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为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现场作业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对作业安全管控系统中人员目标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在传统算法的基础上,从移动目标捕捉和目标定位、目标分割、人员目标识别三个方面进行算法研究,并根据变电站实际环境对算法进行适用性改进.实验数据表明,不考虑复杂背景的情况下,单人员识别算法的识别率很高,但在目标重叠、目标被部分遮挡、有人影、有积水倒影等情况下,识别率有所下降.人员目标识别算法的实用化研究为无人值守变电站的作业安全管控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胜利油田为例,对油田电网现场作业视频安全管控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油田电网现场作业视频安全管控原理,分析测试了现场作业人员人脸识别技术和行为预测技术,给出了三种常用的电子边界生成方法。通过油田电网现场作业视频安全管控平台,可以实现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份识别,及时发现现场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变电站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管控效率低、缺乏整体评价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变电站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管控及评价方法。设计了相应的安全管控及评价系统。描述了该系统分层式的结构,分析了人员安全管控的技术内容。提出了以人员面部信息为索引的人员安全管控信息存储和管理方法,以及变电站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管控指标的量化方法、人员安全评价方法。从人员基本信息符合度、安全培训完成度、安全测试达标度、身体机能指标良好度、施工作业过程规范度五个方面对人员安全管控进行量化和综合评价,提高了人员安全管控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强了变电站施工作业的整体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大众用电》2021,36(7):54-56
正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日益成熟,电力物联成为未来电力信息化阶跃式发展的趋势与挑战。传统形式的供电现场作业仅依靠人工勘测、计划、组织、监督,其作为保障电力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存在着现场作业风险高、安全管控难度大、人员行为不规范、无法实时预警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智能机器人的供电现场作业安全管控技术进行了应用研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供电现场作业安全管控的智能机器人,将其运用于变电站,达到了良好的安全管控实际应用效果,为电力现场作业无人化、智能化、高效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电力建设场景中,安监人员现场执规的传统安全监察模式存在实时性差、监察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边端协同技术的电力安全管控系统,该系统由“一平台、一中心、一终端”构成。首先,该系统使用基于边缘计算技术的“反违章天眼”终端,在完成数据实时采集的同时,通过内置边缘计算平台实现违章行为实时自动感知与就地告警等功能,极大降低了作业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其次,该系统建立了线上管控平台与线下管控中心,并通过云边端协同技术实现信息联动,大幅提升了系统的实时性与交互性。最后,介绍了该系统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进行针对性功能拓展,已落地应用于配电网作业现场、变电站等实际场景,有效提升了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的智慧化、精益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组织实施"智慧电站"建设,利用物联网、视频监控、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电站管理由人工决策转变为机器智能决策,是打破安全管理瓶颈,实现科技兴安的重要方式.探索通过对人员定位、电子围栏、孔洞识别、违章抓拍、照度检测、外包单位安全管理及手机APP等系统开发,实现检修现场安全管控从人工管控到智能识别...  相似文献   

7.
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电力系统将在能量层和信息层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变电站不再只是电能汇集与分配的节点。利用图像采集模块、边缘分析终端、5G通信技术和云边协同平台建立变电站多维度场景管控系统,实现变电站现场作业安全实时管控、运行环境及设备主动预警、门禁安全智能管控和主辅助设备可视化协同等功能。以山东某市供电公司为例,从社会效益、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3个方面详细分析该管控系统的应用成效,结果表明该管控系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提升变电站内人员、环境和设备的全面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变电站数量及设备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巡维中心运行人员不足与设备维护、现场作业管控任务的矛盾日渐凸显。通过综合分析变电运维作业管控现有模式与当前智能技术,找出一种协助运行人员进行远方作业管控的方法,为变电运行的智能化作业管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电力作业现场安全监督过度依赖于人工、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从智能安全监督的监督内容、方法以及监督算法上展开研究,并基于深度感知摄像头、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了对作业现场人员安全生产行为的实时监视和智能预警,能大幅提高作业现场安全管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以及对作业现场行为违章的威慑力,其研究成果在多个变电站、换流站以及实验室等典型作业场景下得到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作业现场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视频画面滤波算法不能适用复杂的变电站环境的问题,采用改进的多重滤波算法,并对改进滤波算法的步骤、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了说明。仿真和实际证明,该算法具有简洁高效、动态目标识别准确、定位精度高等特性,使变电站作业安全管控系统实现了实用化,提升了变电站作业安全管控的水平,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运检现场安全管控工作量大并且专业化程度高,传统管控方式存在缺乏设备全方位监控管理和可靠的高精度空间三维实景的技术支撑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立体可视化技术的变电站运检业务空间立体可视化管控,通过多维度的可视化手段和全景模拟检修仿真等手段实现变电站立体监盘、运检业务模拟检修和设备运行状态可视化.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更直观的方式全面展示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为变电运检人员提供一种高效的检修推演和人员管控方式.  相似文献   

12.
电网公司各类基建、生产、营销等现场作业点多面广,作业队伍、人员数量庞大,现场安全管控难度较大.从作业计划、作业队伍、作业人员及作业现场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平台的功能建设及应用情况,通过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可最大限度地保障现场作业安全,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从电力工程现场作业安全管理需求出发,借助深度学习算法、图像识别等多种技术构建了智能化现场作业管控平台,对施工作业现场的人员、设备以及环境进行一体化智能管控,为电力工程的现场作业提供完善的智能化管控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某超高压变电站集中检修现场的安全风险管控,主要对变电站集中检修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以500 kV众兴变集中检修作业为例,从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终结验收3个阶段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管控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电力现场安全监控主要通过人员对监控视频进行全程监测,但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出现漏报的情况,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为实现对作业现场人员行为的智能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OpenPose的电力作业人员的危险行为识别技术。该方法提取视频流图像中电力作业人员骨骼关键点信息,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实现多人场景下电力作业人员的人体行为姿态感知,实时对施工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检测识别,并发出警告。所提方法实现了对电力现场作业人员行为的准确、实时安全监控,保障了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电力作业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与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新  王林  曾厉 《电工技术》2020,(22):153-155
为了准确识别水电站安全生产活动中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有效管控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综合应用 UWB定位、视频智能分析、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对作业人员位置信息和行为信息进行采集和安全风险分析,文章提出作业人员全过程闭环管控机制,研发了水电站作业人员管控和风险预控系统.该系统在鲁地拉水电站的成功应用,对同类发电企业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变电站现场作业人员误入带电区域、不清晰作业范围、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足和现场监管不足所带来的问题,将 UWB (UltraWideBand)定位技术应用在数字孪生变电站中,通过 UWB高精度定位技术,结合孪 生变电站三维立体模型,将孪生场景与真实场景同步运行,借助场景还原,实现对现场作业人员实时定位、实时轨迹 跟踪、行为分析告警等.该系统实现了数字孪生系统精准定位、电子围栏告警与风险识别等功能,有效防范了上述问题的发生.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在杭州220kV 世纪变并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1应用背景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电网是国家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载体,其中各地的高压变电站又是电网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关系着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和效率。高压变电站的日常巡检和现场作业安全管控存在实时定位、电子围栏、视频监控联动、安全报警、人员行为轨迹追溯等需求,以防止作业人员误入间隔、误触电的事故发生。基于人为因素的高压变电站安全隐患主要表现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具有在短距离内测距精度高的优势,超宽带(ultra-wide band,UWB)定位技术在变电站巡检与安全管控等场合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结合UWB定位技术的原理与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UWB定位技术的变电站安全监控方案.给出了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框架,对安全监控系统的硬件架构与软件结构进行了设计,并根据变电站的实际需求预置了相应算法与判据,完成了基于UWB定位技术的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设计.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基于UWB定位技术的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能够对站内的目标进行有效定位,定位精度满足现场作业需求,并能够对越位人员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进一步验证了监控系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变电站内设备检修工作存在的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检修计划和方案管理低效、检修作业指导书缺乏可视化指导和现场安全监管难等问题,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及激光雷达定位技术提出并研发了变电设备智能检修系统.该系统综合应用生产管理系统等多系统的变电设备大数据,可实现检修计划智能管理、检修方案智能编制功能,为变电设备检修策划提供了智能技术支持.该系统实现了检修预演功能、检修过程智能管控功能,有效管控检修作业过程质量和安全.该系统在500kV文山变电站的成功应用,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