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非限定骨髓剂量的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和限定骨髓剂量的调强放疗(bone marrow sparing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BMS-IMRT)在宫颈癌术后靶体积剂量覆盖及危及器官保护中的差异,探讨BMS-IMRT治疗计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在医师工作站勾画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CTV),CTV 均匀外扩1 cm 生成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PTV),勾画小肠、直肠、膀胱、骨髓等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利用Monaco 5.11计划系统设计IMRT和BMS-IMRT两种治疗计划,PTV 95%体积要求达到处方剂量50 Gy,比较靶区各项指标及OAR体积剂量参数。结果 BMS-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不如IMRT,靶区平均剂量提高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IMRT治疗计划的通过率下降,其中绝对剂量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9.466±0.150)% vs (99.750±0.175)%,t=3.576,P=0.016]。BMS-IMRT治疗计划中骨髓的V10、V20、V30、V40分别比IMRT下降1.99%、10.30%、13.79%、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计划小肠V45和V30、膀胱V40、直肠V40和V50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BMS-IMRT和IMRT计划剂量差别不明显,BSM-IMRT可降低骨髓剂量受照体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的血液毒性(HT)。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2组:3DCRT组(89例)和IMRT组(91例)。检测化疗期间及放疗2年内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最低水平。结果 2级或以上急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3DCRT组分别为2%、42%、11%,0;IMRT组分别为26%,53%,24%,和4%。2级或以上慢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在3DCRT组分别为12%、12%、6%和12%;IMRT组分别为0、9%、4%、和0。LS-V30,40;IL-V10,20,30,40;LP-V10,20,40;P-V10,20,30,40;WP-V10,20,30,40;与3DCRT组相比,IMRT组显著减少。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IMRT可减少照射的骨髓体积,然而在急性和慢性HT方面,两种技术比较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不同放疗剂量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不同放疗剂量的LC、长期OS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2004—2013年间本院接受同期放化疗的373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放疗剂量分为<60 Gy组99例、60 Gy组155例、>60 Gy组119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C、OS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放疗剂量<60 Gy组,60 Gy组和>60 Gy组3、5、7、10年样本量分别为97、96、56、38例,146、141、72、17例和118、115、56、20例,其LC率分别为55.3%、51.4%、48.9%、48.9%,65.1%、60.1%、55.1%、55.1%和49.4%、45.1%、37.7%、37.7%(8年)(P=0.020);OS率分别为35.4%、26.1%、22.0%、22.0%,49.0%、41.3%、32.1%、28.9%和31.1%、25.2%、14.5%、12.9%(8年)(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体积≤44 cm3、Ⅰ—Ⅱ期患者60 Gy组LC率优于<60 Gy组(P=0.040、0.035),而OS率则优于其他两组(P=0.001、0.003,P=0.045、0.006);而对于肿瘤体积>44 cm3、Ⅲ期患者60 Gy组LC率优于>60 Gy组(P=0.011、0.015),OS率优于其他两组(P=0.045、0.006,P=0.033、0.002)。>60 Gy组RE、RP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07、0.03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剂量及非手术T分期、N分期是预后影响因素(P=0.004、0.008、0.037)。结论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剂量以60 Gy为优,接受>60 Gy放疗剂量患者不良反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骨盆骨髓剂量限定调强放疗(PBMS-IMRT)和调强放疗(IMRT)治疗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的剂量学参数及血液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ⅡA~ⅣB期盆腹淋巴结阳性宫颈癌初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BMS-IMRT组和IMRT组,每组20例,对PBMS-IMRT组患者进行骨盆剂量限制,IMRT组不进行骨盆剂量限制,两组放疗后均进行同步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学参数、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骨盆剂量学参数及血液不良反应.结果 PBMS-IMRT组患者计划肿瘤体积(PTV)靶区剂量中不均匀指数(HI)与适形指数(CI)均高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S-IMRT组患者膀胱平均剂量(Dmean)低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S-IMRT组患者骨盆最大剂量(Dmax)、Dmean、最小剂量(Dmin)及V5、V10、V20、V30、V40、V50均低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S-IMRT组患者血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MS-IMRT同步化疗治疗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能有效提高靶区的适形度,且对其他危及器官的受量无明显影响,通过进行骨盆剂量限制,明显降低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IMRT降低直肠癌患者放疗区域造血活性骨髓的受照射剂量,以其减轻在同期放化疗期间的急性血液不良反应。方法 前瞻性入组直肠癌初治患者,根据盆腔核磁图像确定造血活性骨髓分布并勾画,并对其进行剂量限定(V5<95%,V10<90%,V20<80%,V30<65%),新辅助治疗方案为IMRT同期化疗(95%PTV50 Gy分25次,2 Gy/次),同期每周奥沙利铂50 mg/m2,卡培他滨每天1650 mg/m2(放疗期间每天2次)。结果 共 35例Ⅱ、Ⅲ期患者完成入组和治疗方案。2-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其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6%(9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7%(6例)、红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1例)、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1例)。多元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造血活性骨髓 V5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最低值均显著相关(P=0.005、0.002、0.017)。结论 根据MR确定的骨盆造血活性骨髓受量与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同期放化疗急性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相关。临床试验注册 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1863420。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模式及照射剂量下食管鳞癌患者的OS状况,探讨优选照射剂量及获益亚组人群。方法 选取2003-2014年本院接受3DRT的1387例食管鳞癌患者,分别对单纯放疗(780例)和同期放化疗(302例)不同照射剂量患者进行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优选照射剂量及获益亚组人群。结果 单纯放疗中照射剂量<60 Gy (91例)、60 Gy (429例)、>60 Gy组(260例)的中位OS期分别为9、20、23个月(P=0.000);60 Gy与>60 Gy组OS曲线相近(P=0.362),且均优于<60 Gy组(P=0.000、0.000)。同期放化疗中照射剂量<60 Gy (18例)、60 Gy (224例)和>60 Gy组(60例)的中位OS期分别为22、34、15个月(P=0.004);<60 Gy与>60 Gy组OS曲线相近(P=0.952),60 Gy组OS优于>60 Gy组(P=0.002)。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模式食管鳞癌预后不同,但GTV与照射剂量为2种治疗模式共同的预后因素(P=0.045、0.001);单纯放疗时照射剂量为≥60 Gy为生存获益因素(P=0.000);同期放化疗时仅照射剂量为60 Gy是生存获益因素(P=0.050)。结论 单纯放疗时食管鳞癌患者照射剂量≥60 Gy为优选剂量,同期放化疗时建议照射剂量尽量控制为60 Gy。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全盆腔常规放疗(CRT)与调强放疗(IMRT)的对比研究,比较应用不同放疗技术在处方剂量45.0、50.4 Gy时降低髂骨骨髓受照体积和剂量.方法 选择FIGO分期ⅠA~ⅡB期17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CTV范围包括阴道顶部、宫旁、骶前区域、部分髂总及盆腔淋巴结,CTV外放1 cm(后方紧邻直肠后放0.5 cm)产生PTV.应用ADAC Pinnacle3 Version7.4f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种照射技术:CRT前后两野对穿(CRT2f)、CRT前后两野+两侧野(CRT4f)、调强7个野(IMRT7f).处方剂量分别为45.0、50.4 Gy,治疗计划优化后确保≥97%PTV接受≥95%处方剂量,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获得不同治疗方法 髂骨骨髓的V20、V24、V30、V40.结果 处方剂量为45.0 Gy时右和左髂骨骨髓IMRT7f、CRT2f及CRT4f计划的V25分别为45.04%和40.90%、64.37%和65.25%及60.20%和61.42%(H=7.45,P=0.024和H=6.62,P=0.038),V30为36.91%和22.21%、52.69%和48.80%及40.52%和42.33%(H=7.91,P=0.019和H=10.5,P=0.005),V40为23.83%和19.65%、51.85%和46.11%及37.97%和35.30%(H=17.14,P=0.000和H=20.71.P=0.000);处方剂量为50.4 Gy时,分别为52.43%和50.06%、65.89%和67.75%及69.56%和64.23%(H=6.29,P=0.043和H=6.37,P=0.041),38.91%和31.93%、54.96%和51.29%及52.18%和47.57%(H=6.91,P=0.031和H=15.19,P=0.000),25.93%和20.87%、53.30%和49.83%及44.26%和37.77%(H=16.71,P=0.000和H=20.78,P=0.000).结论 与CRT相比IMRT技术能产生理想的靶区剂茸分布并由此降低髂骨骨髓受照体积和剂量.  相似文献   

8.
调强放疗(IMRT)技术应用于肿瘤放疗日益受到关注.骨髓对射线极其敏感,骨髓功能成像技术提高了放疗的精确性,IMRT技术可有目的地减少骨髓受量,降低骨髓的受照射体积,从而有助于降低放疗后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尽管美国放射治疗肿瘤组已经报道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同期放化疗的放疗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tolerated dose,MTD)为74 Gy,但是由于东西方人群的体质差异和我们关于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的剂量递增试验的结果,美国的74 Gy是否能够安全应用到东方人群中尚不清楚.本研究进行此改良的剂量递增试验以确定NSCLC同期放化疗放疗剂量的MTD.方法:19例初治NSCLC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每天1次,每次2.0Gy,每周5次.应用改良的Fibonacci法,从低剂量逐渐上升到高剂量,起始放疗剂量为62 Gy,递增剂量为4 Gy,每剂量组至少3例,如无剂量限制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DLT)出现则进入下一剂量组,直至出现DLT,DLT的低一剂量水平即为MTD.参考RTOG剂量递增结果最高MTD设为70 Gy.化疗于放疗第1天开始,采用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方案(vinorelbine and carboplatin,NC).结果:放疗病灶的近期有效率(CR+PR)为77.8%,其中CR占27.8%,PR占50.0%,SD占11.1%,PD占11.1%.全组出现1例DLT,为Ⅲ级放射性肺炎,再以相同剂量入组9例,未出现DLT.主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粒细胞减少、食欲减退、恶心和乏力,程度均较轻易于临床处理.结论:3D-CRT联合同期长春瑞滨和卡铂方案化疗可将胸部放疗剂量递增到70 Gy,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根据试验设计确定70 Gy即为此改良剂量递增试验的MTD.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食管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中使用高剂量和标准剂量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重点探讨使用现代放疗技术时两种放疗剂量的优劣。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和欧洲放射治疗与肿瘤学会(ESTRO)的汇报摘要。纳入比较食管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中高剂量放疗(HD-RT:≥59.4 Gy,1.8 Gy/次)和标准剂量放疗(SD-RT:50 Gy,2 Gy/次,或50.4 Gy,1.8 Gy/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月1日。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共1158例患者进行汇总分析。其中4项使用现代放疗技术,对940例使用现代放疗技术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HD-RT组和SD-RT组患者有相似的1、2、3年总生存(OS)(RR=1.03,95%CI为0.86~1.22,P=0.757;RR=1.05,95%CI为0.94~1.17,P=0.433;RR=1.05,95%CI为0.96~1.14,P=0.314)和2、3年LRPFS(RR=0.94,95%CI为=0.82~1.08,P=0.390;RR=0.96,95%CI为0.86~1.09,P=0.560)。与SD-RT组相比,HD-RT组有更高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OR=1.35,95%CI为1.03~1.77,P=0.029),趋向于有更高的治疗相关死亡率(OR=1.66,95%CI为0.97~2.83,P=0.062)。对使用现代放疗技术的RCT行亚组分析,即使采用现代放疗技术,HD-RT相比SD-RT也不能改善LRPFS,反而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没有OS的获益。结论:无论是否使用现代精确放疗技术,与HD-RT相比,SD-RT的LRPFS和OS相似,但≥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50 Gy(2 Gy/次)或50.4 Gy(1.8 Gy/次)应作为食管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推荐放疗剂量。需要更多的RCT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顺铂同步调强适形放疗中骨盆骨受照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骨髓抑制的相关性,为放疗计划的制订提供处方限值。方法: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接受顺铂同步调强适形放疗的40例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骨盆骨接受5、10、15、20、25、30、35、40、45、50 Gy剂量照...  相似文献   

12.
摆位系统误差对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调强放疗(IMRT)技术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摆位误差问题已倍受关注。其不仅会导致部分靶区不能得到足够的剂量,从而降低肿瘤局部控制率,使复发率上升,还可能使高剂量区移到危及器官的区域内,造成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因此,笔者初步观察了鼻咽癌IMRT患者在不同摆位系统误差情况下靶区及危及器官照射剂量的变化情况,旨在分析摆位系统误差对鼻咽癌IMRT剂量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有无造影剂对食管癌放疗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12例,分别采集平扫和增强的CT断层图像传入计划系统。在增强CT图像上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和设计优化调强放疗计划。采用两种比较方案:①将勾画轮廓及计划复制到CT平扫上重新计算与原计划进行比较;②将勾画轮廓及优化条件复制到CT平扫上重新优化计算后与原计划进行比较。结果:Body、PTV、肺、心脏的电子密度在有造影剂时较高。方案①靶区在D2%、D50%、D95%、D98%、Body95%、CI和HI有造影剂的情况下的计划小于平扫。两者之间的机器跳数(MU)没有统计学差异。危及器官肺V5、V20、Dmean;心脏V40及Dmean;脊髓最大剂量在有造影剂的情况下较少。方案②两者在靶区D2%、D50%、D95%、D98%、Body95%、CI、HI;肺V5、V20、Dmean;心脏V40及Dmean;脊髓最大剂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MU方面,无造影剂时较少。结论:静脉注射造影剂对食管癌调强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很小,临床上可以接受这样的误差,但在平扫上优化治疗计划可以得到更精确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针对射野的几何特征提出复杂度的量化方式,分析各个复杂度对γ通过率的影响和ROC曲线,并与其它研究提出的复杂度进行比较。方法:本文提出小子野占比、子野偏离等中心程度、形状不规则度的量化公式。通过放疗计划系统导出临床放疗计划中157个射野的子野MLC位置、跳数等数据,并编写MATLAB程序,代入公式计算相关的复杂度。以各复杂度为自变量,γ通过率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作出复杂度的ROC曲线以研究复杂度的识别能力。与其它研究提出的跳数利用率(MU/Gy)、小子野评分、以等中心为圆心特定半径圆外面积占比进行比较。结果:线性回归结果显示, x方向偏离度(P<0.001)、y方向偏离度(P<0.001)、形状不规则度(P<0.001)、小子野占比(P=0.026)对γ通过率有显著的影响,ROC曲线下面积较大,识别效果较好。对比以等中心为圆心特定半径圆外面积占比、跳数利用率(Mu/Gy)、小子野评分的量化方式,本研究提出的量化方法与通过率的相关性更高,识别能力更强。结论:基于射野几何复杂度的新的量化方式,其中形状不规则度、偏离等中心程度与通过率的相关性最强,并且前三者对低通过率射野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对计划选择及优化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模式下不同放疗剂量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放疗剂量的不同将120例接受同期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n=68)和高剂量组(n=52),常规剂量组放疗剂量为50.4~54.0 Gy,高剂量组放疗剂量为60.0 Gy。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血小板应答蛋白1(TS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远期疗效(3年、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常规剂量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1.47%,与高剂量组的55.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SP1、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的3年、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均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级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期放化疗模式下,放疗剂量、肿瘤部位、贫血程度均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相比,高剂量(60.0 Gy)放疗联合同步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且未增加不可逆致死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同期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瑜  林志安  潘建基  郑茁  杨凌  林少俊  郑飞 《癌症》2009,28(11):1143-114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行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行固定野调强放疗(ff-IMRT)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T)引起急性血液毒性的差异,并分析引起该差异的辐射剂量学指标.方法 选取山东省肿瘤医院2016-01-01-2018-09-30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232例,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09)分期为ⅡA~ⅣA期,患者分别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改变剂量分割模式的调强放疗同步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下咽鳞癌的安全性。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调强放疗(IMRT)联合含顺铂方案化疗的下咽鳞癌患者进行改变分割剂量的研究。以pGTV 的处方剂量分为2 组:常规剂量组(组1)自2008年8 月至2013年2 月,为回顾性分析,pGTV 处方剂量70Gy,2.12Gy/f ,共33次,5 次/ 周;试验剂量组(组2)自2013年2 月开始,为前瞻性分析,pGTV 处方剂量69Gy,2.30Gy/f ,共30次,5 次/ 周。比较两种剂量分割模式对急性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自2008年8 月1 日至2014年12月1 日共76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完成放疗,其中组1 含35例,组2 含41例。全组患者无3 级口干症,3 级皮肤损伤、口腔黏膜炎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较低,无≥ 4 级不良反应。两组的急性皮肤损伤、口干症、口腔黏膜炎、吞咽困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MRT 技术差异对急性不良反应无明显影响。诱导化疗(ICT )为急性口干症的独立性影响因子(P = 0.002)。结论:初步结果显示,69Gy/30f 剂量分割模式 IMRT 在下咽癌安全有效,远期不良反应及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又以南方为甚.绝大多数鼻咽癌对放射治疗敏感,鼻咽癌首选放疗.但大部分鼻咽癌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属于中晚期,单纯放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在40%以下,远处转移率高达36%~40%[1];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脊髓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中分次间摆位误差对脊髓物理剂量和生物效应剂量的影响。方法在治疗计划系统上模拟实际的摆位过程和无摆位误差的原计划进行比较,确定1个疗程中脊髓累积受照的物理剂量和生物效应剂量与相应计划值的差别。模拟在8例鼻咽癌患者的治疗计划上进行。每个病例有5种摆位情况:S0为原计划之摆位无摆位误差;S1、S2、S3和S4为模拟摆位,S1、S2和S3有同样的系统摆位误差,S1无随机摆位误差,S2的随机摆位误差小于S3;S2、S3的摆位误差呈正态分布;S4无随机摆位误差,系统摆位误差大于S1、S2和S3。结果与S0相比,S1、S2、S3和S4的脊髓参考点疗程累积剂量分别增加6.9%±1.3%、7.0%±1.4%、7.8%±1.5%和11.6%±1.0%;其总生物效应剂量分别增加9.2%±1.8%、9.7%±1.9%、11.2%±2.2%和15.7%%±1.4%;S2、S3分次剂量有波动,分次剂量标准偏差分别为11.4%±2.6%、16.6%±2.8%。结论较小的摆位误差也会造成脊髓剂量较大的改变;系统摆位误差主要影响疗程总量,而随机摆位误差主要产生分次间剂量波动;同样改变见于生物效应剂量且稍大于物理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