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发源于江苏江阴龙山砂山地区的龙砂医学流派,具有历史渊源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流派风格独特、学术特点突显、重视传承教育等特点。重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运用,结合辨体质和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经方的应用、基于肾命理论运用膏方养生治未病为该流派的三大主要学术特色。龙砂医学流派对近代中医教育的贡献突出,目前该流派的传承推广应用工作成绩卓著,引起了学界较大关注。  相似文献   

2.
发源于江苏锡澄地区的龙砂医派,肇起于宋元,隆盛于清末民初,再兴于当代,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龙砂医家重视种子养胎,关注孕产安全,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女科学术思想。对于妊娠病的治疗,龙砂医家具有独到经验,用药注重时令气候节律,基于开阖枢理论灵活运用经方,擅长按妊娠月份逐月养胎,治疗方面重视调和气血、肝脾肾三脏同治、内服外治同用,讲究用药宜忌,根据病情选择用药剂型。龙砂女科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至今仍对临床诊治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龙砂膏滋方重视“天人合一”,以藏精奉生为指导思想,结合五运六气逐年运气特点,一人一方。本文通过具体临证案例,结合临床同类病症的中医治疗思路,剖析龙砂膏滋方的思路和优势,发掘龙砂膏滋方在慢性病和养生治未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正>【受访专家】顾植山,著名五运六气研究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会长,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中医文献学》教材主编。它,是中医学术中被人误解最深的理论,它,是中医传承最为薄弱的一个部分,它,本应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却一直被误解被误用……  相似文献   

5.
正【受访专家】顾植山,著名五运六气研究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会长,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中医文献学》教材主编。它,是中医学术中被人误解最深的理论,它,是中医传承最为薄弱的一个部分,它,本应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却一直被误解被误用……  相似文献   

6.
正【受访专家】顾植山,著名五运六气研究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会长,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中医文献学》教材主编。它,是中医学术中被人误解最深的理论,它,是中医传承最为薄弱的一个部分,它,本应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却一直被误解被误用……  相似文献   

7.
龙砂医学流派是重要的中医医学流派之一,其因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学术思想而备受关注。本文整理分析了龙砂医学流派著名医家在“遗精”医案中所体现的诊疗特色,其中《沈芊绿医案》《柳选四家医案》《张聿青医案》《朱少鸿医案》四家遗精案中用药特色鲜明,学术观点明确,故详加述之。《沈芊绿医案》治遗精善养阴、清泻、固涩、潜镇多法参合,用药偏于寒凉;《柳选四家医案》则多遵循张仲景之理法,治遗精从补肾阳和补肾阴两方面入手,常用六味地黄丸、八味肾气丸随证加减,变化无穷;《张聿青医案》治遗精善从脾胃入手,重在养后天以滋先天,并明确了湿热类遗精的诊断线索为“苔腻、小便不利、脉滑”;《朱少鸿医案》则重肝木,常使用达肝、养肝药点缀参入遗精案中,并重视遗精迁变至动风动血处置。本文总结龙砂名家治疗遗精的整体学术特点有:重视经方使用,善用膏方,继承丹溪相火学说以及注重遗精肾虚夹湿证的诊疗。  相似文献   

8.
基于《黄氏纪效新书》《三余纪效》研究探讨龙砂医家黄堂五运六气学术经验,得出其临床善用运气理论推判病因、分析病机、拟定治则、处方用药,注重病象、脉象变化与运气合参,灵活运用运气理论。其临证重视运气学说,一则与龙砂医家的学术特色一脉相承,二则与乃师缪松心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龙砂医学是以江阴龙山、砂山地区为发源地,经过700余年的传承发展,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医学流派,通过文献疏理,介绍其代表性医家之医学造诣、生平成就,以窥探龙砂医家之医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挖掘历代中医膏方特点,以中医膏方组方特点、优势与中医膏方治疗恶性肿瘤理论基础为出发点,参考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借鉴近现代名老中医膏方经验及龙砂医学流派膏方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调治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膏方的组方原则、组方思路、经验用药、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王欢  朱莹 《中草药》2019,50(15):3714-3719
经方药物精简,疗效显著,历久不衰,全国掀起了经方热潮。日本汉方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同源异流。当代经方大师多受日本汉方医学影响,强调方证相应、体质辨识与腹诊,这也成为现在大多数经方学者研究的方向。中医和汉方医学在经方的辨证体系、应用形式、剂量和剂型上均存在不同。清晰认识我国经方和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现状,了解其中差异,扬长避短,为我国经方的正确发展提供思路,也为我国经方制剂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中医正骨理筋学术流派是中医药发展传承至今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宫正骨流派是中医骨伤学派的经典流派之一。于清代中后期逐渐兴盛,推动了近现代中医骨伤科事业的成型与发展。清宫正骨流派传承脉络清晰,学术特点鲜明,对于骨伤科常见疾病有独到的见解理论和特色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学习体会,介绍清宫正骨流派传承历史渊源及学术思想理论,描述常见的清宫正骨理筋特色手法操作方式及治疗原理,结合当下清宫正骨手法的创新研究及应用现状,为现代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更好地启发中医骨伤科临床及科研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民国沪上孟河医家编修医籍,重构中医知识和技艺,弘扬现代中医学术理论文化。孟河医家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包容异见,较早出离中西医论争的泥潭,着力建构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的系统理论,促进现代中医体制化、学术交流、经验传承和技艺推广。医籍包括医案、教材、经典解读、成药药方、中西医药通讯、学术期刊、医药辞典,沟通中外医学、医界学界与政界,普及防病保健知识技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是多学科研究中医史的重要文献。孟河医家主张中西医汇通,匡正学风,探索培育中医专门人才新模式,助推中医现代转型和体制化。相关医籍研究对现今改进中医有关卫生健康政策、整合利用中医文化资源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岩  李金龙  梁倩倩  施杞  王拥军 《世界中医药》2014,9(6):693-695,698
中医痰瘀相关学说萌芽于先秦,发端于晋唐,兴盛于宋元,深化于明清,在中医经典理论痰与瘀血的基础上经历代医家不断发挥、发展而形成的。本文从痰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痰瘀的生理和病理基础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余道善为清末民国云南名医,学术思想起源于孟河医派,受佛学、巫医、西方文化等多元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思维体系,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弥补了清末民国云南中医学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隐性知识是支撑中医药学术传承和不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石,其包涵于中医药学理论和辨证施治的各个方面,是中医药学传承和名老中医经验继承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医药学隐性知识的庞杂性、高度个体化、对文化背景、地域环境的依赖性和难以显性化等特性阻碍了其准确、广泛的传承。本文对隐性知识在中医药学术传承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梳理,结合人工智能在对知识的学习、处理及实践运用中的优势,提出应将其与中医药学隐性知识的挖掘相结合,能够极大的提高中医药学隐性知识的传承效率和准确度,并扩大服务度。  相似文献   

17.
把中医学仅仅理解为是一种医疗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说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传统医学的宝藏.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了对"中医学"的理解.1)中医学的内涵,包括中医理论、中医思想、中医文化、中医学术体系和中医临床等方面内容.2)中医学的特色,包括民族化、大众化、文学化、哲学化和人文化等特色.  相似文献   

18.
陕西郭氏针灸学术流派植根于陕西医学的土壤,是长安医学的重要流派分支,其核心学术思想是在继承国医大师郭诚杰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在针灸、中药治疗疾病的实践基础上凝练而来。其临床思路以肝为枢,疏通调补并用; 临床技法秉承针药结合,多法并举; 倡导治养结合,治养并重。陕西郭氏针灸学术流派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吴孟超院士肯定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思想。方法:分析吴孟超院士有关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相关言论,归纳其关于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思想。结果:吴孟超院士认为中医药在治疗肝癌的全过程中均可发挥积极作用。结论:吴孟超院士对传统中医学十分重视,主张要充分利用中医药的优势结合西医治疗肝癌。  相似文献   

20.
五运六气看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植山 《世界中医药》2020,15(2):144-149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作者用运气理论分析病因、症候及防治,并给出推荐方剂和龙砂开阖六气针法,以及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中医药防治NCP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