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毛蚶为浅海贝类,而人工暂养技术是将毛蚶稚贝装在网袋中暂时人工培育,促进毛蚶增产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文蛤稚贝虾池中间育成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稚贝经164d中间育成,贝苗平均壳长达6.51mm,最大个体25mm,成活率达60.18%。报道了文蛤稚贝中间育成的主要技术环节,尤其是稚贝虾池网箱育成技术;介绍了提高育成稚贝的生长速度、育成成活率的方法与措施,以及稚贝在高温期间如何度夏等技术。  相似文献   

3.
文蛤稚贝生产性室内越冬暂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0月-2001年4月,在盘山县水产局双良公司的1500m^3水体育苗室内,将30个底面积各为22.8m^2的水泥池作为文蛤稚贝越冬培育池,10个相同面积的水泥池作为水处理池,投放体长0.56-1.24mm的文蛤稚贝4.3808亿枚,在平均水温4℃、pH8.15、溶解氧7mg/L以上、盐度26、白天照度1000lx的试验条件下,进行生产性室内水泥池越冬培育试验。结果越冬培育的文蛤稚贝成活数量达3.6253亿枚,成活率为82.8%,文蛤稚贝在越冬培育过程中,其体长不增长,不摄食,亦不运动。  相似文献   

4.
文蛤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报道了文蛤工厂化人工育苗主要技术的研究情况,尤其是种贝采捕时机的掌握;提高浮游幼虫及稚贝培育成活率的方法与措施;以及适宜饵料投喂等,为今后文蛤工厂化育苗提供了参考依据,经室内45d的培育,稚贝出池时平均壳长为556.7μm最大个体为1029μm,平均成海率为71.2%,最高达96%。  相似文献   

5.
毛蚶稚贝池塘中间培育的最适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稚贝的中间培育过程中,采用60目、40目和20目3种网袋吊在池塘中进行暂养(共15个密度).结果表明:60目网袋中每袋放20 000粒稚贝暂养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81.2%,壳长达(1.89 ±0.02)mm,壳长日生长为(26.8 ±0.8)μm;40目网袋中每袋放4 000粒暂养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75.5%,壳长达(4.38±0.07)mm,壳长日生长为(126.3 ±3.7)μm;20目网袋中每袋放2 000粒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92.3%,壳长达(5.80±0.10)mm,壳长日生长为(60.0±3.0)μm.  相似文献   

6.
对2002年和2003年的6~7月先后4次从朝鲜某滩涂养殖场引进的规格为8.3~12.5 g泥螺1 299 kg,以及采集自江苏启东当地自然海区规格为3.3~2.7 g的优质泥螺675 kg,进行亲贝育肥蓄养、人工催产、杂交繁育、浮游幼虫培育、附苗和利用土池进行稚贝大规模苗种中间培育试验。2年间除受灾损失稚贝1.045亿粒外,共对5.555亿粒经中间培育的幼贝进行滩涂围网及池塘养殖。至2003年10月31日,共捕获规格为6.3~7.1 g的商品螺1 147 t,,产值931.7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是适宜在江苏沿海滩涂作为产业化规模贝类增养殖的优良品种,此技术在国内尚未开展。  相似文献   

7.
青蛤工厂化育苗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青蛤人工育苗中催产、幼虫培育及稚贝的附着与培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人工催产率达95%以上,受精率80%以上,孵化率87-89%,附着率达64%左右,在105.61m^3水体的室 内育苗池内,培育出壳长223-428μm稚贝169889.42万粒,单位水体育苗量168.87万粒/m^3。经土池培养出壳长3-6mm稚贝3878.45万粒,成活率达22.83%。  相似文献   

8.
对青蛤人工育苗中催产、幼虫培育及稚贝的附着与培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人工催产率达95%以上,受精率80%以上,孵化率87-89%,附着率达64%左右,在105.61m^3水体的室 内育苗池内,培育出壳长223-428μm稚贝169889.42万粒,单位水体育苗量168.87万粒/m^3。经土池培养出壳长3-6mm稚贝3878.45万粒,成活率达22.83%。  相似文献   

9.
为了缩短缢蛏中间培育周期,快速培育大规格商品苗种,试验稚贝放养的适宜规格和密度,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250 m~2的露天大型水泥池培育稚贝,并混养少量脊尾白虾。研究了不同泥土厚度(3cm、6 cm),养殖密度对大、小2种规格稚贝的壳长、壳高、体质量和存活率的影响。底泥厚度影响稚贝体形的生长,规格越大所需底泥厚度越厚,大规格稚贝在6.0 cm和3.0 cm的壳长分别为20.25±0.03 mm、18.58±0.06 mm(P0.05)。大、小规格稚贝的存活率分别为81.83%±0.69%、65.74%±0.83%;养殖密度影响稚贝的生长速度,稚贝规格和养殖密度的综合效果显示,大规格稚贝(10万粒/kg、壳长0.890±0.024 cm)适宜的放养密度为1.0~1.5万粒/m~2;小规格稚贝(20万粒/kg、壳长0.488±0.035 cm)适宜的放养密度为3.0~5.0万粒/m~2。培育30 d后,14.4 kg大规格稚贝收获196.4 kg,96.6%达到1.5~2.0 cm商品苗种;8.8 kg小规格稚贝收获苗种144.6 kg,68.4%达到1.5~2.0 cm商品苗种。探究了稚贝在水泥池进行中间培育的可行性,缩短了中间培育周期,能为缢蛏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提供优质、健康的大规格苗种。  相似文献   

10.
环境因子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底质、养殖密度及饵料密度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底质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存活均有影响,生长速度细砂组〉粗砂组〉细粉砂组,细砂组存活率(64.25%)〉粗砂组(62.79%)〉细粉砂组(60.41%);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2)随着养殖密度增大,大竹蛏稚贝的生长速度减慢,存活率也逐渐降低。(3)随着饵料密度增加,大竹蛏稚贝生长速度加快,存活率表现为先高后低,饵料密度为20×10^4ind/mL时的成活率最高。可见,粒径在0.25~0.063mm的细砂为大竹蛏稚贝培育的最佳底质,壳长5~10mm稚贝的适宜培育密度为1×10^4ind/m^2,每日2次投喂时的饵料密度应控制在20×10^4ind/mL。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底质、养殖密度及饵料密度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底质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存活均有影响,生长速度细砂组〉粗砂组〉细粉砂组,细砂组存活率(64.25%)〉粗砂组(62.79%)〉细粉砂组(60.41%);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2)随着养殖密度增大,大竹蛏稚贝的生长速度减慢,存活率也逐渐降低。(3)随着饵料密度增加,大竹蛏稚贝生长速度加快,存活率表现为先高后低,饵料密度为20×10^4ind/mL时的成活率最高。可见,粒径在0.25~0.063mm的细砂为大竹蛏稚贝培育的最佳底质,壳长5~10mm稚贝的适宜培育密度为1×10^4ind/m^2,每日2次投喂时的饵料密度应控制在20×10^4ind/mL。  相似文献   

12.
3种滩涂贝类稚贝附着基和多层附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2年3~8月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青蛤Cyclinasinensis和硬壳蛤Mercenariamercenaria3种滩涂贝类的变态附着基和多层附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附着基分别采用黑色波纹板、透明波纹板、筛绢、塑料薄膜、扇贝养成笼托盘、扇贝网片和细砂7种。结果表明,不同附着基间的贝类幼虫附着变态效果差异极显著(p<0 01),波纹板(黑色和透明)和塑料薄膜是3种滩涂贝类的适宜附着基,幼虫的变态率最高。采用多层结构的附着基附苗(多层附苗技术)效果均优于细砂(p<0 05),用多层附着基可以提高单位水体附着面积和出苗量,单位水体附着面积扩大了2 17~2 75倍,单位水体出苗量提高了1 19~4 30倍。此外,于7月8日至8月24日以透明波纹板为附着基,采用多层附苗技术对硬壳蛤幼虫附着变态进行了中试,稚贝的变态率达66 7%,生长速度为90 09μm/d,变态后49d的成活率达90%以上,室内培育的稚贝平均壳长达4 62mm,数量约1000万枚。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与促进局组织国内的贝类专家,在广东省三亚市对"砗磲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以及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领导,经过听取课题组的工作汇报、现场查看、进行质询,并测定培育出来的稚贝及其大小后认为:中国科学院湛江海洋经济动物实验站站长喻子牛博士带领  相似文献   

14.
悲翠贻贝人工育苗技术丁勇,游克仁,陈英禄翡翠贻贝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人们喜食的海产贝类,但因种苗不足阻碍了发展。为此,我们在福建平潭县水产苗种场进行了翡翠贻贝人工育苗试验,在5.6立方米水体中,成功地培育出壳长1.2~5.3毫米的稚贝116....  相似文献   

15.
试验在黄砂、海泥和不投附着基三种状态下,观察了青蛤幼虫在变态时期的附着量和成活率的变化,以及附着后稚贝的生长与成活情况。结果表明:海泥是青蛤工厂化育苗最适宜的附着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厚度海泥对不同大小稚贝生长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厚度的海泥对稚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我们认为在生产中应选用1mm厚度的海泥做为青蛤育苗的附着基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6.
泥蚶人工育苗及中间暂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进行了泥蚶室内水泥池人工育苗和室外蚶苗的中间培育.室内育苗池11口,面积263m^2,共育出稚贝2.15亿粒,平均壳长0.76mm,出苗量81.6万粒/m^2.蚶苗中间暂养面积6667m^2,投放稚贝苗2.0万粒,培育42d后,培育出蚶苗总量为1.35亿粒,平均体长3.54mm,每平方米出苗量2.028万粒,,成活率达67.5%。  相似文献   

17.
试验在黄砂、海泥和不投附着基三种状态下,观察了青蛤幼虫在变态时期的附着量和成活率的变化,以及附着后稚贝的生长与成活情况。结果表明:海泥是青蛤工厂化育苗最适宜的附着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厚度海泥对不同大小稚贝生长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厚度的海泥对稚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我们认为在生产中应选用1mm厚度的海泥做为青蛤育苗的附着基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8.
养殖池种植凤眼莲对左江鳖幼鳖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法,研究在池塘面积、养殖密度、养殖池底质和养殖饲料相同的条件下,养殖池水面种植一定面积的凤眼莲对左江鳖稚鳖培育养殖成活率、增重量、饲料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左江鳖养殖的稚鳖培育阶段,在培育水体中种植风眼莲可以营造一个适合稚鳖健康生长的生态环境,能获得较高的养殖成活率、增重量和较低的饲料系数,收获的幼鳖体色光鲜,无疖疮、腐皮等现象,鳖体生猛活泼,攻击性强,应在稚鳖培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文蛤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8年至2001年就文蛤亲贝能肥促熟、诱导产卵、孵化、幼虫和稚贝培育、稚贝生态习性等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养殖文蛤可以通过室内控温强化培育促熟,比自然海区提早近2个月;通过阴干-充气的催产方法,能使亲贝集中大批排放精卵。在水温26-32℃,pH7.8-8.5,盐度15-30的条件下,幼虫生长及变态最快。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附着基质的方法进行采苗及稚贝培育是可行的;文蛤稚贝对干露、海水盐度、温度、pH、氨氮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适应范围:海水盐度9.6-32,水温4-34℃,pH7.0-8.5,在pH=7.9时,能忍受10mg/L的总氨氮浓度。1999年至2001年,共育出1.02-1.75mm(壳长)的文蛤稚贝2.2亿颗,单位面积出苗28.01-44.60万颗/m^2,达到产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1998年至2001年就文蛤亲贝能肥促熟、诱导产卵、孵化、幼虫和稚贝培育、稚贝生态习性等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养殖文蛤可以通过室内控温强化培育促熟,比自然海区提早近2个月;通过阴干-充气的催产方法,能使亲贝集中大批排放精卵。在水温26-32℃,pH7.8-8.5,盐度15-30的条件下,幼虫生长及变态最快。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附着基质的方法进行采苗及稚贝培育是可行的;文蛤稚贝对干露、海水盐度、温度、pH、氨氮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适应范围:海水盐度9.6-32,水温4-34℃,pH7.0-8.5,在pH=7.9时,能忍受10mg/L的总氨氮浓度。1999年至2001年,共育出1.02-1.75mm(壳长)的文蛤稚贝2.2亿颗,单位面积出苗28.01-44.60万颗/m^2,达到产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