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城镇供水》2009,(7):88-88
为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安全问题处理能力,促进同行间的交流,传递供水水质安全专业知识,2009年10月26日,北京市水务局和北京市城镇供水协会在国务院第二招待所共同举办了供水水质安全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城镇供水》2011,(3):4
2011年5月31日至6月1日,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在浙江嘉兴成功召开了城镇供水水质保障技术暨推进新国标实施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协会各供排水企业的代表外,还邀请到全国知名专家和学者,以及重要水业设备生产厂家的代表到会,就水源水质与水处理工艺技术,管网水质安全及二次供水技术与管理、供水水质  相似文献   

3.
《城镇供水》2013,(5):5-5
1、发行工作先进单位:(12个)北京市城镇供水协会 广东省城镇供水协会 浙江省城市水业协会 上海市供水行业协会秘书处 江苏省城镇供水协会 广西城镇供水协会 山东省城镇供水协会 吉林省城镇供水协会 湖南省城镇供水协会 辽宁省城镇供水协会 四川省城镇供排水协会 陕西省城镇供水协会  相似文献   

4.
严晓军  陈伟 《山西建筑》2010,36(23):200-201
针对城镇供水水质安全愈来愈受到重视的情况,分析了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的现状、城镇供水水质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确保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的具体措施,从而保证广大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城镇供水》2005,(3):4-5
今天,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工作会议暨2005年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年会召开了,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会议,也是一次研讨会,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有关城市供水水质的批示精神,加强城镇供水水质管理工作,宣传贯彻建设部新颁布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总结交流城镇供水水质管理与监测技术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城镇供水安全性,促进城镇健康发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建设部城建司,向中国水协的领导、专家和监测站的同志们,长期来为我国城镇供水事业发展所作辛勤努力、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16日,自治区建设厅在南宁召开全区城镇供水水质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供水水源突发性污染频发,净水工艺落后和管网老化问题突出、供水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亟需完善之处,全面推进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是加强城镇供水水质风险管控的重要技术保证。针对城镇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阐明了有关法律规定、规划要求、技术内涵,总结了主要建设模式,介绍了水专项示范案例,并对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可资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水质的安全稳定暴露出很多薄弱环节,全社会对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体制的关注度不断升级。为加强城市二次供水管理,针对当前二次供水现状及水质主要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分析,以保障二次供水水质安全为导向,拟对水质保障和安全管理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以保障城镇供水水质、扩大公共供水范围、降低供水管网漏损为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建设任务,提出了《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是指导各地加快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及安排投资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供水界同行的努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城镇供水安全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日益短缺,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全国农村有3亿多人口饮水不安全,30%的城市水源地受到污染,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等严重制约城镇供水安全的全方位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性管理和技术研究,构建城市供水水源利用安全、水质处理安全,本期杂志将以城镇供水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的建立为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城镇供水》2005,(6):2-2
12月5日上午饮用水水质准则与水质安全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开幕式由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常务副会长冯国熙主持,建设部王天锡巡视员做大会致词,李振东会长也在开幕式上讲话。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贵宾有中国水协秘书长刘志琪、建设部科技司处长柴文忠、城建司处长曹燕进、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邵益生、国际水协中国区总监郎小薇,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水质顾问Daniel Deere。  相似文献   

12.
《城镇供水》2009,(1):108-108
2009年1月9日,北京市城镇供水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北京市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2008年总结表彰会在北京海冠凯莱酒店召开。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石玉贵专程到会表示祝贺,来自市、区县水务局、北京水协各理事、各监测站站长及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11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金秋十月,美丽的浪漫之城珠海迎来了广东省城镇供水协会34个会员单位近70名代表欢聚一堂,顺利召开了〝广东省城镇供水协会2011年度通联工作会议〞。广东省水协编辑出版部副主任、深圳水务集团技术部部长尤作亮主持了会议。〝中国供水节水〞报社编辑张淼到会并致词,广东省水协编辑出版部主任、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副总工程师吴春翘、广东省水协编辑出版部副主任、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纯、广东省水协网站编辑林桂全分别向与会代表报告了编辑出版部、广东省水协通联组及省水协网站一年来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城镇供水》2012,(5):12-13
水协[2012]编字第02号在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正确领导下,在各省水协及各地方供水、排水企业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城镇供水》杂志、《中国供水节水》报的发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有关发行工作奖励办法,为表彰先进,中国水协出版委决定:一、授予广东省水协等14个地方水协、发行站为《城镇供水》杂志发行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授予简纯等20名同志为《城镇供水》杂志发行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相似文献   

15.
为落实《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昔目标》,推动城镇供水水质全面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在总结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并于2012年底正式发布。该《指南》实施细则的管网部分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管道部主要编写。上海市自来水奉贤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小明作为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管道部主任、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市政给排水标准化委员会副秘书长,是《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实施细则》编制的主要参与者,是该《实施细则》管网部分的权威第一人,他对《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实施细则》的解读,相信能够对全国同行业相关工作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技术管理和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生产生活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将水质评价点从"出厂水"改为"龙头水",同时也对城市供水有关部门的水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严格控制原水、净水厂、输配水设施各个环节,以保障用户端的水质。这就需要在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同时建设备用水源;在对原水水质特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工艺,通过加强工艺管理和改造,提高出厂水水质;并改进和提高供水管网建设与维护水平,及时维护二次供水设施,提高二次供水管理水平,避免水质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7.
《城镇供水》2010,(1):7-9
<正> 1、总则 1.1 为了指导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保障供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要求,制订本指南。 1.2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城镇为实现饮用水水质达标所需的水厂及输配管网的更新改造。 1.3 根据当地水源水质和供水系统现状,应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并有计划地安排水厂及输配管网的  相似文献   

18.
《供水技术》2009,(3):2-2
2009年5月29日,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供水专业委员会、辽宁省城镇供水协会在天津联合召开二次供水管理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李贵宝 《水务世界》2006,(3):10-13,17
供水水质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供水水质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2005年2月,建设部颁布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以下简称《标准》),并将于6月1日起开始实施。《标准》由中国城镇供水协会主编,约70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起草工作,历时六年,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分析了国内现行标准、规范和执行状况,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欧盟以及美、英、法、德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水质标准,既体现国际先进水平的要求,同时也结合国情,充分考虑供水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12日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年会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站长会在广州召开。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张悦列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张悦副司长在讲话中他首先肯定了各监测站在保障城市供水水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绩,对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中哈尔滨国家监测站发挥的重要作用,特提出表扬;接着针对当前水源环境日益恶化,群众对供水水质要求进一步提高的现状,对各监测站的工作和未来目标提出了要求,倡导各监测站要有效地发挥控制净水过程、正确评价水质、及时发现问题的监督作用,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