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贺氏毒素B亚单位的分离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效表达志贺氏毒素B亚单位(StxB)的工程菌株DH5α/pSU108分离纯化了StxB,并用它制备了多克隆抗体。ELISA试验表明抗StxB抗血清的滴度达1×104。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该抗血清能与StxB发生特异反应。这为研究志贺氏毒素B亚单位的免疫保护作用和痢疾志贺氏Ⅰ型菌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筛选志贺样毒素Ⅱ结合亚单位Stx2B的单抗的识别表位。方法以抗志贺样毒素Ⅱ结合亚单位Stx2B的单克隆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挑取阳性克隆测定DNA序列,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通过ELISA鉴定获得的噬菌体短肽与单抗之间的结合特性。结果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出20株可与抗志贺样毒素Ⅱ结合亚单位Stx2B的单抗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其中多数克隆呈现核心序列WTSRW(Q),该序列与志贺样毒素Ⅱ结合亚单位Stx2B的一级序列具有一定的同源性。结论WTSRW(Q)序列是志贺样毒素Ⅱ结合亚单位Stx2B单抗的识别表位。  相似文献   

3.
利用宿主-载体平衡致死系统构建志贺氏菌3价疫苗候选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氏2a志贺氏菌疫苗株T32为受体菌,通过基因同源重组交换技术,对其染色体asd基因进行定位突变,使之不能在LB培基上生长;同时利用链球菌asd基因构建Asd+的无抗药性互补载体,两者组成1套T32宿主载体平衡致死系统.进一步应用该系统克隆和表达了具有重要免疫保护功能的宋内I相O抗原基因和志贺氏毒素B亚单位基因(stxB),构建成福氏2a-宋内-StxB3价菌苗候选株FSD0l.结果显示:该菌株遗传稳定,重组质粒不需用抗生素选择,能有效表达3价抗原和产生针对上述3种野生型毒株的免疫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4.
从噬菌体表面展示肽库中筛选志贺毒素受体结合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体捕获法 ,从表面展示随机肽序列的噬菌体文库中筛选到与志贺毒素B亚基 (StxB)结合 ,并能抑制志贺毒素细胞毒效应的噬菌体克隆 ;依据其中 1个克隆序列 (A12 )合成的肽可以与志贺毒素的受体Gb3竞争结合StxB ,并抑制志贺毒素(Stx)的细胞毒和肠毒活性 ;抑制 5×CD50 剂量的Stx细胞毒效应需 2 2 .7μmol的A12合成肽 .筛选得到的 2个噬菌体克隆 (A3 ,A12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同 ,但能竞争结合StxB ,推测它们形成相同或相似的空间结构 .为志贺毒素抑制剂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对其他相关药物的研制亦有参考价值 .  相似文献   

5.
单克隆抗体S2C4对2型志贺毒素及其亚型毒性的中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化的2型志贺毒素(Shiga toxin 2,Stx2)经福尔马林脱毒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Stx2单克隆抗体,用体外中和试验对具有中和活性的阳性抗体克隆进行初筛,对所获得的中和抗体的重、轻链同种型及结合特异性进行鉴定,其中和保护作用通过体内、体外中和试验加以验证,最后,中和抗体对Stx2亚型Stx2c和Stx2vha的中和谱用体内中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12株抗Stx2的阳性抗体克隆中,只有1株具有中和活性,命名为S2C4,其重、轻链同种型为G1/κ,其靶分子为Stx2的A亚单位,与Stx2的B亚单位或Stx1不结合.在体外中和试验中S2C4可有效中和Stx2对Vero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样,S2C4可中和致死量的Stx2及其亚型Stx2c和Stx2vha对小鼠的毒性作用.该抗体有望成为治疗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的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6.
纯化的2型志贺毒素(Shiga toxin2,Stx2)经福尔马林脱毒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Stx2单克隆抗体,用体外中和试验对具有中和活性的阳性抗体克隆进行初筛,对所获得的中和抗体的重、轻链同种型及结合特异性进行鉴定,其中和保护作用通过体内、体外中和试验加以验证,最后,中和抗体对Stx2亚型Stx2c和Stx2vha的中和谱用体内中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12株抗Stx2的阳性抗体克隆中,只有1株具有中和活性,命名为S2C4,其重、轻链同种型为G1/κ,其靶分子为Stx2的A亚单位,与Stx2的B亚单位或Stx1不结合.在体外中和试验中S2C4可有效中和Stx2对Vero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样,S2C4可中和致死量的Stx2及其亚型Stx2c和Stx2vha对小鼠的毒性作用.该抗体有望成为治疗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的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7.
徐苹  杨晶  陆丽兰  冯尔玲  王恒樑  卢瑛  朱力 《遗传》2015,37(5):487-493
密度感应系统调节细菌应答反应的发生,这些应答反应与细胞密度有关。通过对比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志贺氏菌(Shigella spp.)的序列发现,志贺菌属密度感应系统操纵子普遍存在丢失或突变。为研究其密度感应系统的功能,文章利用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BB170作为指示菌,检测弗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密度感应系统信号分子AI-2,证明其可以分泌有活性的AI-2;其次,采用Golden Gate克隆法将大肠杆菌MG1655的密度感应系统基因克隆至弗氏志贺菌301中,获得密度感应系统回复株301。通过菌落计数表明,在混合培养条件下,密度感应系统基因回复株301比野生株301存在生长优势;通过双向电泳初步比较分析表明,密度感应系统基因可以在志贺菌中表达,并鉴定到了其他一些与应激反应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 如Hsp60、GroEL、SodB。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Ⅱ型志贺样毒素B亚单位(Stx2B),并对其表达形式和受体结合活性进行分析。 方法:PCR方法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中钓取Stx2B编码基因,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重组大肠杆菌pET-stx2B/BL21,IPTG诱导目的蛋白高效表达并对表达的包涵体进行变性和复性处理,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蛋白。通过SDS-PAGE变性和非变形蛋白电泳,分析重组Stx2B的表达形式,并利用Hela细胞结合模型,评价重组Stx2B与细胞受体的结合活性。结果: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pET-stx2B/BL21能高效表达Stx2B,经变性、复性及离子交换层析操作,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SDS-PAGE变性和非变形蛋白电泳分析显示,重组Stx2B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单体之间通过二硫键相连。细胞结合试验显示,重组Stx2B与Hela细胞具有特异结合活性。结论:成功构建表达Stx2B的基因工程菌,Stx2B的受体结合活性不依赖于五聚体形式。  相似文献   

9.
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yciD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yciD基因缺失突变体,以研究yciD基因的功能。方法:根据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基因组全序列,采用Red重组系统对yciD基因进行缺失,并经PCR和SDS-PAGE证实;对野生株和突变株的生长状态及生化反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构建了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的yciD基因缺失突变株2457TΔyciD,该突变株外膜蛋白样品中缺失了一条相对分子质量与从yciD基因推导的蛋白相当(约22000)的蛋白带。该突变株比野生株生长快,利用葡萄糖和甘露醇的能力也比野生株大为增强。结论:获得了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的yciD基因缺失突变株。  相似文献   

10.
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YciD蛋白的融合表达和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原核表达重组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YciD蛋白,为其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方法从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染色体中扩增YciD蛋白编码序列,经过纯化、酶切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载体pET32a-yciD,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获得工程菌株,对其表达和纯化条件进行优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构建了YciD蛋白的融合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YciD蛋白;Western Blot表明,此蛋白可与His标签抗体反应,表明获得了目的蛋白。结论: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纯化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YciD蛋白,为进一步对其进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痢疾志贺氏l型菌W 30 864株中提取染色体DNA,用EcoRI完全酶解,电泳回收3—7 kb的片段,与载体pUC1 9质粒连接重组,用大肠阡菌痢疾样毒素(SLT)基因探针进行筛选,得到了阳性重组子。实验表明志贺氏毒素基因是位于约4.5kb的EcoR1片段上,包含毒素的A亚单位基因和B亚单位基因。在对克隆株的毒性测定中,乘用Hela—S3细胞试验,证明所产生的痢疾毒素县有杀死细胞的能力。此毒素可引起肠积水和充血,可使小鼠肢体麻痹并致死,克隆重组株的痢疾毒素产量是亲本野生株W30 864的16涪。此外,实验中还对克隆株和产生SLT的菌株的毒素产量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每年由大肠埃希菌O157:H7引起的感染报道为73000多病例,疾病表现为水样腹泻、血性腹泻以致出现血尿综合征,其主要致病因子是志贺毒素(Stx)。大肠埃希菌(STEC)如O157:H7产生的Stx有2种:Stx1及Stx2。Stx1与志贺痢疾杆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基本相同。Stx2与Stx1在氨基酸水平有55%同源性。STEC可产生Stx1或Stx2,或两者都产生,但重症疾病与Stx2有关。Stx是由溶源性噬菌体编码的。Stx2的编码噬菌体有高度多样性,从同一次暴发流行中分离到的O157:H7菌株,  相似文献   

13.
以制备的重组志贺毒素B亚单位(StxB)为靶标,利用噬菌体展示亲和淘选技术,经4轮筛选,从随机十二肽库中筛选到与StxB结合的一批噬菌体克隆,对特异结合活性较高的27个噬菌体克隆的表面展示肽进行序列测定,其中A6序列出现16次,A9和A3序列分别出现2次和3次。为评价筛选克隆中和毒素毒性的能力,将展示肽出现频率最高的A6噬菌体克隆,体外与志贺毒素孵育进行动物试验,动物存活率达33.3%,表明毒素的毒性得到部分抑制,A6短肽可能发展成为志贺毒素的拮抗剂。  相似文献   

14.
FS54是本室构建的宋内氏福氏2a双价志贺氏菌杂交株,有与志贺氏菌毒株相同的毒力。本研究通过遗传重组技术,给FS54株引入了aroD基因的转座子Tn10插入失活物(aroD∶∶Tn10),构建了FS54株的芳香族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减毒株,并进一步去除了Tn10所携带的四环素抗性和宋内氏Ⅰ相大质粒(pSS120∶∶Tn5)上Tn5所携带的卡那霉素抗性,得到了宋内氏福氏2a双价志贺氏菌芳香族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减毒株FS54—7b。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分泌抗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Ⅱ型志贺毒素中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S2C4中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构建单链抗体(ScFv),进行原核表达,并对其功能进行鉴定。方法从杂交瘤细胞株S2C4中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在cDNA3’-OH末端添加poly.G。PCR扩增包括5’非翻译区和信号肽序列在内的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VH和VL,PCR产物装入T—A载体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分别扩增VH和VL编码区,再通过重叠PCR,在VH和VL.编码区基因之间引入连接链,构建Scn基因,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Comb3xSS中。重组载体导入E.coliTop10F’进行表达,重组蛋白经纯化后,分别用ELISA和动物保护性实验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VH和VL编码区基因全长分别为396bp和378bp,ScFv基因能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为34000,用NiSO4亲和层析柱成功纯化。功能性实验表明纯化的重组蛋白可以与Stx2毒素有效结合,能保护动物抵御毒素分子的攻击。结论成功地克隆S2C4单抗可变区基因,并构建、表达其单链抗体ScFv,为下一步进行该抗体人源化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志贺毒素(Shigatoxin,Stx)主要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产生,是其主要的致病毒力因子,可通过引起急性肾衰竭导致死亡。迄今为止尚没有可推荐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预防或治疗Stx引起的疾病。目前,对于Stx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Stx尚未清楚的致病机理研究,Stx与HUS的相关性研究,以及预防、治疗由Stx引起的疾病的研究。本文就以上几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及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服务行业健康人群携带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莱芜市饮食服务行业人员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携带情况 ,于 1998~ 2 0 0 0年对莱芜市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查体。用肛拭子法进行增菌分离培养鉴定 ,检出 1株格洛斯特鲁普沙门氏菌 (新型 ) ,8株福氏志贺Ⅱ型及鲍氏志贺氏Ⅱ型。用K B法做了药物敏感实验。 1株沙门氏菌、8株志贺氏菌均对妥布霉素、卡那霉素、丁氨卡那霉素高敏 ,对多粘菌素、青霉素、链霉素中度敏感 ,对红霉素低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猕猴感染志贺氏菌的状况,寻找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采用不同选择培养基对13份病猴粪便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细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对分离的疑似菌株进行细菌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经小白鼠致病性实验后,再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对2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从13份猕猴粪便样品中共检出12株志贺氏菌,检出率为92.31%,其中痢疾志贺菌(A群)1株、福氏志贺菌(B群)10株、宋内氏志贺菌(D群)1株;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2株菌均能在72h内致死小白鼠,并能回收到注射的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中分离到的志贺氏菌对头孢噻肟(86.49%)最敏感,对头孢三嗪(75.00%)、头孢他啶(66.67%)次之,对多粘菌素B、羧苄西林、苄唑西林素等抗生素耐药性强。结论初步确定猕猴感染志贺氏菌普遍存在,进而引起腹泻、痢疾的可能性较大,头孢噻肟等为最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在1986年从二例急性菌痢患者的脓血便中分离的二株同一血清型的志贺氏菌。用目前所有志贺氏菌型别的诊断血清鉴定这二株菌以及用志贺氏菌各血清型的代表株检查该二株菌制备的抗血清,其结果一致。仅与痢疾志贺氏菌8型和鲍氏4型有低效价的凝集,与大肠杆菌O6、O7和O150也无交叉,因此是一个新的志贺氏菌血清型,此二株菌能引起豚鼠角膜炎,侵入上皮细胞,琼脂糖电泳显示大质粒存在,是有侵袭力的毒株。鉴于该型菌株发酵甘露醇,而与福氏志贺氏菌无抗原关系,因此为鲍氏志贺氏菌。 由于现在已有鲍氏1—18型,建议该新血清型为鲍氏志贺氏菌19型(Shigella boydii serotype 19)。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已报道了几篇有关大肠杆菌产生的类志贺氏毒素纯化及特性研究的文章。我们也报道过大肠杆菌O_(157):H_7(E,coli82-2035)产生的类志贺氏毒素的理化、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和I型志贺氏痢疾杆菌产生的志贺氏毒素相同。 最近发现,从东京一例出血性结肠炎病人身上分离的一株大肠杆菌O_(157):H_7(E,coli J-2)尽管显示有很强的Vero细胞毒性,但它并不能被抗志贺氏毒素抗体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