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阿法替尼(afatinib)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就阿法替尼与吉非替尼(gefitinib)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进行比较。  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T47D、MDAMB-231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的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变化以及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阿法替尼对MCF-7、T47D、MDA-MB-231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101、0.141、0.887 μmol/L。阿法替尼对T47D、MDA-MB-231细胞作用24 h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加,晚期的凋亡率分别为88.9%、58.1%,并可促进细胞凋亡通路蛋白PARP、caspase-3发生剪切。阿法替尼、吉非替尼使MDA-MB-231细胞的EGFR磷酸化水平受到明显抑制,相同浓度下,阿法替尼作用较吉非替尼更强、持续时间更长。  结论  阿法替尼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较吉非替尼具有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艳群  张斌  赵洪猛  曹旭晨 《肿瘤》2011,31(2):131-135
目的:研究新型Akt抑制剂MK2206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T47D和MDA-MB-231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MK2206作用于人乳腺癌T47D和MDA-MB-23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FCM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3、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bcl-2、bax、磷酸化Akt(phosphorate-Akt,p-Akt)和总Akt(total-Akt,T-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0.1、1、10和100nmol/LMK2206作用细胞24h后,可明显抑制T47D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MK2206可促进乳腺癌细胞中caspase-3和PARP蛋白剪切,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和p-Akt蛋白的表达,且均呈剂量依赖性,但对T-Akt表达却无明显影响。结论:MK2206可抑制乳腺癌T47D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磷酸化从而阻断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黄芩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SATB1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MTT法、划痕愈合实验观察不同浓度黄芩素干预后 MDA-MB-231 细胞增殖和运动迁移能力的变化;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黄芩素干预后 MDA-MB-231 细胞SATB1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黄芩素对MDA-MB-231细胞增殖和运动迁移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黄芩素可显著降低MDA-MB-231细胞中SATB1蛋白的表达,而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SATB1蛋白表达量逐渐减少(P<0.05)。  结论  黄芩素可通过抑制SATB1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芹菜素(apigenin)对乳腺癌T47D细胞系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常规培养T47D细胞,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芹菜素对乳腺癌T47D细胞系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0、10、20、40、80 μM)芹菜素对凋亡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随着芹菜素浓度的增加, 芹菜素对T47D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 < 0.05); 凋亡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显示, 芹菜素能够诱导乳腺癌T47D细胞凋亡, 随着其浓度的增高, 各组凋亡率分别为(2.41±0.072)%、(10.87±0.028)%、(18.02±0.056)%、(37.05± 0.092)%和(78.38±0.082)%,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流式周期分析显示, 芹菜素能够使T47D细胞系G2/M期阻滞, 随着芹菜素浓度的增高, 不同浓度组细胞G2/M期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Western blot显示p53、p21、Bax和p-Cdc2的含量及Caspase-3, PARP剪切明显增加, 而Bcl-2、CyclinB1及Cdc2的含量却显著减少。  结论  芹菜素能够诱导乳腺癌T47D细胞系p53依赖性凋亡及G2/M期阻滞, 从而明显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芹菜素(Apigenin)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凋亡的影响。  方法  常规培养MDA-MB-231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评价芹菜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CM)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芹菜素对Caspase-3,PARP,突变型P53,P73,PIG3,Bax,Bcl-2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RNA干扰技术检测P73对凋亡及下游靶基因PIG3表达的影响。  结果  MTT结果显示,芹菜素10、20及40 μM分别处理细胞24 h,发现芹菜素可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未观察到凋亡细胞,芹菜素10 μM、20 μM及40 μM组细胞中均可见凋亡小体,其数目随芹菜素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具有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芹菜素10 μM,20 μM及40 μM组早期凋亡率逐渐增加,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芹菜素10μM、20μM及40μM组Caspase-3、PARP剪切带含量明显增加,P73、PIG3及Bax表达增加,而突变型P53与Bcl-2表达减少,且具有浓度依赖性。RNA干扰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73-siRNA可有效抑制芹菜素诱导的PIG3表达,Caspase-3和PARP剪切含量也相应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芹菜素可通过非P53依赖性凋亡有效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突变型p53表达,上调P73介导的PIG3表达,以及Bax/Bcl-2比值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Met小分子抑制剂SGX523对人乳腺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SGX523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PARP的表达和c-Met及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SGX523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P<0.05),其对MDA-MB-23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0.767±0.115)μmoL/L。SGX523处理MDA-MB-231细胞48 h后,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同时,SGX523可促进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的剪切,并有效抑制c-Met及AKT的磷酸化水平,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c-Met抑制剂SGX523通过诱导凋亡和G0/G1期阻滞来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c-Met/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磷酸化水平受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抑制剂roscovitine和DNA合成阻滞剂含羞草碱(mimosine)在Fas介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以急性成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4和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为靶细胞,用rhFasL、Roscovitine、Mimosine分别单独作用Molt4细胞18 h(Jurkat细胞8 h)、24 h、24 h,或rhFasL分别与后两者联合作用靶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s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DK2和CDK1的磷酸化水平。 结果: 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定位于G1期,Roscovitine和Mimosine作用后均可使Fas介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Roscovitine作用后G1期的cyclin D3和cyclin E表达升高,靶细胞被阻滞在G1期的比例明显升高,并下调CDK2 Thr160位点的磷酸化水平;Roscovitine和rhFasL共同作用后,CDK2 Thr160位苏氨酸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减弱。Mimosine作用后 cyclin D3的表达下降和CDK2 Thr160位点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靶细胞被完全阻滞在G1期。Mimosine和rhFasL共同作用后cyclin D3、E、A和B1均有所下降,CDK2 Thr160位苏氨酸和CDK1 Thr161位苏氨酸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减弱。结论:Roscovitine和Mimosine均有协同rhFasL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该两制剂阻滞细胞于G1期、抑制CKD2活性以及影响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体外水平抗乳腺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阿帕替尼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 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阿帕替尼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乳酸含量检测试剂盒检测阿帕替尼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内乳酸产量的影响;采用糖酵解压力试剂盒检测阿帕替尼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外酸化速率的影响。结果 阿帕替尼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增殖(P<0.05),作用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56 μmol/L;阿帕替尼可浓度依赖性地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P<0.05);阿帕替尼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DA-MB-231细胞内乳酸产量(P<0.05);阿帕替尼干预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糖酵解能力值及糖酵解保留值,降低MDA-MB-231细胞外酸化速率(P<0.05)。结论 阿帕替尼可能通过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有氧糖酵解效应,进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iRNA-34a(miR-34a)对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的生物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定量PCR检测人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乳腺癌细胞株MCF-7、T47D、MDA-MB-231、MDA-MB-453、Hs578T中miR-34a的表达水平。通过miR-34a mimics分别上调MCF-7、MDA-MB-231细胞中miR-34a的表达水平,MTT和Transwell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侵袭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细胞MCF-7、T47D、MDA-MB-231、MDA-MB-453、Hs578T中miR-34a处于低表达水平。通过miR-34a mimics上调MCF-7、MDA-MB-231细胞中miR-34a的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能力被miR-34a抑制(P<0.05),miR-34a对细胞侵袭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miR-34a在乳腺癌细胞MCF-7、T47D、MDA-MB-231、MDA-MB-453及Hs578T中低表达,miR-34a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蟾蜍灵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进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蟾蜍灵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 Ⅴ-FITC/PI双染检测不同浓度的蟾蜍灵对乳腺癌干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从MDA-MB-231细胞系中分选出乳腺癌干细胞。CCK-8结果显示,蟾蜍灵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乳腺癌干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蟾蜍灵随时间和浓度增加诱导乳腺癌干细胞凋亡率增加。 结论:蟾蜍灵能够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 在体外对人恶性肿瘤细胞(肝癌BEL-7402、乳腺癌MDA-MB-231、胃癌MKN-45、肺癌A549和结肠癌SW620) 生长状态的影响, 并进行PA-MSHA药物敏感度的比较和分析。   方法  将PA-MSHA (1.8×109/mL) 进行梯度稀释, 在体外分别与5种肿瘤细胞共同培养72 h, 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和形态变化。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 并计算IC50值。   结果  镜下观察发现, PA-MSHA对5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显著抑制。MTT法检测显示, PA-MSHA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 并呈现出明显的药物剂量相关性。PA-MSHA对BEL-7402、MDA-MB-231、MKN-45、A549和SW620细胞的IC50值, 分别为2.12×108/mL、1.95×108/mL、2.09×108/mL、1.59×108/mL和1.32×108/mL。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能够直接抑制人恶性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 并且对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具有广谱抑制作用。5种恶性肿瘤细胞对PA-MSHA的药物敏感性依次为: 结肠癌SW620 > 肺癌A549 > 乳腺癌MDA-MB-231 > 胃癌MKN-45 > 肝癌BEL-7402。   相似文献   

12.
Modulation of aberrant cell cycle regulation i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applicable to a wide range of tumor types. JNJ-7706621 is a novel cell cycle inhibitor that showed potent inhibition of several cyclin-dependent kinases (CDK) and Aurora kinases and selectively blocked proliferation of tumor cells of various origins but was about 10-fold less effective at inhibiting normal human cell growth in vitro. In human cancer cells, treatment with JNJ-7706621 inhibited cell growth independent of p53, retinoblastoma, or P-glycoprotein status; activated apoptosis; and reduced colony formation. At low concentrations, JNJ-7706621 slowed the growth of cells and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duced cytotoxicity. Inhibition of CDK1 kinase activity, altered CDK1 phosphorylation status, and interference with downstream substrates such as retinoblastoma were also shown in human tumor cells following drug treatment.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f DNA content showed that JNJ-7706621 delayed progression through G1 and arrested the cell cycle at the G2-M phase. Additional cellular effects due to inhibition of Aurora kinases included endoreduplication and inhibition of histone H3 phosphorylation. In a human tumor xenograft model, several intermittent dosing schedules were identified that produced significant antitumor activity. There was a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cumulative dose given and antitumor effect regardless of the dosing schedule. These results show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his novel cell cycle inhibitor and support clinical evaluation of JNJ-770662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人源电压门控质子通道蛋白(human voltage-gated proton channel 1,Hv1)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检测Hv1在不同转移能力的人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小RNA干扰(siRNA)技术下调Hv1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通过细胞划痕和体外侵袭实验方法,观察Hv1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   结果  Hv1在高转移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表达较高,Hv1基因的siRNA干扰片段能够抑制Hv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细胞划痕和体外侵袭实验表明Hv1降表达的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较弱;明胶酶谱和免疫印迹实验证明下调Hv1基因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明显抑制了MMP-2的活性。   结论  Hv1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STAT3在乳腺癌MDSCs中的磷酸化状态及其对MDSCs免疫抑制活性的影响。   方法  收集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的方法分选其中CD33+细胞,体外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共孵育诱导MDSC生成。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IDO和STATs的表达与磷酸化情况。MDSCs与健康供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孵育,分别加入1-MT和JSI-124来抑制IDO功能和STAT3磷酸化,利用MTT实验和ELISA检测各组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   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体外诱导的MDSCs中IDO表达明显增加,同时伴STAT3磷酸化水平升高。加入JSI-124后pSTAT3和IDO表达明显降低。MTT实验中MDSCs明显抑制T细胞增殖,加用IDO特异性抑制剂1-MT或STAT3抑制剂JSI-124后T细胞增殖抑制明显改善(P < 0.05),且1-MT组和JSI-12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结果显示MDSCs显著抑制T细胞分泌IFN-γ,促进TGF-β、IL-10释放(P < 0.05)。而加用1-MT或JSI-124后,IFN-γ分泌水平升高,而TGF-β、IL-10分泌水平降低(P < 0.05),而1-MT组和JSI-12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MDSCs中磷酸化STAT3水平升高导致IDO过表达;STAT3的特异性抑制剂JSI-124可以逆转MDSCs对T细胞增殖和Th1类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KG2D配体MHC-I类相关分子A(MHC class I-related molecules A,MICA)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NK细胞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福建省肿瘤医院9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分为单纯化疗组40例、化疗联合NK细胞治疗MCIA阴性组(简称MICA-组)25例及化疗联合NK细胞治疗MICA阳性组(简称MICA+组)25例,比较其疗效。   结果  与单纯化疗组及MICA-组相比,MICA+组CD3+、CD4+T细胞阳性率、NK细胞阳性率及CD4+/CD8+比率明显高于治疗前[(64.2±6.4)% vs(51.3±5.6)%,(39.8±8.2)% vs(29.5±3.2)%,(25.3±2.1)% vs(16.4±4.3)%,(1.4±0.5)vs(1.1±0.7);均P < 0.05],T-reg细胞明显低于治疗前[(6.3±4.5)% vs(17.3±2.4)%,P < 0.05]。3组疾病控制率及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MICA+组KPS评分治疗后明显提高,MICA+组能明显改善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外周神经毒性症状,MICA+组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及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均明显延长(均P < 0.05)。但单纯化疗组及MIC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食管癌组织MICA表达阳性的中晚期患者进行化疗联合自体NK细胞能有效能有效提高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能延长生存期,且回输安全、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ITSN1-S的SH3功能域对恶性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   方法  构建标记mGFP荧光的慢病毒表达质粒PCDH-CMV-MCS-EF1-Puro。将ITSN1-S的不同片段的PCR产物:EH1-EH2、EH1-EH2-CC、ITSN1-S,分别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质粒载体中。用HEK-293T细胞分别包装上述四种质粒的慢病毒后感染U87细胞,嘌呤霉素(puro)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分别命名为vector/U87、EH1-EH2/U87、EH1-EH2-CC/U87、ITSN1-S/U87。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增殖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结果   增殖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与vector/U87、EH1-EH2/U87、EH1-EH2-CC/U87细胞相比较,ITSN1-S/U87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 < 0.05),但vector/U87、EH1-EH2/U87、EH1-EH2-CC/U87三组细胞之间的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实验结果显示第6天时,ITSN1-S/ U87、EH1-EH2-CC/U87、EH1-EH2/U87、vector/U87细胞数分别为(29.16±1.19)×104、(22.82±0.94)×104、(22.17±0.90)×104、(21.93± 1.15)×104个;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表明第21d时,ITSN1-S/U87克隆形成数高达(6.37±0.41)×103个,而EH1-EH2-CC/U87、EH1-EH2/U87和vector/U87克隆形成数分别为(2.65±0.34)×103、(2.23±0.31)×103和(2.1±0.29)×103个。   结论  过表达ITSN1-S能显著提高胶质瘤细胞U87的增殖能力,这种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SH3功能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肿瘤原位组织的一群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的表达情况,探讨IDO对MDSCs介导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   方法   收集30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及30例健康供者外周血,将肿瘤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肿瘤单细胞悬液中CD33+ MDSCs和健康供者外周血中的CD33+细胞,应用Western blot和PCR方法检测MDSCs中IDO的表达情况。将肿瘤组织来源MDSCs和异体T淋巴细胞按照1:1比例混合培养3天,在加用和不加IDO特异性抑制剂1-MT条件下,利用Annexin-V凋亡试剂盒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凋亡率,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量。   结果   Western blot和PCR检测发现MDSCs中IDO过表达。T细胞单独培养时凋亡率为(2.40±0.66)%,MDSCs和T细胞共孵育组中T细胞凋亡率为(12.30±0.80)%,比T细胞单独培养时显著升高(P < 0.05),在共孵育过程中加用1-MT组的T细胞凋亡率为(3.30±0.58)%,与不加1-MT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细胞因子检测的结果发现MDSCs促进T淋巴细胞TGF-β、IL-10的释放,抑制IFN-γ的分泌,而对IL-4和IL-12的分泌影响并不明显,而加用1-MT后MDSCs和T淋巴细胞共孵育组中TGF-β、IL-10的分泌水平与未加1-MT组相比显著降低,IFN-γ的分泌显著增加(P < 0.05)。   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中,原位肿瘤组织来源的MDSCs对T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IDO在此群细胞中有过表达,MDSCs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与IDO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癌光啉(PSD-007)在体外对于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光动力杀伤效应, 并分析其分子机制。   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SD-007(0、2、4、6、8、10μg/mL)作用于MDA-MB-231细胞株后对其增殖的影响;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光动力治疗后细胞形态的变化, 荧光显微镜分析PSD-007作用后细胞的死亡形式。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其分子机制。   结果  当PSD007浓度为10μg/mL、光照能量为9.0 J/cm2时, 对乳腺癌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应最大, 抑制率为97.01%。光动力治疗处理后的细胞逐渐变圆, 体积变小, 核质比增大, 折光性减弱, 贴壁能力下降, 细胞间隙增大, 直到细胞漂浮死亡。荧光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 光动力治疗后死亡细胞主要为坏死或晚期的凋亡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 实验组Caspase3、Caspase8、P65亚基和P53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而Bcl-2和Bcl-x表达无明显改变。   结论  PSD-007在体外通过调控Caspase蛋白酶、P53、NF-KB通路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光动力杀伤效应, 可能成为未来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新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膜联蛋白A1(annexin A1,ANXA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中膜联蛋白A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膜联蛋白A1 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574±1.403)高于癌旁组织(0.240±0.8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60,P=0.045)。肺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1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 < 0.05);与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无关(P > 0.05)。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均显示,膜联蛋白A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结论  ANXA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与其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