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住院患儿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影响患儿发病和病程的因素也很多,如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父母的认知、情绪性格等因素。当今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患儿的影响日益被儿科护理人员重视。如何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干预患儿的心理活动,是护理界面临的课题,笔者对儿科100名3~7岁住院患儿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 ,1999年 5月~ 2 0 0 0年10月共接诊 2 0例此类患儿。如何使陪诊家属更好地配合抢救工作 ,掌握预防知识 ,作者对其心理进行了总结分析。1 患儿发作期家属心理分析与护理1.1 心理分析 小儿对发热耐受性相对较高 ,临床表现轻或不影响活动 ,易被家属忽视。往往在家属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 ,突发高热惊厥。此时他们的心理状态一般为 :焦急万分、急躁易怒、充潢疑虑恐惧。产生原因 :①迫切希望医护人员采取快速有效的抢救措施。②想知道患的是什么病 ,会不会引起智力障碍 ,有没有生命危险。③担心患儿每抽搐一次都…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占据护理工作的重要地位。为了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发热患儿家属紧张、焦虑及恐惧等心理,我科室在积极治疗患儿发热的同时,重视发热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采取了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缓解家属不良情绪,缓解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护人员不仅应从生理、疾病的角度考虑病人的需要,更应从心理、社会的角度满足病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过程中,注重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分析整体护理影响医患、护患关系的重要性,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加强本科室护士整体护理理念的培训,在工作期间科室护士自我总结,平日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沟通.结果整体护理中参与心理护理关怀,充分保障患儿的各项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使患者的满意度由81%上升至99%,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了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新的整体护理的理念.结论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心理护理在儿科应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占据护理工作的重要地位,越来越被重视。在儿科治疗护理工作中,笔者深深的体会到,心理护理与生理功能护理同等重要,在心理护理中,患儿的心理护理和成人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同等重要,在护理患儿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所谓整体护理就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的运用到临床护理的思想和方法。儿科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儿科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患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患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家长的情感需求,因而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相似文献   

8.
程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393-394
目的提高儿科病房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开展基线调查,了解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满意之处,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风险管理、人文护理、家长的心理护理能显著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投诉率。结论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人文护理的开展以及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措施有利于儿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在儿科推广。  相似文献   

9.
儿科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瑞红 《河北医药》2011,33(3):467-468
我院自2004年起,在做了一些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对儿科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 1针对儿科疾病特点和病种[1]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及儿科心理护理内容 1.1 整理了儿科心理护理时机与技巧基本知识手册主要内容有:(1)对于刚人院的患儿,家属的心情是尽快减轻患儿病痛,此时,就不能机械的进行心理护理,要等医生为患者诊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模式也随之转变,护理理念也转向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改变以往的单纯为患者治疗和护理的模式,现在临床护理工作除了完成正常护理技术操作外,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在为患者做心理护理时,首先要学习和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护患沟通在现代护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沟通就成为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和核心。做好与患者沟通,可减少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满足患者心理需求,缩短护患之间距离。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面对的多半是不会且不善于表达的儿童群体,儿科护士不仅要面对患儿,还要面对患儿的家长,给儿科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在护理实践中,儿科护士要充当直接护理者,患儿的代言人、患儿和家长的教育者、康复和预防指导者、合作与协调者;因此,儿科护士必须掌握好人际沟通的交流技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院对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以及体会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仔细的分析.方法 经过本院的进一步的整理,得知近两年来本院所收治的住院儿科患者有 500例,本院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对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及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经过临床护理方面得到的效果相对较好,其穿刺的次数相对较少,在经过科学的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的效率,这样就会从根本上使患者的痛苦大大降低,也会使患儿及其家属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方面满意程度,与对照组相比较有非常明显差异 ( P〈0.01).结论 由于静脉留置针减少了大量的静脉穿刺的现象,特别是在儿科的护理当中,能够极大的降低了儿科患者对穿刺出现的恐惧感,也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效率,确保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但也要对患儿的感染情况加以注意,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的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护理警示标识在医院小儿腹泻风险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某院儿科收治的腹泻患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某院开展护理警示标识的风险管理计划,对比开展前后,腹泻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医护人员护理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在开展护理警示标识风险管理计划后,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医护人员护理质量评分要显著高于开展前,护理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护理警示标识应用于医院小儿腹泻风险管理中,能够使得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大幅度提升,同时能获得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的较高评价。  相似文献   

13.
唇腭裂是最常见的颌面部先天性畸形,不仅对患者的吞咽、呼吸、语音等功能造成障碍,还给生活、学习带来困难,甚至产生悲观、消极心理.因此对该病人不仅要矫治唇腭裂畸形,还要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克服心理障碍.由于唇腭裂患者绝大多数为儿童、医护人员难以沟通,所以需要家属的配合共同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对患儿康复时特别是语音的康复,有很大作用.我科从2005年5月~2006年4月共收治唇腭裂患儿57例,通过对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童心理因素在儿科疾病的治疗、康复中的显得尤为重要。住院患儿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面谈淡笔者在住院患儿心理护理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模式健康教育在儿科病区中的开展及应用。方法在儿科病区中实施多模式健康教育,比较开展前后患儿或家属教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健康教育内容评价及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培训后患儿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的程度上升(P〈0.05);培训后患儿或家属在教育内容的实用性、讲授人员的宣教技巧、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得到提高(P〈0.05)。结论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可以满足患儿及家属的健康需要,保障患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儿科病房对患儿及其家属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无论是对于恢复疾病还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儿科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科患者,不同时期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更要有区别于成人和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沟通在20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沟通在婴幼儿腹泻患儿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在儿科病房,与患儿的沟通多需其家长协助完成。本院在对收治的20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整体护理中,均成功运用了与患儿及家属的良好有效沟通,强调了沟通在治疗护理中的重要性。结果:200例婴幼腹泻患儿家属均在有效沟通下给予了高度配合及合作,医护人员、患儿及家属为患儿的康复共同努力,200例患儿均在本院治愈康复出院。结论:沟通是护理中的重要技能,护士可以通过护患间有效的沟通来帮助患者促进、维持和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8.
史淑慧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243-1243
股静脉采血是儿科诊治过程中常用的基本操作之一。由于该项操作会给患儿及家属在生理和心理上带来较大的痛苦,尤其是3岁以下患儿。在现代护理模式倡导护理操作人性化的今天.如何让患儿及家属在接受诊治过程中得到人性化关怀,减轻其生理和心理的痛苦是儿科护理操作中应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从2004年1月开始对传统的股静脉采血体位固定方式进行改进,并在操作过程中施以人文关怀,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模式在儿科病人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0例儿科住院患儿运用循证医学模式进行l临床诊治决策,与30例患儿进行经验医学模式进行诊治对照.结果 循证医学组病人的人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6.7%,经验医学组病人的入出院诊断符合率80%,两组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循证组病人出院治愈好转率为100%,经验医学组病人治愈好转率为86.7%,两组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将循证医学模式运用于儿科临床诊治过程有利于提高病人的诊疗质量,在儿科临床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完善儿科输液查对流程,有效杜绝输液差错发生.方法 鼓励患儿家属参与查对流程,将以往输液操作前护士单人查对输液瓶签环节改为护士与患儿家属共同查对,经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输液操作.结果 自实施该举措后,儿科输液查对系统更为稳定、完善,未再发生因查对错误而导致的输液差错;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之前的92%提高至97%.结论 通过患儿家属参与输液查对流程,强化了儿科护士的查对意识,避免了输液差错发生,同时还使患儿家属体验到儿科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