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解皓  李海涛  刘保良 《河北医药》2007,29(6):575-576
目的 评价骶骨肿瘤术前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28例骶骨肿瘤行术前化疗栓塞,随机选择直接行手术切除的骶骨肿瘤23例作为对照组,就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复发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8例化疗栓塞后造影均显示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明显减少,较栓塞前减少90%以上,28例均在化疗栓塞后2~4 d内手术,术中失血量(1 376±190) ml,手术时间(162±38) min.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化疗栓塞后手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并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治疗骶骨肿瘤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景香  吴伯娟  王宁  李博 《河北医药》2011,33(9):1432-1433
脊柱转移瘤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采用术前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selectivearterialemboli-zation,SAE)技术,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所有患者在术前2~5d行肿瘤血管栓塞术,不仅能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盆腔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8例经导管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其中外伤出血8例,盆腔肿瘤8例,骶骨肿瘤2例。经髂内动脉栓塞后,外伤出血均得到控制,膀胱肿瘤的顽固性血尿停止,全身情况好转,肿瘤缩小。骶骨肿瘤术中出血较同类手术明显减少。文内对盆腔动脉栓塞的适应证,止血效果,晚期盆腔肿瘤的姑息治疗,栓塞材料及并发症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肝癌(HCC)肝切除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肝癌患者资料,术前选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65例,术前未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照组)65例。比较术后1、2、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变化,评价可切除肝癌术前选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作用。结果1、3年复发率两组无差异,2年复发率TACE组为31.2%,对照组为59.2%,TACE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TACE组为54.1%,对照组为32.3%,TACE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切除肝癌术前严格掌握条件选择性TACE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近期(3个月)疗效和远期(1年)疗效及手术的并发症。结果 26例患者均于术后1~3d血小板开始上升,7~14d达峰值(345.2±66.5)×l09/L,总有效率88.4%,术前、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SE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术前3~5 d对20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进行血管造影(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材料主要是PVA颗粒。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治疗。结果:主要由颌内动脉的分支血管供血者18例,咽升动脉供血者2例。20例栓塞治疗均成功,其中15例栓塞后肿瘤染色完全消失,5例大部分消失。栓塞治疗3~5 d内手术,肿瘤全切除者15例,大部分切除者3例,部分切除者2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有10例患者术中出血少于200 mL。结论: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术前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全切率和安全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肾癌手术情况的影响,评价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中晚期肾癌术前介入化疗栓塞患者20例为术前介入组,同期类似大小肿瘤单纯手术切除患者20例为单纯手术组,分别对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介入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介入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83.4-24)rnl,平均输血量(176±38)ml,平均手术时间(92±7)min,均明显少于单纯手术组[平均出血量:(479±70)ml,平均输血量(413±66)m1,平均手术时间(122±10)min](P〈0.05或P〈0.01);术前介入组术中见肿瘤体积缩小,瘤体表面静脉萎陷,肾周形成明显水肿带,易于分离;瘤体标本切面见大面积肿瘤组织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单纯手术组瘤体表面血管怒张,与周围粘连,分离容易出血。结论中晚期肾癌患者术前介入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究子宫肌瘤使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11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分别对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子宫体积、肿瘤大小、月经量、血红蛋白含量进行记录比较,分析手术疗效,并对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回访复发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患者子宫平均体积术前为(389±112.7),术后1年缩小为(135±37.3),肌瘤平均体积由术前的(124.3±68.2)缩小为(23.5±11.9),月经期、月经量均有大幅减少,血红蛋白含量也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回访的复发率为0。结论:经过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恢复快,见效快,手术创口小,操作方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较低,因此,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有保留子宫欲望的子宫肌瘤患者的绝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各手术方式及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对不同分期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治疗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6年我科31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方式,其中经腭进路8例;鼻内镜手术9例;鼻侧切开术7例;面中掀翻+LefortⅠ2例;面中掀翻+同侧上颌骨拆装2例;颅面联合进路患者3例。19例术前行超选择性瘤体供血动脉栓塞。结果术中出血量为200~3000ml,平均1060ml,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85ml,未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400ml。栓塞组与未栓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复发1次2例,复发2次1例。结论术前行CT或MRI检查对于选择合理的手术进路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术前行血管栓塞对减少术中出血量;应以利于完整切除、创伤小、功能保护好和美容效果佳为原则,根据肿瘤分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熊小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77-179,182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手术在预防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妇产科疾病行子宫动脉栓塞的住院患者40例,其中行预防性子宫动脉拴塞术的28例为研究组(剖宫产瘢痕妊娠25例,宫颈妊娠1例,中期引产并前置胎盘2例),行子宫动脉拴塞术控制急性大出血的12例为对照组(产后出血5例,中期引产出血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4例,阴道壁囊肿术后出血1例).对40例患者行血管造影并采用明胶海绵颗粒选择性栓塞子宫动脉,或栓塞前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栓塞后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栓塞前后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输血率、休克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40例患者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1例同时栓塞阴部内动脉,17例栓塞前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杀胚胎治疗,所有患者均栓塞成功;术后1~9 d内行刮宫术(B超或宫腔镜下),或病灶清除术(腹式、腹腔镜下、阴式),或剖宫产术.两组无严重并发症及子宫切除发生;研究组栓塞前出血量、输血率、休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手术可减少妇产科手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甘伟伟  刘斌  谢贵杰 《安徽医药》2014,(8):1569-157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使用氨甲环酸对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30例,氨甲环酸术前1 h使用)、晚期组(30例,氨甲环酸术中使用)和对照组(30例,不使用)。统计分析患者的显性红细胞丢失量、隐性红细胞丢失量与总红细胞丢失量。结果 (1)对照组(96.3±21.7)mL的显性失血量显著多于早期组(45.9±9.7)mL、晚期组(46.2±9.5)mL,Ps〈0.01;早期组的显性失血量与晚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组(140.6±21.1)mL、晚期组(216.7±48.6)mL的隐性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335.1±60.3)mL,Ps〈0.01;早期组的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晚期组(P〈0.01)。(3)早期组(236.7±42.4)mL、晚期组(344.0±51.5)mL的总红细胞丢失量显著少于对照组(492.8±65.1)mL,Ps〈0.01;早期组的总红细胞丢失量明显少于晚期组(P〈0.01)。结论氨甲环酸能够明显减少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失血量,术前1 h使用比术中使用更能明显减少隐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6月~2010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40例,分为联合治疗组(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和手术组,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保宫率的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保宫率为95%(19/20),手术组保宫率为4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9,P〈0.05);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为(38.0±11.2)min,手术组为(115.0±3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17,P〈0.05);联合治疗组住院时间为(6.8±1.2)d,手术组为(15.6±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12,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可明显降低子宫切除率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烷基础麻醉合并骶管麻醉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接受斜疝手术的1~6岁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骶管麻醉组(观察组,n=40)和丙泊酚组(对照组,n=40),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65.1±16.7)s、术后清醒时间(10.2±7.9)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55.1±13.6)s、(42.2±11.8)min,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基础麻醉合并骶管麻醉应用于小儿斜疝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意识消失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特殊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6例特殊部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后清宫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子宫动脉灌注甲氨喋呤联合栓塞后清宫治疗,比较两组β-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β-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为(27.3±3.2)h,术中出血量为(120.5±18.3)mL,住院时间为(85.6±8.4)h;对照组分别为(76.4±8.2)h、(375.16±8.4)mL及(147.1±10.5)h,观察组β-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t=6.75、4.54、4.43,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8%,对照组为5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5)。结论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特殊部位妊娠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β-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效果好,可作为治疗特殊部位妊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和近期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完成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38例及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24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生存率及远期癌症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平均时间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2)min比(198±41)min,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组肿瘤近、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6.2±1.9)cm、(5.7±1.7)cm,开腹组肿瘤近、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6.4±2.0)cm、(5.9±1.7)cm,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与开腹组出血量分别为(65±13)mL和(171土19)mL,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11.0±2.7)枚和(12.0±3.6)枚,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生存率及术后复发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皮瓣治疗骶尾部压疮的适应证、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13年11月,应用VSD联合皮瓣修复136例骶尾部压疮(VSD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单纯皮瓣修复的100例(非VSD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修复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应用皮瓣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皮瓣修复术后VSD组2例、非VSD组12例皮瓣远端出现皮缘部分坏死,清创植皮或直接缝合后创面愈合良好;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结论 VSD联合皮瓣修复对及时控制骶尾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改善创面血运、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及早闭合创面、促进愈合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将158例经病理证实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组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各7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出血量、盆腔疼痛和压迫症状,记录住院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盆腔疼痛、压迫症状、住院时间、痊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21、0.97、1.06,χ^2=0.98、1.21、1.32,均P>0.05)。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组术后出血量评分、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分别为(5.8±0.5)分、(9.8±1.8)d,均优于子宫肌瘤剔除治疗组的(4.9±0.4)分、(25.9±5.1)d(t=3.76、5.98,均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效果相差不大,都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安全性;但动脉栓塞手术对患者机体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肝血流的变化。方法原发性肝癌50例分为肝动脉泵+门静脉泵灌注化疗(A组)25例,肝动脉泵化疗(B组)25例,观察彩超、增强CT、核素显像对原发性肝癌血流的变化。结果 A组92.0%高于B组84.0%(χ2=3.79,P<0.05);彩超发现肿块共56个,超声造影检出肿块54个,增强CT检出肿块55个。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门静脉血流量(1303.6±98.6)mL/min低于术前(1552.7±72.3)mL/min(t=2.345,P<0.05);术后脾静脉血流量(8073.8±30.6)mL/min高于术前(1055.9±29.8)mL/min(t=2.345,P<0.05);不同显像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肝动脉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在骨科肿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骨科肿瘤做介入治疗患者均行DSA造影,并用明胶海绵条做供养动脉栓塞。结果: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和囊变,术中易剥离,出血少,术野清楚,缩短手术时间。结论:骨科肿瘤术前栓塞能够有效地减少术中失血,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是一种有价值的术前辅助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