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     
依棠 《中国水利》2007,(19):I0009-I0009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人与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华夏几千年文明与治水实践密不可分。在我国几千年的治水历程中兴建的众多水利工程,以追求工程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为目标,成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的重要动力。许多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科学精神和人文内涵,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水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
实现宝鸡市人水和谐,在观念上,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在思路上,要从单纯的治水向治水与治人相结合转变;在行为上,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在治水进程中要发挥现代水利工程在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的综合功能,达到人水和谐的局面,构建宝鸡生态文明大城市.  相似文献   

3.
水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治水过程中的水文化传承,实践人水和谐的治河理念是时代的要求,是人类文明的呼唤.更是北运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民勤是拱卫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屏障。石羊河(民勤段)创建美丽幸福河湖是提升当地水生态品质、实现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分析了石羊河(民勤段)创建美丽幸福河湖的难点,提出要做足治水文章,建设水清岸绿的生态之河;夯实河湖基础,建设万水安澜的安全之河;注重文化挖掘,建设人水和谐的文化之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羊宝  蔡浩 《江苏水利》2006,(12):38-40
人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是科学治水实践的更高境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泰州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积极调整治水思路,牢固确立人水和谐理念,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大做水文章,培育水文化。现在,一座充满现代文化气息、饱含水韵灵气的苏中水城正在江淮大地上迅速崛起。一、转变观念,视人水和谐为城市水利的核心理念泰州地处江苏中部,位于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交汇处,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享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历史上的泰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水网密布,…  相似文献   

6.
 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对“人-水-地”和谐的治水理念进行了概述;结合江汉平原防洪减灾的实际,分别从我国国情、江河治理的基础、洪水发生的原因 3 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和谐是实现科学治水的需要。基于新的治水理念,对“人-水-地”和谐思想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治水的关键是协调人类活动与洪水储蓄的空间关系,治水的前提是查明流域地质环境与水文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水利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行业的具体体现。围绕水旱从人、人水和谐治水总目标,建立和完善六大水利工程体系,是对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水利干什么,怎么干的科学回答。开通稳定各级财政投入渠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经济基础,合理水价形成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要经济调节手段。用水文化“嫁接”传统水利产业既是实现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出路,又是行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一、转变治水思路 转变治水思路主要是协调好人与水的关系,世界水利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人与水的关系史,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4种类型。 一是以解决人类生存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原始水利阶段。人与水的关系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人与水和谐分处,另一类是人适应水。 二是以建  相似文献   

9.
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治水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铭江 《中国水利》2006,(19):50-51,54
针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生态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治河之术,治水之学,治域之理,人水和谐之道”的治水思想,并揭示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它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的治水理念强调人水和谐,笔者以为,人是各项行为能动的主体,人的所作所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对于能否真正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同的时期,人们治水、用水的思路都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水文化。在云贵高原东侧梯级斜坡地带中部的安顺,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其中有一典型的屯堡村落——鲍屯,并在明代建筑了一水利工程,暂称屯田水利(有专家称小都江堰)。通过对水文化与屯田水利的分析,探讨性地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立“人水和谐发展”的新型水文化。  相似文献   

12.
人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是科学治水实践的更高境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牢固确立人水和谐理念,积极调整治水思路,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大做水文章,培育水文化,使一座充满现代文化气息、饱含水韵灵气的苏中水城在江淮大地上迅速崛起。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发展城市水利泰州地处江苏中部,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上苍好像特别垂青这座城市,让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在城中自然交汇融合,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水系风貌。泰州也是一座文化名城,2100多年的历史使其享有“汉唐…  相似文献   

13.
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协调。确立人水和谐相处的正确价值观;确立人水共存的治水管理体系;确立合理、协调的节约用水模式;确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水和谐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潘杰 《江苏水利》2005,(9):44-48
(四)以水为师,升华治水哲学。水利文化作为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最初直接实践于治水事业,并逐步形成了人与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辩证关系,形成了治水过程中的治水哲学理念,丰富、拓展着水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形成了水利文化独有的特色和魅力,可以说,水利文化是根植于水文化土壤上的一朵奇葩,正因为这朵奇葩,使水文化久远地射出夺目的精神光辉。  相似文献   

15.
人类面对的水环境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人水和谐相处的理念,必须做到科学治水。而要坚持人水和谐,坚持科学治水,就必须遵循汛期洪水的自然规律,既要控制洪水,又要给洪水以出路。也就是说,我们要规范好自身的活动,在诸如土地开发、生产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人为生产建设活动中,要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尽量不改变洪水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可是提及苏轼,我们津津乐道的可能只是他在诗文书画方面的杰出造诣,其实,在艺术领域之外,作为官员的苏轼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水利专家!他在兴修水利、防洪治水上也曾功勋卓著,成就斐然。即便是在当今,他那以民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思想依然熠熠生辉,常读常新。启示一: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治水当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7.
发展水利经济,构建和谐水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构建和谐水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水和谐,坚持依法治水的发展水利经济思路,指出只有人水和谐,才能推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广州市河涌整治工程突破以往传统的治水模式和治水理念,根据"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原则,在抓紧污水治理的同时,开展河涌清淤和底泥处置、生态景观补水、生态护岸、绿化美化等措施,做到水安全、水景观、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文化的有机结合。该文以广州市南岗河整治工程为例,从挖湖滞洪、河道疏浚、生态护岸,并结合截污治污、引水补水、景观环境等方面对河道治理的设计原则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华夏文明五千年,治水历史百代长;六中全会新构想,和谐发展新方向;单位和谐是基础,人水和谐是理想;人际和谐很关键,和谐水务绘华章。  相似文献   

20.
一、“疏滞一体水资源自然调节工程”的提出及应用 在长期的探索治水历史长河中,鲧的“堵”法、禹的“疏”法、李冰的“堵、泄、疏”综合运用法等,都是今天我们研究治水害、兴水利的基础。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以小流域为单元。探讨建立小流域水资源自然调节丁程建设体系,已越来越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治水形式。其推广廊用。符合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防汛抗旱思路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