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安琪活性干酵母为出发菌种,分析了培养基初始硒浓度、接种量、装液量、温度、初始pH以及转速等发酵条件对酵母生物量及富硒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确定了培养的最优方案。在最佳的摇瓶培养条件下(初始硒浓度25μg/mL,接种量10%,装液量60/250 mL,温度30℃,初始pH 5.0,摇床转速160 r/min,培养40 h后),该活性干酵母的生物量及富硒量分别达到9.89 g/L、954μg/g.  相似文献   

2.
分别研究了不同生长期海洋绿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对不同浓度Ni2+的吸附能力,以及藻液pH、光照强度和共存金属阳离子对藻细胞吸附能力的影响。对数生长前期藻细胞藻液和Ni2+的初始浓度为80 mg/L时的吸附能力较强,分别为7.76×10-5μg/个细胞和7.85×10-5μg/个细胞。当藻液pH介于9~10,光照强度为4 500 Lx时,藻细胞吸附Ni2+能力较强。此外,共存金属阳离子会抑制藻细胞对Ni2+的吸附。  相似文献   

3.
从活性污泥中经定向驯化、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降解菌P1,通过革兰氏染色和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其为微球菌属.研究菌株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 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菌株P1的苯酚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降解适宜条件为:初始pH 值7.0、温度35 ℃、转速150r/min、接种量3%,在此培养条件下,菌株P1可将500mg/L的苯酚于12h内完全降解;当苯酚的初始浓度为100~500mg/L时,菌株P1对苯酚的降解满足Monod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无菌条件下,对影响自养小球藻生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实验表明,优化结果对小球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得到了以BG-11培养基为基础的优化培养条件:Na2CO3质量浓度为0.02 g/L、初始pH值为7、N/P为30、接种量为5%、温度25℃、光照强度8 800 lx.该优化条件有效地提高了自养小球藻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非营养条件pH、装液量、光照强度、摇床速度的变化对普通念珠藻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分泌的影响。以普通念珠藻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含量为指标,单因素实验的最佳条件是:pH 7.5、装液量200 mL、光照强度50μmol/(m2·s)、摇床速度90 r/min;正交实验结果是:培养条件为pH 7.5、装液量150 mL、光照强度50μmol/(m2·s)、摇床速度120 r/min时,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含量最高,其中最佳摇床速度和最佳光照强度分别对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含量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L-亮氨酸摇瓶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发酵培养基pH值、发酵温度、摇瓶装液量、摇瓶转速等发酵培养条件对L-亮氨酸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50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置旋转摇床上转速220 r/m in,pH 7.0、培养温度28℃,发酵72 h,产L-亮氨酸18.54 g/L。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雨生红球藻的细胞数量、A674值、培养液pH、藻粉干重、虾青素含量比较了雨生红球藻797株在5种不同培养基SM、BG-11、BBM、MCM、SE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5种培养基中,797株在SM培养基中的最高细胞数,藻粉干重和虾青素含量均高于其他培养基,其最终营养细胞密度可达5.65× 108cell/mL,干重为1.45 g/L,细胞密度最高时虾青素含量为4.482mg/L.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微藻吸收CO2的优化条件,提高微藻对CO2的吸收利用率,设计了微藻吸收CO2反应装置,研究了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体系初始pH值、光照强度、入口CO2浓度及微藻初始浓度4个因素对微藻吸收CO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体系初始pH值控制在9.0左右、光照强度1.5×104lux、入口CO2浓度10%和微藻初始浓度控制在1 000 mg/L条件下,反应体系吸收CO2的能力最强,装置对CO2的吸收量可达1.73 g/(L.d),微藻利用CO2的效率为8.24 g/(g.d).利用微藻吸收CO2既可减少碳排放,又可实现碳利用(产生生物质),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减排技术.  相似文献   

9.
L-丝氨酸发酵生产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实验对产L-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的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L-丝氨酸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优化后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经过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味精 25 g/L,玉米浆 40 g/L,K2HPO4 1.0 g/L,MgSO4 1.0 g/L.其最佳培养条件为500 mL三角瓶装液体积50 mL,摇床转速220 r/min,培养温度37 ℃,pH值 7.5,种子培养时间10 h,发酵培养时间22 h.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发酵液中L-丝氨酸的质量浓度为25.97 g/L,比优化前提高了45.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子实验对产L-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的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L-丝氨酸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优化后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经过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味精25 g/L,玉米浆40 g/L,K2HPO4 1.0 g/L,MgSO4 1.0 g/L.其最佳培养条件为500 mL三角瓶装液体积50 mL,摇床转速220 r/min,培养温度37℃,pH值7.5,种子培养时间10 h,发酵培养时间22 h.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发酵液中L-丝氨酸的质量浓度为25.97 g/L,比优化前提高了4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