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我国北方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及优化灌溉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论文的数据是经过5年的试验获得的。经过分析确定了适用于我国北方稻区的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并依据此模型,当地降雨量,稻田的渗透量。土壤水分的上、下等参数。利用动态规划逐次渐近法,通过计算机分析计算,得出了不同水文年型,不同可供水量条件下的水稻优化灌溉制度。经1993~1994年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比常规灌溉制度增产4500~7500h/hm^2。节水2700~3000m^3/hm^2。  相似文献   

2.
基于遗传算法的冬小麦优化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时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中目标函数高度非线性的特点,建立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最优灌溉制度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提出了有条件的随机生成初始种群方式来处理线性约束条件的策略.对武嘉灌区冬小麦不同水文年的最优灌溉制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水年冬小麦灌水2~3次为宜,总灌水量为900~1350m3/hm2;偏旱年灌水4~5次为宜,总灌水量为1 800~2 250 m3/hm2;特旱年灌水5~6次为宜.总灌水量为2 250~2 700m3/hm2.  相似文献   

3.
水稻抗旱减灾优化灌溉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确定出适用于北方水稻水分生产函数相乘模型。以此模型为依据,采用各生育阶段的敏感指数、渗透量、最大腾发量、有效降雨量、土壤水分上下限等参数,确定出不同水文年型的不同供水量条件下的优化灌溉制度。经中间试验对比,可节水25~33%。  相似文献   

4.
根据黑龙江省水利科技试验研究中心2015年实测数据,分析研究适用于黑龙江省的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探讨各种模型中水分敏感性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水稻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适合该地区的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模型,为黑龙江省稻灌区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优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渗灌条件下水稻的节水灌溉制度和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江苏省淮北平原地区稻麦轮作生产实际,在田间埋设塑料波纹暗管,通过调节外沟水位对水稻实施渗灌,就渗灌条件下水稻的节水灌溉制度和氮肥运筹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渗灌条件下以稻田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该技术和常规浅水勤灌相比,水稻节水达16.5%,增产14.3%。试验结果还表明,水稻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后,氮肥用量和基蘖肥与穗粒肥的比例显著影响水稻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矿质营养、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渗灌条件下水稻高产优质、浅层地下水不受NO3-N污染的施N量为270~315kgN/hm2,基蘖肥/穗粒肥为5∶5。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生长阶段对不同水份指标的反映情况及水稻产量对应水份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建立了水稻水份生产函数模型。以该模型为目标函数,依最优化原理可求得我省丰水年水稻夺高产和缺水年促丰产的灌溉水份控制指标。为灌区灌溉调度管理及灌溉制度设计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稻控灌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而制定的灌溉方法,水稻生育期、水分敏感期采取浅水层满足需求要求;对水分非敏感期的生育期采取湿润灌溉,控制灌水,节约用水。水稻灌水有促有控防止倒伏,实现了节水增产增效。每hm2用水量1.5~2.0万m3,产粮9750kg。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水肥耦合对水分生产函数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13年在庆安县和平灌溉试验站进行水稻田间试验,采用最优饱和D3-11设计方案,通过Jensen模型和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拟合方程,对水稻耗水规律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钾肥用量为95kg/hm2,磷肥用量为100kg/hm2,控制水稻分蘖后期土壤含水量下限值占饱和含水量的70%时,水稻可获得最佳产量。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淠史杭灌区的主要灌溉作物。本文根据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选择不同降雨年型的降雨量,得出水稻生长期间降雨量与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的相关公式。对灌区运行55年的水稻灌溉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计算出55年以来的灌溉面积达到0.27亿hm2,历年5~8月渠首灌溉引水量为1394.76亿m3,水稻灌溉增产量482.5亿kg,按当年的实际价格计算,经济效益为511.4亿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肇州县库里泡沿岸盐碱地改造后的水稻灌溉制度,由于该县无水田,基础数据采用1951-2007年(57年)的降雨资料和临近肇源县中心灌区试验资料。计算结果表明,非盐碱地设计灌溉定额为6 405 m3/hm2,盐碱地设计灌溉定额为7 965 m3/hm2。该结果为库里泡沿岸水田灌溉提供实践参考价值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ORYZA 2000模型的鄂北地区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北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水稻需水量,需要实施灌溉以补充水分。为此,根据长渠灌溉试验站水稻灌溉试验成果,基于ORYZA 2000模型构建了鄂北地区水稻生长模型。根据不同受旱阶段及受旱水平设置了多种受旱方案,利用构建的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受旱方案水稻需水量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受旱程度的增加,水稻需水量与产量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模拟成果分析基础上,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分析得到了Jensen模型中不同生育阶段敏感系数,构建了鄂北地区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对指导当地水稻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计算得出辽宁中部地区控制灌溉水稻日耗水量和降雨频率为50%、75%、90%对应典型年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年实测降雨资料,制定了不同降雨频率典型年水稻控制灌溉制度,并在辽宁中部地区对水稻控制灌溉进行了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实施控制灌溉制度较常规灌溉可节水13.67%~15.41%,增产11.3%~12.7%,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9.26%~32.97%。  相似文献   

13.
虎林市地处黑龙江省东部边陲,从1998年开始连续几年持续干旱,其中2003年尤为严重,但水稻仍获得了丰收,水稻总产21840×104kg,比丰收的1981年还多产4368×104kg。获得丰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水稻的灌溉方面来说,在遭受大旱的情况下,改变了过去水稻灌溉方式,也是增产的一个重要原因。1 干旱条件下水稻节水灌溉增产实例2003年,虎林市属耕地面积7 67×104hm2,水田面积2 91×104hm2,其中未插上秧的面积0 034×104hm2,插后干面积1 00×104hm2。插后干面积在7月中旬断水的灌区,灌溉用水量比往年大大减少,产量比往年提高。例如旱情较重的石…  相似文献   

14.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稻田优化灌溉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大量试验研究基础上,以水稻水分生产函数为依据,结合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稻田水量平衡的特点,建立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稻田优化灌溉制度之动态规划模型,实例研究表明,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比较,给出了适于河北平原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以此函数和需水量预报模型为基础,采用动态规划原理预报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壤墒情、不同可供水量条件下的优化灌溉制度,并通过简报的形式向农民发布,供不同用户选择。本方法对未来的灌溉制度做到了实时预报,且易于操作。在预报方法中又能非常灵敏地反映前期土壤水分和生育期内雨型雨量的影响。对冬小麦采用本方法预报的灌溉制度,比群众习惯的灌溉制度节水600~900m~3/hm~2,增产225~300kg/hm~2。  相似文献   

16.
考虑随机降雨时稻田高效节水灌溉制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崔远来  袁宏源  李远华 《水利学报》1999,30(7):0040-0046
在分析水稻生育阶段水分生产函数中敏感指数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导出了敏感指数累积函数模型及分旬敏感指数值。以此为基础,将降雨视为随机变量,结合高效节水灌溉条件下稻田水量平衡的特点,充分考虑水稻实际腾发、稻田渗漏和稻田水分实际消退过程,建立了随机降雨情况下,求解稻田高效节水优化灌溉制度的随机动态规划模型。实例研究表明,模型及求解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正>人类利用塘坝拦水蓄水进行灌溉、饮用、养鱼、种植水生植物和净化水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岗岭地带的水稻耕作区,塘坝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河南省信阳市是一个水稻主产区,现有的56.67万hm2耕地中有44.67万hm2为水稻区。其中水库灌区占全市水稻灌溉面积的50%,其余50%的水稻区主要依靠塘坝灌溉。由此可以看出塘坝在信阳粮食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浅、硒、浅湿”灌溉技术是原哲盟水科所1989-1993年结合科左后旗某镇万亩水稻开发项目生产需要,立项试验研究的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技术。试验结果节水4500m^3hm^2,节省电费375元/hm^2,增产稻谷960kg/hm^2,从1999年开始在全市大面积推广,目前推广面积已达3万hm^2,收到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棉花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水分处理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棉花进行了非充分灌溉试验,以棉花大田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不同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适合塔里木盆地棉花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棉花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优化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黄瓜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日光温室黄瓜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征,选择灌水量和灌水周期作为试验因素,开展日光温室黄瓜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日光温室春茬黄瓜全生育期持续92 d,适宜的灌水次数为15~16次,平均灌水周期为5~6 d,次灌水量为267~271 m3/hm2,全生育期适宜的灌溉定额为4 065~4 275 m3/hm2,产量可达9.9万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