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髋部肌锻炼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髋部肌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盆底功能以及应激反应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FDI-20、PISQ-12及PFIQ-7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盆底肌电位、动态肌张力、静态肌张力及收缩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显著提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PGE2)、皮质醇(COR)水平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部肌锻炼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使肌肉功能得到锻炼,提高了盆底肌张力水平,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和应激反应的提高,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究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观察该治疗方案对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7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8例,接受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69例,接受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治疗10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0d后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认知功能变化情况,记录两组肝肾功能、血常规异常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D-二聚体(D-D)、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均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以上评分改善均更为显著(P<0.05)。两组用药期间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情况,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d后老年快速认知筛查量表(QCST-E)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阿替普酶治疗基础上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ACI,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促进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认知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及运动功能、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加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8周后评估疗效。根据患者的下肢Brunnstrom分级改善幅度,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 %,高于对照组的84.62 %(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均更高(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GSES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自我效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痉挛性患者经颅磁刺激联合物理治疗后上肢功能改善状况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共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部位痉挛现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模式下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上肢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 %,高于对照组72.50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应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NIHSS)、MMSE评分应用认知功能量表(Cognitive function scale,MMSE)、ADL评分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肱二头肌RMS低于对照组,肱三头肌RM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估表中的上肢功能部分(Upper limb function in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table,FMA-UE)、手部精细化动作及上肢功能测量表(Measurement table of hand fine movement and upper limb function,Carrol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UE、Carrol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在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模式下的康复训练,虽然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但是能提升患者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技术(CCRT)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缺陷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2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100例患者采用CCRT联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计算机成套认知测验系统(ACCT)评分、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分的变化;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C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的ACCT评分较治疗前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CCB评分中连线测验、符号编码、语义流畅性、持续操作测验、数字序列和空间广度、言语记忆、视觉记忆、迷宫测验、情绪管理测验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上述项目的评分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CCRT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缺陷,增进患者社会活动水平,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失眠障碍患者脑部CT影像学变化与学习记忆功能变化、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失眠障碍患者50例,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两组受试者均使用飞利浦64排CT进行扫描,检测计算额角指数与海马指数,对比两组受试者的额角指数、海马指数,对比两组受试者的临床记忆评分、睡眠质量评分、WCST评分,分析两组受试者的临床症状,分析观察组患者额角指数、海马指数与临床记忆评分、睡眠指数评分、WCST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额角指数、海马指数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临床记忆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完成测验数、选择错误率、完成第一个应答数、持续错误率、错误应答数明显较对照组高,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比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躯体感觉评分及心理感觉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额角指数、海马指数与临床记忆评分呈正比,与睡眠质量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呈反比,与WCST评分中的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比呈正比,与WCST评分中的完成测验数、选择错误率、完成第一个应答数、持续错误率、错误应答数呈反比(P<0.05)。结论:脑部CT影像学结果发现,失眠障碍存在学习记忆功能变化,与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性、睡眠质量存在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冷执行功能及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按照双色球法,将2020年10月~2022年1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14例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联合碳酸锂缓释片治疗,n=57)和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高频rTMS治疗,n=57)。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抑郁症状、认知功能、冷执行功能、自杀意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治疗4周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听觉商数、注意力商数、视觉商数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评分(BSI-CV)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频rTMS治疗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冷执行功能,降低自杀意念,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固本健脑安神方联合针灸对慢性失眠的治疗效果及对日间脑功能状态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份到2022年12月份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失眠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就诊日期进行分组,其中60例奇数日期就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另外60例偶数日期就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固本健脑安神方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日间失眠症状反应量表(DISS)评分、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结果:(1)观察组愈显率为71.67%,对照组愈显率为5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对两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睡眠药物评分以及总分进行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3)治疗前,对两组DISS评分及HAS评分进行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4)经过治疗,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口苦、疲乏无力、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的概率为6.67%,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P>0.05)。(5)治疗前,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固本健脑安神方联合针灸治疗慢性失眠可明显提升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改善睡眠障碍情况,提高日间脑功能状态,同时改善过度觉醒状态,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团体人际心理疗法联合文拉法辛对社交恐惧症(SAD)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SAD患者,根据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联合组49例。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团体人际心理疗法治疗,对比两组SAD症状改善情况、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功能。结果:两组干预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表达积极、管理沮丧、管理生气自我效能感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SAFE)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人际心理疗法联合文拉法辛治疗SAD患者,可缓解其抑郁、焦虑症状,提高自我效能感及社会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给应激反应、心理弹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改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康复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抛掷硬币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干预,观察组40例患者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本指标、应激反应、心理弹性、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住院时间均短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与心理弹性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CD3+、CD4+及CD4+/CD8+水平较干预前升高,CD8+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心里弹性,还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快其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血液学指标、认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诊的癫痫患者98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同型半胱氨酸(Hcy)、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评分,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cy、ADM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Hcy、ADM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QOLIE各项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精力/疲乏、认知功能、药物影响等评分以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与对照组的1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均可升高其Hcy、ADMA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而奥卡西平在改善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丙戊酸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SZ)患者自知力的影响,并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为未来SZ家庭干预计划的合理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完成治疗及随访的68例、64例SZ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其设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及观察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评估两组干预效果。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贝克认知自知力量表(BCIS)分别评估两组社会功能、自知力。全部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复发率。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估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83.82%,且观察组复发率(3.13%)低于对照组(13.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SPI评分、BCIS各因子评分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的各项评分包括物质生活、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交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SZ患者家庭心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自知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拉莫三嗪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癫痫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托吡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莫三嗪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3个疗程,记录和比较其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vs.73.3%,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精神症状、全身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满意度、生活打扰、积极影响、身体健康、心理应对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拉莫三嗪用于治疗癫痫患者能显著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对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脑瘫)患儿智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选择在本院儿保科门诊就诊的脑瘫患儿13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两组康复观察3个月,记录智力及肢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5 %,高于对照组的83.6 %(P<0.05)。两组康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评分都高于康复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后的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都高于康复前(P<0.05),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后的F波振幅高于康复前(P<0.05),阈值低于康复前(P<0.05),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在脑瘫患儿的应用能促进改善智力及肢体功能,重建患儿的肌电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及激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AD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认知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辅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16周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激越行为量表(CMAI)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8周和治疗16周的PSQI评分、SRSS评分、BPRS评分、CMA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治疗16周与治疗8周比较进一步降低,观察组治疗8周和治疗16周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WHOQOL-BREF评分、MMSE评分治疗8周和治疗16周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且治疗16周与治疗8周比较进一步提高,观察组治疗8周和治疗16周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辅助治疗AD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认知功能和激越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儿给予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采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评价治疗前后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采用踝关节活动度及GMFM-88粗大运动功能测试表评估治疗前后患儿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理解商与表达商较治疗前均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7.8%,高于对照组的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均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均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康复方法可以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及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肌内效贴联合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后,其步行功能、生活质量及平衡功能的变化。方法:于2018年6月~2020年8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例,常规康复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和研究组(150例,常规康复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生活质量、睁眼站立、脚前后站立、闭眼站立的重心摆动速度及动态稳定时间。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步行功能指标:步频、步长、步速、步幅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睁眼站立、脚前后站立、闭眼站立的重心摆动速度和动态稳定时间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肌内效贴联合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后,平衡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步行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1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tDCS治疗。采用采用关节活动度量角器测定腕关节背伸关节活动度(AROM) ,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评估患儿的双上肢精细操作能力,采用Peabody 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定双手精细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评估患儿患侧上肢肘关节肌张力状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差异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AROM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ARO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MFM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F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MQ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FM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腕关节背伸关节活动度、双上肢精细操作能力、双手精细运动功能和患侧上肢肘关节肌张力,对精细运动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