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比较全静脉麻醉和平衡麻醉对支撑喉镜声带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声带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全静脉麻醉组(TIVA组)和平衡麻醉组(BAL组),每组15例。两组均采用镇痛健忘慢诱导。麻醉维持:TIVA组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和司可林维持;BAL组以芬太尼、异氟醚和司可林维持。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min、置入支撑喉镜时、置入支撑喉镜后3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恢复室(PACU)时间。测定诱导前、插管时、置镜时及置镜后3min血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及白介素.6(IL-6)浓度。结果:插管时循环无较大波动,血中E、NE、皮质醇及IL-6浓度与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镜时及置镜后3min MAP、HR以及血中E、NE、皮质醇及IL-6均高于诱导前,也明显高于TIVA组;而TIVA组与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V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拨管时间明显短于BAL组(P〈0.05)。结论:采用镇痛健忘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瑞芬太尼-异丙酚全静脉麻醉维持,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置入支撑喉镜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剧变和应激反应,苏醒迅速,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麻醉方法中,明显优于芬太尼、异氟醚和司可林维持的平衡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光棒引导与传统喉镜气管内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气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需行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光棒引导组(A组)和传统喉镜组(B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插管总成功率,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5 min(T4)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和插管时口咽、气道并发症。结果光棒组插管时间(27±15)s,明显短于传统喉镜组(P<0.05)。两组插管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镜组患者T2、T3时刻SBP、DBP、HR较光棒组明显升高(P<0.05)。光棒组气道并发症明显低于喉镜组(P<0.05)。结论光棒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气道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Glidescope视频喉镜用于MallampatiⅢ~Ⅳ级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MallampatiⅢ~Ⅳ级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使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观察声门显露程度、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并发症及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他)、显露声门即刻(T3)、显露后1min(T4)、5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声门显露程度好(P〈0.05),插管时间短(P〈0.05),1次插管成功率高(P〈0.05),T3和T4时点MAP和HR低(P〈0.05),插管后口腔软组织损伤和咽喉痛发生率低。结论Glidescope视频喉镜用于MallampatiⅢ~Ⅳ级患者气管插管,能更好显露声门,插管时间短,成功率高,所致心血管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帝视内镜和直接喉镜气管内插管对牙齿畸形患者全麻气管插管时并发症及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ASA分级为I~Ⅱ级、无困难气道、有牙齿畸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内镜组(D组)和喉镜组(M组),全麻常规诱导后,两组患者分别用帝视内镜或普通喉镜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插管成功率以及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1minMAP和HR的变化。结果D组插管并发症(牙齿松动脱落、口内黏膜出血、术后咽喉痛)明显少于M组(P〈0.05)。两组间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M组MAP及HR值明显高于插管前(P〈0.05),且高于D组(P〈0.05),插管后1min两组MAP及HR值均高于插管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帝视内镜下牙齿畸形患者行气管插管并发症少,咽喉部刺激损伤轻,血流动力学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统喉镜与可视可塑型硬光纤喉镜(SOS)合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在择期全麻手术患者中,选择预计麻醉时存在插管困难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采用传统喉镜插管;B组20例采用传统喉镜与SOS合用进行气管插管。选择4个时点,即麻醉诱导后(T0),气管插管即刻(T1),插管后2min(T2),插管后5min(T3),记录患者有创桡动脉血压,即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心率(HR),连续观察心电图(ECG)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插管并发症,并比较插管次数及插管所用时间。结果 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50%,B组一次成功率为95%,且成功插管所需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A组SBP和DBP在插管后均增高,B组在插管后5min恢复正常。在T0、T1时点,A、B组SBP和DBP无统计学差异。A组SBP和DBP在T2、T3高于B组(P〈0.05)。A、B组HR在插管后T1、T2均增高(P〈0.05);A组在T3时点高于B组(P〈0.05)。结论两种喉镜的复合使用,缩短了插管时间,确保插管成功,降低了插管不良反应及困难插管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体征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6.
高海  张新勇 《中国医药》2013,(12):1796-1797
目的研究可视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20名均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和急诊医学理论学习,并于北京安贞医院急重症中心实习急救医学专业的学生,以随机表编码,被随机分为可视喉镜组和普通喉镜组,每组10名。所有实习生在SimMan4000综合模拟人上模拟气管捅管操作并进行考核,随后2组临床实习生分别在2名熟练气管插管医生的指导下于真实临床环境中行气管插管,每人3例气管插管患者。比较2组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插管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可视喉镜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1±5)s,明显短于普通喉镜组的(27±8)s(P〈0.05)。可视喉镜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喉镜组[90.0%(27/30)比73.3%(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喉镜组出现呛咳、呕吐4例,口腔黏膜损伤2例,明显少于普通喉镜组(呛咳、呕吐10例,口腔黏膜损伤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可视喉镜在急诊插管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Airtraq视频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方法42例65岁以上拟于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irtraq视频喉镜组(A组)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组(M组),每组21例。麻醉诱导后分别使用Airtraq视频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显露声门行气管插管。观察指标:声门显露时间、导管置入时间、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计算各观察时点的二重指数(RPP)。结果A组声门显露时间长于M组(P〈0.05);导管置入时间A组短于M组(P〈0.05);与T0相比,2组T1时SBP、DBP、RPP均明显下降(P〈0.05),HR变化不明显(P〉0.05);与T1相比,A组T2及T3时SBP、DBP、R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T5时HR、RPP,T2、T3和T4时SBP、DBP、HR和RPP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T2、T3和T4时M组SBP、DBP、HR、RPP显著高于A组(P〈0.05);T5时M组HR、RPP高于A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中,应用Airtraq视频喉镜行经口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反应轻于Macintosh直接喉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的心血管反应与声门Yamamoto分级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本院自2000年1月-2009年12月以来,静脉全麻下在显微镜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手术的成年患者,排除高血压和冠心病,ASAI.Ⅱ级的201例患者,按直接喉镜下声门的Yamamoto分级法分为1、2、3、4级,相对应分为A、B、C、D组。记录不同分组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1)、诱导后5min(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置入支撑喉镜后5min(T4)、10min(T5)、15min(T6)、20min(T7)、拔出支撑喉镜后5min(T8)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声门显露为4级的D组3例患者因无法完成手术而不计人本研究。C组的手术时间比A、B组延长(P〈0.05),A、B组的手术时间无差异。3组麻醉诱导后血压和心率明显下降(P〈0.01)。A组放置支撑喉镜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T7比T1明显增加(P〈0.05),C组的T4、T5、T6、T7比T1显著增加(P〈0.01),且比A、B组的血压和心率显著增加(P〈0.01),取出支撑喉镜后,3组的血压T8和T1无差异(P〉0.05),而B、C组的心率T8比T1明显增快(P〈0.05)。结论声门Yamamoto分级法与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的心血管反应有较好的正相关性,3级患者要注意预防不良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9.
可视喉镜在全麻患者术中置入胃管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可视喉镜在全麻行气管插管的患者手术中置胃管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全麻下行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应用可视喉镜对全麻行气管插管需插胃管手术患者在直视下进行插胃管术。B组是手术中按基础护理的插胃管术对全麻行气管插管手术患者进行插胃管。结果A组在可视喉镜直视下进行全麻手术患者插胃管所需时间较少,插胃管时间(5±1.8)min为28例,成功率93%。B组按基础护理中插胃管术对全麻下手术患者进行插胃管所需时间较多,插胃管耗时达到(30±7.3)min为16例,成功率为53%。A组插胃管所耗时间和成功率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0.05),从术中插胃管所致咽喉部损伤、出血、水肿、误插入气管,B组也明显高于A组(P值〈0.05)。结论可视喉镜直视下对全麻患者术中插胃管术方法可行,需时较少,成功率高,损伤小是全麻下手术患者插胃管术的较为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接喉镜辅助Discopo可视管芯在气管插管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拟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外科手术ASAⅠ~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直接喉镜辅助Discopo可视管芯组(L组)和Discopo可视管芯组(D组),比较两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插管时间和插管成功率.结果 L组和D组对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86.4±9.2) mm Hg vs (85.8±8.5) mm Hg和心率(HR):(79.2±8.8)/min vs (80.5±9.2)/min]影响均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D组[(24.5±5.3) s vs (35.2±8.6) s)],L组插管成功率高于D组(100% vs 83%).结论 直接喉镜辅助Discopo可视管芯气管插管能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用光索导引行气管插管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与经口腔明视喉镜插管进行比较。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光索导引组(A组,n=20)和喉镜组(B组,n=20),以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诱导后,分别以光索导引和经口腔明视喉镜行气管插管,各组分别于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0.5(T3)、1(T4)、1.5(T5)、2(T6)。2.5(T7)、3(T8)min8个时点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并于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T3)、3(Ts)min抽取左侧桡动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A组的SBP和DBP在T2、T3、T4各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其HR在T2、T3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SBP、DBP和HR在T2、T3时与T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T4、T5、T6、L、T8各时点比T1高(P〈0.05);B组各项指标在T2时与T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此后则高于T1(P〈0.05);血浆去甲肾上腺紊浓度:A组T2、T8与T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各时点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在T2、T4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喉镜气管插管相比,利用光索导引行气管插管,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喉镜轻,患者的应激也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97-99
目的探讨视可尼喉镜在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6例困难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3例)视可尼喉镜辅助气管插管,对照组(53例)普通喉镜辅助气管插管,比较两种喉镜的使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为98.1%,气管插管时间为(34.2±9.2)s,对照组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为81.1%,气管插管时间为(46.8±11.6)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可尼喉镜缩短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提高一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易明波  易镁  李卫  杨波 《江西医药》2014,(7):641-642
目的:比较可视喉镜与普通硬质喉镜用于颈外伤患者的气管插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择期颈椎外伤手术麻醉病人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 ASA分级为Ⅱ级或Ⅲ级,年龄24-58岁,体重45-78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16例:可视喉镜组(K组)和普通硬质喉镜组(P组)。记录两组患者声门显露时间、插管时间、插管成功例数、环状软骨按压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插管后5min(T2)的MAP、HR。结果与P组比较,K组插管时间缩短、插管成功率升高,环状软骨按压次数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1时P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P组比较,T1时K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足月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54例,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全麻组)和B组(普通全麻组)各27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情况。结果插管、拔管时,A组产妇的HR、MAP、SBP、DBP值明显低于B组(P〈0.05),且A组产妇拔管时有2例出现低血压;但插管前、切皮时,两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的苏醒时问为(5.4±3.2)min,明显短于B组的(13.2±5.2)min(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的麻醉诱导平稳,产妇苏醒迅速,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学会分级Ⅰ-Ⅱ级的择期单侧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芬太尼组用芬太尼2峭/kg和异丙酚1~2mg/kg,琥珀胆碱1.5~2mg/kg诱导,术中仅异丙酚维持;瑞芬太尼组芬太尼改为瑞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异丙酚维持。支撑喉镜置入前按需静脉注射琥珀胆碱20~30mg。观察2组诱导后、插管后、支撑喉镜置入时、术毕、拔管时血压、心率变化,术中异丙酚的用量、术后拔管时间并用警觉与镇静评分评价苏醒质量。结果芬太尼组血压、心率[插管后分别为(146±6)mmHg、(100±3)次/min,喉镜置入时分别为(146±5)mmHg、(89±3)次/min,拔管时分别为(152±5)mmHg、(105±1)次/min]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术中对异丙酚、琥珀胆碱的需求量及苏醒时间瑞芬太尼组均小于芬太尼组(均P〈0.05);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改良警觉与镇静评分〉3分瑞芬太尼组4例,芬太尼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瑞芬太尼组无一例躁动,芬太尼组有6例躁动。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术中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快,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16.
谢林碧  王敏  彭丹丹  黄标  陈刚 《江西医药》2014,(6):475-477,487
目的:探讨Airtraq可视喉镜在经鼻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拟接受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按数字随机原则分为Airtraq(A)组与Macintosh(M)组各43例,A组在Airtraq可视喉镜下的经鼻气管插管,M组在Mac-intosh喉镜下的经鼻气管插管。结果 A组的插管时间显著短于M组(P〈0.01),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M组,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1);插管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插管前升高,但M 组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插管后的30min内的 SBP 与DBP均较插管时无明显波动(P〉0.05),而HR较插管时有增快(P〈0.05),组间比较又以M组HR增快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 Airtraq可视喉镜在经鼻气管插管中具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颅脑手术的麻醉时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B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C组),均采用丙泊酚诱导麻醉后,B组采用0.1~0.2μg/(kg·min)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维持,C组采用0.05~0.1μg/(kg·min)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观察诱导前(T0),插管时(T1),插管后3min(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10min(T4)及拔管时(T5)的HR,MAP,SpO2,记录苏醒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有无呼吸功能不全,恶心呕吐及燥动不良反应及离室时间。结果T1、T3及T5两组患者的MAP均较T0时升高(P〈0.05),且C组明显高于B组(P〈0.05),T1、T3及T5时两组患者HR均较T0时明显增加(P〈0.05),且C组明显快于B组,(P〈0.05),B组患者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短于C组(P〈0.01),B组呼吸功能不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组,躁动发生率高于C组。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颅脑手术安全有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快速苏醒及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研究瑞芬太尼对剖宫产全麻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择期行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组)和B组(对照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以及新生儿的 Apgar评分情况。结果插管、拔管时,A组产妇的HR、MAP、SBP、DBP值明显低于B组(P<0.05),但插管前、切皮时,两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A组产妇的苏醒时间为(5.5±3.1)min,明显短于B组的(13.2±5.1)min(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的麻醉诱导平稳,产妇苏醒迅速,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不同配比用于静脉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例,各组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不同。记录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情况,以停麻药的时间为零点计时,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插管前的MAP和HR值,较麻醉诱导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插管后即刻、拔管时与插管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拔管后5min的MAP和HR与麻醉诱导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最短,术后苏醒质量评分最佳。B组次之。C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最长、苏醒质量最差。三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血浆浓度2.5mg/L与8μg/L时麻醉效果最好,随丙泊酚浓度降低及瑞芬太尼浓度增加,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逐渐缩短,苏醒质量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20.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用于小儿气管插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血浆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对小儿不使用肌松药所提供的气管插管条件和心血管反应。方法60例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患儿,按不同血浆浓度瑞芬太尼随机分为3组,Ⅰ组2ng/ml,Ⅱ组3ng/ml,Ⅲ组4ng/ml。诱导使用8%七氟醚半紧闭吸入,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维持2.5%七氟醚吸入5min后开始分别静脉靶控输注3个不同血浆浓度的瑞芬太尼,10min后气管插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估。结果Ⅰ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低于Ⅱ、Ⅲ组(P〈0.05),但Ⅱ、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各组患儿在T1时HR、MAP均明显下降(P〈0.05),Ⅲ组下降幅度最大(P〈0.01);Ⅰ组在T2、T3时HR、MAP较T1明显升高(P〈0.05),且与Ⅱ、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Ⅲ组在T2、T3时HR、MAP与T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3ng/ml复合2.5%七氟醚用于小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时,可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