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发现的翼腭窝侵犯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基于MRI诊断的816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资料。T3(翼腭窝组)定义为T3期伴有翼腭窝侵犯而无T4期结构侵犯,比较T分期各亚组治疗后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用Logrank法检验。鼻咽癌常规分割放疗与调强放疗鼻咽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采用卡方检验。[结果]随访率为94.1%。鼻咽癌翼腭窝侵犯率为19.0%,均伴有T3或T3期以上结构侵犯。T分期中T2、T3、T3(翼腭窝组)的无局部复发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曲线重合,但与T4期能拉开。鼻咽癌常规分割放疗与调强放疗鼻咽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诊断T3期合并翼腭窝侵犯的患者,若无合并其他T4期解剖结构受累,其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与T2、T3期相似,预后较T4期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与常规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4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调强组28例,常规组26例。比较两组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调强组总缓解率(CR+PR)为89.3%,高于常规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调强组的3年局部控制率高于常规组,3年局部复发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组患者口干症发生率和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IMRT治疗鼻咽癌,近期效果良好,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优化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靶区中ⅡB区后对腮腺剂量的影响,为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81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对治疗计划保存完整的76例病例测算腮腺的放疗剂量参数,评估优化ⅡB区后对腮腺剂量的影响,并比较不同临床期别、T分期和N分期间腮腺放疗剂量参数。[结果]缩减临床靶区中C1横突或C2椎体以上水平ⅡB区可显著降低同侧腮腺的平均剂量及体积百分剂量V26(P〈0.05);将该区处方剂量降为50Gy亦可显著降低同侧腮腺的平均剂量及V26(P〈0.05)。Ⅳ期和T4期患者的腮腺平均剂量与V26显著高于相应的其它各期别,而N0期患者的腮腺平均剂量与V26则显著低于淋巴结阳性者。[结论]对早期患者尤其是N0患者可以更合理地设计靶区,优化临床靶区中C1横突或C2椎体以上水平ⅡB区,更好地保护腮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的发生情况,探讨调强放疗在减少放射性鼻窦炎上的优势。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21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其中调强组(IMRT组)108例,常规组(2D-CRT组)102例。通过MRI和CT观察其放疗前后鼻窦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随访1~42月,中位随访9月。放疗后调强组鼻窦炎总发生率为72.2%,常规组为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3,P=0.034),其中T3+T4期的鼻咽癌患者调强组放疗后的放射性鼻窦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发生率分别为68.3%和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9,P=0.036)。放疗后,调强组上颌窦炎、筛窦炎、蝶窦炎、额窦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2.0%、47.8%、40.7%、19.4%;常规组分别为52.9%、53.9%、32.4%、8.9%,其中调强组的额窦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7,P=0.028)。结论  与常规放疗相比调强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发生率明显降低,尤以T晚期明显。但调强放疗后的放射性鼻窦炎发生率仍然有较高的发生水平,尤其放射性鼻窦炎的发生率较常规放疗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T细胞亚群、CD34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7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以及治疗后1个月T细胞亚群、CD34和常规检查血液学情况,2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结果]血液学常规显示鼻咽癌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尿酸在治疗过程中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CD8+和CD4+/CD8+显著性低于正常组(P<0.05).患者放疗和同期放化疗期间CD34明显下降,CD3+、CD4+、CD8+、CD4+/CD8+升高.鼻咽癌组治疗后1个月CD8+、CD4+/CD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CD34治疗4周和治疗后1个月均显著低于单纯放疗组(P<0.05),且治疗后1个月CD3+、CD4+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T细胞亚群变化可评估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免疫功能状态,CD34可用于观察放化疗对骨髓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模式下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同期化疗与单纯放疗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期间在本院采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分期为Ⅲ-Ⅳ期的鼻咽癌患者共12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过诱导化疗。放疗范围及剂量为鼻咽原发灶、阳性淋巴结的大体肿瘤体积处方剂量为T1、T2期69.96Gy,T3、T4期72~74Gy;亚临床高危区靶体积处方剂量为60~64Gy;淋巴结阴性引流区处方剂量为50~54Gy。分为单纯放疗组60例,同期化疗组60例。同期化疗方案为单药顺铂为基础的方案。主要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3年无瘤生存率(DFS)、3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MFS)、3年总生存率(OS)及治疗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构成比均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中位随访36个月。治疗结束3个月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3.3%、80.0%,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3%、75.0%,3年的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3%、90.0%,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分别为81.7%、83.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3%、86.7%,两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同期化疗组急性毒副反应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在调强放疗治疗模式下,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未能进一步提高,而急性毒副反应增加,同期化疗在调强放疗模式下治疗策略需要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鼻咽癌调强放疗后腮腺功能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8月初治的2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及腮腺剂量学参数,随访其放疗后3个月口干情况,分析腮腺受照剂量与口干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20例接受调强放疗鼻咽癌腮腺平均剂量41.25Gy,患侧腮腺V20:96.77%,V30:80.56%,V40:52.43%,健侧腮腺V20:971.47%,V30:69.95%,V40:40.85%。放疗后3个月轻度、中度、重度口干发生率分别为15%、55%、30%,口干分级与腮腺平均剂量、患侧及健侧腮腺V20、V30、V40呈正相关。[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后腮腺功能与腮腺受照体积、剂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张帆  杨林  洪浩  汪志 《肿瘤学杂志》2011,17(1):27-29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不同时间化疗对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初治鼻咽鳞癌患者39例,均无腮腺病史,随机分为单放组(单纯调强放射治疗)、放化组1(放疗第1周配合化疗)和放化组2(放疗第三周配合化疗)3组,每组13例。全组患者均采用全靶区调强放射治疗,化疗采用顺铂+多西紫杉醇。[结果]与单放组相比,放化组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但腮腺损伤加重,且放化组1对腮腺损伤更重。[结论]选择恰当时间放化治疗结合,可提高疗效,减少腮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长期存活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单治疗组收治的目前仍生存的初治鼻咽癌患者82例,检测患者甲状腺功能,并通过TPS计划系统测算患者甲状腺和垂体的放疗剂量参数。[结果]全组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58.5%(48/82)。单因素分析颈部甲状腺的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甲状腺体积、垂体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则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否、甲状腺平均剂量是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开展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早期阶段,由于经验不足,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较高;对于鼻咽癌N0、N1的患者,应当合理设计靶区,保护好甲状腺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74例初治鼻咽癌IMRT局控率及11例确诊为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3、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6%、5.6%、6.4%。局部复发时间:放疗后11~61个月,其中9例(9/11,81.8%)3年内复发;余2例复发时间分别为53个月、61个月。11例局部复发病例中10例(10/11,90.9%)为原GTV区域野内复发。不同T分期及临床分期之间局部复发无明显差异。11例局部复发患者,7例接受了放疗为主的二程综合治疗,仅1例筛窦边缘复发的患者获得长期无瘤生存;其余6例,1例死于二程放疗后鼻咽大出血,5例均于二程放疗后1年内再复发。[结论]鼻咽癌IMRT后局部复发率低,局部复发形式以GTV高剂量区野内复发为主;局部复发与T分期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复发患者二程调强放疗疗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