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舒缓医学是全科医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全科医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慢性病及终末期疾病人数持续上升,舒缓医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但目前我国舒缓医学教育相对滞后,且尚未将舒缓医学内容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本文阐述了将舒缓医学融入山西省全科医生培养及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具体做法和培训结果,并讨论了实践中的体会,认为将舒缓医学理念及知识融入全科医学的培训工作为全科医生的培养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弥补了全科医生舒缓医学专业知识的欠缺,进一步提高了全科医学师资的带教能力和全科医生职业素养、提升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加快了向基层输送全面的、合格的、规范化的全科医生的步伐。本文所做的实践探索,旨在为未来我国全科医生舒缓医学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全科人才培养是全科医学发展的关键任务,目前我国的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全科医生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英国和美国的全科医生培养起步较早,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介绍了英国全科医生培养的“5+2+3”模式、美国全科医生培养的“4+4+3”模式,并将其与我国目前的“5+3”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进行对比。认为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应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提升全科医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同时,应建设标准化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包括培训大纲、带教师资、培训基地、考核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虽然确立了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模式,但是绝大多数全科培训住培基地与基层实践基地教学互动、课程细节交流不足,各基地教学资源与教学管理相对独立,未能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造成各阶段教学相互脱节,考核出口把控标准不一,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客观性结构式临床技能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作为一种实时评价工具,提升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教学规划、课程设计、培训过程、阶段督导等方面的能力评估,并随着社会发展转型、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转变在逐渐趋于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全科住院医师结业技能考核中规范化的OSCE评价不仅可以有效评估全科医师的职业素养,也可反映全科医师的培训质量,从而形成反馈,由此可进一步提高全科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引导我国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切实保证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分层递进培养模式在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创新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明确不同阶段全科医学住院医师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结合LAP、叙事医学教学方法形成分层递进教学方法, 在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对26名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实施分层培养, 并通过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问卷调查评价分层递进培养效果。结果 26名住院医师中, 初级阶段12人, 中级阶段9人, 高级阶段5人。培养后, 3个阶段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总得分均较培养前得分明显提高(t=-3.627, -2.073, -5.277, 均P<0.05);全部住院医师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利用能力与管理能力、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职业素养六大岗位胜任力得分均较培养前明显提高。其中初级住院医师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方面得分均较培养前明显提高(t=-3.457, -3.428, -3.063, 均P<0.05), 中级住院医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职业素养方面得分较培养前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医养护一体化健康模式下的智慧医疗将对社区家庭医生的治疗、诊断、健康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国家和各省市开展的面向基层定向医学生培养制度以及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正是适应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但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的社区全科医生,其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和院校培养模式尚有待进一步明确。为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经验,以问卷调研和专家访谈结合的方式,研究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能力现状和需求,以岗位胜任力解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研究全科医学生岗位胜任力核心结构,提出面向基层就业的全科医学生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6.
背景 当前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存在培训内容无法满足全科临床实践需求,教学师资和评价方法也存在缺乏全科医学思维和特点等不足。目的 为解决全科医生实际工作问题,提升其岗位胜任力,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探索对全科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方法 2020年11月,在文献阅读和前期全科医生执业能力工作坊继续教育班课程的评估反馈基础上,对第八期“全科医生执业能力培训工作坊”课程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参加第八期“全科医生执业能力培训工作坊”的200名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全科临床诊疗思维和岗位胜任力总体和各层面提升情况。结果 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0%。培训后,全科医生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总体有较大提升和很大提升者分别占52.3%(90/172)和21.5%(37/172),岗位胜任力总体有较大提升和很大提升者分别占56.4%(97/172)和22.1%(38/172)。不同职称、工作类型全科医生培训后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提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134名(77.9%)、134名(77.9%)、133名(77.3%...  相似文献   

7.
吴伟东  杨凯超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2):2722-2725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全科医生教育培训体系,但尚无完善的全科医生持续职业发展的有效体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住培阶段开展亚专长全科医生(GPwSI)的培养,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在住培阶段开展GPwSI培养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开展全科住培医师皮肤科亚专长培训的做法,并探讨其培训效果和尚存问题,希望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全科住培医师亚专长培训模式和方法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北医学教育》2022,(1):25-29
目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探索有效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方法将2018级和2019级山东省立医院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以临床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测评规培开始前及规培一年后学员的岗位胜任力。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小班教学模式。结果与规培开始前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学员规培一年后8种岗位胜任力的自评和责任导师测评结果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员规培一年后在临床基本能力、医生职业精神与素质、医患沟通能力、学习与运用医学知识、信息与管理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自评和责任导师测评结果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小班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促进高质量儿科医学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广西医科大学是全国首批开展订单定向医学生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之一,2010年始承接国家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任务.经过10余载探索创新,以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建立"2+1.5+1.5"人才培养模式、增设全科医学特色课程、规范建立多层级实践教学基地网络、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成立全国首家全科医学院、搭建多利...  相似文献   

10.
蒋婧瑾  陈韶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8):3482-3485
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迅速,但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指标,本文结合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目标、要求和细则,对常用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价体系的方法、用途、优缺点进行综述分析。借鉴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建议在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根据临床轮转教学需求和特点,从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病人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终生学习这些核心胜任力出发,制定出一套全国统一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考核,提高培训质量,最终培养出能胜任岗位的全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是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部分。 方法 总结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基地多年以来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师资培训中的经验。首先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医教协同”“三环式管理”“上下联动”的培训管理模式、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积极借助社会资源,提升区域全科医生诊疗水平以及采用“导师负责制”培养全科医生高水平、专业化的科研能力,达到“五证合一”。其次通过临床带教师资课程的系统培训,丰富带教师资的临床教学方法,提高带教师资的临床教学技能,包括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广州-伯明翰医联体”,进行个性化教学,传达“自我导向型学习”的教育理念。另外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以理论授课与社区医院见习相结合的形式,使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概念、工作性质、实际运用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结果 建立了有特色的全科医师规培基地;为华南地区构建了一支高素质全科医师带教师资队伍;引发医学本科生的兴趣,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全科医生。 结论 通过努力,我们将建设高质量的全科医学基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民众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科医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英国是众多较早开展全科医师医疗体系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英国已拥有较为完善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灵活、独立、高效运行的全科医疗诊所;严谨的全科社区就诊制度;协同良好的社区与全科门诊的整合式服务;严密、完善的医疗质量监管体系;严格、高标准、同质化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等等。英国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服务宗旨和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的六大价值观与我国的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要求是相似的。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层卫生工作综合如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医养结合,开展全科签约服务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经过2周的培训,通过对英国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发现要加强我国全科医学体系建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建立完善的全科医生“守门人”制度,做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加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服务团队建设,推动医学模式在社区的转变;要进一步加强全科规培基地骨干师资队伍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为核心,在社区层面横向整合多方社会服务资源;加大宣传,正确引导居民的就医需求;探讨适合我国的全科医师培养模式,从而推动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深化医改、构建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分析安徽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对如何促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出经验参考和政策建议。 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主要政策、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等,提出工作建议。 结果 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培训成效难以显现,质量有待提高;全科医生执业制度推进滞后、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人员注册率较低、流失率偏高;规范化培训在整体培训中比例、报名人数和录取分数呈现"三低";政策宣传不到位,激励措施缺乏,参培积极性不高等。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全科医生队伍总体上数量匮乏、质量不高,全科医生既未得到社会普遍认同,也未得到业内普遍认可(不被重视);对全科医学认识不到位,在全科专业科室设置和人员配备上重视程度不高;全科医生使用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制度推进难度大,效果不理想等。 结论 建议从五个方面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执业注册;强化规范培训;重视学科建设;加强宣传引导。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建立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完善全科住院医师综合能力培养,使之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及全科医疗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国家卫生计生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及具体要求,我们建立了一对一导师跟踪制,运用全科医学理念及全科临床实践教学技能,全程实施全科医学教学管理导师跟踪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以探索及运用;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导师准人标准及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一对一导师制及管理目标,精心实施一对一导师临床跟踪培训,从综合素质、临床技能、教学管理、科研指导、考核评估等多方面全程进行系统教学指导及连续跟踪管理,以提高全科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骨干人才探索教学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实地考察澳大利亚全科医学体系的实际情况,并与国内全科医学现状进行比较,为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措施,以期发挥借鉴和参考作用。 方法 派遣一名全科医学的在读硕士及一名已参加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规范化培养已毕业学员,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参加为期7周的全科医学强化学习和实地考察,内容包括参加全科学术讲座、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师协会参观、全科医学诊所见习、参观综合医院及护理院、参观医学生全科专业课程及考核等方式,比较分析澳大利亚和中国全科医学体系的异同。 结果 中国和澳大利亚全科医学在分级诊疗中扮演的角色、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全科医师自我认同、晋升途径及相关职业考核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结论 在我国目前全科医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转诊的程序、加强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之间的联系、加强全科医师与养老院之间的合作、增加综合医院全科门诊的比重、在临床专业本科期间开始全科医学专业课程、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学习并借鉴澳大利亚全科的诊疗思维、丰富课堂及见习中的教学模式、科学调整医疗保险考核的指标、优化医师晋升制度、鼓励全科医师参与合作型科研计划、进一步推进多点执业、鼓励优秀医师主动选择全科医学专业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全科医师是社区人民健康的守门人,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学是基层全科医师培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之一。本文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近年来参加陕西省基层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新时代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的落实,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能力提升,实现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服务的无缝对接;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论证和现场调查,提出以“注重全科基础、强调专长教育、坚持分工统筹”为内涵的全科医生专长化概念;分析其产生背景和概念内涵,尝试探索“以人的全生命周期和器官系统”为依据的专长教育模式,展望全科医生专长化发展前景并思考需要解决的问题,旨在为我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提升基层服务效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东中西部“5+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状,为制定“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和专题访谈调查北京、浙江、广州、四川、重庆5个地区“5+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训现状,内容包括:规培基地基本情况、管理与经费投入、培训建议等.结果 2所基地认为培训课程与医学本科教学不衔接;3所基地对培训效果基本满意,1所基地不满意;88.4%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进行“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结论 目前的“5+3”全科医师培训制度不太完善,培训整体偏向专科化.全科医师培养在培训基地与培训师资方面应制定遴选相应标准.举办“3+2”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应建立系统化课程体系和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我国全科医学科研的发展沿革及现阶段发展状况,总结我国全科科研发展瓶颈,为中国全科医学科研进一步发展提供启示。 方法 系统回顾我国全科医学科研的发展历史和现阶段全科科研发展状况。以“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全科团队”“社区卫生”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及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近30年的文献加以荟萃分析,归纳我国全科医学科研的主要领域和方向。 结果 全科科研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1986—1996年为萌芽阶段,1997—2009年为初期成长阶段,2010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全科科研的六大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科医学教育与全科医师培训、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人群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疾病治疗与临床疗效、社区康复延续性管理、全科医生绩效评价与岗位胜任力。全科科研发展核心瓶颈:研究对象存在局限性,研究方法与研究能力滞后于专科,研究领域存在空白地带。全科科研应为围绕社区人群健康展开的涵盖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公共卫生、人文社会学科及管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结论 我国全科医学的科研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其核心内涵,打造以临床实践为导向的全科团队,开辟一条具有全科医学特色的科研道路,以促进全科医学科研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本文立足于“健康中国”建设大背景,介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实践经验和成果,结合医疗服务、管理、教育、学术能力四方面核心岗位胜任力的构建,以“全科-专科”和“医院-社区”协同整合规划轮转计划,训练家庭医生团队协作精神,融入亚专长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s with special interests, GPwSI)培养,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估,创新与“健康中国”行动相适应的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科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全科专培”)实施方案,以期为新形势下全科专培制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