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鸡骨草(JGC)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鸡骨草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和最大无毒浓度(TC0);在TC0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72小时和144小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结果 TC50为41.85 g/L,TC0为8.93 g/L,鸡骨草可有效地抑制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在作用144 h、浓度为8 g/L时对HBsAg、HBeAg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抑制率分别为29.8%和32.4%。结论鸡骨草在体外有一定的抗HBV的作用,且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盐酸千金藤碱(CH)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CH对HepG2.2.15的细胞毒性;酶联免疫吸咐(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CH对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影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PCR)法检测CH在用药后第9天对细胞内外HBV DNA拷贝数的影响.结果 CH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10.24 μmol/L;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01,6.64 μmol·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1.46,1.54;对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拷贝数的IC50为3.49 μmol·L-1,对细胞内HBV DNA拷贝数的IC50为4.25 μmol·L-1,TI值分别为2.93,2.41.结论 CH在体外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和对细胞内外HBV DNA的复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类海鞘醇提取物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  曾凡林  万新祥 《中药材》2008,31(8):1121-1123
目的:探讨南海常见的皱瘤海鞘、冠瘤海鞘和大洋纵列海鞘醇提取物对体外HepG2 2.215细胞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将三种海鞘醇提取物以不同浓度作用于培养的HepG2 2.215细胞,再检测培养液中HBsAg和HBeAg滴度.结果:三种海鞘醇提取物的浓度大于1 g/L时对HBsAg和浓度大于0.5 g/L时对HBeAg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皱瘤海鞘在抗病毒效果相同时,其细胞毒性较其他两种海鞘低.结论:海鞘醇提取物对HepG22.215细胞有显著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以皱瘤海鞘醇提取物综合效果较好,是抗乙肝新药研究的较好原材料.  相似文献   

4.
鸡矢藤挥发油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鸡矢藤挥发油抗HBV作用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研究.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鸡矢藤挥发油,以HepG 2.2.15细胞为实验对象,检测鸡矢藤挥发油对HepG 2.2.15肝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性.并在最大无毒浓度下观察鸡矢藤挥发油对HepG 2.2.15细胞表达HBsAg,HBeAg的影响.结果 鸡矢藤挥发油在31~2 000 mg/L的浓度范围内,对HepG 2.2.15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TC50为1 550 mg/L, TC0为500 mg/L.在最大无毒浓度下,鸡矢藤挥发油对HBsAg最大抑制率为72.49%,治疗指数为6.74,对HBeAg最大抑制率为23.64%.结论 鸡矢藤挥发油对HepG2.2.15细胞HBsAg,HBeAg分泌有较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广东蛇葡萄石油醚萃取部位对乙肝病毒(HBV)的抑制活性。方法将广东蛇葡萄石油醚萃取部位作用于2215细胞(乙肝病毒DNA转染人肝癌细胞),以细胞病变(CPE)为指标,观察药物对2215细胞的毒性,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检测培养液中HBeAg和HBsAg水平。结果广东蛇葡萄石油醚萃取部位对2215细胞HBeAg、HBsAg的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99.6 g/mL,最大无毒浓度(TC0)为62.5 g/mL;对培养8d的2215细胞抑制HBeAg(IC50)为26.5 g/mL、抑制HBsAg(IC50)为4.3 g/mL;治疗指数(TI)值分别为4.0、23.7。结论广东蛇葡萄石油醚物质部位能明显抑制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活性,为蛇葡萄属药物的抗乙肝病毒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甲基阿魏酸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基阿魏酸(meth-ferulic acid,MFA)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MFA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和最大无毒浓度(TC0);在TC0基础上观察5个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4 d和8 d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结果:TC0=6.6μg/ml,TC50=179.7μg/ml。提示MFA对HepG2.2.15细胞毒性作用较低。在无毒浓度下,MFA能有效地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HBeAg(乙型肝炎E抗原);且治疗指数(TI)均大于2,说明MFA为高效低毒的抗HBV药物。结论:MFA可有效地抑制HepG2.2.15细胞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HBeAg(乙型肝炎E抗原)的分泌,且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二黄乙肝片影响2215细胞HBsAg、HBeAg分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二黄乙肝片的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采用2215细胞为模型,应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在无毒浓度下检测二黄乙肝片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二黄乙肝片最大无毒浓度(TC0)为1375μg/ml,半数有效浓度(IC50)小于171.88μ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抑制率为29.85%,对2215细胞分泌的HBeAg抑制率为89.99%.二黄乙肝片对HBeAg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治疗指数为20.55.结论:二黄乙肝片对HBeAg和HBsAg分泌的抑制作用乙型提示其在体外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槐果碱体外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 HBeAg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槐果碱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槐果碱,以拉米夫定作阳性对照,作用9天后检测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分泌,观察药物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V病毒抗原的影响,同时以MTT法检测药物在体外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从而评价药物的抗HBV作用。结果:药物作用9天后,槐果碱对HepG2.2.15细胞的50%生长抑制率(TC50)为0.002M,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的50%抑制率(IC50)为4.9uM,其治疗指数(TI=TC50/IC50)为408.16;而拉米夫定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的抑制率在所选浓度范围内均低于50%。槐果碱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的抑制率在所选浓度范围内均低于50%,但明显优于拉米夫定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的抑制率。结论:槐果碱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作用,是一个高效低毒的抗乙肝病毒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毛鸡骨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毛鸡骨草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和最大无毒浓度(TC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槐定碱对HepG 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和Pre-S1的影响,探讨槐定碱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 采用HepG 2.2.1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槐定碱,作用9天后收集上清液,用MTT法观察槐定碱对HepG 2.2.15细胞的抑制作用,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HBsAg、HBeAg和Pre-S1的分泌,观察药物对HepG 2.2.15细胞分泌HBV病毒抗原的影响,从而评价药物的抗HBV作用.结果 槐定碱对HepG 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6.86E-3M.在该浓度下对HBsAg和HBeAg的50%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339 mmol和0.356 mmol,治疗指数分别为20.21和19.26;浓度为0.001 mmol时对Pre-S1的抑制率为62.20%.结论 :槐定碱具有一定的抗HBV作用,属低毒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八个中药复方对2215细胞HBsAg和HBeAg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复方黄根片等8个中药复方的体外抗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作用。方法 :采用2215细胞为模型 ,应用MTT法对8个中药复方进行细胞毒性实验 ,在无毒浓度下分别检测8个中药复方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 :复方黄根片最大无毒浓度(TC0)为1375μ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29 85% ,89 99% ;复方三姐妹片的TC0为1250μ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1 69% ,80 78 % ;复肝汤的TC0 为730 05μ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33 09% ,40 98% ;护肝解毒丸的TC0 为2700μ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没有作用 ,对2215细胞分泌的HBeAg抑制率为64 16% ;达肝清颗粒的TC0 为626 2μ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3 70 % ,43 83 % ;柴胡四草汤的TC0 为278 91μg/ml;壮肝散的TC0为3281 25μg/ml;健脾利湿方的TC0 为976 56μg/ml。结论 :复方黄根片、复方三姐妹片、护肝解毒丸、复肝汤对HBeAg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治疗指数分别为20 55,11 78,4 68,4 48 ,对HBsAg的抑制作用比较弱 ;达肝清颗粒对HBeA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HBsAg的抑制作用比较弱 ;柴胡四草汤、壮肝散、健脾利湿方对HBeAg,HBsAg几乎?  相似文献   

12.
大黄醇提液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黄醇提液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分别以大黄醇提液及大黄蒽醌类衍生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其对2.2.15细胞HBsAg与HBeAg分泌的影响,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药物作用于2.2.15细胞11d,大黄醇提液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为36.69g/L,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1.57g/L、57.30g/L、3.06g/L、>63g/L.大黄醇提液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29g/L、2.34g/L,治疗指数分别为12.06、16.96;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26(1.74)、3.94(61.16)、0.57(3.54)、1.12(>63),治疗指数分别为1.24(0.90)、14.54(0.94)、5.37(0.86)、>52.07(1).结论:大黄醇提液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两抗原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优于大黄蒽醌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13.
甘草甜素对HepG2.2.15细胞株HBV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GL)对HepG2.2.15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DNA的作用,及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表达,ELASA检测HBV所分泌抗原,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给药后各组HBsAg分泌结果显示总体均数间差异显著(P=0.000),GL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而对HBeAg水平的影响因剂量不同而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两种趋势,除50pg/mL组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00μg/mL组HBeAg分泌增加,400μg/mL以下组为HBeAg降低;HBVDNA的表达显示GL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00pg/mL以下组为HBVDNA降低,800μg/mL组出现HBVDNA复制增强;MTT实验显示,200μg/mL以下3个剂量组均可促进细胞增殖(P〈0.01),400、800μg/mL2组均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MTT分别与HBeAg和HBV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但与HBsAg呈显著正相关(r=0.869,P=0.000)。结论GL对HepG2.2.15细胞株上清中的HBeAg和HBVDNA水平可能具有双向作用,而对HBsAg具有剂量依赖的抑制作用,提示GL的使用应注意选择适应证及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辣蓼醇提液对 HepG2.2.15细胞分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辣蓼醇提液对 HepG2.2.1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采用药物不同浓度处理 HepG2.2.15细胞72h 后,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 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 HBsAg 和 HBeAg 的分泌水平。结果:辣蓼醇提液浓度为1.8、0.9mg/ml 时,对细胞有明显毒性;浓度为0.6、0.3、0.1 mg/ml 的辣蓼醇提液处理 HepG2.2.15细胞株72h 后,对 HBsAg、HBeAg 的分泌有抑制作用(P <0.05),并呈量效关系。结论:辣蓼醇提液具有体外抗 HBV 的作用,同时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从狭叶五味子Schisandra lancifolia中分离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phyllocoumarin)和(-)-表儿茶酸[(-)-epicatechi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 为了筛选和确认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体外抗HBV活性,以HepG2.2.15细胞为体外研究HBV模型,分别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稀释不同质量浓度的药物作用于细胞,培养3 d后收集上清,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影响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评价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对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 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其细胞毒性非常小,CC_(50)均大于200μg/mL.扁枝杉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抑制HBsAg和HBeAg分泌作用.阳性对照药物阿德福韦酯也抑制HBVHBsAg和HBeAg分泌,但在相同质量浓度(1.6μg/mL)下其抑制作用较扁枝杉香豆素弱.结论 狭叶五味子中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体外抑制HBV HBsAg和HBeAg分泌的作用,从而起到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16.
2.2.15细胞生长规律的探讨及在药物筛选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2 .2 .15细胞生长及其分泌HBsAg和HBeAg的规律以及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HBV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 (2 .2 .15细胞系 )建立抗HBV药物筛选的实验技术常规 ,对 2 .2 .15细胞及其分泌HBsAg和HBeAg的特性进行初步观察 ,并在此基础上对几种药物体外抗HBV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选择每孔接种 0 .1mL浓度为 3× 10 8L-1的 2 .2 .15细胞培养至 8~ 12d为细胞指数生长期 ,滴板后第 1天上清中HBsAg和HBeAg均阳性 ,第 12天达高峰且含量最高。药物阿特福韦二吡呋酯、鞣花鞣质、无环鸟苷、α -干扰素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 0 .6 7M ,0 .4 9g/L ,0 .75g/L ,>10× 10 8IU/L ,对病毒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 (TI)分别为 2 79,4 .4 7;2 7.2 2 ,5 .4 4 ;1,1;1,1。结论  2 .2 .15细胞抗HBV药物筛选以 3× 10 8L-1/孔培养至 12d作为常规方法较为合适。阿特福韦二吡呋酯、鞣花鞣质均有显著体外抗病毒作用 ,可以作为阳性药物对照。  相似文献   

17.
复方华蟾素口服液抗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染细胞系(2.2.15细胞株)为模型,对复方华蟾素口服液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半数抑制剂量(ID50)分别为0.08mg/ml和0.07mg/ml,半数中毒剂量(CD50)为2.5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HBsAg31.3、HBeAg35.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BMSCs)移植的乙肝肝硬化患者恩替卡韦治疗72周后血清HBsAg、HBeAg及HBV DNA定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同时,进行BMSCs移植,在治疗前及治疗中(12,24,48及72周)收集血清,用PCR法进行HBV DNA检测,以COBAXE全自动电化学免疫发光分析系统进行血清HBsAg、HBeAg定量检测。分析恩替卡韦治疗BMSCs移植乙肝肝硬化患者过程中HBsAg、HBeAg及HBV DNA定量值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2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过程中HBeAg及HBVDNA定量值均呈下降趋势,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HBeAg与HBV DNA定量值持续下降,血清HBsAg与HBeAg定量值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0.487,P<0.01);HBsAg与HBV DNA定量值变化也呈负相关关系(R=-0.358,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BMSCs移植乙肝肝硬化患者中,HBeAg与HBV DNA定量值呈显著相关性,HBsAg定量变化与HBeAg及HBV DNA定量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叶下珠复方肝丹体外抗HBV作用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叶下珠复方肝丹对HBV的体外作用特点。方法通过2.2.15细胞系模型的改进实验方法,连续每天测定相关数据,动态观察药物对HBV的作用情况。结果有如下特征:①有1个药物作用曲线,即从开始用药到见到效果有个过程,需4d~5d,较强的抑制HBV作用可维持3d~4d,然后逐渐减弱、消失;②在HBV分泌、复制旺盛的时期,药物对HBV的抑制作用表现得越强,越能显示出药物的作用;③药物的作用具有呈正比的量效关系。结论体外实验证实肝丹具有抗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