松动或断裂、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按Rockwood标准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优20例、良1例、可1例.结论:轴位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内侧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骨折愈合好、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助于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廖小波 《四川中医》2002,20(4):65-66
目的:探讨儿童特殊类型前臂双骨折的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1例采用闭合复位自制超肘直角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16例达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5例功能对位,临床愈合时间平均23天,17例经平均5年零4个月随访,功能优13例,良4例,结论:儿童特殊型前臂双骨折损伤机制特殊,力求解剖复位,闭合复位前臂超肘直角夹板外固定疗效确切,合并桡神经损伤多为骨折移位或受牵拉所致,可以自然恢复,不必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6.
浅谈锁骨骨折旋转移位及整复手法:附7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锁骨骨折为临床多见病,占肩部骨折的53.09%大多数医家主张闭合手法整复加外固定疗法,“手术治疗每百例中仅有一例……”。其整复重点多指骨折远近端上下重迭移位的纠正,很少有人谈及有关锁骨骨折有旋转移位及其手法整复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根据观察自86年对此类骨折旋转移位做了临床观察,文中通过76例的总结对锁骨的生理旋转功能,骨折旋转机制、规律、特点,X光显示以及诊断,整复手法等问题提出讨论,最后指出锁骨骨折远近端的旋转均是旋前移位,只是不同步,旋后移位是非常罕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0月-2011年2月收治的19例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当中,优为16例,良为2例,可为1例,优良率为94.74%.经过6~15个月的随访发现,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较好,没有出现皮肤坏死感染、螺钉脱出、钛板断裂、畸形愈合或者骨折延迟愈合等问题.结论:骨折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效果显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锁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非手术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法复位加双圈外固定或使用市售的锁骨带进行固定,由于外固定时间长,恢复慢且骨折对位难以维持,易出现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因而临床上渐趋向于积极的手术处理,而且内固定材料由传统的克氏针、钢丝、钢板,到空芯加压螺纹钉、记忆合金环抱器等等,均疗效良好,但亦各有一定的利弊。我院自2004—2005年应用塑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6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锁骨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骨折脱位病之一,对移位不明显的骨折脱位保守治疗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锁骨外端骨折(喙锁韧带断裂)移位明显及肩锁关节全脱位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常需手术治疗。笔者2006年3月~2008年9月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外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16例,结果复位完全,固定牢靠,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解剖型锁定钢板结合钢丝环扎治疗伴有冠状面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结合钢丝环扎治疗的伴有冠状面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15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5例患者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4~22周,中位数18周,参照Harris评分标准评价,优9例,良6例。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近端锁定螺钉错位空间结构,成角稳定,力学结构合理。钢丝环扎利于维持内侧柱骨块的固定并避免螺钉进入冠状位骨折线后导致的骨折移位加大。具有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保持骨折对位持久,骨折愈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