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发展和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预防接种工作已越来越被群众所认识和接受,而预防接种过程中的不安全注射造成血源性疾病传播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了解我县农村卫生所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安全注射现状,我们于1998年9月中旬在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开展之际,对部分村卫生所接种点的预防注射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总报告如下。1 调查项目1.1 注射器 在被调查的68个村卫生所中,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有26个村,占38.23%,使用玻璃注射器的有29个村,占42.65%,玻璃注射器与一次性注射器兼用的13个村,占19.12%。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以下简称输液器、注射器),已经广泛用于医疗单位,此类产品直接接触药液,直接影响药物的使用和安全有效。不久前我市药检所对辖区内药械供应商、市直医疗单位的这类输液器、注射器进行突击抽验。结果检测输液器39批,合格14批,不合格25批,不合格率为64.1%;注射器42批,合格2批,不合格批40批,不合格率为95.2%。质量问题严重。 1 质量问题分析 1.1 这次检出上述产品不合格生产厂计24家,其中常州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办法.方法 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场检查、询问,了解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情况.结果 调查了解医疗机构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达100%;较普遍使用的有注射器、输液器、胃管、引流管、扩阴管、冲洗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货渠道不统一;入库验收、登记、索取检验报告、使用前监测极少;私营医院、个体诊所普遍存在现金交易,无进货单及购货发票;专人管理、专库、分类贮存的医疗机构极少、回收、浸沧消毒、毁形不规范,无害化处理无法达到.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不规范是基层医疗自身的现状所致;重视基层培训,强化管理,增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积极可行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首个白血病病毒血液筛查法通过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安全注射联盟会议会上获悉,目前,滥用注射、过度注射、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等非安全注射行为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引起我国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据卫生部医政司护理处处长郭燕红介绍,安全注射包括对病人的安全、对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对环境与公众的安全,主要涉及注射用具与注射药物、注射的技术操作过程、注射后的用具处理等环节。当前,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以下的基层医院、医务所普遍存在以下非安全注射行为:注射器消毒达不到标准;一次性注射器反复使用;伪劣注射器用于临床;注射操作不当造成创伤…  相似文献   

5.
宋智胜  丛美芳 《中国药事》2003,17(6):360-361
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在药品监管工作的最基层 ,是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沿阵地。而药品检验机构又是基层药品监督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撑。在深化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时 ,应重视县级药检机构的地位和作用。下面是我们在深入调研中形成的几点看法 ,仅供大家讨论。1 正确估价县级药品检验工作的地位和作用1 1 从农村基层用药单位分布的特点 ,看加强县级药品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县级药品监管工作面对的是广大农村 ,其最大的特点是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点多、面广、量大、线长。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 ,全县共有 6 0万人口 ,其中农村…  相似文献   

6.
计划免疫是各级医疗单位防疫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长期以来我们按照上级单位所规定的免疫程序开设接种门诊,统计上报预防接种表以及相应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与区(县)站共同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疫源地处理以及开展计划免疫宣传.现就预防接种卡片的使用和保管的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宜春市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现况,分析信息化建设对免疫规划工作的影响.方法 全市各级预防接种门诊添置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安装并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国家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实现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完成向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上传及交换.调查宜春市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基本情况,随机调查450名儿童家长满意度情况,收集宜春市2006~2012年免疫规划工作年报表,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设有乡级以上接种门诊200所,村级接种点232个,覆盖人口总数为5 661 232人.2007~2012年按日接种的单位数及按日接种门诊覆盖人口数较2006年有较大的增长.2007~2012年预防接种工作人员配置由2006年的服务总人口的1.63/万增加到2.88/万.2012年100%的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完成信息化建设.92.86%的家长对接种门诊的服务表示满意.结论 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免疫规划工作,使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各方面得到改善,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家庭用药》2011,(11):58-58
为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保障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安全有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进行了质量监督抽验。本次共抽验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产品1050批次。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730家使用单位、128家生产企业。经检验,1034批次产品被抽验项目合格,16批次产品被抽验主要项目不合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县中小学校教室的光环境现状、特点和规律,为制订合理的学校光环镜设计方案,实现教学环境最优化和保护学生视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县152间中小学校,按县、镇、乡三级区域进行分层抽样,共抽取183间课室进行光环境检测。结果我县小学教室的平均面积为49.65m2,每班的平均人数为31.89人;中学教室的平均面积为60.98m2,每班的平均人数为49.81人。不同级别小学之间,人均面积(乡级93.6%,镇级77.8%,县级22.2%)及黑板长达标率(乡级31.9%,镇级61.1%,乡级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县级人均面积低于乡级和镇级小学(P 0.001);乡级小学黑板长度达标率低于镇级,县级小学黑板长度达标率高于镇级(P=0.004);不同级别中学之间,人均面积(镇级55.8%,县级20%)及黑板下缘到讲台垂直高度达标率(镇级44.2%,县级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县级人均面积低于镇级中学(P=0.038);县级黑板下缘到讲台垂直高度达标率高于镇级(P=0.038)。结论县级中小学人均面积合格率均低,乡级和镇级小学黑板长度达标率低,县级中学黑板下缘到讲台垂直高度达标率高,我县中小学自然采光、人工照明及黑板设置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环孢素A口服溶液不同给药剂量对一次性注射器内残留量的影响。方法:将40支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均分为0.9%氯化钠注射液组和环孢素A口服溶液组,两组又均分为4个亚组。分别测定两组注射器内溶液的残留量,并计算残留百分比。结果:环孢素A口服溶液组各亚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内环孢素A的残留百分比均显著高于0.9%氯化钠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孢素A口服溶液各亚组间除0.5 ml组与0.8 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口服给予环孢素A时抽取的剂量越小,注射器内药物的残留百分比越大;当注射器抽取环孢素A溶液剂量在0.1 ml时,注射器内药物的残留量百分比最高。  相似文献   

11.
管璐晗  赵静  张颖 《中国药房》2014,(45):4256-4259
目的:研究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简称一次性注射器)与有机助溶剂接触后的浸出有机物,确定其结构并测定含量。方法:采用含橡胶活塞的三件式一次性注射器及不含橡胶活塞的二件式一次性注射器与注射剂中常用的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400及甘油等有机助溶剂接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确定浸出有机物的结构;模拟已上市注射剂处方,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一次性注射器分别与5%20%乙醇溶液、20%20%乙醇溶液、20%60%丙二醇溶液及20%60%丙二醇溶液及20%60%聚乙二醇400溶液接触后浸出有机物的含量。结果:三件式一次性注射器与甘油接触后无明显浸出有机物;与乙醇、丙二醇及聚乙二醇400接触后有有机物浸出,其中乙醇中浸出量最高;二件式一次性注射器与上述有机助溶剂接触均无浸出物出现。浸出有机物来源于注射器中的橡胶活塞,为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一次性注射器与不同浓度的有机助溶剂接触5 min以内,浸出的DEHP含量均低于1.5μg/ml,远低于人体可耐受的日摄入量。结论: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含有机助溶剂的注射剂,短时间内使用安全性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应急处置措施的效果。方法在山东省卫生厅及山东省CDC的指导下,成立调查处理小组,制订调查提纲,研究控制措施,并深入现场调查,包括病例调查及免疫功能测定,所在地及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评估市、县级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采集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脊髓灰质炎抗体测定,对脊髓灰质炎病毒阳性分离物进行血清型和型内鉴定以及核苷酸序列分析,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接种率调查与评估等。结果病例确认为VDPV病例,免疫功能基本正常;市、县级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该VDPV病例所在村OPV3接种率为75.86%,所在乡镇及周围相邻乡镇接种率OPV3接种率为85.56%~91.01%,平均为87.78%,不同乡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05);当地医院未发现AFP病例漏报;适龄儿童第一轮OPV应急免疫接种率为95.05%,第二轮则为98.85%;密切接触者、健康儿童和VDPV病例粪便标本经连续监测未再发现VDPV。结论当地脊髓灰质炎病毒学监测和流行病学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指标良好;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果断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Ⅵ级应急响应,重点开展了应急免疫活动,适龄儿童OPV应急免疫接种率达到目标,整个应急处置过程严谨规范,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3.
接种疫苗是防治传染病最为有效的解决办法,而接种方式则是免疫成功的关键因素。皮肤富含抗原递呈细胞,尤其是朗格汉斯细胞,是疫苗理想的接种位置。然而,传统的注射器在皮内接种方面有着诸多限制,比如操作难度大、患者顺应性差以及对环境潜在的污染风险等。近年来,随着经皮给药系统的深入研究,一系列新型的皮内接种技术及装置得到了大力的开发。本文综述了目前疫苗接种的方式及现状,介绍了皮内接种的优势,重点阐述了微针、激光、基因枪等新技术及其在皮内接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麻疹暴发原因,制定防治对策。方法对麻江县2000-2004年12起麻疹暴发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江县麻疹暴发强度大,平均每起暴发有42.33例患者,暴发疫情多发生在3月和9月,主要为小学低年级学生,以4~9岁为主,暴发疫情74.5%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暴发的主要原因是麻疹疫苗(简称麻苗)接种率低、疫情迟报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评价乙肝预防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两阶段抽样法,在马鞍山市三区一县抽取8个行政村1-59岁常住人口203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50.54%,城市高于农村,低年龄组(98.14%)到高年龄组(0.95%)逐渐降低,男性高于女性.散居和托幼儿童接种率最高(96.58%和98.77%),学生次之(87.17%),农民最低(4.26%).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从低年龄组到高年龄组逐渐增高(O%-10.48%),抗-HBs阳性率为14.58%-50.18%,15-岁组最低(14.58%).1990-2007年间乙肝报告发病率以1999年最高,为67.0660/10万,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2007年平均乙肝报告发病率在≤14岁的人群中低于4.6731/10万,在≥15岁的人群中高于32.0789/10万.乙肝血源疫苗接种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0.98%和39.54%,与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后阳性率(0.49%和43.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7,P=0.744;x2=1.004,P=0.316).结论 应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推广成年人接种,并将预防乙肝资源向农村倾斜.  相似文献   

17.
18.
马昌相  罗东  李琼  韦亚  黄亚铭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1956-1956,1958
目的 探讨少数民族边远山区通过“加强常规免疫项目”前后新生儿首针己型肝炎疫苗(简称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效果比较分析,为该县今后免疫接种提供经验 方法 对县、乡、村具有疫苗接种资质的医务人员给予接种新生儿首针己肝疫苗经济补偿,并收集项目实施前后2006年和2010年全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全县在项目执行前住院分娩新生儿及时接种率为88.68%,在家分娩新生儿为1.27%,合计及时接种率为23.33%、项目执行后住院分娩新生儿及时接种率为98.22%,在家分娩新生儿为82.93%,合计及时接种率为95.24% 结论 项目执行后有效的提高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同时提高了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神率.  相似文献   

19.
王志元 《中国当代医药》2013,(31):143-144,146
目的 总结评价吉水县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效果,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 按照《2010年江西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次强化免疫8个月~4岁应种儿童23 256名,实种儿童22 896名,实际接种率达98.45%,快速评估接种率97.75%.强化免疫期间,全县共报告麻疹相关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例,发生率4.37/10万.没有发生因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引起的群体事件,无疫苗质量事故和实施差错事故报告,无死亡病例发生.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结论 吉水县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目标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95%,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