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上游法尾矿堆筑坝坝体沉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冶金矿山中广泛采用上游法尾矿堆筑坝作为尾矿库堆坝形式的情况,阐述了尾矿的成因、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等,提出了尾矿排放方式对坝体沉积规律及坝体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尾矿排放的浓度、流速、流量、排放点位置等对形成沉积坝体的影响.指出在进行上游法尾矿堆筑坝设计时,需对相关因素加以充分考虑,以使沉积坝体成为颗粒级配良好的堆积体.同时提出,短时间内沉积体的充分固结足上游法尾矿堆筑坝坝体稳定的先决条件,合理配置排渗设施,加快沉积体的脱水固结,才能尽快提高沉积体的抗剪强度,并列举了两个佐证实例.  相似文献   

2.
随着上游法尾矿水力冲填筑坝的不断加高,库内水位持续上升,逐步形成高势能尾矿坝。高势能尾矿坝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是否因为坝体的加高而发生变化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因为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是分析坝体稳定性的关键参数和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由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现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共同完成的细粘尾矿力学特性与尾矿坝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项目是涉及矿业安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科研项目.荣获2007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矿冶集团承担的"细粒尾矿模袋法堆坝成套技术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审。经专家组全面审核及一致评定,该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较好推广应用前景。专家对项目进行了质询、交流并形成综合评价结论。结论认为该项目针对细粒尾矿筑坝面临的诸多行业关键技术问题,系统开展了细粒尾矿模袋法堆坝成套技术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技术成果。主要创新点包括:创新提出了细粒尾矿模袋法堆坝成套技术、模袋坝体稳定性增强作用机理及破坏模  相似文献   

5.
张淑兰  张玉凡 《黄金》1997,18(2):26-30
为满足本钢南芬选矿厂二期尾矿坝用筑坝石料的要求,就地取材,来确定泥灰岩的物理力学性能,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对泥灰岩与砂岩、石灰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做了比较,分析研究了干燥与饱和泥灰岩的强度特性。  相似文献   

6.
在中线法筑坝过程中,尾矿分级效率与效果至关重要。首先通过室内实验对尾矿的基本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FX350和FX250旋流器的对比实验,分析沉砂产率、浓度和粒度等多个参数,选用FX350旋流器可满足生产要求。几年的生产实践表明,采用FX350旋流器可以有效地进行尾矿分级和实现中线法堆坝,尾矿库通过四年运行后坝体外坡无渗透水,中线法筑坝安全可靠,抗震设防烈度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深部开采安全机理与灾害防控领域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基于现行理论与技术还难以全面解决未来深部采矿过程面临的防灾减灾问题,至今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深部开采灾变与防控研究体系.本文开展了对深部开采灾害研究领域的文献调研和问题探讨,总结有关深部地应力场测量与分布规律、深部岩体力学与耦合损伤机理、深部动力灾害机理与预报、深部突水灾害机理与预警以及深部开采围岩变形机理与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而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凝练出深部开采诱发灾害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就未来超深开采灾害研究态势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海拔寒区矿山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基于现行理论与技术还难以全面解决未来高寒边坡失稳机理和灾害防控的所有问题,至今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高寒边坡开采研究体系和边坡稳定性判别标准. 本文对高寒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的室内岩石力学试验、边坡物理相似模拟、多场多相耦合数值模拟、变形破坏原位监测、高海拔寒区岩质边坡失稳机理五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文献调研,总结高寒岩体变形破坏有关的研究成果,继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总结出高寒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开采扰动条件下高海拔寒区矿山边坡岩体结构损伤劣化机制,二是冻融循环条件下流?固?气多相多场耦合边坡失稳时效特征与评价方法;并就未来高寒边坡变形和破坏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予以分析,指出开展不同应力路径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岩体结构损伤劣化机理研究,开展爆破采动条件下高海拔寒区岩质边坡结构面致溃机制及边坡失稳破坏研究,开展地震荷载作用下高海拔寒区节理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致灾规律研究,研究多场多相耦合条件下节理岩体损伤劣化机理,开展高海拔寒区矿山边坡抗寒多参量实时安全监测及失稳预警技术研究五个方面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尾矿坝建设过程中,尾矿坝的稳定性一直是尾矿库安全运行当中一项重要的指标,但是由于尾矿坝具有高势能,并且还受到尾矿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尾矿坝的下游坡比的影响,因此对于尾矿坝的稳定性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多种工况下尾矿坝内稳定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任玉兵 《黄金》2021,42(4):84-88
镇沅金矿斑毛沟尾矿库投入使用后,存在排洪设施损坏、子坝上升速率快、微细粒尾矿沉积慢、滩长短、泥面缓、尾矿堆筑子坝困难等问题。通过采取排洪设施加固和岸坡防护、土石料筑子坝、槽孔管排渗、旋流器分级沉砂筑坝等多种有效措施,确保了尾矿库的安全运行。该研究对微细粒尾矿排放具有示范作用,是一种可借鉴推广的尾矿库安全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司悦彤  侯克鹏  梁强 《黄金》2013,34(3):64-68
针对某尾矿库的现状,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尾矿初期坝和堆积坝坝体的组成结构,开展了尾矿工程特性研究和不同情况下的坝体稳定性研究,并探讨了坝体的灾害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从放矿口至库内尾矿粒径由大变小,堆积尾矿由东向西整体上有西粗东细的特征;选取瑞典圆弧法、毕肖普法等对上游法尾矿库堆积坝稳定性进行分析比较,运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各种情况下尾矿坝的安全系数均大于1.25。为了保证坝体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必须保证坝体排渗设施安全有效运行,及时降低坝体浸润线高度。基于安全考虑,可依靠增加坝体自重和降低库内水位来减小坝体的滑坡风险。该研究成果能为尾矿库的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娜  杨溢  蓝蓉  王国华 《云南冶金》2009,38(6):10-12,56
为了解决尾矿回采过程中坝体的安全性问题,预测影响坝体稳定性的因素,采用理正软件从传统岩土工程原理出发,分析尾矿回采过程中坝体的稳定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保证回采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张培安 《中国钼业》2002,26(6):48-51
介绍了尾矿库的基本设施及作用,提出各设施的管理要求及办法。  相似文献   

14.
在对某尾矿坝的实际工况如不良地质体、干滩面长度、日最大降雨量、排洪系统和爆破振动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层次分析法及可拓学模型,综合全面地判定出对坝体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因素,结果表明:日最大降雨量、不良地质体和排洪系统对坝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经可拓模型综合计算得出,尾矿坝稳定性综合安全评价等级为IV级即(不稳定).该研究结果可为矿山有针对性的对尾矿坝进行监测与防治提供指导,并可节约成本,提高安全防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尾矿库是矿山生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早些年建的尾矿库,尤其是民营或个体企业修建的尾矿库,多没有排渗系统,子坝堆起以后,尤其是二级三级子坝上容易出现渗水、裂缝、塌陷等常见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溃坝等灾害发生。尾矿坝体或库区如发现渗水、裂缝、塌陷,应立即停止对尾矿库的排放。在有渗水、裂缝、塌陷坝体(子坝)下方加排渗水管道,建立排渗系统,是解决渗水、裂缝、塌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尾矿堆坝的不利因素分析,探讨了安全管理、干滩面长度、堆坝坡度、渗透反滤以及浸润线高度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主控因数,制定了相应提高尾矿堆积坝体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对现有尾矿库进行加高扩容来延长服务年限的同时,并应注意坝体的稳定,以保证排洪系统的畅通以及加强各级部门对尾矿库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江西铜业公司尾矿坝安全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对改进尾矿坝安全监测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潘建平 《中国钨业》2009,24(2):28-31
国内外震害表明,尾矿坝浸润线较高时,大部分坝体处于饱和状态,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液化破坏。因此,研究实用的尾矿坝简化抗震设计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围绕尾矿坝地震液化评价和稳定分析简化方法两方面内容,较全面地概述了国内外尾矿坝抗震设计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并对尾矿坝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尾矿坝抗震设计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0.
首钢矿业公司针对资源紧张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对资源的认识,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回收利用排土场、尾矿库以及井下混提工艺甩尾废弃资源中的有用矿物,深入开展道砟、尾砂、蒸压砖等加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