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致富之友》2005,(6):31-31
鱼鸭结合:一般是用旧网片围拦部分池埂或水面养鸭,放鸭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养3~4只。1只鸭年产粪40~50公斤,可转化2—3公斤成品鲜鱼。一般每亩水面适宜配养蛋鸭或肉鸭100~200只,其粪便或溅落的饲料可喂鲜鱼200~300公斤。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观赏鱼爱好者可能都喜欢养一些色彩艳丽、姿态优美的观赏鱼类,比如神仙鱼、斗鱼等。但是在观赏鱼这个大家族里,还有一些品种,虽然其貌不扬,但同样以其奇特的体型博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下面就介绍一种来自非洲的新型观赏鱼——象鼻鱼。1.形态特点象鼻鱼又名鹳嘴长颌鱼、象鼻子鱼,属长颌鱼科,原产地非洲西部刚果河。象鼻鱼造型奇特,远看像一把阿拉伯弯刀,尾部像刀柄,身体像刀刃,极具观赏价值。因有一条较长的“鼻子”而得名,当然那并不是它的“鼻子”,而是它的颌延长而形成的长吻。该鱼体长20 ̄50厘米,全身为浅黑色或烟灰色,身体后部背鳍…  相似文献   

3.
<正> 1.整田,施基肥。选择向阳、肥沃、保水性强且排灌方便的粘壤土田块,于2月上中旬整田施基肥。犁田前每公顷施人畜粪37.5~45吨,耙田前每公顷施过磷酸钙1500千克、尿素300千克、氯化钾150千克、硫酸锌30千克、硼15千克。关5~8厘米浅水。在田四周设鱼沟  相似文献   

4.
以鳀鱼为对象,以鳀鱼内源酶自溶结合复合外源蛋白酶多酶法深度酶解作为关键控制点,研究了鳀鱼蛋白粉的制备新工艺。结果表明,鳀鱼在55℃,pH8.0条件下内源蛋白酶自溶6h,调解pH7.0,再加入外源蛋白酶(0.1%复合蛋白酶+0.1%风味蛋白酶),55℃酶解24h,酶解效果最佳。采用该工艺制备的鲲鱼蛋白粉,蛋白质含量高达82.8%,脂肪含量为0.8%。蛋白粉呈乳白色粉末,香味浓郁,无苦味,可速溶于水,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配料,可用作海鲜调味料基料和保健品配料的基料。  相似文献   

5.
酶解鲐鱼废弃物制取鱼蛋白质水解物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提出了用木瓜蛋白酶酶解鲐鱼加工废弃物制取水溶性鱼蛋白质水解物的技术,并确定其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60℃,pH值6.5,底物浓度为固液比5:8,在加酶量为鱼糜中蛋白质含量的1.25%,反应时间为6h时,氮利用率可达71%,蛋白质水解物中粗蛋白含量为82.48%,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的39.8%,富含镁,是理想的食物蛋白添加剂。  相似文献   

6.
7.
浓缩鱼蛋白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影响浓缩鱼蛋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工艺参数,生制与熟制,板框压滤得离心脱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试验,经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工艺参数确定为:脱脂溶剂浓度在85%-85%之间,脱脂温度,第一次脱脂为室温,第二,三次脱脂温度为75℃,脱脂时间,第一次脱脂为50min,第二次脱脂为90min,第三次脱脂为70min,脱脂次数,对锖鱼,小带鱼丝等多脂鱼采用三次脱脂,对蛇鲻等低脂鱼采用二次脱脂,  相似文献   

8.
以鱼养鱼也就是把不同的鱼混养在一起.得用它们的自身特性互相利用,以达到高产目的。现介绍一些根据鱼类习性,实施以鱼养鱼的低本高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珊瑚礁毒鱼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较全面地叙述珊瑚礁毒鱼中毒的定义,珊瑚礁鱼毒素的毒源、毒理作用,中毒症状、治疗及预防,毒鱼种类。经20多年来的调查研究,在中国的台湾、西沙群岛、海南岛南部共发现45种珊瑚礁鱼类为有毒种。  相似文献   

10.
11.
一、龟鱼混养的好处 1.能增氧和增加水层对流 龟在水中活动增加了水层的对流,使水层间氧气得到交流。龟在水底活动,能使沉积池底的有机物更快地分解,降低有机物质的耗氧量,减少了泛池的可能。 2.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和利用 残饵和排泄……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褶柔鱼和柔鱼的腕足断裂强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cespacificus)和柔鱼(Ommastrephesbartrami)是西北太平洋海域(FAO划定,61渔区)两种主要的经济头足类资源,在世界头足类总产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董正之,1991],太平洋褶柔鱼主要分布于日本列岛周边海域,柔鱼分布在北太平洋广阔海域,资源都较为丰厚,目前主要作业方式都为钓捕作业。1989年和1993年我国先后成功地开发了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和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产实践表明,影响渔获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脱钩率是抑制钓捕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年的测试结果表明,太平洋…  相似文献   

13.
从老江河故道四大家鱼种质资源天然生态库的原理与结构着手,在对老江河故道水域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调控四大家鱼的放养结构和密度,保持故道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定期监测四大家鱼的种质状况,建立健全生态库管理机制等一系列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了不同灭活剂及灭活条件对鱼肠道弧菌(Vibrio ichthyoenteri)的灭活效果,确定以0.4%(v/v)福尔马林溶液在25℃下处理30h作为疫苗的最佳灭活条件,用灭活的鱼肠道弧菌疫苗免疫大菱鲆并测定了该疫苗针对鱼肠道弧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rarhaemolyticus)、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ium)等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采用注射免疫方式接种后,针对鱼肠道弧菌的免疫保护率达75%;溶藻弧菌免疫保护率为67.6%;鳗弧菌免疫保护率为50%;副溶血弧菌免疫保护率为57.2%;采用浸浴免疫方式接种后,疫苗针对鱼肠道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的免疫保护力分别为25%、22.3%、11.1%、12.5%。  相似文献   

15.
一是实施品牌工程。打出鱼产品的特色,提高市场的认知度,品牌的知名度越高,鱼产品的销路会越好。因此,常规鱼养殖应争创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全面地叙述珊瑚礁毒鱼中毒的定义,珊瑚礁鱼毒素的毒源、毒理作用,中毒症状、治疗及预防,毒鱼种类。经20多年来的调查研究,在中国的台湾、西沙群岛、海南岛南部共发现45种珊瑚礁鱼类为有毒种。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cespacificus)和柔鱼(Ommastrephesbartrami)是西北太平洋海域(FAO划定,61渔区)两种主要的经济头足类资源,在世界头足类总产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董正之,1991],太平洋褶柔鱼主要分布于日本列岛周边海域,柔鱼分布在北太平洋广阔海域,资源都较为丰厚,目前主要作业方式都为钓捕作业。1989年和1993年我国先后成功地开发了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和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产实践表明,影响渔获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脱钩率是抑制钓捕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年的测试结果表明,太平洋…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