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相关趋化因子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每组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人群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IL-17+)上CCR4、CCR6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总IgE、IL-17、IL-23、CCL2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急性发作组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CCR4、CCR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哮喘患者(P<0.05),缓解组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CCR4、CCR6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急性发作组哮喘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总IgE、IL-17、IL-23、CCL20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哮喘患者(P<0.05),缓解组哮喘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总IgE、IL-17、IL-23、CCL20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CCR4、CCR6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总IgE、IL-17、IL-23、CCL20的蛋白表达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Thl7细胞相关趋化因子CCR4、CCR6表达增高并与Th17细胞造成的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杨铭  潘天荣  钟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11):1718-1720,1725
目的 检测IL-23/IL-17轴在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以及1311I或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的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初诊GD患者40例作为GD组,其中131I治疗组(20例)和ATD治疗组(20例);4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使用ELISA法检测GD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IL-17、IL-23水平.结果 ①两组比较,治疗前GD组血清IL-23、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131I治疗后第6个月IL-23、IL-17的外周血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TD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23、IL-17在初诊GD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提示IL-23/IL-17轴可能参与Graves发病,同时放射性131 I治疗甲亢改善病情可能与IL-23/IL-17轴因子变化部分相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和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中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培养液上清中IL-17和IL-23的水平,并分析这两个炎症因子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中以及PBMCs培养液上清中IL-17、IL-23的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且血浆中IL-17的水平随哮喘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浆中与PBMCs培养液上清中IL-17与IL-23水平均呈正相关(r=0.526,P=0.003;r=0.428,P=0.021).结论 IL-17和IL-23参与了哮喘的发生发展,血浆中的IL-17水平也许可以作为判断哮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孙瑜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1158-1159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幽门螺杆菌(Heplicobacter pylori,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与血清IL-17、IL-23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66例Hp感染DU患者(DU组)的CagA-IgG和血清IL-17、IL-23水平,并与无临床症状的Hp感染者(AS组,40例)及健康者(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 DU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AS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组CagA~+患者血清IL-17水平[(10.8±5.8)pg/ml]显著高于CagA-IgG~-患者[(7.6±4.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组和AS组血清IL-2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是两组CagA-IgG~+者血清IL-23水平与CagA-IgG~-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者血清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DU患者血清IL-17表达受CagA影响.  相似文献   

7.
叶筱颖  朱瑜  王子峰 《当代医学》2021,27(33):24-27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在白血病患者血液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45例初诊和12例治疗后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白血病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健康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E等方法进行静脉血检测,比较两组Th1及Th2细胞因子水平、CD3+,CD4+,CD8+及CD4+/CD8+占比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性.结果 白血病组患者Th1细胞中IL-2、IFN-γ表达低于健康组,缓解时患者Th1细胞中IL-2、IFN-γ表达高于初诊时,白血病组Th2细胞中IL-4、IL-10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缓解时患者Th2细胞中IL-4、IL-10表达低于初诊时(P<0.05);初诊时白血病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M高于健康组,IgG低于健康组(P<0.05),缓解时白血病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A高于健康组(P<0.05);白血病组患者在初诊时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低于健康组,CD8+高于健康组(P<0.05),与初诊时比较,缓解时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P<0.05);白血病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CD25+high高于健康组(P<0.05),缓解时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CD25+high低于初诊时(P<0.05);白血病患者初诊时乳酸托氢酶(LDH)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缓解时LDH水平低于初诊时(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细胞及免疫球蛋白表达异常,其指标变化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指导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盼  王芝涛 《安徽医学》2021,42(8):840-842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型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MDSC)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第九○一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5例初诊NHL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M-MDSC、精氨酸酶-1(Arg-1)mRNA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M-MDSC与NHL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型、乳酸脱氢酶(LDH)以及IPI评分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M-MDSC表达水平为(32.64±11.2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LDH升高及IPI评分为3~5分的NHL患者,M-MDSC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Arg-1水平为(18.12±5.25)ng/mL,iNOS mRNA相对水平为(12.36±3.6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DSC参与NHL患者发病过程,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治疗NHL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8月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0例作为DLBCL组,另外同期选取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VEGF和IL-17水平,对比血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IL-23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感染性腹泻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IL-17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1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例感染性腹泻、13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荸个核细胞;ELISA方法检测IL-23刺激前后各组PBMCs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结果:束经IL-23刺激的各组PBMCs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分别为(29.492±6.631)pg/ml、(18.183±3.110)pg/ml、(16.848±3.903)pg/ml,其中UC组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IL-23可促进各组PBMCs分泌IL-17,且UC组(63.631±11.793)pg/ml较感染性腹泻组(27.868±8.314)pg/ml及健康对照组(26.533±6.422)pg/ml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IL-23可能通过诱导IL-17的分泌而使后者在UC的慢性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L-23/IL-17免疫通路失调可能破坏机体免疫耐受而导致UC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静  徐敬根 《当代医学》2011,17(10):144-145
目的 评价美罗华(Rituximab)联合CHOP(R-CHOP)治疗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的39例初治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其中R-CHOP组19例,采用R-CHOP方案化疗;CHOP组20例,采用CHOP方案化疗.6个疗程后...  相似文献   

12.
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美罗华(Rituximab)联合CHOP(R-CHOP)治疗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2例初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R-CHOP组和CHOP组。其中,R-CHOP组34例,采用R-CHOP方案化疗;CHOP组28例,采用CHOP方案化疗。6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R-CHOP组完全缓解率79.4%(27/34),总有效率91.2%(31/34);CHOP组完全缓解率57.1%(16/28),总有效率71.4%(20/28),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更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在恶性血液病诊断及其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5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急淋(ALL)、急非淋(ANLL)、慢粒(CML)、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分别测定血清IL-8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中CML组尚进行了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各组的血清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HL组的血清IL-8水平高于HD组(P<0.01)和其余各疾病组(P<0.05),且经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HD组的血清IL-8水平低于ALL、ANLL和CML组(P<0.05).结论:测定血清IL-8水平可作为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指标,亦可作为区分HD和NHL的参考指标,在CML的病程中观察血清IL-8的动态变化可能有助于对病情变化以及对治疗反应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肿瘤化疗科接受治疗的NHL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良性淋巴结病变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VEGF、MMP-9及IL-6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与不同病理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VEGF、MMP-9及IL-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41%(46/61)、63.93%(39/61)、54.10%(33/6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00%(14/50)、8.00%(4/50)、4.00%(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侵袭性病理分型、Ⅲ~Ⅳ期临床分期、肿瘤≥3 cm、高度恶化、LDH升高患者中VEGF表达阳性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5.11%vs 42.86%,95.83%vs 35.14%,94.12%vs 68.18%,91.43%vs 53.85%,94.74%vs 61.90%,均P<0.05).在Ⅲ~Ⅳ期临床分期、肿瘤≥3 cm、高度恶化患者中MMP-9表达阳性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1.67%vs 18.92%,88.24%vs 54.55%,82.86%vs 38.46%,均P<0.05).在Ⅲ~Ⅳ期临床分期以及肿瘤≥3 cm患者中IL-6表达为阳性的比例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7.50%vs 32.43%,76.47%vs 45.45%,均P<0.05).结论 NHL患者的VEGF、MMP-9及IL-6均呈现高水平表达,同时与病理分型、恶化程度、肿瘤大小等存在显著的关系,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肿瘤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10的水平变化,探讨IL-6、IL-10的表达水平与DLBCL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将40例确诊的DLBCL患者按对化疗的敏感性分为两组(化疗耐药组及化疗敏感组)各20例,选择同期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DLBCL患者各阶段及对照组血清IL-6、IL-10的水平。结果化疗耐药组治疗前的血清中IL-6、IL-10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和对照组(均P〈0.05),治疗缓解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DLBCL复发耐药时,患者血清中的IL-6、IL-10表达水平又高于缓解时水平(均P〈0.05)。结论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的表达可预测DLBCL的疗效,可能是DLBCL耐药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表达及其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比例NHL和5例慢性淋巴结炎患者新鲜淋巴组织标本中BCRP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水平;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5例慢性淋巴结炎患者BCRP和MDR1表达均阴性;66例NHL患者BCRP阳性率45.5%,MDR1阳性率59.1%;T细胞淋巴瘤患者BCRP阳性率高于B细胞淋巴瘤者,NHL Ⅲ~Ⅳ期患者BCRP阳性率高于Ⅰ~Ⅱ期者(均P〈0.05);BCRP阳性患者的复发率高于阴性者,而缓解率和5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者(均P〈0.05);BCRP和MDR1阳性、BCRP阳性和MDR1阴性、BCRP阴性和MDR1阳性、BCRP和MDR1阴性患者的化疗疗效均不同(均P〈0.05).结论 本组NHL患者BCRP和MDR1表达率较高,可能为化疗敏感性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IL-17刺激后HaCa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3(IL-23)的变化,阐明其临床意义及紫草素的干预作用。方法:以25名正常对照者、2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不同组别HaCaT细胞(空白对照组、IL-17刺激24h组、IL-17刺激36h组、IL-17刺激48h组、紫草素+IL-17组、环孢素A+IL-17组和IL-17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和HaCaT细胞各组上清液中IL-6、IL-23水平;实时荧光免疫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HaCaT细胞中IL-6和IL-23p19 mRNA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盒-8(CCK-8)法检测各组HaCaT细胞活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银屑病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以重度皮损银屑病组升高最为明显(P < 0.05);IL-17刺激24、36和48h组HaCaT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IL-6和IL-23水平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1);紫草素+IL-17组和环孢素A+IL-17组HaCaT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IL-6和IL-23水平及其mRAN表达水平均低于IL-17组(P <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表达水平升高,尤其是重度皮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表达水平升高明显,IL-17可促进HaCaT细胞分泌IL-6和IL-23,呈时间依赖性,紫草素可抑制IL-17的促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协同护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23、IL-17炎症因子及心理和躯体状况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浙江医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根据病情不同给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7、IL-23的表达,对2组患者进行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抑郁自评调查。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L-17、IL-23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生理职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治疗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抑郁自评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自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抑郁自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可有效结合治疗,改善患者外周IL-17、IL-23的表达,同时具有针对性,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参与自我行为的管理和健康的决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抑郁的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