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疗效。方法 54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均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低血糖发生率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有口服降糖药,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的可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能有效的控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58-4659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治疗的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试验组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化指标差异。试验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空腹及餐后2h血糖,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IG)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降糖效果及对13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口服药联合治疗空腹血糖(FPG)控制不佳的老年rr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IG)联合阿卡波糖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组。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水平。并对两组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PG、2hPG、HbAlc均下降,IG联合阿卡波糖组低血糖发生较NPH组少,治疗后c肽升高显著,与NP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较好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与NPH比较,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石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475-2475
目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停用原口服降糖药,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BG、PG2h、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血糖发生少。结论使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安全、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74例,在糖尿病饮食、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2 h餐后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对比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住院率等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FPG、2hP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轻度消化道症状8.11%,低血糖2.70%,住院率4.05%。结论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的降血糖效果理想,对器官功能无明显损害,并发症少,门诊用于T2DM的治疗,可降低住院率。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645-646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随访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指标,并且起效速度快,应用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 8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阿卡波糖治疗,B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监测值、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2组治疗后FBG、PBG、Hb A1c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胰岛素用量少于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阿卡波糖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方案能显著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高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高龄T2DM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50例。单一组仅使用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联合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单一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空腹C肽水平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血糖波动情况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 对于高龄T2DM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能较高,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谭辉  朴龙范 《循证护理》2021,(4):443-451
目的:系统评价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使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4月1日。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MD=-0.98,95%CI(-1.27,-0.70),P<0.00001]、餐后2 h血糖[MD=-1.10,95%CI(-1.47,-0.72),P<0.00001]及糖化血红蛋白[SMD=-0.97,95%CI(-1.30,-0.65),P<0.0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可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1.
羊海燕 《华西医学》2009,(7):1734-1736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与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用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量使空腹血糖达标,三餐时联合阿卡波糖口服控制餐后血糖,辅以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压及尿白蛋白/肌酐的变化。结果:经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使UAER明显下降。结论: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量、联合阿卡波糖控制血糖,辅以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方法之一,疗效肯定,无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朱荣根  王芳 《临床医学》2012,32(5):17-19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在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68例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甘精胰岛素组(35例)每日1次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组(33例)每日2次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均明显下降,甘精胰岛素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预混组(P<0.05);两组的胰岛功能均得到明显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甘精胰岛素组的胰岛素用量及体质量增加值低于预混组(P<0.05).结论 对短期强化治疗后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使胰岛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其中甘精胰岛素降低空腹血糖效果更好,胰岛素用量较少,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应用方便、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与格列本脲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B组给予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C组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C肽水平变化,以及A、B组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A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B、C组,B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有优于C组的趋势,但除HbAlc外,其余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前6周及后6周低血糖发生率均有低于B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改善糖代谢,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优于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110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10 U/d)与二甲双胍(0.5 g,每天3次)联合治疗(T2DM组),疗程12周.另入选10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为正常对照组.观察2组研究对象基线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以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差异,并比较T2DM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观察前T2DM组的血糖指标及炎症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他基础临床资料没有差异(P均>0.05).经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12周后,T2DM组的血糖指标明显改善,FPG:治疗前(14.8±3.9)mmoL/L,治疗后(6.6±2.1)mmol/L;2 hPG:治疗前(17.6±3.3)mmol/L,治疗后(8.3±1.2)mmoL/L;HbA1c:治疗前(9.6±2.7)%,治疗后(6.5±0.8)%(t值分别为7.40、8.37、3.98,P均<0.01).炎症因子水平也显著下降,CRP:治疗前(8.8±2.5)mg/L,治疗后(5.5±1.4)mg/L;TNF-α:治疗前(2.9±0.6)ng/L,治疗后(1.6±0.2)ng/L;IL-6:治疗前(170.3±22.2)pg/L,治疗后(105.9±14.6)pg/L(t值分别为4.61、3.52、5.68,P均<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以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糖代谢,降低患者炎症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A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组)、B组(诺和灵30R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组);并选取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每组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降糖治疗。并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8-异前列腺素(8-iso-PGF2a)、一氧化氮(NO)等。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 h PG、血清MDA、8-iso-PGF2a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而血清GSH-PX、SOD、NO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组较诺和灵30R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组能明显地改善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和阿卡波糖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提示该方案可有效降低氧自由基对靶器官的损伤,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式,共70例T2DM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停用预混胰岛素,启用基础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束时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有9例(12.9%)受试者发生低血糖事件12次,均为一般性低血糖。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较预混胰岛素在降低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拜唐苹)和格列美脲联合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本院专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中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共65例,予阿卡波糖(拜唐苹)和格列美脲联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测定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肾功能,同时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12周后血糖及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6.7%,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阿卡波糖(拜唐苹)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血脂效果好,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