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团岩体位于南岭地区西段,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利用LA-ICP-MS微区原位测试技术,对五团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及CL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件锆石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11±0.95)Ma(MSWD=0.08)和(227±3.2)Ma(MSWD=1.9),结合前人获得的年龄数据,认为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中期且具有多次侵位;岩石具高硅、富铝、高钾特征,w(SiO2)70.54%~72.55%,平均71.67%;w(Al2O3)13.62%~14.55%,平均14.03%;w(K2O)4.18%~5.28%,平均4.85%;全碱(Na2O+K2O)7.09%~7.89%,平均7.51%;K2O/Na2O比值1.44~4.51,平均2.02;总体属铁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Ba、Nb、Sr、P、Ti表现为明显亏损,Rb、Th、U、K、La、Ce、Nd、Zr、Hf、Sm、Y、Yb、Lu等则相对富集,w(∑REE)62.07×10-6~149.58×10-6,平均126.68×10-6,δEu值0.26~0.50,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上地壳变质杂砂岩;花岗岩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主要显示为后碰撞构造环境。基于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判别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推断五团岩体形成于印支晚期后碰撞环境,是加厚地壳在碰撞应力减弱、深部压力降低等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对北秦岭宝鸡地区鸡冠崖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锆石206Pb/238Pb加权平均年龄为(435±2)Ma(MSWD=0.13,n=22),限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鸡冠崖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2)=72.77%~77.71%)、富钾(w(K2O)=3.51%~6.32%)、低铁(w(Fe2OT3)= 0.71%~1.30%,Fe2OT3/MgO=2.71~7.29)、低镁(w(MgO)=0.14%~0.31%)、低磷(w(P2O5)= 0.05%~0.10%)的特征,A/CNK=0.94~1.10,AR=2.95~4.10,属准铝质至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鸡冠崖花岗岩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较低(32×10-6~102×10-6),铕异常明显(δEu=0.22~13.83),富集Rb、U、Th、Nd、Zr、Hf等微量元素,贫Ba、Nb、P、Ti等元素,分异程度较高(DI=89~93),整体表现出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资料,认为鸡冠崖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为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成因。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粤北扶溪地区花岗闪长岩角闪石、黑云母矿物化学组成,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及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中角闪石属镁角闪石,黑云母属镁质黑云母。岩石硅含量较高,w(SiO2)为63.86%~66.19%;富碱,w(K2O)为4.07%~4.71%,w(Na2O)在2.42%~2.76%;铝质量分数中等,w(Al2O3)为14.27%~15.02%。稀土元素总量w(ΣREE)为183.22×10-6~283.31×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中等强度负Eu异常(0.62~0.80),富集Rb、K、Th、Sr、Pb、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h、U、Zr、Hf、Nb、Ta、Ti等高场强元素。LA-ICP-MS锆石U Pb年龄为(440.7±3.3) Ma(MSWD=2.4,n=18)。上述分析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为I型花岗岩,是早志留世岩浆活动产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在温度777~802℃、压力316~442 MPa和氧逸度约lgf(O2)=-14条件下侵位结晶。   相似文献   

4.
大埔岩体位于粤东北地区,呈北东向的大岩基出露,出露面积约2 000 km2,主体岩性为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对大埔岩体花岗岩岩石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 Pb同位素测年,得到其结晶年龄为(143.8±1.5)~(139.2±1.1)Ma,属于晚中生代早白垩世,为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w(Al2O3)在11.98%~14.18%之间,A/CNK为1.01~1.15,AKI在0.77~0.89之间,里特曼指数σ为1.72~2.7,Rb/Sr比值为1.32~8.05(平均为4.19),Nb/Ta比值为6.45~12.99。岩石具中等-强的δEu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海鸥型。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大埔岩体侵位结晶与区域上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期岩石圈大面积伸展减薄、地幔物质上涌、形成大规模岩浆活动有关,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花岗质岩体产状及组成上的差异主要受控于源区性质和岩浆过程。以西秦岭造山带内几个代表性早中生代花岗岩为例,简要介绍其形成中所记录的岩浆过程,探讨花岗岩成分多样性的原因。西秦岭造山带内S型花岗岩是变泥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可分为两类,即高Sr含量、低Rb/Sr值和稀土元素总含量的Group A,及低Sr含量、高Rb/Sr值和稀土元素总含量的Group B,其分别可由白云母水致熔融和脱水熔融形成。糜署岭岩体的暗色微粒包体中发育3类晶形和成分不同的锆石,其与寄主岩石的锆石具有一致的U-Pb年龄;其中,暗色微粒包体中的类型3锆石与寄主岩石中锆石具有一致的晶形和εHf(t)值,捕获于寄主岩石,而类型1和类型2锆石具有较高的Th/U值和εHf(t)值,结晶于混合程度不同的基性岩浆,其基性端元可能来自幔源岩浆;因此,糜署岭岩体的暗色微粒包体记录了壳-幔岩浆混合过程。中川岩体由形成时代没有明显差异的5个岩相呈同心环状产出;边部的似斑状花岗闪长岩被含斑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被中粒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侵入,后者又被细粒黑云母二长...  相似文献   

6.
祁连造山带发育有大面积的中-酸性侵入岩。引胜沟花岗质岩体位于中祁连造山带东段,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436.9 ±5.3)Ma和(453.5 ±6.9)Ma,表明岩体是早志留世-中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可分为两组岩石:一组岩石特征为高SiO2,w(SiO2)为71.23%~73.65%, 高A/CNK值(1.19~1.39);镁铁(MF)指数为90~92,长英质(FL)指数为87~92,显示岩浆结晶分异程度较高;w(∑REE)=22.88×10-6~40.65×10-6,LREE/HREE比值为1.8~2.63,(Ce/Yb)N比值为1.36~1.95;δEu=0.06~0.49,平均为0.27,负Eu异常较为明显。 另一组岩石特征为低SiO2,w(SiO2)为62.35%~63.73%,低A/CNK值(0.93~1.05);镁铁(MF)指数为81~82,长英质(FL)指数为61~65,与第一组岩石相比,岩浆结晶分异程度较低;w(∑REE)=94.10×10-6~235.50×10-6,(Ce/Yb)N比值为1.43~10.49,δEu=0.82~0.92。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引胜沟花岗质岩体是祁连造山带由俯冲向碰撞转换的构造环境下产生的,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湖南白马山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湖南白马山印支晚期花岗岩体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白马山复式岩体中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谐和年龄值分别为224.1±2.3Ma和219.6±2.6Ma,属印支中晚期;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得出213.8±2.5Ma的谐和年龄,属印支晚期。结合其他相关年代学数据,湖南白马山印支晚期花岗质岩浆经历了两期侵入活动,第一次侵入在220Ma左右,且分布广泛、规模较大,在后期约208Ma再次发生了一次岩浆活动。这也印证了华南印支晚期花岗岩存在两次明显的岩浆活动,同时对整个华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及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哈日扎石英闪长岩出露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该地区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哈日扎石英闪长岩年龄为(239.3±2.2)Ma,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属印支期。石英闪长岩中含镁铁质暗色包体,石英闪长岩w(SiO2)为61.34%~63.07%,w(Al2O3)为16.12%~16.55%, K2O/ Na2O比值为0.75~0.82,显示低钾富钠特点,里特曼指数为1.45~1.56,在w(K2O)-w(Na2O)关系图上落入中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0.92~0.95,属于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REE=108.38×10-6~124.51×10-6)变化不大,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型。δEu为0.69~0.73,负铕异常明显。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岩石富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和不相容元素(如U),相对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指示具有弧岩浆特征,Rb/Sr、Nb/Ta比值介于壳幔之间,反映具有壳幔混合成因。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哈日扎石英闪长岩形成于三叠纪早期俯冲阶段,与阿尼玛卿洋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伟晶状白岗岩是红石泉铀矿床的含矿主岩,主要由钾长石、石英以及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组成,副矿物为黄铁矿和锆石。具有富硅(w(SiO2)平均72.36%)、高碱(w(Na2O+K2O)平均8.75%),相对富钾贫钠(w(K2O/Na2O)平均2.67),低铁(w(TFe2O3)平均2.75%)、镁(w(MgO)平均0.70%)、钙(w(CaO)平均0.74%),弱过铝的特点,属于弱过铝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微量元素Rb、Th、U、La、Ce、Nd、Zr、Hf等元素相对富集,Ba、Sr、Ti、P等元素相对亏损,具有明显的U、Th富集,Eu负异常。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较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图总体略显右倾。结合该区的构造-岩浆演化特点,认为伟晶状白岗岩形成于中高温低压的后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晚古生代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增生造山过程中的岩浆活动特征,对东乌旗巴彦都兰二长花岗岩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277.2±0.7)Ma,以正的锆石εHf(t)(6.8~14.1)为特征,具有年轻的锆石地壳模式年龄(tcDM)(865~655 Ma),属于早二叠世晚期岩浆活动产物。二长花岗岩以高钾[w(K)=3.63%~4.95%,K2O/Na2O=0.91~1.47]、富碱[w(K2O+Na2O)=7.52%~9.16%]、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6~1.15)为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38.82×10-6~193.20×10-6),(La/Yb)N为3.91~23.08,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明显,呈弱负铕异常(δEu为0.34~1.17);富集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Rb、K等);Zr弱负异常、Hf弱正异常,亏损Sr、Nb、Ta、P、Ti,显示后造山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巴彦都兰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中,是贺根山洋盆闭合后的后造山阶段产物,为865~655 Ma前洋壳俯冲形成的先成地壳部分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地区发育大量花岗质岩体,岩性主要为碱长花岗岩,以及少量石英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以上述3种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花岗质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25~308 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  相似文献   

12.
大格勒花岗岩是东昆仑弧岩浆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译古特提斯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大格勒地区出露的花岗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结果表明:大格勒岩体岩石类型主体为灰白色中细粒块状花岗岩,岩体内发育大量的暗色闪长质包体;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和暗色闪长质包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61.0±2.8)Ma和(261.6±1.6)Ma;大格勒花岗岩主体呈准铝质—弱过铝质、中—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特征,含有较低的Mg~#值和Nb/Ta值,为Ⅰ型花岗岩;闪长质包体为中钾钙碱性系列,富Fe、Mg、Ca、Ti等,具有较高的Mg~#值。岩石成因研究表明花岗岩为大陆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闪长质包体为镁铁质岩浆注入花岗岩快速冷凝的结果。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大格勒花岗岩形成于与布青山—阿尼玛卿洋向北俯冲相关的陆缘弧构造环境,进一步表明古特提斯洋于晚二叠世已向北俯冲于东昆北地块之下。  相似文献   

13.
东升庙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段,岩性主要为白云母二长花岗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微区定年和锆石微量
元素及Hf同位素分析方法,对该岩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花岗岩中几乎所有的锆石都显示典型的韵律振荡环带,Th/U比值较
高(均大于0.1),锆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左倾型,并显示明显的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表明这些锆石为岩浆成
因。测年结果显示,东升庙岩体形成年龄为(259.4±3.3)Ma,代表成岩年龄,属海西晚期侵入岩;部分核部继承锆石年龄加权平均
值为(2367±63)Ma,提供了该区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年龄信息。锆石具有较均一的Hf初始比值,176Hf/177Hf介于0.282125~
0.282362之间,εHf(259Ma)值为较低的负值(-17.3~-9.0),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91~2.11Ga,指示东升庙岩体起
源于古元古代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对该岩体的综合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华北板块北缘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江西赣州隆木花岗岩体年龄、成分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江西赣州隆木花岗岩形成时代及演化过程,对隆木岩体中的黑云母花岗岩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57±6)、(450±9)Ma,表明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岩体铝饱和指数为1.11~1.29,K2O与Na2O含量(质量分数)之比为0.97~1.51,属强过铝质及高钾钙碱性岩石;根据ACF图解,岩体投影于S型花岗岩区域内;岩体Rb、Th+U、La+Ce、P、Nd、Zr+Hf+Sm相对富集,而Ba、Nb、Sr、Ti相对亏损,总体上属于低Ba、低Sr的花岗岩;岩体Rb与Sr含量之比为0.60~2.82,平均值为1.68,明显高于大陆地壳与上地壳的平均值,具壳源花岗岩特征;根据A/MF-C/MF图解,岩体物源区为砂质岩;岩体稀土元素含量总量偏低,为(113~176)×10-6,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配分模式明显呈右倾型,Eu异常为0.38~0.67,Eu亏损程度中等偏高;化学成分显示,岩体属于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是一种壳源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成熟上地壳的砂质岩源区;构造判别图解、年龄信息及野外特征表明,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总之,隆木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的加里东构造运动,是华夏古陆块与扬子古陆块在新元古代碰撞拼贴之后裂解、在中奥陶世再次发生陆内碰撞使得地壳加厚部分重融、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熔融物质上升侵位形成的岩体。  相似文献   

15.
石灰窑花岗岩位于卡拉麦里蛇绿岩带的最东段,岩性为中粗粒钾长花岗岩。岩体具有高硅(74.13%~75.76%)、高钾(4.26%~5.59%)、低镁铁[w(MgO+Fe2O3+TiO2)介于1.55%~3.37%之间]、高A/CNK(0.99~1.12)特征,刚玉标准分子略高(0.003%~1.46%),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体富钾(K2O/Na2O值介于1.12~2.06之间),高Rb、Cs,低CaO/Na2O值(0.18~0.34之间),显示源区主体为富云母的变泥质岩区。岩石明显富集Rb、Th、U、K和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Ba、Sr、P、Ti、Eu等元素,并具有弱的Nb亏损,具有俯冲相关的火山弧和后碰撞伸展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山梁砾石组地层,南界被蛇绿混杂岩的边界断裂切割,岩体LA-ICP-MS 锆石U-Pb年龄(282.9±3.6)Ma应代表了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东段的闭合年龄。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石灰窑花岗岩形成于卡拉麦里俯冲碰撞向碰撞后伸展的过渡阶段,是局部减压和地幔热流异常导致上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对胶东崮庄岩体黑云母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崮庄岩体黑云母闪长岩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Rb)、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崮庄闪长岩属壳幔混合成因,即由交代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与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形成的。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崮庄闪长岩属火山弧花岗岩,暗示伟德山序列花岗岩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密切相关。崮庄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值为(111.7±0.6)Ma,属燕山期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沟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区内发育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样品中锆石呈半自形-自形柱状,震荡环带较发育,为岩浆成因锆石,样品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5±1.7)Ma,代表其岩浆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地区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钛特征,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及Rb、Ba、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弱的Eu负异常,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表明,东昆仑沟里地区花岗岩形成在晚三叠世碰撞到后碰撞造山阶段,且该岩体的形成与布青山-阿尼玛卿洋俯冲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肖打松多花岗闪长岩位于西藏冈底斯花岗岩带中段以南,主要岩石类型有:细中粒黑云母(角闪石)花岗闪长岩、细中粒
含斑黑云母(角闪石)花岗闪长岩、细中粒斑状黑云母(角闪石)花岗闪长岩,岩石具钙碱性特征,w(SiO2)=61.58%~72.16%,
w(K2O)/w(Na2O)=0.64~1.15,相对富钠,A/CNK=1.25~1.43,w(Al2O3)变化于11.45%~16.00%之间,为准铝质岩石,花
岗闪长岩岩体稀土元素总量w(ΣREE)变化于152.10×10-6~251.22×10-6之间;轻稀土元素富集,负Eu异常较明显,以富K、
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Nb、Y、Yb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时期的花岗闪长岩具
俯冲I型花岗岩的特点,形成于板块俯冲下的岛弧环境。用SHRIMP测定肖打松多花岗闪长岩体锆石的U-Pb年龄为(191.9±
1.1)Ma。同时表明冈底斯岩浆弧带在早侏罗世岩浆曾经剧烈地活动过,肖打松多岩体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湘东北地区与赣西北地区共同组成江南造山带中段,是探讨江南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采用LA ICP MS定年方法厘定湘东北地区栗山片麻状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 Pb年龄为(838.6±5.6)Ma(MSWD=3.2,n=21),表明其成岩于新元古代,证实幕阜山岩体范围内存在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相应的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显示εHf(t)为5.8~13.8,一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 169~841 Ma,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 357~845 Ma,fLu/Hf值为-0.97~-0.9,推测岩浆源区以中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为主。结合江南造山带东、中、西段最新岩浆岩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成果,认为造山带东、中、西段广泛存在近同期(830~820 Ma)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且岩浆源区地幔物质贡献程度以东段最高,中段次之,西段最低,推测湘东北地区在新元古代时期可能具有与造山带东段类似的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佳木斯地块东部锦山花岗杂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确定了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同时也为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线索。花岗岩的锆石主要呈自形—半自形晶,发育显著的震荡生长环带,w(Th)/w(U)值在0.12~1.20之间,显示其典型的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早—中二叠世(260~278 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质岩石w(SiO2)值为66.75%~70.10%,w(Na2O)值为4.40%~5.23%,w(K2O)值为0.77%~2.80%,w(K2O)/w(Na2O)值为0.18~0.61,A/CNK值为0.97~1.14;这些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Zr、Ti和Hf)。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花岗岩的εHf(t)值介于-0.8~7.7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介于953~1 578Ma之间。该区花岗质岩石属于偏铝质—弱过铝质的低钾—中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原始岩浆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的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资料,研究区内早—中二叠世花岗岩就位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其形成可能与佳木斯地块东侧古大洋板块的西向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