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比较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1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实验组患者则为经桡动脉穿刺者。比较经2种途径的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效果优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2.
七及汤含服治疗化疗病人口腔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了经化疗出现口腔粘膜溃疡,肿痛的中晚期肿瘤病人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七及汤含服,对照组以0.02%,呋喃西林液含漱,口服维生素B,静脉输液灭滴灵。结果显示:观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用经鼻、经口留置胃管的优缺点。方法将84例患者插胃管时间分成两组,经口留置胃管为观察组(42例),经鼻留置胃管为对照组(42例),观察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经鼻气管插管致鼻出血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致鼻出血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经鼻气管插管鼻出血的发生。方法:将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后施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凡士林纱布将所插管道与鼻中隔黏膜隔开,并定期更换。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鼻出血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后应用凡士林纱布将所插管道与鼻中隔黏膜隔开,能有效降低鼻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选择经化疗出现口腔粘膜溃疡、肿痛的中晚期肿瘤病人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七及汤含服,对照组以0.02%呋喃西林液含漱、口服维生素B、静脉输注灭滴灵。结果显示: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χ2=8.37,P<0.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安全有效的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方法将90例经口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的新生儿按病案单双号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外科结固定法,对照组采用Y型胶布固定法,观察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例,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8例,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使用外科结固定法较Y型胶布固定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动态测试,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方法将155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在生后3、5、7d进行测试。实验组用J—D1型经皮黄疸仪进行测试,同时目测。对照组沿用传统目测。2组阳性者均经血清胆红素测试,对测试值正常足月儿≥205μmol/L,早产、低体重儿≥171μmol/L者给予干预。结果实验组皮测阳性率大于目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目测阳性率基本一致。干预率进行对比,实验组大于对照组。2组阴性病例中,病理性黄疸发现率(即病理性黄疸漏检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结论新生儿胆红素经皮测试,与传统目测方法相比更科学、更准确,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罗颖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21):2935-2937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用整体护理后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给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需进行硬膜外联合麻醉手术的5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室护理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患者的SDS评分均比护理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SAS评分相差不大,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6.15%,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0.77%,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配合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腰硬麻醉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用整体护理,能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研究时段介于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将我院10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宫腔镜确诊,并将宫腔镜检查视为金标准),将其行规范分组操作(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观察组给予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评价诊断价值和效率。结果:(1)与对照组检出率(88.00%)与诊断符合率(86.00%)相比,观察组检出率与诊断符合率呈较高显示(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宫腔粘连程度相比,两组数据并无显著差异(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宫腔粘连具体类型相比,两组数据在中央型、混合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联合经阴道诊断效果显著,联合诊断可相互弥补,继而准确判定宫腔粘连程度及具体分型,值得临床推广并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经低功率半导体激光照射后,其耐药强度的变化,初步探讨激光照射治疗耐药细菌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1在西京医院检验科细菌实验室进行。①取临床分离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派酮,替卡西林。②两种细菌均分为1个对照组与4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为20mW照射30,60min,40mW照射30,60min。实验组菌液每天照射1次,连续4d。对照组不照射。③青霉素与头孢唑啉测试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头孢派酮与替卡西林测试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倍比稀释法检测各组照射1,4d后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①青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经1次照射后各实验组没有改变;经4次照射后,各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其中40mW照射60min组较对照组低了3个梯度。②头孢唑啉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经过1次照射后,各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其中20mW照射60min组较对照组低了3个梯度;经过4次照射后,20mW照射30min组较对照组低了4个梯度。照射1次和4次比较差异不显著。③头孢派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经1次照射后,20mW照射30,60min组均较对照组低了3个梯度;经4次照射后,20mW照射30min组较对照组低了2个梯度。经4次照射后各实验组最低抑菌浓度值均高于照射1次后。④替卡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经1次照射后,各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照射30min组较对照组低4个梯度;经4次照射后,各实验组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均比1次照射后上升,仍是20mW照射30min组的值最低,比对照组低2个梯度。结论:①耐药菌经低功率半导体激光照射后,耐药性下降。因此,激光体外照射炎症部位可能有助于提高药物疗效。②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较铜绿假单胞菌所需激光生物剂量大,提示应根据疾病主要致病菌种类确定最佳激光照射的生物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肛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例,对照组肛周护理采用碘伏擦拭外加鹅颈灯照射,扩肛使用石蜡油润滑;实验组肛周外涂MEBO,不用鹅颈灯照射,扩肛使用MEBO。比较术后2周2组患儿肛周皮肤情况,术后6个月肛门狭窄发生率。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患儿肛周皮肤情况优于对照组;对照组肛门狭窄发生率与实验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在肛门护理中应用MEBO,对肛周皮肤起到保护和治疗作用,效果显著,且使用方便,不易污染,减少了护理难度。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阴道炎对产妇产褥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细菌性阴道炎(BV)对产褥感染的影响。方法120例细菌性阴道炎产妇,其中38例产妇行剖宫产手术,82例产妇经阴道分娩;对照组120例非细菌性阴道炎产妇,41例行剖宫产手术,79例经阴道分娩。分别统计剖宫产产妇BV组和对照组的产褥感染的发病率,以及经阴道分娩产妇BV组和对照组的产褥感染的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剖宫产产妇BV组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为21.1%,非BV产妇组为4.8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阴道分娩产妇BV组产褥感染率为4.9%,非BV产妇为2.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1)。结论细菌性阴道炎增加剖宫产产妇产褥感染发病率,而对经阴道分娩产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2002-10~2005—10选择自发性气胸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经XCZ-8套管针插管引流,对照组经腹穿套管针插管引流治疗。现将临床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经头颅CT证实的5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和血脂2项的检测,在急性期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其中患者的血浆粘度及微循环滞留时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患者的红细胞刚性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患者的血脂分析包括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作者认为:上述这些指标的升高,对脑梗塞的早期预报及预防性治疗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循经乳房按摩对母婴分离初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初产妇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循经乳房按摩。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1、3、42 d,泌乳评分、血清泌乳素水平、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幸福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循经乳房按摩能缩短母婴分离初产妇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和产妇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以患者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护患满意率作为评价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护患满意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将42例前列腺增生经射频温热治疗后有过渡性排尿障碍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置硅胶管(实验组)与经尿道置管(对照组)引流排障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结果为置管时间:实验组6.0±1.9天,对照组16.9±4.9天;尿道受累部位疼痛缓解时间:实验组7.5±3.6天,对照组18.2±9.4天;实验组不用换管,对照组平均换管3.5次,菌尿发生率:实验组为0,而对照组为23.8%。菌尿发生率和血尿持续时间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研究表明,膀胱穿刺置管对解除射频治疗后的过渡性排尿障碍明显优于经尿道置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疗法的护理方案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0例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疗法的护理方案,两组均连续干预4个月。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膀胱痉挛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生理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评分及疾病维度、生理维度、社会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基于行为疗法的护理方案应用于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可有效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整体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心血管外科冠脉搭桥患者术后伤口治疗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86例患者为对照组,21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伤口治疗护理,试验组采用品管圈进行伤口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平均住院日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伤口甲级愈合率为98.1%,高于对照组的93.6%,试验组的丙级愈合率为0.5%,低于对照组的2.1%,经秩和检验Z=-2.3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0.91±0.34) d,少于对照组的(12.03±0.44) d,经t检验的t=3.3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满意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经秩和检验得Z=-7.2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品管圈进行伤口管理可提高患者冠脉搭桥术后伤口的愈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及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BT)与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实施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围术期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TNF-α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 <0.05)。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对患者术后炎症因子的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