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长江 《园林》1994,(1):30-31
绿化是决定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楼间绿地是一种与居民生活最贴近的绿地类型,它属住宅用地,占居住区用地的30%左右。每一幢住宅楼都有一块绿地,其大小决定于住宅楼的占地面积。条式住宅楼的楼间绿地面积一般800~1200平方米,平均每个居民6平方米,它最接近居民,利用率最高。绿地效果除与建筑布局、绿地施工、养护管理有密切关系外,其规划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全部是植物材料建设的绿地 (1)自然式:在绿地内按自然式布置一定量的乔灌木,地面铺草坪(见图一)。适合地下管线较多的地  相似文献   

2.
旧城区由于普遍存在绿地率低、建筑密度高等问题,对风环境研究极具紧迫性。以合肥市环城公园旧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逍遥津公园、包河公园、杏花公园及其周边环境为例,采用CFD技术模拟场地风环境,探究影响合肥市旧城区风环境的各项空间组合要素。结果表明:(1)旧城区平均风速在0.57 m/s,明显低于合肥市平均风速;(2)杏花公园地块风环境最好,逍遥津地块建筑群组对风环境阻碍明显,包河公园地块静风区面积最大;(3)旧城区风环境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城公园绿地和水体、建筑群的空间组合方式、建筑与风向之间的夹角、建筑单体形态。最后将城市公园绿地环境效应和建筑布局综合研究,基于原有旧城肌理,提出改善旧城区风环境的建筑布局与绿地布局策略,为旧城区风道规划与更新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专案填海地块(90公顷)的优劣危机,提出了两岸一城、动感之城的概念性规划方案,充分考虑了用地结构规划、经济技术指标、交通布局规划、绿地及开敞空间系统规划等各方面的内容,为专案地块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景观系统在居住小区形态规划结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健  蓝刚 《规划师》2004,20(8):41-44
苏南是典型的水乡和平原地区,苏南小城市的居住小区的形态规划结构应以景观系统为主体,保留自然河道等水系,组织多种滨水景点,利用铺装、绿化组成规则式或不规则式景观轴,运用水、绿地和硬质景观组成中心式、偏心式或边缘式绿心,以确定小区空间形态的中心布置。  相似文献   

5.
小庭园设计系列——自然式庭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锡惟 《园林》2004,(2):15-15
自然式与规则式庭园区别在哪里? 规则式庭园一般采用中轴线左右对称,均衡布置。如有笔直的道路,规则的花坛,修剪规整的植物等。而自然式庭园布局完全自由、灵活,是天然山水的再现。  相似文献   

6.
林岸 《福建建筑》2003,(1):17-20
以金山大道绿地设计为实例 ,就园林植物生态种植设计的思路和布局手法进行了阐述 :充分利用植物的防护功能 ,突出植物的生态效应 ;解决绿地与公交车站、人行过道和交叉路口的结合问题 ;行道树按自然式布局 ;远期接纳公园的休闲内容 ,建成舒适的花园林荫道 ;并提出了实现由近期绿化形式向远期的生态绿化模式转变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街头绿地以灵活性及多功能性,在城市绿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街头绿地的功能特点的介绍,并结合实例来探讨街头绿地在小地块上的应用,为城市中零星小地块改建为绿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上海大型城市生态绿地——延中绿地卢湾区段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已于5月1日建成开放。卢湾区领导对绿地建设十分重视,提出“要把延中绿地卢湾区段建成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的一流精品绿地”。延中绿地卢湾区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中,L2绿地运用种植技巧,突出感官效果,水流和植物相映成趣,视觉园,听觉园、触觉园、嗅觉园和味觉园并具风情。L4绿地是整个绿地主旋律——“蓝与绿交响乐”的前奏曲,分三段:两段为抽象式布局,中段配西班牙式喷泉庭院,东段小丘曲径,石景丰富;植物配置以竹类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了住宅小区绿化布局的基本形式,并对三种绿地(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的布局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1 工程概况绿地世纪城位于普陀区顺义路,在曹杨路以西、苏州河以北,分2号、3号、4号3个地块,用地面积共计21.76万m~2,总建筑面积约60万m~2,属旧区改造项目。绿地世纪城2号地块住宅是绿地世纪城的二期工程(见图1)。  相似文献   

11.
《景观设计》2005,(F11):100-100
设计中综合考虑塑造与土方平衡因素,将绿地处理成缓坡起伏,最小坡度1%,利用地表组织雨水排放,水系边缘绿地处理成缓坡入水形式,局部地段考虑到植物生长习性的特殊要求,采取了换土措施,植物种植设计采用了自然式的布局方式,  相似文献   

12.
绿地有一定的雨洪调蓄功能,雨洪状况下,如何在汇水系统尺度利用和保护绿地亟待研究。选取95处位于武汉港西汇水系统的地块,调研地块性质,利用Arc GIS提取不透水比例及平均坡度,并进行SWMM水文模型演算。通过实验性模拟结果的对比,得出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率(λ=0.13m~3/m~2)、汇水系统(g=36%)和各类用地(g=18%~47%)基于雨水调蓄理念下的最低绿地率,使汇水系统水文状况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讨论了不同重现期下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能,旨在完善绿地雨洪调蓄的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及利用与保护策略,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徜徉于我国大小城市,特别是一些新兴城市与沿海开放城市。到处可见洋洋洒洒的大片草皮,呈放射性规则布局的花坛、绿地,几何式整形的绿篱与树木。立足城市园林美学民族性的角度上,不由引起我们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社区2km内尺度上,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空气动力模拟软件,融合绿地生物特征解释式,设置城市近地面层典型气候条件,模拟社区建筑群与绿地之间的局地微气候风温效应场景。模拟实验结果证实,绿地与建筑区域之间的气候效应与其布局方式密切相关,绿地格局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微气候风温环境的变化。正是由于不同空间格局绿地营造的不同微气候环境,因而不同规划设计方案对生境状况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从模拟结果来看,在绿地的不同布局环境中,绿地与建筑区之间微气候的风速大小、风场分布及温度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定量关系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来确定的。  相似文献   

15.
海绵城市是应对当前中国城市水安全问题提出的重要战略措施。绿地作为控制雨水径流的重要场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自然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本文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提出四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尊重绿地现状格局、结合水文规划、绿地功能多样化、绿地布局系统化。最后以东兴市江平新城的绿地系统规划为例,明确规划目标,并完成其绿地平面布局、绿地竖向建设、绿道慢行系统规划。希望能为今后的新城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7)
<正>花坛和花境是将多种花卉或不同颜色的同种花卉,集中栽种在特定的苗床内,使其发挥群体美的一种布置方式。它们大多设置在公园内或大型建筑物的前面、绿地中心和道路两旁,虽占地不多,但对美化环境、活跃气氛、提高绿化效果,有着突出的作用,是花卉应用于园林绿化的主要形式。花坛花坛是将同期开放的多种花卉,或不同颜色的同种花卉,根据一定的图案设计,栽种于特定规则式或自然式的苗床内,以发挥群体美。它是公园、广场、街道绿地以及学校等绿化布置中的重  相似文献   

17.
崔同元 《建筑安全》2005,20(3):40-43
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没有绝对的安全,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或以怎样的方式生活,自然都赋予一定的风险。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危害风险就小,反之则大。  相似文献   

18.
成都绿地8号地块超高层项目采用全新的整体自顶升廻转式多吊机集成运行平台(廻转平台)进行塔楼施工,阐述了廻转平台吊机选择、支承顶升系统布置等要点,并阐述了廻转平台的施工及顶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城市环境设计》2015,(8):190-191
<正>项目名称:深圳国际低碳城05-1、05-3地块概念方案项目地点:中国深圳占地面积:91 347.39m2建筑面积:462 812m2设计时间:2015.07项目地块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国际低碳城,西侧紧临丁山河,北侧为工业厂房以及自然山体,现状基地为一片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是片区内的自然绿肺。根据项目开发要求,需建设容积率为5.1的产业研发办公建筑。作为低碳城的启动区项目,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城市景观演变的破碎化、人工化及同质化等特征,指出城市生态建设出现了"微、小"化趋势,提出设计应在3个方面与微自然的保护及利用结合:在建筑设计中结合微自然保护进行场地布局,将建成环境中的绿地适度、部分自然化。同时尽可能在建成环境中设置近自然绿地,并结合植物群落进行微自然恢复。在城市设计中采取规划设计措施构筑大量城市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稳定性。同时对城市中的近自然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结合微自然的规划和设计,最终建成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类型众多的城市微自然绿地系统,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